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进展。方法:通过分析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外科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手术指征的把握,非手术治疗时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及加强营养支持等。可有效治疗急性胰腺炎症状,提高治愈急性胰腺炎的概率,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结果:分析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措施,为有效开展急性胰腺炎治疗提供了较好的治疗经验。结论:通过总结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研究,探讨了急性胰腺炎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胰腺炎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进展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61-01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痛以及血淀粉酶和脂肪酶高于正常值的3倍。目前临床上仍有大约10%-3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过临床或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仍然不能明确病因。由于病因不够明确,临床上治疗时常采取对症治疗,但容易造成反复发作。为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复发,需要明确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才能够进行合理治疗达到根治治疗的目的[1]。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预后较差,治疗比较棘手,出现的并发症也比较多,病死率较高,目前临床上的病死率高达20%以上。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需要采取个体化治疗模式,可根据疾病的病程分期进行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通过个体化治疗模式将有效提高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成功率。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进行治疗时,应尽早估计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确定致病的原因,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以及腹部的情况,分析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及时有效的开展综合治疗[2]。积极进行抢救。本文从进行胰腺炎的发病原因,治疗手段以及常用药物等方面,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进行了综述。
1发病病因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内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进行胰腺炎患者确诊了病因。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有胆道微结石、胰腺及壶腹周围良恶性肿瘤病变、胰腺或胆道组织解剖结构出现了异常等。其中,胆道微结石时造成急性胰腺炎的最常见的致病原因,目前在临床上的检出率也较高[3]。近年来临床的研究表明,胰腺分裂也是引起急性或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原因,在不明原因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多数患者均存在胰腺分裂症,此外,如小乳头,胆胰管合流异常等均会导致胰液出现淤滞,引流不畅从而诱发急性胰腺炎。此外,胰腺肿瘤也是造成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胰腺的良恶性肿瘤均可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尤其是急性胰腺炎年龄超过40岁多次发生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应警惕患有胰腺肿瘤的可能。自身免疫出现异常的患者也可发生急性胰腺炎,发作时临床特征为整个胰腺的弥漫性损伤,部分患者会出现类似胰腺癌样的损伤。
2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措施
2.1外科手术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可大致分为急性反应期、全身感染期和残余感染期三个阶段。急性反应阶段主要表现为胰蛋白酶及脂肪酶的激活,胰腺的组织会发生自身消化,同时内源性炎症介质等释放会引起全身的炎症反应综合征,机体往往会处于应激状态。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早期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往往会加重机体的应激状态,导致机体出现恶性循环。出现死亡的风险将大幅提高。因此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时应合理把握手术时机。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可采取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指征主要包括:(1)出现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尤其是伴有梗阻或胆管炎的患者。(2)出现腹腔内高压,甚至出现腹腔室间隔综合征的患者。(3)爆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短时间内进展到危重状态,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4)非手术治疗常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出血以及其他外科性急腹症。采取后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指征主要包括:(1)胰腺坏死性感染或脓毒综合征;(2)无菌性胰腺坏死;(3)胰腺假性囊肿出现局部和全身感染征象,囊肿破裂出血,要进行手术干预。
2.2内科非手术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内科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进行胃肠减压,缓解腹胀症状,减少胰液的分泌。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恢复。否则,刺激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会加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加强肠道的影响,减少胰腺的分泌,既能保护胃肠黏膜的屏障,又能提供能量。加强肠内营养,可缩短住院周期,减少治疗费用,显著改善病人生命体征、迅速缓解腹痛、腹胀等症状及抑制炎症反应。
2.3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有效控制感染症状。在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中,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肠球菌、金葡菌、绿脓杆菌、链球菌、产气杆菌及脆弱杆菌,均是造成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微生物。在进行抗微生物治疗时,应选择“降阶梯”治疗的策略和方法。所謂“降阶梯”治疗的策略和方法主要是指初始治疗时应选择使用具有足够覆盖面的抗生素,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进行选择。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继而药敏试验,针对性选择抗微生物药物。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4]。由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常伴随免疫功能下降的趋势,比较容易造成内源性细菌的感染,这是引起急性胰腺炎感染的最主要的因素。外源性感染多为各种导管相关性的感染,通过导管将体外的细菌带入腹腔内而引发的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由于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往往会造成多种器官的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因此,在发生急性胰腺炎的感染时,使用抗生素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是治疗的主要目标。考虑到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发生多重感染以及混合感染的比例较高的特点,治疗时可适当考虑联合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尽快能够控制感染症状,以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多种多样,早期治疗时要综合把握手术治疗的有效性,随着病情的动态的法杖又要把握好中转手术的时机。防止丧失最佳的治疗时机[5]。可采用一切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从而防止休克、感染的发生,减少患者的死亡率。综合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病因,防止胰腺出现进一步的坏死。早期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尽早给予肠内营养可比较明显的改善患者预后,在治疗过程中积极控制继发感染,防治并发症,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有效避免了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急性胰腺炎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兴鹏,曾悦,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的若干问题[J]临床内科杂志,2006,8(23):522-524。
[2]徐莉莉,杨建秀,于卫中,39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12(6):74-75。
[3]陈玉英,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外医疗,2011,2:48。
[4]马利林,沈洪薰,100例老年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与分析[J]实用老年蛊学,l995,2(9):64-65。
[5]武威,急性胰腺炎29例临床诊治分析[J]医学信息,2011,6(24):65。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进展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61-01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痛以及血淀粉酶和脂肪酶高于正常值的3倍。目前临床上仍有大约10%-3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过临床或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仍然不能明确病因。由于病因不够明确,临床上治疗时常采取对症治疗,但容易造成反复发作。为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复发,需要明确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才能够进行合理治疗达到根治治疗的目的[1]。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预后较差,治疗比较棘手,出现的并发症也比较多,病死率较高,目前临床上的病死率高达20%以上。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需要采取个体化治疗模式,可根据疾病的病程分期进行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通过个体化治疗模式将有效提高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成功率。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进行治疗时,应尽早估计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确定致病的原因,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以及腹部的情况,分析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及时有效的开展综合治疗[2]。积极进行抢救。本文从进行胰腺炎的发病原因,治疗手段以及常用药物等方面,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进行了综述。
1发病病因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内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进行胰腺炎患者确诊了病因。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有胆道微结石、胰腺及壶腹周围良恶性肿瘤病变、胰腺或胆道组织解剖结构出现了异常等。其中,胆道微结石时造成急性胰腺炎的最常见的致病原因,目前在临床上的检出率也较高[3]。近年来临床的研究表明,胰腺分裂也是引起急性或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原因,在不明原因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多数患者均存在胰腺分裂症,此外,如小乳头,胆胰管合流异常等均会导致胰液出现淤滞,引流不畅从而诱发急性胰腺炎。此外,胰腺肿瘤也是造成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胰腺的良恶性肿瘤均可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尤其是急性胰腺炎年龄超过40岁多次发生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应警惕患有胰腺肿瘤的可能。自身免疫出现异常的患者也可发生急性胰腺炎,发作时临床特征为整个胰腺的弥漫性损伤,部分患者会出现类似胰腺癌样的损伤。
2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措施
2.1外科手术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可大致分为急性反应期、全身感染期和残余感染期三个阶段。急性反应阶段主要表现为胰蛋白酶及脂肪酶的激活,胰腺的组织会发生自身消化,同时内源性炎症介质等释放会引起全身的炎症反应综合征,机体往往会处于应激状态。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早期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往往会加重机体的应激状态,导致机体出现恶性循环。出现死亡的风险将大幅提高。因此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时应合理把握手术时机。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可采取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指征主要包括:(1)出现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尤其是伴有梗阻或胆管炎的患者。(2)出现腹腔内高压,甚至出现腹腔室间隔综合征的患者。(3)爆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短时间内进展到危重状态,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4)非手术治疗常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出血以及其他外科性急腹症。采取后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指征主要包括:(1)胰腺坏死性感染或脓毒综合征;(2)无菌性胰腺坏死;(3)胰腺假性囊肿出现局部和全身感染征象,囊肿破裂出血,要进行手术干预。
2.2内科非手术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内科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进行胃肠减压,缓解腹胀症状,减少胰液的分泌。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恢复。否则,刺激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会加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加强肠道的影响,减少胰腺的分泌,既能保护胃肠黏膜的屏障,又能提供能量。加强肠内营养,可缩短住院周期,减少治疗费用,显著改善病人生命体征、迅速缓解腹痛、腹胀等症状及抑制炎症反应。
2.3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有效控制感染症状。在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中,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肠球菌、金葡菌、绿脓杆菌、链球菌、产气杆菌及脆弱杆菌,均是造成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微生物。在进行抗微生物治疗时,应选择“降阶梯”治疗的策略和方法。所謂“降阶梯”治疗的策略和方法主要是指初始治疗时应选择使用具有足够覆盖面的抗生素,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进行选择。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继而药敏试验,针对性选择抗微生物药物。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4]。由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常伴随免疫功能下降的趋势,比较容易造成内源性细菌的感染,这是引起急性胰腺炎感染的最主要的因素。外源性感染多为各种导管相关性的感染,通过导管将体外的细菌带入腹腔内而引发的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由于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往往会造成多种器官的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因此,在发生急性胰腺炎的感染时,使用抗生素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是治疗的主要目标。考虑到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发生多重感染以及混合感染的比例较高的特点,治疗时可适当考虑联合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尽快能够控制感染症状,以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多种多样,早期治疗时要综合把握手术治疗的有效性,随着病情的动态的法杖又要把握好中转手术的时机。防止丧失最佳的治疗时机[5]。可采用一切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从而防止休克、感染的发生,减少患者的死亡率。综合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病因,防止胰腺出现进一步的坏死。早期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尽早给予肠内营养可比较明显的改善患者预后,在治疗过程中积极控制继发感染,防治并发症,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有效避免了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急性胰腺炎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兴鹏,曾悦,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的若干问题[J]临床内科杂志,2006,8(23):522-524。
[2]徐莉莉,杨建秀,于卫中,39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12(6):74-75。
[3]陈玉英,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外医疗,2011,2:48。
[4]马利林,沈洪薰,100例老年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与分析[J]实用老年蛊学,l995,2(9):64-65。
[5]武威,急性胰腺炎29例临床诊治分析[J]医学信息,2011,6(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