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四基”的提出,复习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复习课难上,这是许多老师发出的感叹!在传统的数学复习课中,由于复习的内容都是已学过的知识,缺乏新鲜感,而且教学方式又比较单一,主要以习题讲解、练习操练为主,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分散,参与积极性不高,复习效果不显著。复习课不是把旧知识简单地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学会整体地、一般地把握知识,使知识融会贯通,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那么如何开展好复习课的教学呢?在此谈一谈我对这方面的一些感悟。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复习的内容已经学过了,如果老师再采用师讲,生听的这种讲解式进行复习,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肯定是不够的,往往是一节课下来,老师已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复习课上的学习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深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点燃对知识的求知欲呢?这就要求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并结合复习内容,以故事、图片、游戏等为载体,再以多媒体为辅助,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复习的过程当中来。例如我在教学《复习10以内的数》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小朋友,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老师请一些同学到前面来拿数字卡片,你们要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好队。然后继续进行以下活动:①请大家齐读数字卡片;②点到的数字向前迈一步(1、3、5、7、9),这些都是什么数?每次都加了多少?剩下的数字请同学们读一次(0、2、4、6、8、10),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1:0、2、4、6、8、10是双数;学生2:它们每次都加了2。);③请与“5”相邻的数向前迈一步;④请比“5”大的数向前迈一步;⑤谁愿意来当小老师,再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学生1:比“5”小的数向前迈一步;学生2:从左边数按从大到小排列;学生3:比“2”大的數向前迈一步,……)
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我针对这一特点用游戏的方式导入数的复习,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个个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来,紧接着又进行角色地转换,学生问,学生答,让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完成了对旧知识的再现,又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
二、合作交流,建构知识网络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所谓合作交流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的过程。在过去的复习课上,大多数老师都是以“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的模式进行复习,忽视了复习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尽量把课堂的主动权、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梳理、合作探究、相互交流,理清知识线,体验知识从零乱到系统的过程,进而发现知识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这样,学生在参与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完善了认知结构,进而提升数学思想。
三、重视练习题的设计
必要的练习也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根据学生平时作业的反馈情况精心设计有效的练习题,既能巩固已有的数学知识,又能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习惯,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练习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练习的典型性
在复习课上老师一定要选择具有代表性、规律性的习题,使练习收到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的实效。
2.突出练习的针对性
习题的设计不但要目的明确,还要有针对性。在学生平时作业的反馈中,老师要善于发现、总结作业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和易错易混淆的地方,以便于在复习课时做有针对性的练习,各个击破,使其掌握。如六年级上册在复习《比》这个单元时,我设计了以下两道练习题:①六年级一班共有44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9∶13,后来又转走了几名女生,这时男女生的人数比是3∶4。转走了几名女生?②甲乙两个书架共有若干本书。已知甲乙两书架的本数比是3∶2,现在从甲书架拿出20本放到乙书架,这时甲乙两书架的本数比是8∶7。甲乙两个书架共有多少本书?
这两种类型的题是难点,也是学生极易混淆的,误以为都是总量没发生变化,按同一种思路进行解答。课堂上,我引导孩子们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一”只是部分量不变,而“问题二”是总量不变,那显然它们的解题思路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从而探讨出它们的解题方法。这种对比的练习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并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想,培养了他们的数学习惯!
3.突出练习的层次性
教育的主体是全体学生。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那练习题的设计就不能“一刀切”。过难,会使中后生失去学习的信心,过易,优生的思维又得不到训练。因此,我们必须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题。习题的设计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成绩优异的学生除了完成书本上的练习题外,更多的是拓展型的题;中等生多是难度不大的题,但要求正确率高,偶尔也做一些稍有难度的题;后进生侧重于基础性题的练习。分层次作业的布置,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也使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体会学习的成就感!
总之,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数学老师精心钻研教材,把握好新课程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将课堂的主动权、话语权多交给学生,在旧知识中融有新的发展与提高,相信数学复习课将会为我们展现别样的精彩!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复习的内容已经学过了,如果老师再采用师讲,生听的这种讲解式进行复习,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肯定是不够的,往往是一节课下来,老师已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复习课上的学习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深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点燃对知识的求知欲呢?这就要求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并结合复习内容,以故事、图片、游戏等为载体,再以多媒体为辅助,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复习的过程当中来。例如我在教学《复习10以内的数》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小朋友,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老师请一些同学到前面来拿数字卡片,你们要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好队。然后继续进行以下活动:①请大家齐读数字卡片;②点到的数字向前迈一步(1、3、5、7、9),这些都是什么数?每次都加了多少?剩下的数字请同学们读一次(0、2、4、6、8、10),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1:0、2、4、6、8、10是双数;学生2:它们每次都加了2。);③请与“5”相邻的数向前迈一步;④请比“5”大的数向前迈一步;⑤谁愿意来当小老师,再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学生1:比“5”小的数向前迈一步;学生2:从左边数按从大到小排列;学生3:比“2”大的數向前迈一步,……)
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我针对这一特点用游戏的方式导入数的复习,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个个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来,紧接着又进行角色地转换,学生问,学生答,让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完成了对旧知识的再现,又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
二、合作交流,建构知识网络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所谓合作交流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的过程。在过去的复习课上,大多数老师都是以“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的模式进行复习,忽视了复习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尽量把课堂的主动权、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梳理、合作探究、相互交流,理清知识线,体验知识从零乱到系统的过程,进而发现知识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这样,学生在参与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完善了认知结构,进而提升数学思想。
三、重视练习题的设计
必要的练习也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根据学生平时作业的反馈情况精心设计有效的练习题,既能巩固已有的数学知识,又能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习惯,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练习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练习的典型性
在复习课上老师一定要选择具有代表性、规律性的习题,使练习收到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的实效。
2.突出练习的针对性
习题的设计不但要目的明确,还要有针对性。在学生平时作业的反馈中,老师要善于发现、总结作业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和易错易混淆的地方,以便于在复习课时做有针对性的练习,各个击破,使其掌握。如六年级上册在复习《比》这个单元时,我设计了以下两道练习题:①六年级一班共有44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9∶13,后来又转走了几名女生,这时男女生的人数比是3∶4。转走了几名女生?②甲乙两个书架共有若干本书。已知甲乙两书架的本数比是3∶2,现在从甲书架拿出20本放到乙书架,这时甲乙两书架的本数比是8∶7。甲乙两个书架共有多少本书?
这两种类型的题是难点,也是学生极易混淆的,误以为都是总量没发生变化,按同一种思路进行解答。课堂上,我引导孩子们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一”只是部分量不变,而“问题二”是总量不变,那显然它们的解题思路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从而探讨出它们的解题方法。这种对比的练习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并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想,培养了他们的数学习惯!
3.突出练习的层次性
教育的主体是全体学生。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那练习题的设计就不能“一刀切”。过难,会使中后生失去学习的信心,过易,优生的思维又得不到训练。因此,我们必须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题。习题的设计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成绩优异的学生除了完成书本上的练习题外,更多的是拓展型的题;中等生多是难度不大的题,但要求正确率高,偶尔也做一些稍有难度的题;后进生侧重于基础性题的练习。分层次作业的布置,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也使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体会学习的成就感!
总之,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数学老师精心钻研教材,把握好新课程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将课堂的主动权、话语权多交给学生,在旧知识中融有新的发展与提高,相信数学复习课将会为我们展现别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