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德玹《新安文粹》的编刻过程及典型意义——基于地域文学生态链生成与演进的个案研究

来源 :中国地方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zeng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天顺四年(1460)冬刻成之《新安文粹》15卷,是在金德玹原集《新安文集》40卷基础上,由其侄苏大裁汰重订,更名付梓而成,现存天顺四年苏大重订本,藏国家图书馆.该本有前序两篇,后序及跋3篇,叙跋者根据各自身份不同,行文中有明显的身份意识表达,基于该本“选而再选”之二选重订的特殊性,序跋者对“选者尤难”的体悟尤为深刻.该本与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前后相续而出,后者在编选契机上受该书之影响,既有对其裁汰过多的不满,也有增益垂范之意.从《新安文集》到《新安文粹》再到《新安文献志》,自然形成一个地域性文献总集编纂的历时性文学生态链,《新安文粹》作为中间环节,上承下启,其编选刊刻过程具有多方面的典型意义.另外,《四库总目提要》对该书著录颇有语焉不详及舛误之处,亦需细加辨析.
其他文献
关于宋代钦州州治徙往安远县的时间节点,一直未有确切说法.历代地方志与地理总志相互矛盾.大致有3种说法,一为北宋天圣元年(1023)徙治说,二为南渡之后徙治说,三为元代徙治说.
《舆地纪胜》卷37《扬州·碑记》:“《大观九域志》,刘彦序.”(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659页)其《校勘记》[一二七]云:“刘彦:《校勘记》卷八:'张氏鉴云:《九域志》非专记
期刊
清代方志中对台湾地区文化遗产多有记述,主要分为自然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3类.自然文化遗产展现台湾地区独特的地物风貌,物质文化遗产是台湾历史信息的情
自然部类是地方志的基础部类,两轮修志后自然部类框架逐渐趋于成熟,成为现在所看到的样子.然而,在实际审稿和阅读中可以发现,自然部类的编纂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存在全部
Lewis-base polymers have been widely utilized as additives to act as a template for the perovskite nucleation/crystal growth and passivate the under-coordinated
吴宗慈于抗日战争时期临危受命,担任江西通志馆筹备委员会主任,主持通志馆创办工作.江西通志馆成立后,吴宗慈作为馆长兼志书总纂,克服抗战时局动荡和战后社会经济凋敝的重重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我们召开2021年全国省级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总结成绩、谋划未来,意义重大。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向各位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全国地方志工作者表示诚挚问候!
章学诚方志学理论及其纂修《湖北通志》的实践对清中期以来湖北方志编纂产生了重要影响。伴随新思想传入,晚清时期方志编纂发生诸多变化,这些变化通常被视为近代方志转型的前奏。在该背景下,清末围绕着《湖北通志》的纂修问题出现了主新派和主旧派的争论。通志纂修以县志编纂为基础,通志纂修的争论往往在县志编纂中有集中的表现。光绪二年(1876)和光绪八年两版《麻城县志》在编纂理念、编排方式和部分内容上的差异可以视为是这一时期相关变化、争论和分歧的缩影。通过对两版县志编纂差异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清末方志编纂者如何对新、旧
方志最重要的特性是区域性,又称地域性。新方志编纂尤其强调记载内容有地域范围限制,要以时间下限内所处行政区划的地情为依据。行政区划体系的核心是层级,周振鹤在通观2000年层级变化过程基础上,提出我国政区可归纳为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和县级政区三个层次。
清代中央政府对台湾的赈济,是在中央统一的赈济制度框架下,由中央政府主导统管、地方官吏组织实施,遵循清朝律例规定的赈济程序,采取与内地相仿的赈济措施,以国库存银、饷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