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在听,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确是在这样做。比如在家庭中,父母经常会听到孩子诉说他与小伙伴之间发生的矛盾,或者听到孩子抱怨他在学校遇到的烦心事。大多数家长都认为自己是个好听众,然而真正的倾听比许多人认为的要困难得多。
8岁的乔乔正和父亲一起吃饭,乔乔一反常态地沉默着。“儿子,出了什么事?”父亲问他。乔乔摇了摇头,还是不说话。父亲追问道:“肯定发生了什么事,你看起来很苦恼。”“小强和我吵了一架。”乔乔小声地说。父亲哼了一声说:“就为了这件事?我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呢。你和小强总是吵架,很难相信你们还是朋友!”乔乔听了,轻声说:“好了,没事了。我要去做作业了。”
还有一次,妈妈去学校接乔乔,在路上问:“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糟糕透了,”乔乔回答,“我找不到作业本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冲我大声嚷嚷,我感到非常难为情……”妈妈立刻打断了他的话:“听起来是很糟糕,你知道我会怎么做吗?我今晚会把作业重做一遍,明天早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作业交给老师。我还会告诉她,被人大声训斥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情。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去和她谈谈。”“不,不,我不想这样……”乔乔急得脸都红了,生怕妈妈再说下去。
乔乔的例子并非个别。在不少家庭中,一旦孩子有什么想法想要倾诉时,得到的总是“小孩子懂什么,大人的事别管”,“不要参加什么活动,要先把作业做好”等回答,教育专家将其称为“倾听障碍”。据一项调查显示,70%的父母承认没有耐心听孩子说话,或者与孩子存在沟通困难。以下就是家庭中常见的几种“倾听障碍”。
障碍一:急于给孩子提建议
在孩子还没有说完(甚至在开口之前)就给出自己的建议,这表明你不是在听,而是在建议。“把事情搞定”也许根本不是对方想要达到的结果。比如,当乔乔告诉妈妈自己觉得被老师当众呵斥十分尴尬时,他妈妈不等他说完话就建议他要求老师道歉。其实,她并没了解到乔乔心里真正的想法。
障碍二:总与孩子争论
如果你只要听到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地方就急于表达自己的立场,而不去管孩子所说的其他内容——那么你就是在争论。争论可能包括讽刺和奚落,而经常遭受讽刺与奚落的孩子容易变得敏感而脆弱,或者变得争强好斗。
障碍三:主观评判孩子谈话的价值
如果你事先就断定没有必要去听孩子在讲什么(因为他幼稚、单纯),那么你就只是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而去听,此时你就是在评判,或者你用过滤的方法去听,只注意你感兴趣的内容,而对其他的话题置之不理。
障碍四:与孩子谈话时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注意力不集中,那么你只会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倾听上,思绪却在其他问题上游荡。比如,当孩子绘声绘色地向你讲述学校里的事时,你正想着自己工作上的事,心不在焉地应付孩子,失望的孩子恐怕再也没有向你倾诉的欲望了。
障碍五:与孩子谈话时转移话题
如果你觉得孩子的话无聊或让你感到不自在,于是便改变话题或者讲笑话,那么你就犯了走题的错误。比如,当孩子正兴致勃勃地谈论玩耍的事时,家长突然问道:“你最近的成绩有没有下降?”试想,孩子会是什么感受?
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要说的话说完,或者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强加给孩子,其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如果孩子说话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父母就很难知道孩子所思所想,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无的放矢,无所适从。其次,如果孩子的说话权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父母产生对抗情绪,以致双方相互不信任,沟通困难。再次,如果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表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孩子对父母诉说自己的内心感受,是提高表达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的极好机会。将孩子的这一机会剥夺,孩子的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在社会交往中就会出现表达困难,进而产生自卑情绪,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学会倾听,而且要全神贯注地听。这对任何一个家长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意味着做父母的在听孩子讲话时,必须彻底放下手中的报纸或书,放下随便翻阅的杂志,关上电视或者停止玩儿电脑游戏,并且努力克制贬低、批评、分析或解决当前问题的冲动,更不要事先就想好自己要作何反应。
此外,专家还有一个建议,那就是父母们最好蹲下来听。如果家长总是站着面对孩子,那么与孩子的距离就不仅是身高上的几十厘米,而是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的距离,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之间不能沟通的距离。蹲下来倾听,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孩子能够接受的一种爱护;蹲下来倾听,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民主、和谐和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8岁的乔乔正和父亲一起吃饭,乔乔一反常态地沉默着。“儿子,出了什么事?”父亲问他。乔乔摇了摇头,还是不说话。父亲追问道:“肯定发生了什么事,你看起来很苦恼。”“小强和我吵了一架。”乔乔小声地说。父亲哼了一声说:“就为了这件事?我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呢。你和小强总是吵架,很难相信你们还是朋友!”乔乔听了,轻声说:“好了,没事了。我要去做作业了。”
还有一次,妈妈去学校接乔乔,在路上问:“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糟糕透了,”乔乔回答,“我找不到作业本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冲我大声嚷嚷,我感到非常难为情……”妈妈立刻打断了他的话:“听起来是很糟糕,你知道我会怎么做吗?我今晚会把作业重做一遍,明天早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作业交给老师。我还会告诉她,被人大声训斥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情。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去和她谈谈。”“不,不,我不想这样……”乔乔急得脸都红了,生怕妈妈再说下去。
乔乔的例子并非个别。在不少家庭中,一旦孩子有什么想法想要倾诉时,得到的总是“小孩子懂什么,大人的事别管”,“不要参加什么活动,要先把作业做好”等回答,教育专家将其称为“倾听障碍”。据一项调查显示,70%的父母承认没有耐心听孩子说话,或者与孩子存在沟通困难。以下就是家庭中常见的几种“倾听障碍”。
障碍一:急于给孩子提建议
在孩子还没有说完(甚至在开口之前)就给出自己的建议,这表明你不是在听,而是在建议。“把事情搞定”也许根本不是对方想要达到的结果。比如,当乔乔告诉妈妈自己觉得被老师当众呵斥十分尴尬时,他妈妈不等他说完话就建议他要求老师道歉。其实,她并没了解到乔乔心里真正的想法。
障碍二:总与孩子争论
如果你只要听到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地方就急于表达自己的立场,而不去管孩子所说的其他内容——那么你就是在争论。争论可能包括讽刺和奚落,而经常遭受讽刺与奚落的孩子容易变得敏感而脆弱,或者变得争强好斗。
障碍三:主观评判孩子谈话的价值
如果你事先就断定没有必要去听孩子在讲什么(因为他幼稚、单纯),那么你就只是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而去听,此时你就是在评判,或者你用过滤的方法去听,只注意你感兴趣的内容,而对其他的话题置之不理。
障碍四:与孩子谈话时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注意力不集中,那么你只会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倾听上,思绪却在其他问题上游荡。比如,当孩子绘声绘色地向你讲述学校里的事时,你正想着自己工作上的事,心不在焉地应付孩子,失望的孩子恐怕再也没有向你倾诉的欲望了。
障碍五:与孩子谈话时转移话题
如果你觉得孩子的话无聊或让你感到不自在,于是便改变话题或者讲笑话,那么你就犯了走题的错误。比如,当孩子正兴致勃勃地谈论玩耍的事时,家长突然问道:“你最近的成绩有没有下降?”试想,孩子会是什么感受?
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要说的话说完,或者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强加给孩子,其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如果孩子说话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父母就很难知道孩子所思所想,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无的放矢,无所适从。其次,如果孩子的说话权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父母产生对抗情绪,以致双方相互不信任,沟通困难。再次,如果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表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孩子对父母诉说自己的内心感受,是提高表达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的极好机会。将孩子的这一机会剥夺,孩子的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在社会交往中就会出现表达困难,进而产生自卑情绪,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学会倾听,而且要全神贯注地听。这对任何一个家长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意味着做父母的在听孩子讲话时,必须彻底放下手中的报纸或书,放下随便翻阅的杂志,关上电视或者停止玩儿电脑游戏,并且努力克制贬低、批评、分析或解决当前问题的冲动,更不要事先就想好自己要作何反应。
此外,专家还有一个建议,那就是父母们最好蹲下来听。如果家长总是站着面对孩子,那么与孩子的距离就不仅是身高上的几十厘米,而是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的距离,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之间不能沟通的距离。蹲下来倾听,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孩子能够接受的一种爱护;蹲下来倾听,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民主、和谐和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