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历经多年的教育教学探索,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展现在我们面前。本文介绍了在新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种具体做法。
[关键字]新课程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而创新是能力的灵魂,我国在现阶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目的就是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因此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身为一线的物理教师,必须大力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中学物理教学理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权威挑战。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通过这种实验活动,不断激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模拟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让学生逐步掌握探索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树立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二、把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大胆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科学地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建立起“引导→探索→实验→掌握”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再加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一般能达到预期目标。如果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只在旁边作一些必要的指导,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和教参的安排,也不要局限于现成结论,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设计型的探索性实验。这样既可以增加实验的创造成分,又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探索性”。
设计物理实验需要灵活、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物理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它要求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实验构思,并根据实验要求,正确选择实验仪器,还要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因此,利用设计性实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实验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加强探究思维,活化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① “发散法”,即面对一个问题,尽量提出多种猜想,多种答案,扩大选择余地;②“换元法”,即灵活地转换影响现象和过程的诸多因素中的某一个,从而产生新的思路;③“转向法”,即思维在某一方向受阻时,马上转向另一方向;④“优选法”,即用心比较,寻找最优答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将部分测量或验证型的实验改成设计型实验,允许学生使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使之达到不同层次创新能力的目标 。在实验过程中对所得信息进行仔细筛选,加强他们的探究思维,活化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做好创新示范,营造实验创新的氛围
由于初中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实验技能有限,要想在实验过程中有所创新,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用“创造性地教”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学习的榜样,为他们的实验创新起好表率作用。为此,我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在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中尽可能体现创新意图之外,还与当前的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课程相结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接触大量的现实问题,培养他们在自主创新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个人的兴趣和特长,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介绍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如伽利略、爱迪生等人不畏权威,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以及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起了很好的作用。
总之,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平台,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为学生营造创新学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真正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
[关键字]新课程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而创新是能力的灵魂,我国在现阶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目的就是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因此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身为一线的物理教师,必须大力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中学物理教学理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权威挑战。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通过这种实验活动,不断激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模拟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让学生逐步掌握探索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树立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二、把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大胆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科学地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建立起“引导→探索→实验→掌握”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再加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一般能达到预期目标。如果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只在旁边作一些必要的指导,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和教参的安排,也不要局限于现成结论,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设计型的探索性实验。这样既可以增加实验的创造成分,又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探索性”。
设计物理实验需要灵活、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物理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它要求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实验构思,并根据实验要求,正确选择实验仪器,还要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因此,利用设计性实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实验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加强探究思维,活化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① “发散法”,即面对一个问题,尽量提出多种猜想,多种答案,扩大选择余地;②“换元法”,即灵活地转换影响现象和过程的诸多因素中的某一个,从而产生新的思路;③“转向法”,即思维在某一方向受阻时,马上转向另一方向;④“优选法”,即用心比较,寻找最优答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将部分测量或验证型的实验改成设计型实验,允许学生使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使之达到不同层次创新能力的目标 。在实验过程中对所得信息进行仔细筛选,加强他们的探究思维,活化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做好创新示范,营造实验创新的氛围
由于初中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实验技能有限,要想在实验过程中有所创新,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用“创造性地教”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学习的榜样,为他们的实验创新起好表率作用。为此,我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在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中尽可能体现创新意图之外,还与当前的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课程相结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接触大量的现实问题,培养他们在自主创新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个人的兴趣和特长,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介绍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如伽利略、爱迪生等人不畏权威,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以及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起了很好的作用。
总之,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平台,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为学生营造创新学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真正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