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课程、教师、学生三个角度阐述了童话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对我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和国外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做了比较与思考。总结了几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童话;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童话是一种美妙、神奇、幻想的虚构故事,它借助奇特的想像摆脱时空的束缚,将平凡的真实世界幻化为美丽的、超现实的境界,为儿童带来无限的惊喜和愉悦,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童话对于儿童的心灵发展非常重要,它的魅力不仅在于丰富的心理意义,而且来自它的文学特性。童话作为儿童精神生命中主要的文学样式,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升华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中外小学童话教学比较及思考
首先是课程目标层面上,我国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对童话有所重视,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增加了童话选文,可从数量远不及韩国的多,另我国的课程目标虽然提及童话的阅读,但不如韩国叙述得具体,比较起来,韩国有关童话的课程目标更具体,操作性强,对童话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其次,教材中童话作品的选择方面,韩国在教育改革中不断加大童话选文的数量,小学阶段有145篇,这与我国的43篇童话较大差别,当然产生这种差别,除了对童话作品重视程度的不同,还和各国的语言和文学特点有关。我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状况,改变一些形式,适度增加童话选文,如既有把整个童话作品收入到教材中,又可把篇幅长的童话故事的片断收入教材中,不告诉学生故事的结局,而是设置了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设想出一个故事的结局,做法是自己说出来,或是写出来。这是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好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说和写的能力的好方法。童话选文除了篇数的多少,还有就是篇幅的长短问题,从日本教材中《信》的例子可以看出,他们选的童话作品字数远远多于我们,甚至我国小学高年级也没有这么长的选文。这是由于我国的童话多放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认字有困难,不易学习太长的课文,我们也可以适当增加高年级的童话选文,打破固有的两课时学一篇课文的教学安排,这样就能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读一些优秀的、原创的童话作品,让学生尽早进入社会化阅读阶段。
最后,是关于教师对于童话文本的认识与处理,“即使是最好的课本也不能代替教师,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好课本,而是以课本为工具去教会学生。”我们在教学时,特别是在教名家精品时,总是有很大的心理负担,总是怕把握不住文本的“原意”,总是怕把握不住作者写作的初衷,总是怕读“经典”。因为我们总是觉得经典只能有一种解读。因此,在教《灰姑娘》这样家喻户晓、享誉世界的经典童话时,我们首先是翻阅“教学参考”等书籍,寻找或出自于专家或流传于民间的己成定论的主流解读,然后把这些解读“搬运”给学生。因此,这么多年来,这么多学子想起《灰姑娘》,无非就是“做人要真诚、善良”,其中一点点的个性化理解,都有可能被视作“误读”。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1、減少道德教化,增强童话选文的趣味性
回顾我国的语文教育发展史,我们就会知道其实我国语文教育一直承担着“德”的教育。因此,当我们拿起教科书的同时总会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这种沉甸甸的思想包袱,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机械的道德教化中变得麻木变得冷漠。儿童好幻想,思维比较活跃,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相对发展得比较迟缓。在选文的过程中,如果过多的选择那些缺少想象和幻想的道德教化的作品,那么首先他们会没有兴趣,再次他们根本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义。其实根本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注重儿童的情趣,选取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好奇心的作品,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我国的教材编著者在尽力改变现状,新课程标淮配套教材就比大纲修订本好,但与课外的童话繁荣局面相比,教材选文仍显得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大量文学性强、有趣味的童话没有进入教材。
要增加童话选文的趣味性,就得有童话的审美无功利性,它是指作家和读者在创作和阅读过程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祈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美国小学母语教材小的童话作品审美无功利性较为显著。一般都将对诚实、善良、勤分、勇敢、自信等美德的宣扬包孕在事物形象之中,并倾注作者的真挚情感。还有一部分“无意思之意思”的作品,儿童在阅读这类文学作品时,凭借直觉就能获得审美感情形态,享受真切的情感体验、领悟其中的审关意蕴。
2、增加高年级的童话选文
童话因为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为儿童所特别喜欢,它不仅是低年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阅读体裁,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文学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在韩国,五六年级是对文学作品学习的“充实阶段”,课程目标中对包括童话在内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作品的理解、对自己阅读后的观点和感想的表达、对作品情境、人物性格及对话的想象,以及对文章教育和美的情绪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在我国,从新课标下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童话选文的分配可以看到,整个五六年级只有一篇童话,其他版本的选文情况也都大致相同。之所以这样,一方面可能是我国从课程目标层面对童话的价值不够重视,认为童话只不过是个例子,是学生们认字读文的载体,没有看清其文学教育的价值。另方面,也许是由于到了高年级,选文不能太简单,而根据我国的教材现状,又不可安排太长的作品,所以舍弃了那些有趣味、有文学价值,但文章过长的童话。其实这些不是不能克服的困难,我们可以借鉴韩国的做法,把童话故事的片断收入教材中,不告诉学生故事的结局,而是设置了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设想出一个故事的结局,做法是自己说出来,或是写出来。这既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创造力,也是提高学生说和写的能力的好方。或者也可以打破常规,选入一些长篇的童话,借鉴日本多课时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适应长篇的学习,以尽早进入社会化阅读。
参考文献:
[1]朱瑛《教学设想》载《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九期12页
[2]朱绍禹主编:((美日苏语文教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5月491页
(作者单位:贵州省绥阳县风华镇中心学校)
关键词:童话;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童话是一种美妙、神奇、幻想的虚构故事,它借助奇特的想像摆脱时空的束缚,将平凡的真实世界幻化为美丽的、超现实的境界,为儿童带来无限的惊喜和愉悦,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童话对于儿童的心灵发展非常重要,它的魅力不仅在于丰富的心理意义,而且来自它的文学特性。童话作为儿童精神生命中主要的文学样式,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升华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中外小学童话教学比较及思考
首先是课程目标层面上,我国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对童话有所重视,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增加了童话选文,可从数量远不及韩国的多,另我国的课程目标虽然提及童话的阅读,但不如韩国叙述得具体,比较起来,韩国有关童话的课程目标更具体,操作性强,对童话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其次,教材中童话作品的选择方面,韩国在教育改革中不断加大童话选文的数量,小学阶段有145篇,这与我国的43篇童话较大差别,当然产生这种差别,除了对童话作品重视程度的不同,还和各国的语言和文学特点有关。我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状况,改变一些形式,适度增加童话选文,如既有把整个童话作品收入到教材中,又可把篇幅长的童话故事的片断收入教材中,不告诉学生故事的结局,而是设置了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设想出一个故事的结局,做法是自己说出来,或是写出来。这是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好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说和写的能力的好方法。童话选文除了篇数的多少,还有就是篇幅的长短问题,从日本教材中《信》的例子可以看出,他们选的童话作品字数远远多于我们,甚至我国小学高年级也没有这么长的选文。这是由于我国的童话多放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认字有困难,不易学习太长的课文,我们也可以适当增加高年级的童话选文,打破固有的两课时学一篇课文的教学安排,这样就能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读一些优秀的、原创的童话作品,让学生尽早进入社会化阅读阶段。
最后,是关于教师对于童话文本的认识与处理,“即使是最好的课本也不能代替教师,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好课本,而是以课本为工具去教会学生。”我们在教学时,特别是在教名家精品时,总是有很大的心理负担,总是怕把握不住文本的“原意”,总是怕把握不住作者写作的初衷,总是怕读“经典”。因为我们总是觉得经典只能有一种解读。因此,在教《灰姑娘》这样家喻户晓、享誉世界的经典童话时,我们首先是翻阅“教学参考”等书籍,寻找或出自于专家或流传于民间的己成定论的主流解读,然后把这些解读“搬运”给学生。因此,这么多年来,这么多学子想起《灰姑娘》,无非就是“做人要真诚、善良”,其中一点点的个性化理解,都有可能被视作“误读”。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1、減少道德教化,增强童话选文的趣味性
回顾我国的语文教育发展史,我们就会知道其实我国语文教育一直承担着“德”的教育。因此,当我们拿起教科书的同时总会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这种沉甸甸的思想包袱,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机械的道德教化中变得麻木变得冷漠。儿童好幻想,思维比较活跃,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相对发展得比较迟缓。在选文的过程中,如果过多的选择那些缺少想象和幻想的道德教化的作品,那么首先他们会没有兴趣,再次他们根本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义。其实根本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注重儿童的情趣,选取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好奇心的作品,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我国的教材编著者在尽力改变现状,新课程标淮配套教材就比大纲修订本好,但与课外的童话繁荣局面相比,教材选文仍显得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大量文学性强、有趣味的童话没有进入教材。
要增加童话选文的趣味性,就得有童话的审美无功利性,它是指作家和读者在创作和阅读过程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祈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美国小学母语教材小的童话作品审美无功利性较为显著。一般都将对诚实、善良、勤分、勇敢、自信等美德的宣扬包孕在事物形象之中,并倾注作者的真挚情感。还有一部分“无意思之意思”的作品,儿童在阅读这类文学作品时,凭借直觉就能获得审美感情形态,享受真切的情感体验、领悟其中的审关意蕴。
2、增加高年级的童话选文
童话因为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为儿童所特别喜欢,它不仅是低年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阅读体裁,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文学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在韩国,五六年级是对文学作品学习的“充实阶段”,课程目标中对包括童话在内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作品的理解、对自己阅读后的观点和感想的表达、对作品情境、人物性格及对话的想象,以及对文章教育和美的情绪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在我国,从新课标下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童话选文的分配可以看到,整个五六年级只有一篇童话,其他版本的选文情况也都大致相同。之所以这样,一方面可能是我国从课程目标层面对童话的价值不够重视,认为童话只不过是个例子,是学生们认字读文的载体,没有看清其文学教育的价值。另方面,也许是由于到了高年级,选文不能太简单,而根据我国的教材现状,又不可安排太长的作品,所以舍弃了那些有趣味、有文学价值,但文章过长的童话。其实这些不是不能克服的困难,我们可以借鉴韩国的做法,把童话故事的片断收入教材中,不告诉学生故事的结局,而是设置了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设想出一个故事的结局,做法是自己说出来,或是写出来。这既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创造力,也是提高学生说和写的能力的好方。或者也可以打破常规,选入一些长篇的童话,借鉴日本多课时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适应长篇的学习,以尽早进入社会化阅读。
参考文献:
[1]朱瑛《教学设想》载《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九期12页
[2]朱绍禹主编:((美日苏语文教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5月491页
(作者单位:贵州省绥阳县风华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