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女性诗歌创作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为男性主宰的诗歌领域增添了新的气息。魏晋时期著名的女诗人谢道韫,擅长文赋,能言善辩,才识俱佳。本文通过“咏絮之才”、“大薄凝之”、“步障解围”等故事,了解谢道韫的生平,解读《泰山吟》和《拟嵇中散咏松诗》,体味诗歌的大气洒脱以及“林下风气”,并简述其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谢道韫;生平;诗歌;影响
一、谢道韫的生平
谢道韫是魏晋时期著名的诗人、才女,出生于东晋谢氏家族,是东晋名士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后嫁给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为妻,可谓“生于诗书富贵之家、长于礼乐簪缨之族”,这对其性情和品格的养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谢道韫自幼智慧聪颖,才识俱佳。在东晋这个以士大夫为主流的文化圈内,树起了一面女性的旗帜,她作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也屡屡为后人歌颂。
(一)“咏絮”之才
《世说新语·言语》中记载,谢安在寒雪天与儿女们谈论诗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能将北风飞雪的寒冬,比作东风吹面的春日,蕴含了作者热爱生活、深恋自然的情怀,显示了谢道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雅致的文采。
另有《晋书·王凝之之妻谢氏》中记载:“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道韫所回答的四句出于《诗经·大雅·荡之什》。吉甫、仲山甫都是周王所倚重的大臣,忠心为国,心怀天下。谢道韫称道吉甫、仲山甫,实亦暗含对叔父的仰慕,与叔父情操相同,谢安大赞其“有雅人深致”,显示其性格中有男子气概的一面。
(二)“大薄凝之”
魏晋南北朝时期,风气开放自由,女性逐渐拥有了言论自由的权利,这使得女性在家庭中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在政治上是个建树不高的人。《世说新语》中:“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材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未。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2]在古代,寻常女子若嫁了个昏庸的丈夫,只能忍气吞声。然而谢道韫没有逆来顺受,以自己一干叔父兄弟为榜样,批评丈夫,表达自己的不满。
(三)“步障解围”
汉末魏晋时期战乱频繁,政权更迭,儒家思想被迫趋于衰落,老庄学说以及佛教、道教兴起,清谈开始兴盛。这股风气对女性们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们纷纷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追求超脱的精神境界。“晋人崇尚玄风,任情作达,丈夫则糟粕六艺,妇女亦雅尚清言。”这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妇学》中对这一时期女性的评价。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所载:“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障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太守刘柳慕名远来与之清议,谢道韫“风韵高迈,叙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涟,徐酬问旨,词理无滞。”[3]
两次清谈,谢道韫思维敏捷、条理清晰、能言善辩。在王献之与人清谈处于劣势的时刻,挺身而出,“施青绫步障自蔽”,隔着屏风声援献之。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魏晋女性强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谢道韫的诗歌创作
谢道韫的诗文有别于一般女性作家的温婉绮靡、凄恻细腻,重点抒写个人情致,不论写景还是状物,都和自己的理想、志向紧密结合。她诗风明朗飘逸、超凡脱俗,字斟句酌,浅切质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唱响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的昂扬之音。
根据逯钦立先生主编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统计出汉魏六朝时期女性诗人有名者41人,共75首诗歌作品,谢道韫名列其中,收录了其三首诗歌作品,分别是《泰山吟》、《拟嵇中散咏松诗》以及《咏雪聊句》。她的诗文虽然传世不多,但她选取的诗歌意象都是品格高尚之物,体现了她淡泊超然、清秀隽永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发出了魏晋文学史上独特的女性光芒。
(一)《泰山吟》
谢道韫性格独立刚强,《泰山吟》一诗,突破了以往女诗人的哀婉格调,呈现出一种气魄恢弘、视野开阔的美学形态。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气象弥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4]
作者先从整体上描述了泰山的巍峨之势,又描写了空旷、寂寞、幽静的山中景色,接着作者抒发了在面对雄伟壮丽的泰山时,希望自己能够超尘脱俗、置身大自然的美好心愿。
一个“冲”字,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写出了泰山绵延直上,插入云天的气势,既生动又传神。中间四句描绘泰山之景,以“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赞美了造化之功,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显示出质朴无文之风。整首诗气势磅礴,富有阳刚之气,表现出宽广的胸襟与气度,以及洒脱的个性。诗歌立意上是对幽静的大自然的向往,及脱离尘世,复返自然的愿望,这证明诗人的目光已经远远超越出深闺秀阁的狭小天地,而投向更加广阔的大自然的怀抱。
谢道韫之前的女诗人中,还未出现过写景的作品,《泰山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女性诗歌史上第一首大力描写自然景观的诗作,而诗中又重点突出了诗人脱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可以说,《泰山吟》一诗无论在主题、题材还情感上,在中国古代女性诗歌史上都具有巨大的价值。
(二)《拟嵇中散咏松诗》
《世说新语·贤媛篇》曰:“谢遏绝重其姊,张玄长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5]“林下风气”自是对道韫脱俗气质的赞赏。而《拟嵇中散咏松诗》正是谢道韫“林下风气”的表现。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愿想遊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
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颻。[6]
《拟嵇中散咏松》中作者着力赞美了亭亭如立的“山上松”,希望自己能够憩息松下,像“山上松”一样,隆冬不凋、志气高洁。她仰慕嵇康,又借山上劲松坚强独立的品格,表达自己欲像嵇康那样,做个遗世独立、不受礼教世俗羁绊的人。故而此诗虽是拟作,却是谢道韫志向的表达。
一般女性多用细腻、柔美的笔调和意象来构造诗歌的意境和气氛,而谢道韫的《拟嵇中散咏松诗》,笔调豪迈大气,选用隆冬不凋的“山上松”及仙人“王乔”这两种意象,所以诗歌便在女子诗的静谧中多了一分大气洒脱,这是一般女子诗作中所不具备的特点,并且该诗“入手落手转手,总有秋月孤悬、春云忽起之势,不但古今闺秀不敢望其肩背,即中散当年,犹有凝滞之色,方斯未逮也”。[7]此诗所构造的整个意境,具有清逸淡雅之美,洒脱大气之势。总归说来,不管是玄远旷达的意境,还是清逸洒脱的风格,都使她的诗歌表现出鲜明的“林下风气”。
三、谢道韫对后世的影响
谢道韫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诗歌文赋虽然数量少,但有关她风度、人格的传说却很多,屡屡被后世提及,在《世说新语》、《晋书》等著作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是中国古代“才女文化”的代表,创造出“咏絮之才”、“步障解围”、“林下风气”等一系列专有名词,“谢道韫”三字包涵着的文化信息量历代累积,逐渐演变为一个文化符号。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论及文章风格和作者内在品格的关系时写到:“文以气为主”,文章的风格气势是作者内在才情禀赋的外化显现,深深地打下了作者气质、性情、秉性的烙印。谢道温本身勇毅果敢、慷慨高逸,旷达豪迈,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质个性,发而为诗,其诗文自有一股清奇壮丽之气、挺拔高峻之势。她那种格调清高、开阔疏朗、超逸不群的独特诗风,在中国古代女性作家中,实属罕见。明代钟惺的《名媛诗归》评价其“情性正定,即目前变幻,不足以乱之,故微隐言之,其理自足”。[8]
以谢道韫为代表的昂扬豪迈诗风,虽然在整个古代女性诗文创作中不是主流声音,后世的同声同气者也比较少见,但她的存在作为一个特殊文化典型,纠正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古代女性诗风的一贯偏见,同众多女性诗人一起,发出了中国女性最强音。
谢道韫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和意象典故,才情风骨以及胆识魄力超越了性别鸿沟,尤其是“未若柳絮因风起”,从女性的观察视角出发,把“飞雪”比作“柳絮”,比喻形象贴切,流传至今。谢道韫虽是女性身份,却能以其才情和性格最终获得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情感价值认同和文化思想共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结语
谢道韫是魏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名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咏絮”才女,生于诗书富贵之家、长于礼乐簪缨之族,是贵族的六朝文化和渊源的谢氏家学所浸润出来的一粒璀璨的明珠。
谢道韫现存的诗文作品虽然寥寥,但《泰山吟》、《拟嵇中散咏松诗》抒写个人情志,表达自己的美好理想和高远情怀,唱响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的昂扬之音。
谢道韫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和意象典故,才情风骨以及胆识魄力超越了性别鸿沟,获得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情感价值认同和文化思想共鸣。她渊博的学识、卓越的才华、超然的人生追求,留给中国文化史一个美丽、隽永、潇洒的倩影。
注释:
①刘义庆,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2007,第155页.
②刘义庆,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2007,第820页.
③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④⑥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8:912,912.
⑤刘义庆,余嘉锡(笺注),《世说新语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822.
⑦王夫之,古诗评选(卷四),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⑧转引自王萌,《谢道韫研究》,济南:山东大学,2012.
参考文献:
[1]胡国瑞,魏晋南北朝文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2]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逯钦力,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8.
[4]王夫之,古诗评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5]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
[6]虞蓉,魏晋南北朝妇女的文学批评[J].苏州:苏州大学学报,2008.
[7]赵洁,汉魏六朝中的女性心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8]王萌,谢道韫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9]马佳,汉魏六朝女性诗人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10]段凌颖,汉魏六朝女性作家作品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谢道韫;生平;诗歌;影响
一、谢道韫的生平
谢道韫是魏晋时期著名的诗人、才女,出生于东晋谢氏家族,是东晋名士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后嫁给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为妻,可谓“生于诗书富贵之家、长于礼乐簪缨之族”,这对其性情和品格的养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谢道韫自幼智慧聪颖,才识俱佳。在东晋这个以士大夫为主流的文化圈内,树起了一面女性的旗帜,她作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也屡屡为后人歌颂。
(一)“咏絮”之才
《世说新语·言语》中记载,谢安在寒雪天与儿女们谈论诗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能将北风飞雪的寒冬,比作东风吹面的春日,蕴含了作者热爱生活、深恋自然的情怀,显示了谢道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雅致的文采。
另有《晋书·王凝之之妻谢氏》中记载:“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道韫所回答的四句出于《诗经·大雅·荡之什》。吉甫、仲山甫都是周王所倚重的大臣,忠心为国,心怀天下。谢道韫称道吉甫、仲山甫,实亦暗含对叔父的仰慕,与叔父情操相同,谢安大赞其“有雅人深致”,显示其性格中有男子气概的一面。
(二)“大薄凝之”
魏晋南北朝时期,风气开放自由,女性逐渐拥有了言论自由的权利,这使得女性在家庭中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在政治上是个建树不高的人。《世说新语》中:“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材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未。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2]在古代,寻常女子若嫁了个昏庸的丈夫,只能忍气吞声。然而谢道韫没有逆来顺受,以自己一干叔父兄弟为榜样,批评丈夫,表达自己的不满。
(三)“步障解围”
汉末魏晋时期战乱频繁,政权更迭,儒家思想被迫趋于衰落,老庄学说以及佛教、道教兴起,清谈开始兴盛。这股风气对女性们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们纷纷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追求超脱的精神境界。“晋人崇尚玄风,任情作达,丈夫则糟粕六艺,妇女亦雅尚清言。”这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妇学》中对这一时期女性的评价。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所载:“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障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太守刘柳慕名远来与之清议,谢道韫“风韵高迈,叙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涟,徐酬问旨,词理无滞。”[3]
两次清谈,谢道韫思维敏捷、条理清晰、能言善辩。在王献之与人清谈处于劣势的时刻,挺身而出,“施青绫步障自蔽”,隔着屏风声援献之。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魏晋女性强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谢道韫的诗歌创作
谢道韫的诗文有别于一般女性作家的温婉绮靡、凄恻细腻,重点抒写个人情致,不论写景还是状物,都和自己的理想、志向紧密结合。她诗风明朗飘逸、超凡脱俗,字斟句酌,浅切质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唱响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的昂扬之音。
根据逯钦立先生主编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统计出汉魏六朝时期女性诗人有名者41人,共75首诗歌作品,谢道韫名列其中,收录了其三首诗歌作品,分别是《泰山吟》、《拟嵇中散咏松诗》以及《咏雪聊句》。她的诗文虽然传世不多,但她选取的诗歌意象都是品格高尚之物,体现了她淡泊超然、清秀隽永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发出了魏晋文学史上独特的女性光芒。
(一)《泰山吟》
谢道韫性格独立刚强,《泰山吟》一诗,突破了以往女诗人的哀婉格调,呈现出一种气魄恢弘、视野开阔的美学形态。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气象弥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4]
作者先从整体上描述了泰山的巍峨之势,又描写了空旷、寂寞、幽静的山中景色,接着作者抒发了在面对雄伟壮丽的泰山时,希望自己能够超尘脱俗、置身大自然的美好心愿。
一个“冲”字,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写出了泰山绵延直上,插入云天的气势,既生动又传神。中间四句描绘泰山之景,以“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赞美了造化之功,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显示出质朴无文之风。整首诗气势磅礴,富有阳刚之气,表现出宽广的胸襟与气度,以及洒脱的个性。诗歌立意上是对幽静的大自然的向往,及脱离尘世,复返自然的愿望,这证明诗人的目光已经远远超越出深闺秀阁的狭小天地,而投向更加广阔的大自然的怀抱。
谢道韫之前的女诗人中,还未出现过写景的作品,《泰山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女性诗歌史上第一首大力描写自然景观的诗作,而诗中又重点突出了诗人脱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可以说,《泰山吟》一诗无论在主题、题材还情感上,在中国古代女性诗歌史上都具有巨大的价值。
(二)《拟嵇中散咏松诗》
《世说新语·贤媛篇》曰:“谢遏绝重其姊,张玄长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5]“林下风气”自是对道韫脱俗气质的赞赏。而《拟嵇中散咏松诗》正是谢道韫“林下风气”的表现。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愿想遊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
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颻。[6]
《拟嵇中散咏松》中作者着力赞美了亭亭如立的“山上松”,希望自己能够憩息松下,像“山上松”一样,隆冬不凋、志气高洁。她仰慕嵇康,又借山上劲松坚强独立的品格,表达自己欲像嵇康那样,做个遗世独立、不受礼教世俗羁绊的人。故而此诗虽是拟作,却是谢道韫志向的表达。
一般女性多用细腻、柔美的笔调和意象来构造诗歌的意境和气氛,而谢道韫的《拟嵇中散咏松诗》,笔调豪迈大气,选用隆冬不凋的“山上松”及仙人“王乔”这两种意象,所以诗歌便在女子诗的静谧中多了一分大气洒脱,这是一般女子诗作中所不具备的特点,并且该诗“入手落手转手,总有秋月孤悬、春云忽起之势,不但古今闺秀不敢望其肩背,即中散当年,犹有凝滞之色,方斯未逮也”。[7]此诗所构造的整个意境,具有清逸淡雅之美,洒脱大气之势。总归说来,不管是玄远旷达的意境,还是清逸洒脱的风格,都使她的诗歌表现出鲜明的“林下风气”。
三、谢道韫对后世的影响
谢道韫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诗歌文赋虽然数量少,但有关她风度、人格的传说却很多,屡屡被后世提及,在《世说新语》、《晋书》等著作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是中国古代“才女文化”的代表,创造出“咏絮之才”、“步障解围”、“林下风气”等一系列专有名词,“谢道韫”三字包涵着的文化信息量历代累积,逐渐演变为一个文化符号。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论及文章风格和作者内在品格的关系时写到:“文以气为主”,文章的风格气势是作者内在才情禀赋的外化显现,深深地打下了作者气质、性情、秉性的烙印。谢道温本身勇毅果敢、慷慨高逸,旷达豪迈,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质个性,发而为诗,其诗文自有一股清奇壮丽之气、挺拔高峻之势。她那种格调清高、开阔疏朗、超逸不群的独特诗风,在中国古代女性作家中,实属罕见。明代钟惺的《名媛诗归》评价其“情性正定,即目前变幻,不足以乱之,故微隐言之,其理自足”。[8]
以谢道韫为代表的昂扬豪迈诗风,虽然在整个古代女性诗文创作中不是主流声音,后世的同声同气者也比较少见,但她的存在作为一个特殊文化典型,纠正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古代女性诗风的一贯偏见,同众多女性诗人一起,发出了中国女性最强音。
谢道韫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和意象典故,才情风骨以及胆识魄力超越了性别鸿沟,尤其是“未若柳絮因风起”,从女性的观察视角出发,把“飞雪”比作“柳絮”,比喻形象贴切,流传至今。谢道韫虽是女性身份,却能以其才情和性格最终获得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情感价值认同和文化思想共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结语
谢道韫是魏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名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咏絮”才女,生于诗书富贵之家、长于礼乐簪缨之族,是贵族的六朝文化和渊源的谢氏家学所浸润出来的一粒璀璨的明珠。
谢道韫现存的诗文作品虽然寥寥,但《泰山吟》、《拟嵇中散咏松诗》抒写个人情志,表达自己的美好理想和高远情怀,唱响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的昂扬之音。
谢道韫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和意象典故,才情风骨以及胆识魄力超越了性别鸿沟,获得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情感价值认同和文化思想共鸣。她渊博的学识、卓越的才华、超然的人生追求,留给中国文化史一个美丽、隽永、潇洒的倩影。
注释:
①刘义庆,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2007,第155页.
②刘义庆,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2007,第820页.
③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④⑥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8:912,912.
⑤刘义庆,余嘉锡(笺注),《世说新语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822.
⑦王夫之,古诗评选(卷四),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⑧转引自王萌,《谢道韫研究》,济南:山东大学,2012.
参考文献:
[1]胡国瑞,魏晋南北朝文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2]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逯钦力,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8.
[4]王夫之,古诗评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5]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
[6]虞蓉,魏晋南北朝妇女的文学批评[J].苏州:苏州大学学报,2008.
[7]赵洁,汉魏六朝中的女性心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8]王萌,谢道韫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9]马佳,汉魏六朝女性诗人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10]段凌颖,汉魏六朝女性作家作品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