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人的气质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相互之间的联系而交错组合而成,按照目前的心理学发展程度,我们还不能够完整的认识心理活动的特征。根据现有的心理学研究状况,基本可以将气质划分为六个特征,本文通过对于气质因素的分析,由此可以得出气质因素在声乐演唱和声乐教育改革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气质因素 声乐演唱 声乐改革
真正想要了解并掌握声乐学习者的气质类型,对于声乐教学中得做到因材施教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达到教学统一的相互之间的和谐,其中对于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具有更加深层次的影响。
一、气质因素的类型
(一)感受性
人对于客观环境与主观环境的刺激所产生的感知能力,通过神经过程强弱特点的一种真实反映。不同类型的人感知能力会存在略微的差异性,这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影响十分明显。有的人对于音乐感知能力强,所以在接受音乐时会表现的更加突出;有的人接受能力较弱,所以在对音乐的接收情况来讲不是非常明显。对于音乐感受性高的人来说,他们通常情况下更容易把握音乐、感知音乐,而对于音乐感受性不敏感的人来说,他们在对于音乐的处理方面会显得非常肤浅。其中抑郁质是最具有感受性的气质类型。
(二)耐受性
客观环境对于人的刺激,通过时间与承受度进行的直观反映就是耐受性。耐受性可以通过神经过程进行表达,声乐学习者必须具备耐受性。首先,在一般情况下,声乐训练都是长期且艰苦的,如果耐受性不强,那么是无法正常的认真学习声乐的。其次,声乐演唱的压力可想而知,如果一个人抗压的能力不强,那么即便歌唱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把歌唱的美妙带给观众。我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声乐演唱者一旦缺乏耐受性的特质,那么在舞台上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从而导致演唱出现状况。其中粘液质是最具有耐受性的气质类型。
(三)反应的敏捷性
人在神经过程活动中做出反应的快慢灵活体现着一个人敏捷程度。声乐演唱者必须具备敏捷性的特征。一句训练的练声曲通常只需要一秒或几秒钟,如果声乐学习者不能够在这样短时间内充分的对教师要求充分体现,就会导致自己的学习质量和进步受到很大的影响。其中多血质是最具有敏感性的气质类型。
(四)可塑性
人们能够使自己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适应环境的行为,这样的本能称之为可塑性。可塑性能够真实的反应一个人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可塑性是各个声乐教育学院招收学生的条件之一,并且看学习者是否具有这方面能力。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领悟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声乐过程中,可塑性十分重要。不同的场合会有各种各样的状况,不同的演出环境会影响不同的演唱者水平,所以适应能力十分重要。在四种气质类型中,多血质是可塑性的最强代表。
(五)情绪兴奋性
一个人不仅能够快速的对于神经过程反应出强弱,还能在不同环境下对于微弱的刺激反映出神经过程的强弱。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都应该具有积极的情绪和态度,这样才能够依靠自身的情感来更好的阐释作品,从而打动观众。其中胆汁质是最具有情绪兴奋的气质类型。
(六)外倾与内倾性
每个人的气质类型不同,也就会有不同的气质倾向。外倾性气质倾向包括胆汁质和多血质;内倾性的气质倾向包括粘液质和抑郁质。在声乐演唱时要注意演唱过程中既能够落落大方,又能够注重内涵的表达,所以内倾和外倾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单独存在。想要真正的了解和掌握声乐学习者的气质类型,在声乐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当代声乐教育的改革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的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和特点,并且根据类型和特点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对于学生的差异性进行积极思考,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潜力采取相对应的激励措施,力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最大潜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彼此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目的。
二、声乐学习者的性格表现
要促进声乐教育的不断改进,必须通过气质类型了解声乐学习者内部存在的气质因素特征。运用辩证法中矛盾的观点来看待气质特点在歌唱艺术中的具体表现。
(一)潜隐性和外显性
潜隐性气质类型是意识范畴之内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潜藏在每个人行为中的气质类型特点。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我们接触不到潜隐性气质,像空气那样看不见、摸不到,所以经常让人对于潜隐性气质感到神秘而未知。
外显性是在人气质类型中占有主导地位的。能够在处理不同的事情或者面对不同的人会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式。比如在舞台上表演的歌手,就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通过自己独特的眼神、动作、声线的变化把每一方面都淋漓尽致的表演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内在的特点就会非常完整且充分的体现在各个方面,而且会对人带着鲜明的性格烙印。
(二)稳定性与可变性
波兰著名心理学家斯特劳有过这样的名言,个性的生物基础可以由气质的维度进行决定,而生物基础又是通过遗传来获取。我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很明确的说明人的气质类型十分稳定,而且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曾有人对同卵双胞胎进行过跟踪实验,最后的研究结果表明,他们中间的差异性几乎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
可变性的意思是,在气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和教育影响之下产生的一定影响。在一定的情况下还是会发生变化的。一个人的气质形成不仅仅依靠先天的遗传,而只有在后天的教育和个人阅历中才能逐渐掌握知识、修养、品德等一个人基本素质的提高。
三、气质类型对声乐教学服务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特点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个性化教育,就要详细的分析气质类型特点,准确找到学生的气质类型特点。
声乐作品想要具有吸引力和独特的魅力,离不开声乐表演者自身的良好气质。通过声乐教学过程的不断实践,每一个声乐作品经过不同表演者的演唱都会有姿态万千的特点,这一现象的成因就是由于学生自身气质所影响的。
虽然学生的气质类型是各不相同的,但也可以归纳总结出四种常见的气质类型。在实际情况下,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通常是具有粘液质和抑郁质的气质类型。教师根据这类学生的特点应该选取能够锻炼自信心和表现力强的音乐作品。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必须选择难度相对小的作品,对学生予以鼓励和肯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多血质的类型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性格也相对活泼,但是内心是非常敏感的。所以针对这类学生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择的曲目也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达到激发学生探索与钻研的兴趣。胆汁质类型具有外向、精力充沛的性格特征,常常能够表现出对于音乐作品的自我表现的欲望。但却存在着对于音乐细节和时间上把握不理想的情况。针对这类学生必须选用情感变化强烈的声乐作品,充分的了解学生自身的兴趣进行选择练习,不但可以发挥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突出优势,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 结语
一切都应该注重对于学生自身的培养,保证做到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支持与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积极性,对于曲目的选择必须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声乐教学改革的意义。声乐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进行不断完善,对于改革过程中的课程进行推陈出新,才能够做到以人为本,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才能够培育出更多的栋梁。
参考文献:
[1][苏]H.K.那查连科.演唱艺术[M].汪启璋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3][美]弗·兰皮尔蒂.嗓音遗训[M].李维渤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4]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5]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关键词:气质因素 声乐演唱 声乐改革
真正想要了解并掌握声乐学习者的气质类型,对于声乐教学中得做到因材施教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达到教学统一的相互之间的和谐,其中对于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具有更加深层次的影响。
一、气质因素的类型
(一)感受性
人对于客观环境与主观环境的刺激所产生的感知能力,通过神经过程强弱特点的一种真实反映。不同类型的人感知能力会存在略微的差异性,这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影响十分明显。有的人对于音乐感知能力强,所以在接受音乐时会表现的更加突出;有的人接受能力较弱,所以在对音乐的接收情况来讲不是非常明显。对于音乐感受性高的人来说,他们通常情况下更容易把握音乐、感知音乐,而对于音乐感受性不敏感的人来说,他们在对于音乐的处理方面会显得非常肤浅。其中抑郁质是最具有感受性的气质类型。
(二)耐受性
客观环境对于人的刺激,通过时间与承受度进行的直观反映就是耐受性。耐受性可以通过神经过程进行表达,声乐学习者必须具备耐受性。首先,在一般情况下,声乐训练都是长期且艰苦的,如果耐受性不强,那么是无法正常的认真学习声乐的。其次,声乐演唱的压力可想而知,如果一个人抗压的能力不强,那么即便歌唱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把歌唱的美妙带给观众。我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声乐演唱者一旦缺乏耐受性的特质,那么在舞台上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从而导致演唱出现状况。其中粘液质是最具有耐受性的气质类型。
(三)反应的敏捷性
人在神经过程活动中做出反应的快慢灵活体现着一个人敏捷程度。声乐演唱者必须具备敏捷性的特征。一句训练的练声曲通常只需要一秒或几秒钟,如果声乐学习者不能够在这样短时间内充分的对教师要求充分体现,就会导致自己的学习质量和进步受到很大的影响。其中多血质是最具有敏感性的气质类型。
(四)可塑性
人们能够使自己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适应环境的行为,这样的本能称之为可塑性。可塑性能够真实的反应一个人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可塑性是各个声乐教育学院招收学生的条件之一,并且看学习者是否具有这方面能力。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领悟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声乐过程中,可塑性十分重要。不同的场合会有各种各样的状况,不同的演出环境会影响不同的演唱者水平,所以适应能力十分重要。在四种气质类型中,多血质是可塑性的最强代表。
(五)情绪兴奋性
一个人不仅能够快速的对于神经过程反应出强弱,还能在不同环境下对于微弱的刺激反映出神经过程的强弱。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都应该具有积极的情绪和态度,这样才能够依靠自身的情感来更好的阐释作品,从而打动观众。其中胆汁质是最具有情绪兴奋的气质类型。
(六)外倾与内倾性
每个人的气质类型不同,也就会有不同的气质倾向。外倾性气质倾向包括胆汁质和多血质;内倾性的气质倾向包括粘液质和抑郁质。在声乐演唱时要注意演唱过程中既能够落落大方,又能够注重内涵的表达,所以内倾和外倾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单独存在。想要真正的了解和掌握声乐学习者的气质类型,在声乐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当代声乐教育的改革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的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和特点,并且根据类型和特点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对于学生的差异性进行积极思考,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潜力采取相对应的激励措施,力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最大潜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彼此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目的。
二、声乐学习者的性格表现
要促进声乐教育的不断改进,必须通过气质类型了解声乐学习者内部存在的气质因素特征。运用辩证法中矛盾的观点来看待气质特点在歌唱艺术中的具体表现。
(一)潜隐性和外显性
潜隐性气质类型是意识范畴之内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潜藏在每个人行为中的气质类型特点。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我们接触不到潜隐性气质,像空气那样看不见、摸不到,所以经常让人对于潜隐性气质感到神秘而未知。
外显性是在人气质类型中占有主导地位的。能够在处理不同的事情或者面对不同的人会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式。比如在舞台上表演的歌手,就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通过自己独特的眼神、动作、声线的变化把每一方面都淋漓尽致的表演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内在的特点就会非常完整且充分的体现在各个方面,而且会对人带着鲜明的性格烙印。
(二)稳定性与可变性
波兰著名心理学家斯特劳有过这样的名言,个性的生物基础可以由气质的维度进行决定,而生物基础又是通过遗传来获取。我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很明确的说明人的气质类型十分稳定,而且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曾有人对同卵双胞胎进行过跟踪实验,最后的研究结果表明,他们中间的差异性几乎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
可变性的意思是,在气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和教育影响之下产生的一定影响。在一定的情况下还是会发生变化的。一个人的气质形成不仅仅依靠先天的遗传,而只有在后天的教育和个人阅历中才能逐渐掌握知识、修养、品德等一个人基本素质的提高。
三、气质类型对声乐教学服务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特点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个性化教育,就要详细的分析气质类型特点,准确找到学生的气质类型特点。
声乐作品想要具有吸引力和独特的魅力,离不开声乐表演者自身的良好气质。通过声乐教学过程的不断实践,每一个声乐作品经过不同表演者的演唱都会有姿态万千的特点,这一现象的成因就是由于学生自身气质所影响的。
虽然学生的气质类型是各不相同的,但也可以归纳总结出四种常见的气质类型。在实际情况下,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通常是具有粘液质和抑郁质的气质类型。教师根据这类学生的特点应该选取能够锻炼自信心和表现力强的音乐作品。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必须选择难度相对小的作品,对学生予以鼓励和肯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多血质的类型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性格也相对活泼,但是内心是非常敏感的。所以针对这类学生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择的曲目也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达到激发学生探索与钻研的兴趣。胆汁质类型具有外向、精力充沛的性格特征,常常能够表现出对于音乐作品的自我表现的欲望。但却存在着对于音乐细节和时间上把握不理想的情况。针对这类学生必须选用情感变化强烈的声乐作品,充分的了解学生自身的兴趣进行选择练习,不但可以发挥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突出优势,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 结语
一切都应该注重对于学生自身的培养,保证做到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支持与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积极性,对于曲目的选择必须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声乐教学改革的意义。声乐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进行不断完善,对于改革过程中的课程进行推陈出新,才能够做到以人为本,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才能够培育出更多的栋梁。
参考文献:
[1][苏]H.K.那查连科.演唱艺术[M].汪启璋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3][美]弗·兰皮尔蒂.嗓音遗训[M].李维渤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4]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5]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