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的程序 程序中的生活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less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内容为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的第一节。课程标准对于本节的定位在体会、体验与了解。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高级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也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教材内容的选取基本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对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理解不会有太大困难,这时,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对他们思维方向的引导上。此外,学生虽然对计算机操作比较熟练,但往往将计算机编程知识看得遥不可及,教师必须强调计算机程序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笔者根据学情以及本地实际,选择了一种适合本地学生特色的教学模式,即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情境的创设和渐进的学生综合活动,让学生首先体会到计算机程序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产生自己动手编程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愿望,进而了解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有意愿、有能力把程序真正地融入现实生活中。最后逐渐培养他们利用技术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相应的信息技术素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程序、计算机代码以及如何利用特定的程序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
  过程与方法:了解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现实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切实理解计算机程序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增强利用计算机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一段程序代码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大体了解程序段执行的功能;初步体验VB语言编译环境,并尝试在其中执行一段实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难点:解剖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了解其结构组织和具体的作用,并尝试编写自己的第一个小程序。
  
  三、主要教学过程
  
  1.导入
  (由一个加法器引入教学)教师操作加法器,借此激发学生模仿教师制作类似的小程序来解决生活中小问题的强烈愿望,从而引出课题。
  2.新授
  策略:通过六个基本问题,分层次由浅及深地完成整个课堂教学。
  (1)问题一:计算机程序离我们的生活遥远吗?
  环节一(生活感受大家谈):
  师:在你的生活中,你都利用计算机做什么?
  生:上网查资料、聊天、打游戏等等。
  教师总结:计算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实质上都是用计算机程序来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闪耀着计算机程序的光芒呢?
  环节二(生活片段分析):
  某同学的日记片段——《我的早晨》
  清晨六点十分,伴随着手机优美的闹铃声,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收拾完毕,走进了餐厅。餐厅里人很多,我买了两个面包做我的早餐。随着我的餐卡在打卡机上轻轻掠过,两块钱便被划走了。回到教室里,看到很多同学围在讲台的电脑前,想把老师存放在里面的昨天考试的答案找出来,但后来发现文件已经被老师加上了密码。
  师:你能在这个生活片段中,找出几处计算机程序为我们生活服务的痕迹来呢?
  生:手机闹铃、打卡机和文件加密等。
  师:在我们生活的一个普通的片段里,都融入了计算机程序的痕迹。在信息社会中,作为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手段,计算机已经成了现实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2)问题二:面对生活中的小问题,你们能否想到用计算机程序的方法来解决呢?
  环节一(生活情景剧《假如你是主人公》):
  假如你是一家大型公司的负责人,每天都会用电脑处理大量的商业文件,并通过邮件与客户交流。但某一天,你听闻网络中存在很多计算机信息被窃取的事件,你很担心自己保存在计算机里的重要文件和与客户交流的电子邮件中的信息也被窃取,给你造成重大的损失。
  师:你会利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信息不被窃取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5分钟)。
  学生小组代表回答:隐藏文件、备份文件、给计算机(或文件)加密码、安装杀毒软件或网络防火墙等等。
  环节二(体验文件加密的方法及解密过程):
  教师演示:教师操作加、解密过程,学生感受体验。
  学生活动《说出你的心里话》:每人新建一个文本文件,写一句对同桌的心里话,然后加密。完成后同桌互换座位,利用解密程序将加过密的文本文件解密。
  师:从我们刚才的操作来看,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这个的问题是轻而易举的。但解决这样问题的过程是如何的呢?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进一步研究它们。
  (3)问题三: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现实问题模拟:《停车场的看门人》。
  某大型停车场对于进入的车辆有如下规定:
  ①进入的车辆必须为客运车辆,货车谢绝入内。
  ②如果该车的乘员数量小于等于4人,则收费5元。
  ③如果该车的乘员数量大于4人,则收费8元。
  请根据该停车场的规定,判断进入的车辆是否符合规定,应该收费多少?
  环节一(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停车场看门人,你会做怎样的判断?)
  环节二:(画出判断过程的思维流程图)
  
  教学效果:学生大多能清晰地描述自己的思考判断过程,并用流程图表达出来。
  (4)问题四:计算机程序是如何命令计算机为人类服务的呢?
  环节一(给出《停车场的看门人》程序的实现代码):
  If Text1.Text = 1 Then
  If Text2.Text <= 4 Then
  MsgBox ("$5,welcome")
  Else
  MsgBox ("$8,welcome")
  End If
  Else
  MsgBox ("sorry!")
  End If
  学生活动:读懂该程序段,说明计算机如何完成任务,并自述程序的定义。
  师:程序是在用一种计算机能够听懂的语言对计算机讲述着一件事情的做法和流程。用这样的语言所编写成的,能让计算机帮助我们进行一些特定操作的语句,就是程序。
  (5)问题五:你想亲手体验编制一个小程序吗?
  环节一(学生实践活动):改编已有程序代码,令程序实现另外的功能。
  呼应本课之初的加法器程序,教师给出加法器的程序实现代码,让学生在理解代码意义的基础上进行代码修改,实现其他的运算功能,并在活动中习惯和体验VB编译环境。
  学生活动效果: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任务,并能够清晰地说明程序运行的基本过程,教学活动的目标基本达成。
  师:只要大家积极地接受和理解相关的知识,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在计算机程序面前,都可以迎刃而解。
  (6)问题六:利用技术手段使生活更美好,你准备好了吗?
  师:你对计算机程序能让你的未来生活更美好有信心吗?
  学生讨论后发表感言。
  师:我们的美好生活的确源于科学的发展、技术手段的进步和我们自身知识的丰富。那么,利用计算机程序让我们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你准备好了吗?
  3.课堂总结
  进一步阐明计算机程序可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你有利用它为自己服务的意识,它就时刻在你的身边。
  
  (作者单位:山东滨州市第一中学)
  
  点评
  在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在逐步摆脱基于“工具论”、“技能论”的简单训练,强调面向问题解决的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双重建构为目标的教学设计。杨老师的这节课,由“生活”问题引入,以生活中的若干问题为引导,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这些问题,技术的应用方法、应用价值以及相关的生活意义都得到了揭示,应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不过,作为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在教学的主线上,还显得不够清晰,有些凌乱,核心内容的确认和突出也还需要继续下工夫。
  (点评人:南京师范大学李艺)
  
  本课贯彻了新课程“基础模块”课程标准要求,算法与程序的用途、功能和过程、方法得以较好理顺,其法宝就是“生活化”:遵循以问题作导引,以生活为背景,按感受、探究、应用思维规律布置教学线索,适合高中学生从未知角度去探索学习,领悟到程序的意义。本案例第二个优点,是提供了一定的源程序,从欣赏、分析、修改等角度分解学习难度。本课设计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对难点分解、把操作分散。的确,在每一个环节着重解决一个问题,让学生重点体验技术特点,能够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而顾此失彼,这对不少高中信息技术课内容过杂、过乱是极好的经验。
  当然,本节课在生活问题的选题上还要注意,与其从功能依赖角度去考虑问题,到不如在技术特色方面去加强体现,比如随机数实现彩票模拟、循环程序搜索最佳方案等。
  (点评人: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王爱胜)
  
  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节课的主题是“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应该说这是体现用计算机如何来解决问题的一个“有利时机”。关键点在于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对“问题”的筛选与设计,而最有效的问题应该是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特色:(1)生活特色浓郁。本节课所列举的问题(事例),在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并在教学实践中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2)有效地分解了难点。将教学难点分解在几个不同的问题解决过程中;(3)教学设计完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不足:(1)(原始内容详见大路论坛的案例链接*)教学设计案例语言较为烦琐,条理性不够清晰;(2)“教学过程”表述的方式,在围绕着教学目标实现这一“主线”上,层次感不强。
  (点评人:江苏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冯伯虎)
  
  ¤作者反馈
  本案例的基本思维是把程序的理念贯穿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基于学生实际情况本案采用问题渐进式的课堂策略和逐步推进的课堂教学方法。案例的实际课堂效果也说明了宏观目标的确立为课堂目标的实现打下了一定基础。
  在李艺教授的点评中,指出了教学主线不清晰的问题,这确实是本案例的软肋所在。然而,在冯老师及王老师等基于网络的远程指导下,我又四易其稿,但最后仍感觉有不太满意的地方,待今后在实践中再加以探索和反思。此外,王老师还提出了有关课堂问题的生活化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问题,也是非常值得我研究的。我认为,该节课若作为基于网络平台的课例反思研究项目,定会有新的收获,请愿意参与合作研究的教师登录“大路论坛”的相关栏目进行讨论。
  (杨伟)
  *案例链接:http://www.ictedu.cn/bbs/showthread.asp?threadid=3151
  (栏目主持人:冯伯虎)
其他文献
近两年,网络上流行一种采用P2P或非P2P技术传输,内含视频、音频、Flash等多媒体表现形式,模仿传统刊物翻页样式的电子杂志。本文就来介绍一种电子杂志制作软件Zinemake 2006。    一、Zinemaker软件特征分析    ZineMaker是一款基于标准Windows环境下开发的、通过Flash技术,将文字、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等各种多媒体元素融为一体的电子杂志制作软件。它具有以
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为什么出发。  ——黎巴嫩诗人 纪伯伦    信息技术教师的幸福感究竟如何?这是每一个从事这一职业或关注这一职业的人值得思考的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曾以为掌握信息社会一大利器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是幸福感很强的人。前些年,外甥填报高考志愿,我曾怂恿他报考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不料他却说信息技术教师是学校中最没地位的。  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究竟如何?增强职业幸福
本节课选取广州市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下册Module 5 Food and drinks 为教学内容,重点是语言的运用。在复习有关食物单词、量词搭配、句型的基础上,以迎接2010年广州亚运会为情景,展开各项活动,为学生运用餐馆用语进行对话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已形成对食物“Food and drinks”这一话题的初步知识架构,知道如何询问他人三餐喜欢吃什么,知道如何向他人推荐食物。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
全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已经整整走过六个年头了。在这六年里,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经过新课程的洗礼,参赛案例的整体质量在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们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也在与日俱增。但与此同时,参赛案例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也不一而足,不容忽视。我们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本文以今年的获奖参赛案例为例,研究与分析了优秀教案应具有的重要特征,间或用一些反面案例加以佐证。
“不玩网游,怎么在‘朋友圈’混?”这是一位小学生在网上的“吐槽”。现在很多孩子在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网络,他们有了自己的手机、iPad,会发微信“朋友圈”、打“怪兽”、聊QQ、听音乐、网购,甚至还会用“作业宝”帮助自己做作业。这些是不是让您刮目相看?中小学生正因为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而受益。《2013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蓝皮书》显示: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小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重要来源。  本期策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日益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三维”发展目标、“三大”学习方式以及“交往互动”的教学本质论等新课程理念也在这场如火如荼的“革命”中不断被聚焦。笔者带领学校化学组在“十五”期间,进行了北京市“十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中学化学教学课堂中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研究”和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提高化学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的实验研究,在
一、设计思想  《数字化声音编辑》是泰山出版社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这堂课的教学活动对原教学素材进行了大胆改造,从学生刚刚学过的民歌——《青春舞曲》入手,通过提前录音,课堂上为录音配乐,引导学生感受数字化声音编辑的无穷魅力,较好地体现了教材所倡导的“提炼技术价值”与“体现信息需求”双重目的的指导思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录音机”的音频编辑功能,
对于来自民办教育界的委员提出的民办教育在实际办学中遇到的社会认可和机制体制的束缚,袁贵仁表示,不管公办民办,都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都在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只不过一部分是社会经费,一部分是政府经费。作为政府来说,民办教育发展得越好,应该越值得高兴。我们要更多利用社会资源、民间资本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内的教育投入。
互联网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技术实验场,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交流习惯。我们已行进在Web2.0时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Web2.0的最伟大之处在于解放了沉默的大多数,回归了大众的话语权,颠覆了传统的知识权威和权力结构形式。然而,正当各色各样精彩纷呈的Web2.0平台带来诸多新鲜的生活体验和话题乐趣时,我们更期待Web2.0技术能够为学生、为教师创造更多更好的教育契机。    除了美国奥巴马,
问题提出  1.时代背景的需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如今社会对于未来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不仅需要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高阶思维能力也成为未来人才所必备的能力。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将原来课程的单一知识性目标改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定强调了对学生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或者策略,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