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点明了课堂提问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课堂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应用得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因此,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就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提问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近——问在认知水平上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课堂上所讲的教材里既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的东西,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新的东西,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就是说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将其分解,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维一步步延伸、扩展。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前,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的圆拼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有的教师紧跟着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够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吗?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个都耷拉着脑袋。显然这个问题过大,要求过高,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情。而有经验的教师不急于提出问题,而是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如果把圆分成64等份会怎么样?128等份呢……使学生体会到等分的份数越多,圆形最终就会拼成长方形。这时才提出两个问题:①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②你能够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吗?这样的提问考虑到了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水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趣——问在学生兴趣点上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这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目标,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和吸引力,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先播放了一段“骑车比赛”的动画片:小白兔、小猴子、小狗三种动物所骑车子的车轮形状分别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比赛开始前,让同学们猜猜谁先到达终点呢?为什么?比赛开始,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只见小猴子骑得轻快又平稳,一路领先;而另外两只小动物尽管使出了吃奶的劲,可就是赶不上,还差点把屁股给颠破了,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在笑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比赛结果跟我的猜测不一样呢?为什么别的动物都被颠得七上八下,而惟独小猴子的车子却跑得又快又稳?此处多媒体的演示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知识的兴趣和情感,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时——问在最佳时机上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说明了提问要把握时机。为了把握好提问时机,教师要从学生心理反映和教学内容这两个角度去找准时机。因此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机。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哪些地方学生易于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存有疑惑,何时旁敲侧击令其去疑解惑。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先让学生在左手上放一枚两分硬币,右手放一袋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对比感受克与千克的重量。再让学生猜一猜:这枚两分硬币有多重?并称一称,知道了一枚两分硬币重1克。接着让学生想一想:1克和1千克谁重?重一点点还是重很多?最后猜想克和千克的关系:你认为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并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1千克里有1000个1克。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在最佳时机上提出问题,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四、广——问在面向全体上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再说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性格爱好,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理解能力。因此,课堂提问的面应尽可能宽广些,要面向全体,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课堂提问设计以中上等学生为基点,兼顾优、差生。例如,对优等生提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理解性的、发散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激励其钻研;中等生则以一般性问题,助其掌握、巩固知识、提高学趣,培养良好的思维情绪;而后进生宜问一些浅显的,如简单判断性、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问题,并设法创造条件启发其思考,使其在成功中勃发思维的激情。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要将自己变成冷面的法官,而应充当细心诊断的医师,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中的合理成份和发生错误的症结。教师的评价不要过于强化对与错,而要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你们还能补充点什么……?”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極性,培养思维能力。
古希腊的一位学者说:“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更具生命力!这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灵魂所在。
因此,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就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提问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近——问在认知水平上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课堂上所讲的教材里既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的东西,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新的东西,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就是说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将其分解,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维一步步延伸、扩展。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前,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的圆拼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有的教师紧跟着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够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吗?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个都耷拉着脑袋。显然这个问题过大,要求过高,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情。而有经验的教师不急于提出问题,而是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如果把圆分成64等份会怎么样?128等份呢……使学生体会到等分的份数越多,圆形最终就会拼成长方形。这时才提出两个问题:①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②你能够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吗?这样的提问考虑到了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水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趣——问在学生兴趣点上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这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目标,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和吸引力,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先播放了一段“骑车比赛”的动画片:小白兔、小猴子、小狗三种动物所骑车子的车轮形状分别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比赛开始前,让同学们猜猜谁先到达终点呢?为什么?比赛开始,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只见小猴子骑得轻快又平稳,一路领先;而另外两只小动物尽管使出了吃奶的劲,可就是赶不上,还差点把屁股给颠破了,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在笑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比赛结果跟我的猜测不一样呢?为什么别的动物都被颠得七上八下,而惟独小猴子的车子却跑得又快又稳?此处多媒体的演示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知识的兴趣和情感,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时——问在最佳时机上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说明了提问要把握时机。为了把握好提问时机,教师要从学生心理反映和教学内容这两个角度去找准时机。因此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机。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哪些地方学生易于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存有疑惑,何时旁敲侧击令其去疑解惑。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先让学生在左手上放一枚两分硬币,右手放一袋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对比感受克与千克的重量。再让学生猜一猜:这枚两分硬币有多重?并称一称,知道了一枚两分硬币重1克。接着让学生想一想:1克和1千克谁重?重一点点还是重很多?最后猜想克和千克的关系:你认为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并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1千克里有1000个1克。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在最佳时机上提出问题,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四、广——问在面向全体上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再说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性格爱好,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理解能力。因此,课堂提问的面应尽可能宽广些,要面向全体,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课堂提问设计以中上等学生为基点,兼顾优、差生。例如,对优等生提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理解性的、发散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激励其钻研;中等生则以一般性问题,助其掌握、巩固知识、提高学趣,培养良好的思维情绪;而后进生宜问一些浅显的,如简单判断性、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问题,并设法创造条件启发其思考,使其在成功中勃发思维的激情。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要将自己变成冷面的法官,而应充当细心诊断的医师,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中的合理成份和发生错误的症结。教师的评价不要过于强化对与错,而要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你们还能补充点什么……?”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極性,培养思维能力。
古希腊的一位学者说:“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更具生命力!这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灵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