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龙技与手艺人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ongn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一家很有名的杂志的总编写了一篇很好的编者的话。大体是感谢了读者的认同,称赞了同事,尤其是年轻同事的努力。结尾的一句话让人头一沉:我希望她们做报道,或做任何事,都是为了在深夜独处之时,能够说,我做了正确的事情,我尊重自己。
  我不知道她们能不能做到,这要看她们作为人的品级了。无论如何,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一个蒸蒸日上、如火如荼的事业,老大是不会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种话的。果然,没几天就传出总编离去的消息。业内也一片叹息,惋惜又一家好杂志,又要去了。
  这几年,新闻业,尤其是传统纸媒的新闻业越发萧条。本来的大众传媒,却越来越小众了,读者少了,广告少了。业内最好的好手,也将自己定位于:手艺人。那是在工业时代的珍贵、稀有的人种。
  我在读大学时,报纸已经甩掉了铅字印刷,改为激光照排。或许是古代刚刚过去,教授们大半生浸润其中,还常津津有味地宣讲这激动的革新:告别铅与火,迎接光与电。说多了,我们听得不厌烦,反正都告别了,就一刀斩断,理它作甚。(若说手艺人,铅字排版的工人才真的叫手艺人。)
  其实,当时还真没算与古代斩断。我们的新闻摄影,一大半功夫教的是如何洗印照片。现在说“单反穷三代”,“古代”学照相的才是祸害九族,不说器材,光胶卷和相纸的费用就耗费没个尽头。好在,我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当摄影记者,才没祸害家人。那时候摄影记者拍完照片,要匆匆忙忙回报社的暗房,将照片洗出来。现在看来,简直是刀耕火种了。
  我们大学时还有一门课程,教人用画版纸画出版样,标题在那里,署名在哪里,文章多少字,需在画版纸上画出,才可制作。那是做报纸编辑的基本功。这功课硬是繁琐得很,偏偏老教授又被女生拥簇只回答她们的问题。眼看学艺不成,最好我只能搁笔长叹,罢了,以后我只能当一辈子记者,不去想编辑的事了。
  我的忧心很快被技术进步打消,报纸电脑排版系统的推出,让这技术全无用处。需要用笔和尺子苦心孤诣的事,在电脑上分分钟就能完成。我在实习时,碰到一个老师,据说能三分钟画出一个版样,大家啧啧称赞。意思是,能则能矣,掌握的却是一个屠龙之技。
  这几年,传统媒体的衰落,大体和我学生时代懒得理会的事是一个路数:曾经火爆的技能,沦为无用的屠龙之技。
  让人惋惜的从来不是这些技术的被淘汰,让人惋惜的,是新闻越来越快速炫目,而新闻传统却跟着传统技术的衰落而消失。
  还有人在乎至少两个信息源,才能锁定一个重要事实吗?
  还有人在乎,不管谁发布的消息,都要去核正求实吗?
  还有人在乎真正的平衡原则吗?即使被万夫所指的人,也要给他说话的余地。
  还有人在乎匿名原则,只能在极端情形下使用吗?
  还有人在乎报道只能提供事实,而不夹带评论吗?
  还有人在乎一个逻辑链对调查的重要吗?
  还有人在乎媒体应有风骨,而不奉迎上意吗?
  ……
  这些都是值得在乎之事,可即使在传统媒体的黄金时代,也没有被真正的被奉为圭臬。而媒体的技术进步,也无力无意圆满这些尚未完成的传统。
  有人还在乎那些传统,可最在乎的人,似乎都困在传统媒体的下沉螺旋中。他们自称为手艺人,成为这个时代珍贵的、稀有的人种。
  前段时间,某网站的CEO,说了一番很好的话。大体是说,很奇怪,现在一谈到互联网都是电商、渠道,媒体与内容反而是没人愿意去碰的东西。而在西方,媒体仍然是大热的。“《华尔街时报》的记者一直受人尊敬,你再有钱也会尊敬他们……媒体反而成了互联网的一片蓝海。”
  “媒体蓝海论”是我听到的这半年最有趣、最令人激动的言论了。
  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到“媒体蓝海论”,媒体的传统,会有机会续写前缘吗?那可能是珍稀的手艺人们,最在乎的事情。
  责任编辑:张婷
其他文献
英国对于学生的打工时间、薪酬和工作内容都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若受雇于英国雇主,作为硕士,我的最低工资约每小时8磅,每周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0小时。这样来算,假设我能在挑剔的英国老板那里找到一份工作,我每周能赚到80磅,而一个LV经典款手包要1000磅左右,那么我需要不停歇地打上大半年的工,才能实现“梦想”。这太不靠谱了!我的雄心壮志是要在一个月内拿下一个LV,这样一来,我只能跟随无数前人的脚步,去
比尔·盖茨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关于羊肉的故事:他在自己的羊圈里养了一群羊,小羊羔一生下来就植入芯片,在羊的一生成长过程中,发育状况、吃的饲料、生过什么病、打过什么针等等,这些信息都贮存在芯片里。顾客可以在网上根据羊的生长信息,提出需要比尔·盖茨羊圈里的第几号羊的后臀尖。而在北京,全聚德也已为北京直营店出炉的每只烤鸭配备了唯一可追溯条形码,消费者可以据此在网上查询所购烤鸭从养殖到成品的所有信息。这些羊或
说到对外经贸大学,很多人想到的是:分数高、就业率高、3:7的男女比例、爱实习,这些都是贸大的特点,但都不足以概括她、代表她。贸大很小,小到有人笑称从西门能望到东门;贸大也很大,有人说:“小小惠园承载着万千梦想,短短四年融汇了美好时光。”植此四年,在这短短的四年里,我在贸大遇到的人、经历的事,都深深地植入在我的回忆里。  1.站在同一个地点,一张张拍下贸大各个建筑的照片,最后形成了贸大全景。  2.
坐落于沪江之滨的复旦,教授举止容姿都颇得魏晋风骨,学生中则多思想驰骋的实干家,这里比校训更出名的是“孵蛋精神”——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无拘的复旦,眉眼间自有一番海派风情。  春色太好,不想教课了  复旦大学又被戏称为“孵蛋大学”,我校不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大学,也没有赏心悦目的海景校园,旦苑食堂特产的“哈密瓜炒苦瓜”和一路之隔的兄弟大学同济“大鸡排”相比,美味程度还是解放前后的差距。但复旦人偏不很看重
@阿溟:其实学好一门外语最深远的好处不是求职的筹码,而是你可以轻松地读懂可能只在另一个语言体系内流传的文章甚至思想,这意味着你比其他人多一个了解和理解世界的角度。而且这个意义上的好处将会是持续性的。  @FOCUS_小威:深大(深圳大学)医学院某老师的“人体免疫与健康”公选课,有部分是讲按照星座来饮食,说白羊座的人面对竞争压力永远不服输,好斗而易缺乏磷,不妨多吃小鱼、核桃、韭菜、洋葱、荠菜等。  
20多年前我到上海读研究生。刚到上海时,体验到强烈的不适应,是那种从小地方到大地方的不适应。  在学习上也有强烈的反差感:每个人懂得都比我多。大家在一起上课时,我感觉自己似乎不是一个研究生,而是一个小学生。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我遇见第一个外国专家。  其实,这个老外本来和我也没有什么关系。当时他是到学校里来访问的美国专家。那时候,对外交往还不多,所以这个老外来学校里还是非常重视的,连接待、交流的一些
这群受伤害的妇女同胞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我该如何去帮助这两个受伤害的女子。她们的维权路究竟在哪里?  刘大姐的家事  朱琳琳 江苏省宿迁市蔡集镇樊湾村村官  2012年11月30日上午9点多,信访办打来电话说有人找我,要维权。随后办公室里进来一个女人,个子不高,看起来很年轻,如果不是脸上有些灰尘,应该也是个漂亮女子。进门就说:“我老公外面有人了,我怎么办?”我很诧异,这是我开始做妇联工作第一次遇
本科期间,赵云龙于2011、2012连续两年参加“挑战杯”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11年,其学术科技作品《钼酸锰/钼酸钴分级异质结构纳米线设计构筑与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和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2012年,以他为队长并围绕其科研成果组建的“帧科创业团队”获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和湖北省
Q:从家乡四川到北京,一直以来都这么爱折腾吗?  A:是的,我从初中起就是不太安分的学生。高三那年经历了汶川地震,我虽然不在震区,但是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那个夏天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担心余震,后来我复读了一年,因为最好的朋友考到了中戏,所以我也想考到北京,但是最后还是差了一点,去了天津师范读广告,总是离得近一点儿。  Q:广告这个专业是你自己感兴趣所以选的吗?  A:不是,我一开始想学日语,因为我
2012年10月,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发起了一项名为“重塑大学”(College, Reinvented)的征文计划,  向读者征集他们心目中大学办学的理想模式。  结果,从大学教授到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从本科生到高等教育界的领袖人物,  还有对教育感兴趣的其他人,给出了各自不同的答案:有的抽象、充满理想主义;有的详尽具体,列出了预算和课程设置等种种细节。  除了阐释性的方案,编辑部还收到了两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