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在城市中心,隐隐感觉到贝鲁特的戒备森严,那是不同党派之争引发的。在街角,几个基督教的士兵正在巡逻,而转弯走到老城区,真主党武装人员早就盯着游客不放,生怕照相机里闪出异样的光芒,市中心的主街道早就被封锁,时不时还会遇到各种士兵盘问。让我分不清面孔的两队人马,在网络上也许是互相欣赏的好友,但放下手机转身拿起枪只想干掉对方。这样的冲突,每天都在发生。
冲突之外,贝鲁特是当今世界宗教最多元化的城市。黎巴嫩的融合性就此显现:从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到巴哈伊、佛教和德鲁兹的宗教信徒都能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从而融洽地相处。在市中心的巨型字母下,你会看到罗马的“异教徒”遗址、巨大的基督教教堂及清真寺都相距不远,这三种迥然不同的宗教建筑同框,使人不免在惊诧之余心生敬意。 除了宗教的多元化,贝鲁特的涂鸦别具一格。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使用涂鸦或标识是黎巴嫩政党的一种宣传形式,如今则会有一些黎巴嫩街头艺术家主张利用涂鸦来反映黎巴嫩的一些社会政治问题。比如Yazan Halwani,这位著名的涂鸦艺术家在最引人注目的街区画了一个在寒冬因无家可归而被活活冻死的人,使政府和人民开始关注流离者问题。他还在城市战前时代的标志性建筑上绘制了永恒的沙巴,在老城区的街角向黎巴嫩著名诗人和作家赛义德·阿克尔致敬。最让我惊奇的是:一栋废弃高楼的墙壁上铺展着高达十余米的巨幅涂鸦画,画面中一个童真的男孩正在研究电线板,生动鲜明的画面和满目疮痍的墙形成强烈对比,极具冲击力。
如果说贝鲁特的市中心是一首写尽沧桑的诗,那地中海沿岸的鸽子岩便是心灵的避难所。我们离开了市中心,沿着hamra街朝着海边的方向走,路过贝鲁特大学再往西,就来到了海滨大道,大道的尽头便是鸽子岩。
鸽子岩是贝鲁特著名的自然奇景,是和平的象征,在黎巴嫩的邮票和钱币上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面朝地中海的是拔地而起的酒店和餐厅,两个风化的大石头在地中海屹立不倒,除了鸽子在石头上面安居,就只剩下一面雪松国旗在风中摇曳。散步的人就站在高台远眺地中海。我们好奇地走到鸽子岩海滩边,回头望向岸上,地中海和高楼融为一体,而除了这两块历经百年仍屹立在地中海的岩石,经历了岁月的风雨飘摇,不知道有多少东西改变了。
3
走过了市集里的烟火人间,再去看看海 颜色鲜艳的甜品在灯光下格外诱人,便宜地道的肉串店和大饼店里人声鼎沸,店家在人们路过时热情地邀请品尝。
离开贝鲁特,我们前往位于黎巴嫩南部的西顿。西顿是黎巴嫩的第三大城市,曾与古埃及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与全球知名的玻璃制造业也联系紧密,如今则以新鲜水果和糖果(当地特产是一种名为senioura的易碎饼干)蜚声国际。
西顿老城区是黎巴嫩最具特色的集市区,其中,古老的阿拉伯集市最为知名。第一眼望去就觉得热闹非凡,街道两边鳞次栉比地坐落着小咖啡馆、地毯商铺、甜品小店、民宅及清真寺。道路本就不宽,两边更是被小贩的各种商品堆满,加上车辆频繁往来,街道显得拥挤、狭窄。为了遮挡日晒,街道上空有用布串联起来的帷帐,炎夏时分走在底下十分凉快。尽管没有伊斯坦布尔的百年大巴扎那么历史悠久,西顿迷宫般的集市却更贴近当地人的日常生活。颜色鲜艳的甜品在灯光下格外诱人,便宜地道的肉串店和大饼店里人声鼎沸,店家在人们路过时热情地邀请品尝。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是一体的,有客户的时候招呼生意,没人的时候抽抽水烟,看到我们走过会微笑着点点头,生活得平静如水。
从主街钻进巷子,来到了集市的内部,我们宛如在迷宫中寻宝,而每一个出口都是一幅别样的人间烟火图。在狭窄的小巷漫步,躲进隧道,沿途其乐无穷。拿着玩具在巷子里乱窜的孩童、坐在店铺门口闲聊的店主、购置生活用品的一家人、刚刚放学的孩子们,他们没有抗拒我们的镜头,而是大大方地展露笑容,这些陌生人的友好和善意,成为此次旅行中最溫暖的回忆。尽管集市的内部错综复杂,但只要朝着一个方向走,就能够轻松地钻出集市走回主干道。我瞥见一筐绿油油的释迦果,忍不住想尝尝鲜。老板看见我的馋样,给我挑了一个最大的,不仅给了很便宜的价格,还手把手教我怎么吃。等我掰开壳子,新鲜的果肉更是使我垂涎欲滴,轻轻咬下一口,一股怪怪的味道钻进全身,我龇牙咧嘴的样子惹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
本页图为阿拉伯集市掠影。街道狭窄但市井气息浓郁,建筑古朴自然,当地人热情好客,毫不吝惜地展露着如春光般温暖和煦的笑容。集市旁的海岸,垂钓者悠然自得地享受着这自在时光。
穿出弄堂般的集市走到海边,是另一幅截然不同的生活景象。当地渔民站在海水里垂钓,不少人在海边闲坐,在这个战乱纷争的国家,西顿却显得祥和安宁。没有游客,无论这里的老者还是小孩,人人都掌握了垂钓技巧,在蔚蓝浩瀚的大海边,他们显得无比的悠游自在,就连等着吃鱼的猫咪,也毫不畏惧地观察我们。两个发型一致的小哥,开着电动车从我们身边经过,又转了回来,他们不会英语,只是示意能不能和我们拍照。全世界都有热爱拍照的心,去哪个国家都是一样的啊。
4
Debbane Palace战后重生,巴勒贝克神迹犹存 我们刚走进神庙遗址,就被震慑了:神柱有二十米高,局部的雕刻花纹精致而繁复。
本来想去看著名的肥皂博物馆,却寻踪无果,误打误撞地遇见一栋奥斯曼建筑——Debbane Palace,一位极其绅士的管家接待了我们。他详尽地介绍这里美轮美奂的历史展品以及动人的历史故事。Debbane Palace属于奥斯曼贵族,建于1721年,整个宫殿设有典型的东方风格的客厅、一个狭长的大厅、几个房间和一个露天庭院,建筑中最有特色的当属棕色和白色条纹的石头和缤纷的马赛克瓷砖装饰。尽管它位于繁华的街道上,房间里却十分宁静。作者简介
doubleliker马蜂窝蜂首作者,Airbnb爱彼迎签约作者,携程旅行家,大疆社区达人,和爱人做一对环球旅行的游民couple,游走山川湖海,旅居全世界。在路上的600天,从亚洲走到非洲,从地球表面走进灵魂内心,带着爱和好奇,去体验生命一百种活法,分享万千世界的无数种奇遇,探索不止,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