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媒体语境下报纸副刊的强势回归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GOUSIY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报纸副刊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诞生至今,已成为报纸有机的肌体。既活跃了版面,又提高了读者的文化品位,留住了报纸读者,可谓功不可没。进入互联网时代,由于受到网络的冲击,报纸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在此情境下,作为报纸附属的副刊是否已没落?还有无存在的必要?笔者以西安晚报创办的副刊《阅读周刊》一年来刊发传播的实践为例,得出结论: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副刊会更加大有作为,它不但不会消亡,而且会越来越被重视。
  关键词:副刊;新媒体;阅读周刊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9-0078-02
  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报纸诞生那一天起,就紧紧地和报纸联系在一起,成为报纸一个有机的肌体,须臾不可分开。且不说它活跃了版面,单从提高读者的文化品位,抓住读者,留住读者来讲,就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有人说,对一张报纸来讲,新闻是攻城略地,副刊则是守城守地。二者各有作用,且作用不同,此言不虚。一张成熟的报纸,一张成功的报纸,除了它的新闻做得好外,报纸副刊肯定也做得很好。即以民国年间大名鼎鼎的申报而言,就有著名的文学副刊《自由谈》,晨报则有《副镌》副刊。而当代知名报纸中,人民日报有《大地》副刊,新民晚报有《夜光杯》副刊,羊城晚报有《花地》副刊,文汇报有《笔会》副刊,都是在全国很有影响力的报纸副刊,对提高报纸的美誉度、知名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由于受到网络的冲击,纸媒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生存,为了降低成本,一些报纸纷纷压缩版面。而很多报纸压缩版面的首选,就是报纸的副刊。有的报纸甚至取消了副刊。一些人认为,副刊是报纸的点缀,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有人认为,在新媒体语境下,副刊已经无用了。事实果真是这样吗?笔者以西安晚报创办的副刊《阅读周刊》为例,对此课题进行一下研究探讨。
  一、西安晚报缘何要创办《悦读周刊》
  西安晚报创刊于1953年,至今已有64年的历史。晚报从创刊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很重视文化品位,重视报纸的副刊。几代晚报人都有一种近乎痴迷的文学情怀,他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地在副刊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当然,通过数十年的耕耘,成果也是显著的。它不仅为西安地区,乃至全陕西省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成为作家的摇篮,而且自身也形成了很多好的副刊品牌,诸如《终南》《曲江》等,这些品牌深入人心,为提高晚报的文化品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西安晚报的文化副刊仍在一如既往地朝前发展着,并坚持着自己纯正的副刊品位,副刊的品位在作品,而作品的品位在纯粹。作品愈纯粹,品位愈高雅,报纸就愈有味道——文化与艺术的味道[1]。多年来,西安晚报一直秉承这一原则去做,他们不仅给足副刊的版面,而且坚持从严选稿,从精选稿,力争使副刊纯正大气,品位高雅。2016年之前,西安晚报每周共有9个版文化副刊,它们分别是《终南》《闲情》《读书》《荷尖》《专栏》,以及每周日4个版的文化周刊,包括《收藏天下》《文化纵横》《西安地理》《水墨中国》。但晚报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认为,在新媒体语境下,报纸新闻愈来愈同源化、同质化、滞后化,无论是时政新闻,还是社会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文化新闻,都存在这一问题。副刊属于原创作品,具有唯一性。基于此,晚报决策者提出了文化立报的理念,并决定加大报纸副刊的版面。经过半年多的反复调研、论证,最终敲定在原有副刊版面不减的情况下,在每周六再增加4个版的《悦读周刊》。
  《悦读周刊》是西安晚报于2016年9月初推出的文学副刊类专刊,每周六出刊,分为四个版块,即《世说》《文心》《诗简》《锐评》。《世说》刊发短篇小说,注重故事性,反映现实社会,摹写世相。现代文学史上,许多经典短篇小说都是首发于报纸副刊上的,如张恨水的《春明外史》1924年即刊登在世界晚报上,连载长达5年。《春明外史》面世的第一天,便受到了北平和天津两地读者的热烈欢迎,读者为了抢阅报纸,纷纷在世界晚报的报馆门口排队,为的就是能够看到小说故事接下来的发展。《世说》重拾了这一传统。《文心》刊发散文,特色是打破报纸副刊千字文的惯例,用整版刊发长文,给一些篇幅较长、内容更丰富的散文作品提供了在报纸上与读者见面的平台。内容或关乎文化,或关乎山川风物,是更为厚重、大气的散文。《诗简》刊发诗歌作品,为诗歌这种最古老、最年轻、最直击心灵的文学体裁提供展示的空间和平台,为诗人和爱国诗人建立起沟通的桥梁,用每周一次的常规版面整版刊发诗歌,开国内报纸副刊先河。《锐评》版就某种热门或冷门的文化现象进行评论,严肃与活泼同在,先锋与传统并存,观点鲜明,有深度,有厚度,有锐度。
  《悦读周刊》推出后,受到了读者和文学界的热烈欢迎,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互联网昌盛的当下,在消费文化碎片阅读的当下,《悦读周刊》的推出,表现出西安晚报的魄力以及对当下文化发展的洞察力。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人们在经历消费文化的洗礼之后,文学阅读将成为人们保持内心平衡的重要力量。
  二、《悦读周刊》创办一年来所取得的效果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改变着我们的阅读习惯。现代人更习惯于在手机上阅读,但手机阅读、电脑阅读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阅读的苦恼,这就是阅读的不能深入和碎片化现象。诚如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卡尔所言:“从纸面转到屏幕,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阅读方式,它还影响了我们投入阅读的专注程度和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深入程度。[2]”也就是基于这一认识,报社感到在新媒体语境下,报纸副刊大有可为,西安晚报才决定开办《阅读周刊》。《悦读周刊》自2016年9月初创办以来,至今已近一年,共出刊50期,发表短篇小说56篇,散文130余篇,组诗100余组,评论150余篇。其中,《世说》版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均为整版刊发,每篇配插图,约发文字8000字。在选稿过程中,我们既刊发全国一线的名家作品,也重视文学新人的作品。对于名家作品,我们先后刊发过阿成、董立勃、张浩文、熊正良、红孩、吴克敬、冯积岐、李康美、王海等人的作品,也刊登过许多已在文坛上有一定影响,或者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作家的作品,如第广龙、黄海、周瑄璞、贝西西、梁新会、李喜林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均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如2017年7月22日刊出的第廣龙的短篇小说《先进》,描写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位年轻人王轻,刚进入石油企业,受当时风气的影响,学先进,见行动,但因学而不得法,闹出了许多笑话、尴尬,以及陷入悲凉的故事。此小说甫一发表,即被《小说月报》大字版看中,9期刊出。   而《文心》版上刊登的散文,我们也是一改过去报纸副刊只刊登千字文的习惯,尽量选刊厚重、大气,且有一定长度的散文,以增加报纸散文的厚度、深度、广度。和《世说》版一样,我们也经常整版推出重点作家的新作,以引领读者进行深阅读。《文心》版运行一年来,全国先后有多位名家给我们写稿,本省的有贾平凹、朱鸿、冯积岐、吴克敬、和谷、李汉荣、陈长吟、张艳茜等,外埠的则有周涛、周明、王开林、王祥夫、高凯、刘亮程、苏北、张浩文、杨文丰等,还有一些海外华人作家也给我们寄来稿件。这些作家的作品,或述史,或写当下,内容丰赡,语言优美,质量上乘,深得读者的喜爱。文章刊出后,被很多不同的选刊转载。如2017年3月4日刊登的朱鸿的《小路》,被2017年7期《新华文摘》转载;2017年5月6日刊登的冯积岐的《代课老师》被《散文选刊》2017年7期转载;2017年6月26日刊登的广东作家杨文丰的散文《肥皂》,也被2017年7期《散文海外版》转载。还有一些散文,被许多网络转载。这些文章的被陆续转载,使西安晚报《悦读周刊》的知名度逐渐从西安走向全国,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悦读周刊》中《诗简》版和《锐评》版上刊登的诗文,也是以质量取胜。我们在编辑这两个版块的时候,一直本着重视名家,但更重视作品质量的原则,坚持以质量取稿,且卓有成效。名家高质量的诗作如甘肃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叶舟的《边塞断章》,和谷纪念陈忠实先生的长诗《一只白鹿在原野上游弋》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好诗。而中青年诗人,如刘亚丽、李小洛、第广龙、黄海、左右、李东等人的作品,诗作更具先锋性、现代性,让人也是一读难忘。评论方面,则好文章更多,如谢有顺的《地方 物质 感官 自我 时代 小说写作的五个关键词》,邢小利的《<白鹿原>的创作过程》、穆涛《中国文化生态的汉代修复》等,均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
  总之,从报社创办《悦读周刊》的效果来看,可以说是成效显著。在互联网时代,它不仅为西安晚报紧紧地团结住了一批读者,也使晚报的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现在,《阅读周刊》已越来越受到读者和作家们的青睐,不仅读者广泛,而且作家投稿也异常踊跃,其影响力已超出古城西安,远及全国,甚至海外,成为晚报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三、新媒体语境下,报纸更应该重视副刊
  从西安晚报创办《悦读周刊》一年来的实践来看,在新时期互联网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不但不能削减副刊,而且更应该加强副刊、重视副刊。如此,报纸或可逆袭,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从而更好地发展下去。以笔者的观察,原因有三:其一,新媒体时代,各种资讯传播更加快捷,人人都是媒体人,人人都是新闻的制造者和发布者。在此种情况下,新闻的同源化、同质化、碎片化现象势必会愈来愈严重。而报纸副刊上所刊载的文章,则无此虞,因为它们都具有原创性、唯一性的特质。这正好满足了读者求新求异的需求,弥补了报纸新闻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在新闻资讯越来越同质化的大形势面前,假如纸媒还有一副自己的牌的话,那一定是副刊,尤其是文学副刊。唯有副刊,才具有独家性,才有最大限度的个性可言[3]。其二,新媒体时代,资讯传播速度加快,而报纸新闻的传播速度,则远远滞后于新媒體。报纸副刊文章因不属于新闻,不追求快捷,则不受此影响。其三,在工作生活节奏变快的当下,人们厌倦了碎片化的阅读,希望能读一些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以使自己的精神更加放松,心灵得到慰藉,报纸副刊刚好符合了人们的这一精神需求,充当了舒缓心灵,安妥灵魂的润滑剂。基于这三方面的原因,笔者以为,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副刊会更加大有作为,它不但不会消亡,而且会越来越被重视。目下,各家报纸纷纷推出副刊专刊、特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和说明。
  参考文献:
  [1] 吕国英.试论提升副刊品位的八条路径[J].新闻战线,2016(3).
  [2] (美)尼古拉斯卡尔著.刘纯毅译.浅薄:你是互联网的奴隶还是主宰者,序言二:挡不住的“浅薄”[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3] 郭海鸿.副刊仍是传统媒体的一副独家好牌[N].深圳商报,2017-3-8.
  [责任编辑:思涵]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作者张文彧对高职院校全面依法治校问题进行了探析,他认为高职院校全面实行依法治校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但高职院校现行管理中存在管理行政化,缺乏法治化;办学缺少法治保障,法治观念淡薄,依法办学不实等问题。高职院校依法治校应加强制度建设,体现法治精神;依法办学,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强法治教育,
期刊
摘 要: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媒体的革命,也是新闻教育所面临的革命。媒体融合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发生变化,需要新闻教育紧跟时代步伐进行改革,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增强新闻专业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需求是教育的导向、实践是能力的源泉。新闻教育必须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平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夯实应用型人才基础,提高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
期刊
主持人语:作为承载信息和文化的尖兵,传媒的触角渗透了日常生活的机理,信息与数据、技术与内容、硬件与软件以全新的方式结构了雷米·里埃菲尔所谓的传媒化社会。人们惊奇地体现和见证着传媒诸种力量的增长:对历史与现实的抒寫,对文化与社会心态的重构,对跨文化传播与交往关系的权力……本期的几篇文章从不同视角展演了“传媒的力量”,不管是魏梦雪的《打破现实与幻想的壁垒——浅析二次元粉丝文化》,还是孙维的《浅谈新媒体
期刊
编者按:作为一名作家,他融情于文字,用机敏的目光去观察社会、审视人生,剖析人性的复杂与矛盾;身为一名师者,他传道授业,躬耕俯首,致力于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给世人。他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用敏锐的眼光抓住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用文字构建出一个个理想的温情世界。在传媒大背景下,现代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受众对传统文学应有的注意力,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是我们坚守“文化自信”的基点。他热爱文学创作
期刊
主持人语:风险是对人类生命、健康、财产或者环境安全产生的不利后果的可能,它是根据最终后果及可能性进行测度的。新媒体背景下,整个信息传播格局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当代社会风险则是一种全球性、社会性、人为性的结构风险,移动社交媒体天生的“3A”特征,即“Anywhere(任何地点)、Anytime(任何时间)、Anybody(任何人)”强力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带来惊人传播效率的同时,
期刊
摘 要:粉丝,是英语“Fans”的音译,意为迷,狂热者,爱好者。粉丝对自身喜爱的偶像明星的文化消费和粉丝团体所造成的社会文化现象形成了粉丝文化。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二次元粉丝群体的活跃现象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全职高手》和《盗墓笔记》这两大二次元作品所引发的社会现象、文化构建、粉丝认同等方面来探析二次元粉丝文化的特点,更新现代粉丝文化研究的观念。  关键词:粉丝文化;二次元文化;全职
期刊
摘 要:作为国家广电总局“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2017丝路品牌万里行全媒体采访团再度起航。讲述中国故事,推广陕西和中国品牌,连接中外、沟通世界是活动的核心目的。主流媒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发挥好桥梁作用和平台功能,以及如何从单纯作丝路的记录者、见证者转变为“一带一路”的建设者等问题值得中国媒体人深入思考研究。  关键词:媒体;“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转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
期刊
摘 要:社交媒体的急速创新深度改变了媒介传播的原有生态,使得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视角和叙事手法不断被扩容与丰富。场景化、故事化、共识化,逐渐成为品牌宣传的趋同策略。本文以百雀羚《一九三一》广告为研究样本,梳理其传播特征,探究长图叙事、集体记忆、媒介表征、镜像呈现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旨在为文化传播的创新实践提供全新视角。  关键词:长图叙事;集体记忆;媒介表征;镜像分析  中图分类号:G206
期刊
摘 要:我国的网络直播从2005年至今已经发展了12年,走过1.0、2.0和3.0时代进入到现在的4.0时代。本研究通过将武汉地区的青少年(10-19岁)、没孩子的成年人、孩子家长等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不同群体对网络直播介入青少年生活的态度,导出相关主题。研究的结果如下:第一,多数受访者对网络直播目前的平台环境、直播内容等持乐观的态度;第二,多数受访者认为网络直播对青少年的成长会产生
期刊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数字音乐逐渐成为音乐产业的主体,但是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使得数字音乐版权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巨大挑战。消费者固有的音乐消费习惯,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缺失等多方面的因素也给音乐版权保护带来困难。因此,本文将在分析我国数字音乐发展现状和数字音乐版权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以“酷我音乐”为例,探讨数字音乐平台的付费模式,以期从平台自身出发寻找到更好地保护数字音乐版权的途径。  关键词:网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