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化条件的学生教育模式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len5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播载体,对大学生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网络普及与发展的形势下,高校应积极拓展创新学生教育模式的思路,从抓住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维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利用网络互动功能特点,构建师生沟通协调的情境平台;进行网络信息传播建设,发挥网络舆论导向;实现网络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的协同,积极构建完整的学生教育体系,从而推进网络化条件下的大学生教育模式优化工作。
  [关键词]网络化 大学生 教育模式 创新
  [作者简介]回娅冬(1969- ),女,回族,河北沧县人,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白美丽(1978- ),女,山西山阴人,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旅游可持续开发、旅游文化;韩丹(1982- ),女,满族,辽宁辽阳人,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测量。(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完善与创新我省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HB13SH043),2012年度河北北方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赴企业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编号:JG201212)及2011年度河北北方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全程化就业指导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探索”(项目编号:JG20111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045-02
  当今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大众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信息沟通方式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生产、生活、学习、教育的重大变革。在高等教育领域,如何应对网络的发展,拓展教育思路,改革教育方式,创新教育制度,更新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教育效果,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问题。
  学生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长期以来,传统的学生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常常习惯于对学生教育的智育化,强调学生的知识学习,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磨灭了学生个性与人格发展需求。同时,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沟通,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大学生社会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受到影响,能力培养和素养提高方面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网络所带来的冲击,学生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
  一、善于抓住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维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会空间,身处其中的人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想象,无限伸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扩展自己的思维。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发,思想和意识异常活跃,尤其是思维发展方面,呈现出网络的特质:
  1.网络环境中,大学生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散。网络的特点就是信息资源多,大学生可以从一条信息入手获得更多的信息,随着链接的深入,呈现在大学生面前的是浩瀚的知识。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散,他们可以通过信息的获取,使思维得到无限扩展,并促进了他们的思维迁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在繁杂的知识海洋中,大学生如何提高认知,增强对信息文化内容的真与伪、美与丑、是与非的辨别与筛选,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一个考验。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维变化的这种认识,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以引导和教育,鼓励他们趁势创新,开拓进取,提高自己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网络环境中,大学生思维趋于表面化。网络营造的环境是多彩的,它可以将信息文化的内容直接以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与传统的信息、知识、文化获取方式相比,网络信息是直观的,呈现出网页化、信息形象化的特点。它不仅增强了信息文化的感官性、刺激性、形象性,提高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而且不需要经过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就能轻易地获得,这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了他们对信息知识的直接利用,但同时也钝化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方式趋向表面化,向浅层发展。因此,很多人将网络文化戏称为快餐文化,是不需要经过精细加工就直接进入大脑的东西。面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这种变化,高校应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特质的本质认识,通过为学生创造深入实践体验等方式,引导他们在获取信息中探知事物的本源,加强深度探究,推进他们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
  3.网络环境中,大学生思维创新性明显。由于网络是一个少有约束的“王国”,在这个“国度”中,大学生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无限扩展自己的思维。因此,在网络环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明显,他们在网络中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超乎常人的想象,表现出在实体空间所不能显现的思维扩展。这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们突破陈旧的观念,不断创造出新的想法,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较浅、社会经验欠缺,辨别能力不强,容易在网络中行为失范,做事“出格”,甚至不慎走向犯罪深渊。基于这种情况,高校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鼓励他们的创新发展,但也要对他们进行网络道德,社会伦理、法律法规的教育,提示他们要行为有度,在行进中坚持慎独、自律的意识。
  二、善于利用网络的互动功能,构建师生沟通协调的情境平台
  对学生教育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只有通过师生充分的互动,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才能获得知识体验,获得认知提升。在传统的教学环境和信息环境中,虽然教师在理念上重视与学生的信息交流和互动,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尤其是没有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师生互动的平台,使得教师传递的信息多,学生信息反馈的少,师生的交流受到时空的限制。但是,在网络环境下,网络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即时的、便利的互动系统。无论是简短的留言,还是即时交流,无论是深入全面的阐释,还是简单心得体会,都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微博、博客、邮箱、聊天工具等互动系统实现。因此,在学生教育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网络的互动功能,进行互动情境的设计,实现师生良好沟通。基于这种认识,在师生互动情境平台构建中,应注意把握以下设计的原则:   1.以便利互动为要求,充分利用网络传播资源。网络在传播上具有互动的优势,在高校学生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设计师生互动的版块或功能模块,提高互动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可利用腾讯QQ,建立QQ群,通过添加学生好友的形式,与学生群体和个体进行一对多、一对一的即时沟通;也可以利用学校的BBS、网络博客、微博等形式表明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见解,而学生通过留言或评论进行信息反馈,实现师生的深度交流。在设计、利用这些功能中,要考虑大学生群体的上网条件,实现学校网络平台向学生手机用户开放,使学生便于与教师沟通。
  2.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契合学生现实需求。学校教育平台中互动功能,要按照学生的作息时间、生活规律和学习特点进行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网络互动平台中,给学生以自主的、充分的发言权和意见权;在设计功能模块中,在非公共空间,要注意设定学生留言的隐私权,理解学生的个体选择;要重视学生课余时间和学生放假期间的互动网络流量设定,满足师生集中互动时间段的流量需求,保证互动中信息传输流畅。
  3.增强互动情节的情景化,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网络的特点就是信息传输的形象化,在学校师生互动的网络平台设计中,要在互动中添加情景化的内容,使互动的内容形象化,增强对学生互动的吸引力。同时,在教育材料设计中,教师应选择具有典型性、富有感染性的信息资源,以此提高学生互动的兴趣,增强互动的效果。
  三、重视进行网络信息传播建设,发挥网络舆论导向作用
  当代大学生具有对网络关注度高,乐于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特点。作为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宣传阵地,加强网络信息建设,丰富网络信息内容,抢占网络信息的制高点,以主流社会文化引导网络信息的传播。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网络热点的打造,引导学生将自身学习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针对当前学生学习功利化、追求实用主义的倾向,作为高校,应积极利用网络进行国家重大改革发展成就、重大社会问题的宣传,打造网络热点,引导学生密切关注;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精选具有时代特征,与广大青年学生密切相关的话题,以网络专题报告、网络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网络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在关注国家发展中,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2.积极构建网络宣传体系,形成强有力的宣传优势。学校应当根据网络的特性,总结相关的教育材料,把一些零散的、不系统的网络资源材料,通过整合、挖掘,形成主题突出、思想明确、感染力强的教育材料,使分散的网络学生个体形成共识,形成学生群体的认同,促进大学生树立网络规范意识。
  3.努力提高教育者的网络素质,提升网络教育能力。在网络环境下,要求教师要学习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操作技巧,在研究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将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应用于网络中,积极引导学生认清网络本质,消除网络不良影响,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优势,促进大学生在网络中的学习与提高。
  4.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网络专职工作队伍,促进网络教育工作的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教育中,不但要提高广大教师的网络素质,还应当组建一支专职的网络工作队伍。作为专职教育工作者,要注意时刻通过网络关注大学生日常思想、行为动态,把握学生的生活脉搏,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苗头,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促进学生的思想稳定和学习发展。
  四、重视将网络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协调,积极构建完整的学生教育体系
  网络环境与传统的现实环境,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的学习、发展环境。网络环境是虚拟的,现实环境是实体空间范围的,但无论是可视的环境还是不可视的环境,它们都是现实存在的,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环境整体。
  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尽管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教育有很多特点和优势,但它不能取代传统的教育环境,因为网络不是万能的。网络环境虽然对传统教育环境来说是一种挑战,但它只能是传统教育环境的重要补充,并且两者之间越来越展示出互相借鉴、相互渗透、彼此补充、互相配合、彼此促进的关系,共同推动着大学生成才环境的优化。要将实体空间环境的基本教育思想、理念应用于网络环境中,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创新,提高学生教育的有效性、全面性和层次性;虚拟空间的特点、优势、研究成果,也要在实践过程中验证、应用。要积极寻求实体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学生教育的衔接点,努力实现两种教育环境的融通、对接。要统筹规划,通盘考虑,共同建设,积极构建实体空间与网络空间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教育工作体系,发挥网络教育优势,克服传统教育不足,扬长避短,形成对学生引导教育的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成长环境的统一协调。
  [参考文献]
  [1]贺志军,薛亮.网络传播理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新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07(4).
  [2]王秋茸.网络时代学生教育新载体的应用[J].新闻爱好者,2009(8).
  [3]胥传来,朱雪芳.网络时代的高等学校学生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4]杨芳.发挥网络优势构筑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3(10).
其他文献
中国农村土地问题向来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土地国有制下,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两权分离”,农民没有太多的信心投资土地;农村土地价值有巨大的潜力,可是农民却又一次因为缺少必
为有效使用和管理柔性制造系统(FMS)中的刀具,在FMS环境下,进行刀具的功能分析、数据流建模以及实体-联系(ER)建模,在此基础上,进行刀具管理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实际应用表明
管理会计是20世纪初产生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国外的企业中得到了推广运用和发展。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各种内部控制制度提供管理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尤其是为最优经营决
提出了一种新的移动机器人--基于行星轮系的移动机器人,并主要研究了其越障性能、跨沟性能和静态稳定性,证明这种机器人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越障能力强.
由于裸芯片的细小化,加之芯片封装体的"轻、小、短、薄",封装体表面气泡极易产生.根据TSOP的LOC结构,通过改变成形条件和模具浇口形状,分析和研究影响芯片封装体表面气泡产生
通过运用平衡记分卡,并结合某企业在全新汽车开发中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影响,提出了基于平衡记分卡管理理论的全新汽车开发绩效评价系统,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模型.
农民向城镇、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中国当前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象,改革开放以来已取得显著成绩,也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特别是转移农民的素质和技能问题是影响农民彻底转变身份的主
主要探讨薄壁电极的设计要点及制造的两种方法,具体介绍薄壁电极的制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