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筷子”培养数感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to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新课标中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本节课老师的设计贯穿着学生的操作与实践,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节课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千”,建立1000的数感。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感性材料——筷子(比小棒長很多,更容易操作,以下都称小棒),并通过学生的估计、数数,知道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
  在课的开始,老师首先在大屏幕上演示小棒,分两个步骤:(1)一根一根数,数到10个一的时候捆成一小捆,得出——10个一是十;(2)十根十根数,数到10个十的时候也捆成一捆,得出——10个十是百。
  接着很自然过渡到身边的物品,师提问:请估一估,桌上大概有多少根小棒?
  因为有了大屏幕的演示过程和老师的操作前提示,为学生数小棒的方法作了铺垫,因而在学生动手数小棒的时候,部分学生就知道了先数10根捆一小捆变成一个十,数到10小捆时在捆成一捆变成一个百……当然也有的组只捆成10根的小捆的,有的组把所有的小捆都捆在一起的等各种情况,这时候老师的处理也非常巧妙。
  老师抽取了三个典型的小组的小棒,全班展示,第一组把11个小捆捆在一起,110根;第二组10小捆捆在一起的,100根;第三组只有小捆,没有接着捆大捆(都有个位数,不是重点不说了)。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提提建议,就有学生提到10小捆捆成一捆比较好,刚好100根。老师再让学生回去整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没有规定必须怎样捆,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操作,亲身体验之后得出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了个、十、百间的关系,并有梯度性。
  接着该认识千了,老师拿出3个大盒子,把学生数好捆好的小棒一一放进大盒子,放的过程也很精彩。先放了一个组的,123,大捆放第3个盒子,2个小捆放第2个盒子,3根放第3个盒子,然后开始放小捆的,也就是10根的,放进处于“十位”的中间的盒子,边放边数,183、193、?这里有个停顿,是多少?怎么放?在学生的建议中老师把10小捆捆一起放到第3个盒子,变成了203。“0能擦吗?”这个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刻意义的问题恰到好处地提了出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位。
  再接着数,数到293时,再次得到利用,学生写数,说数的组成。
  数完了小捆的,数一根根的。数到299时,停顿——300了怎么办?先10根捆起来放第2个盒子,又满十个十了,再捆,放第3个盒子。
  要数一大捆的了,300、400……900,再放一大捆,停顿——10个百了有什么想法?多少百十一千?经过学生讨论,最后得出:10个百是一千,要把他们再捆起来,老师就拿出一根粗长皮筋,把这10个大捆捆在了一起!(可惜的是老师没有像学生低声嘀咕的:应该放到第4个盒子里。当然这也说明学生已经很好地形成了数位感,数小棒捆小棒的操作体验过程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升华。)
  三个停顿,突破了三个拐弯数这个难点。那么在计数器拨数、数数时,就很顺利了。
  感知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在这节课中,老师就充分利用了学具小棒,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小棒的全过程,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计数器的半抽象,直至最后数的概念的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历从“数小棒”到“用计数器数”这个知识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理解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千”,在展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感。
  操作要同观察、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更好地理解知识。这节课老师十分注意做好动手操作前的准备工作,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了操作的小棒,对学生明确操作目标,动手操作时,有目的的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操作。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能清楚地叙述操作方法和步骤,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清楚操作目标,老师的指导方向明确,学生操作有序,发挥了操作活动的作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我们平常上这节课,也会利用小棒,但是没有挖的那么深,没有利用得恰到好处。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
其他文献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学导入不够重视,甚至忽视教学导入,认为它可有可无。而多数教师则采用千篇一律的复习导入形式,具有较强的随意性。特别是理科教师更没有认识到教学导入的重要性,认为课堂教学导入是浪费教学时间,从而忽视这个课堂教学环节,殊不知这个疏忽的根本是忽视了教学导入的重要性,因此成为了课堂教学效率较为低下的重要原因。结合自己十多年的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教师对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
1、领会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要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与现实社会、与生产劳动、与工作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认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识、态度与习惯等方面有所发展;使学
初中语文新教材中,有三分之一的文章篇幅超过2000字以上,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长文”。这些文章的作者往往把叙述、回忆、插叙的内容穿插起来,课文涉及到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和文学常识十分丰富。如果授课时面面俱到,就会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还不可避免地要拉长课时。如何教好这类长课文?下面我以余老师的教学设计《故乡》为例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长文短教的教材处理。  一、巧妙整体感知  长文的信息量大,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是历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一、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常言道:“凡事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沟通思想,它的交际功能是别的学科无法取代的。而汉语是世界上最有艺术性的语言文字,教学要求非同一般。让学生了解语文的精妙、掌握汉语语言的艺术是教师的责任。教学多年,下面谈谈我的一点教学体会。  一:教给孩子学习联系生活  语文和生活联系紧密,语言文字是与人交际的主要工具,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
摘要: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形结合”是数学思想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效思想。新数学教材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  关键词:数形结合;数轴;函数;方程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的教师们充分认识到: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研究和数学应用中的重要性。数形结合思想是指
【摘要】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中要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先要暴露学生的思维,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说数学。然而当前大部分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弱。我认为主要是重视和指导不够造成的。我们可以创设浓厚的表达氛围,使学生想说,敢说。可以传授学生以方法,指导学生说的技巧,使学生乐说,善说。  【关键词】数学语言 表达能力 缺失原因 对策    心理学研
摘要:将幽默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把一些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可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将从幽默的作用及幽默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做些探讨。  关键词:幽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黄波老师说“当今教育,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迫切需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艺术。幽默是融自信、谦
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具有广泛的教学意义:(1)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既是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形式,又是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在低段儿童的数学学习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不仅更符合儿童特点,同时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效果会更加明显。  一、在低段儿童
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话很有道理。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钻得进去,就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讲读新课之前,不少老师在导语设计上细细揣摩,再三斟酌,其目的就是想消除其它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创设一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氛围,使学生饶有兴味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  导入,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