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城的《棋王》是上世纪80年代轰动一时的小说,也被节选入粤教版的语文教材里,成为每年老师和学生们讨论不尽的话题。学生们对此感兴趣,主要是因为故事离奇,至于如何评价其中的主角王一生,倒有多半学生感到茫然,说不清此人到底是“聪明”还是“傻”。我之所以深入研究本文,不光是为了给学生们解惑,更是从“棋王”王一生的棋道中深刻感悟到做人的真谛,当然也包括语文教学的真谛。
棋王入道的故事,并不是作者临时的杜撰,这是和几千年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很多学者也都注意到它和道家尤其是庄子的文章多有神似之处,比如《庄子》中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佝偻承蜩”等故事也讲到类似的入道体验,只是《棋王》的故事更加完整生动而易为世俗所知。因此,拿棋王的故事反观自身,实则也是把自己放到整个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进行一次观照和洗礼,希望借此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1.学习棋王的专一精神,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的提高,来源于专注的学习。王一生心无杂念,一心痴迷象棋,才取得最终的辉煌战绩。教师们也都清楚凡是上课不专心的孩子,很难把功课学好,再聪明也不行。我们教师面临的问题是:现在教书所用到的知识,很多是跟上学时学到的知识脱节的;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旧的知识又往往不够用。所以现在全社会都在讲“继续教育”“终生学习”。口号是有了,政策也有了,但大家就是难以深入进去,往往沦为形式主义。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认为就在于专一精神不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教師认清现实,以“不学习进步终将被淘汰”的紧迫感,督促自己尽可能减少生活中的杂务和杂念,留一些清静的时间给自己学习充电,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上级行政部门在监管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时,也要考虑一下时间成本和学习条件,如果只是强制性地要求教师不断增加工作量,甚至经常占用周末来进行强化培训,那就与清静专一的学习状态恰好相反,如何能有实效?
2.学习棋王的淡泊情怀,提高教师的职业操守
教师职业操守,又叫师德,现在不仅是教师自身必备的素养,而且社会各界对此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断有各种级别的政策和法规出台。然而一切外在的压力,都无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德行修养。“德者得也”,真正意义上的“德”是指自然之理内化于人性而后形成的状态。它不是向外求的,而是返归本心后自然可以在心中找到的本有的光明。有了这样的状态之后,再去应对世间各种事务,心中的善意就会自然流露,所谓的仁爱、无私、诚信等各种美德便不难做到。像王一生这样的人,并没有受到深厚的家庭教育和系统的学校教育,而在下棋时表现出来的美德从何而来?只能从淡泊寡欲的天性中来。可见,只要给人提供回归天性的机会,就有可能激发出各种美德。我们在努力培养自身德行的时候,要多去反观内心,少去向外做徒劳的事情,毕竟看起来很像“有德”的样子,并不是真正的有德,那仍然是功利主义而已。
3.学习棋王的忘我境界,提高教师的生命价值
很多语文老师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烦恼,比如为成绩不达标而愁、为作文批不完而忧、为学生不重视语文而愤、为年年重复教学而烦,甚至有的人因此另觅它途。其实,围墙之外,还是围墙。如果短短一生浪费在一次次的放弃和自寻烦恼中,岂不可惜?那王一生平时看似呆呆的,其实是兴趣专一,除了下棋,对别的事情一概不放在心上。比赛的时候,由于面对九个对手,在巨大的压力下,不得不抛开一切的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去,最终达到物我两忘。教师也一样,只要专心于教育一途,心无杂念地投入到每一件具体的工作中去,教书自适,忘怀得失,当心境愈来愈纯粹的时候,谁说不能做一次得道高人?当我们能忘我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的时候,你会获得来自生命最深处的快乐,这就是“乐之”。这种快乐,不是功利主义得到满足的喜悦,而是生命本身的味道。
参照棋王的标准,教师的三重境界也可以称为“师艺”“师品”“师道”。只要像王一生一样达到了“忘我”的状态,前二者可以不学而得。试想,如果有了极度专注忘我的心境,还愁不能在专业技能上有所突破?如果已经忘我了,还会每天去计较荣辱得失,以至于做一个品德缺失的老师?现代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物质世界太丰富了,从而激发起自己太多的欲望和杂念,以至于“为物所牵”。唯有时时反观、淡泊处世、忘我工作,或许才能够确保自己不迷失,从而做一名清醒睿智的真正师者。
责任编辑 钱昭君
棋王入道的故事,并不是作者临时的杜撰,这是和几千年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很多学者也都注意到它和道家尤其是庄子的文章多有神似之处,比如《庄子》中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佝偻承蜩”等故事也讲到类似的入道体验,只是《棋王》的故事更加完整生动而易为世俗所知。因此,拿棋王的故事反观自身,实则也是把自己放到整个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进行一次观照和洗礼,希望借此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1.学习棋王的专一精神,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的提高,来源于专注的学习。王一生心无杂念,一心痴迷象棋,才取得最终的辉煌战绩。教师们也都清楚凡是上课不专心的孩子,很难把功课学好,再聪明也不行。我们教师面临的问题是:现在教书所用到的知识,很多是跟上学时学到的知识脱节的;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旧的知识又往往不够用。所以现在全社会都在讲“继续教育”“终生学习”。口号是有了,政策也有了,但大家就是难以深入进去,往往沦为形式主义。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认为就在于专一精神不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教師认清现实,以“不学习进步终将被淘汰”的紧迫感,督促自己尽可能减少生活中的杂务和杂念,留一些清静的时间给自己学习充电,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上级行政部门在监管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时,也要考虑一下时间成本和学习条件,如果只是强制性地要求教师不断增加工作量,甚至经常占用周末来进行强化培训,那就与清静专一的学习状态恰好相反,如何能有实效?
2.学习棋王的淡泊情怀,提高教师的职业操守
教师职业操守,又叫师德,现在不仅是教师自身必备的素养,而且社会各界对此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断有各种级别的政策和法规出台。然而一切外在的压力,都无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德行修养。“德者得也”,真正意义上的“德”是指自然之理内化于人性而后形成的状态。它不是向外求的,而是返归本心后自然可以在心中找到的本有的光明。有了这样的状态之后,再去应对世间各种事务,心中的善意就会自然流露,所谓的仁爱、无私、诚信等各种美德便不难做到。像王一生这样的人,并没有受到深厚的家庭教育和系统的学校教育,而在下棋时表现出来的美德从何而来?只能从淡泊寡欲的天性中来。可见,只要给人提供回归天性的机会,就有可能激发出各种美德。我们在努力培养自身德行的时候,要多去反观内心,少去向外做徒劳的事情,毕竟看起来很像“有德”的样子,并不是真正的有德,那仍然是功利主义而已。
3.学习棋王的忘我境界,提高教师的生命价值
很多语文老师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烦恼,比如为成绩不达标而愁、为作文批不完而忧、为学生不重视语文而愤、为年年重复教学而烦,甚至有的人因此另觅它途。其实,围墙之外,还是围墙。如果短短一生浪费在一次次的放弃和自寻烦恼中,岂不可惜?那王一生平时看似呆呆的,其实是兴趣专一,除了下棋,对别的事情一概不放在心上。比赛的时候,由于面对九个对手,在巨大的压力下,不得不抛开一切的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去,最终达到物我两忘。教师也一样,只要专心于教育一途,心无杂念地投入到每一件具体的工作中去,教书自适,忘怀得失,当心境愈来愈纯粹的时候,谁说不能做一次得道高人?当我们能忘我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的时候,你会获得来自生命最深处的快乐,这就是“乐之”。这种快乐,不是功利主义得到满足的喜悦,而是生命本身的味道。
参照棋王的标准,教师的三重境界也可以称为“师艺”“师品”“师道”。只要像王一生一样达到了“忘我”的状态,前二者可以不学而得。试想,如果有了极度专注忘我的心境,还愁不能在专业技能上有所突破?如果已经忘我了,还会每天去计较荣辱得失,以至于做一个品德缺失的老师?现代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物质世界太丰富了,从而激发起自己太多的欲望和杂念,以至于“为物所牵”。唯有时时反观、淡泊处世、忘我工作,或许才能够确保自己不迷失,从而做一名清醒睿智的真正师者。
责任编辑 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