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课程直接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课的关键,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想真正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关键词:語文学习;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习惯,是指人们长期重复并逐步养成的不自觉的行为。人的习惯行为是一点一滴、长期养成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一种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个学习发展的历程,而且将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历程。从学生时代着手,有目的、有意识、全方位、多视角地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进行渗透、熏陶、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及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可使他们终身受益。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呢?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实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许多教育调查研究表明,尽管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且许多中学老师都在努力探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综合能力的训练上做了许多努力,但由于受到中考指挥棒的限制,教师影响的空间很小,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新课标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2.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是中学生成长的基石和桥梁。
良好学习习惯既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又是形成能力的标志,更是把学生引向自立,自强、自我完善的人生之路的桥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全国著名语文改革家的魏书生认为,培养自学习惯,最终形成自学能力是语文教改的核心。
二、培养初中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培养学生养成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
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一,是教师对课文“分析”过多,滔滔不绝的讲授“冲”掉了学生做各项语文训练的时间,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的主动权,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就少了自己的阅读实践。至于课外阅读,要么是被繁重的作业负担挤掉,要么放任自流,初中生怎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呢?要解决这个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顽症”,只有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优化语文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扎扎实实地开展课堂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的习惯,这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培养初中生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
目前的语文教学,重写而轻听、说。课堂上,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范读等,边听边思索,这是每位初中生都能做到的,但课外的聆听、思考则为我们所忽视。胎教的流行,证明人类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始于听觉。从婴儿呱呱坠地到成长为一名初中生,随着自身知识的增长、生理上日趋成熟,他们进入青春期,对周围的大部分“声音”开始有些不耐烦或只停留在听的阶段,常常不作深入思索。身边一切皆学问。平时收听广播、听别人争辩等,如果能边聆听边思考,就能获得和提高语文能力。如当一名初中生在家观看电视节目,发现电视节目主持人把姓氏中的“任”读成“rèn”,如果这名学生能深入思考,联系到课堂上老师读“rén”,不知道是主持人读对或老师读对,翻开字典,发现主持人念错了,这位中学生的语文认识能力就得到巩固、提高。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导学生养成边聆听边思考身边一切“声音”的习惯,从中获得、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3.培养初中生练口的习惯。
练口,主要指练口才、练说话。由于“考不着”、“课时紧”等原因,练口历来不大受重视。这种现象若不迅速扭转,语文教学就将会落后于时代,愧对未来。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人们在科学探讨、经济活动、人际交往等中,需要谈论、争辩,需要彼此间理解、认可、支持,需要用最简练、最精确的语言表情达意,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口才,所以语文教学应重视练口,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本领。
4.在日常课堂阅读中,培养学生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
字典、词典,是不说话的老师,我们在阅读时遇到词语方面的疑难问题,随时求教,将会受益匪浅。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有意识有任务地布置学生查生词,理解词义,并将之总结到本子上;日常预习和阅读练习中,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遇到生字难词、成语典故,不轻易放过,一定要养成查阅字典、词典的良好习惯,“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不仅能丰富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5.在阅读课中培养学生“善读”的习惯。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培养阅读方法。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初中生的课文一般要求精读,老师可利用提问题了解学生理解文章的程度,通过设计情景、引导想象等练习,促进学生养成“细嚼慢咽”的精读习惯。泛读为略读,要求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获取主要信息上,学会抓住关键词汇,通过计时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也可通过练习检查阅读的效果。
(2)收集和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择优而读的能力习惯。知识时代,学生必须学会择优而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和时代的良心,学生多阅读这些作品,不仅能让学生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且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有“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一条,并就指导学生读、写、听、说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细心聆听的习惯、有礼貌说话的习惯等。这不仅是以法的形式突出强调了“习惯”的重要性,向广大师生提出了明确的教与学的要求,而且明确了丰富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能力的努力方向,也就是说,要想真正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7.
[2]叶圣陶编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8.
[3]张晓梅,张英宏编著.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8.
关键词:語文学习;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习惯,是指人们长期重复并逐步养成的不自觉的行为。人的习惯行为是一点一滴、长期养成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一种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个学习发展的历程,而且将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历程。从学生时代着手,有目的、有意识、全方位、多视角地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进行渗透、熏陶、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及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可使他们终身受益。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呢?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实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许多教育调查研究表明,尽管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且许多中学老师都在努力探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综合能力的训练上做了许多努力,但由于受到中考指挥棒的限制,教师影响的空间很小,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新课标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2.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是中学生成长的基石和桥梁。
良好学习习惯既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又是形成能力的标志,更是把学生引向自立,自强、自我完善的人生之路的桥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全国著名语文改革家的魏书生认为,培养自学习惯,最终形成自学能力是语文教改的核心。
二、培养初中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培养学生养成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
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一,是教师对课文“分析”过多,滔滔不绝的讲授“冲”掉了学生做各项语文训练的时间,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的主动权,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就少了自己的阅读实践。至于课外阅读,要么是被繁重的作业负担挤掉,要么放任自流,初中生怎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呢?要解决这个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顽症”,只有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优化语文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扎扎实实地开展课堂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的习惯,这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培养初中生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
目前的语文教学,重写而轻听、说。课堂上,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范读等,边听边思索,这是每位初中生都能做到的,但课外的聆听、思考则为我们所忽视。胎教的流行,证明人类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始于听觉。从婴儿呱呱坠地到成长为一名初中生,随着自身知识的增长、生理上日趋成熟,他们进入青春期,对周围的大部分“声音”开始有些不耐烦或只停留在听的阶段,常常不作深入思索。身边一切皆学问。平时收听广播、听别人争辩等,如果能边聆听边思考,就能获得和提高语文能力。如当一名初中生在家观看电视节目,发现电视节目主持人把姓氏中的“任”读成“rèn”,如果这名学生能深入思考,联系到课堂上老师读“rén”,不知道是主持人读对或老师读对,翻开字典,发现主持人念错了,这位中学生的语文认识能力就得到巩固、提高。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导学生养成边聆听边思考身边一切“声音”的习惯,从中获得、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3.培养初中生练口的习惯。
练口,主要指练口才、练说话。由于“考不着”、“课时紧”等原因,练口历来不大受重视。这种现象若不迅速扭转,语文教学就将会落后于时代,愧对未来。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人们在科学探讨、经济活动、人际交往等中,需要谈论、争辩,需要彼此间理解、认可、支持,需要用最简练、最精确的语言表情达意,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口才,所以语文教学应重视练口,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本领。
4.在日常课堂阅读中,培养学生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
字典、词典,是不说话的老师,我们在阅读时遇到词语方面的疑难问题,随时求教,将会受益匪浅。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有意识有任务地布置学生查生词,理解词义,并将之总结到本子上;日常预习和阅读练习中,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遇到生字难词、成语典故,不轻易放过,一定要养成查阅字典、词典的良好习惯,“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不仅能丰富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5.在阅读课中培养学生“善读”的习惯。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培养阅读方法。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初中生的课文一般要求精读,老师可利用提问题了解学生理解文章的程度,通过设计情景、引导想象等练习,促进学生养成“细嚼慢咽”的精读习惯。泛读为略读,要求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获取主要信息上,学会抓住关键词汇,通过计时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也可通过练习检查阅读的效果。
(2)收集和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择优而读的能力习惯。知识时代,学生必须学会择优而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和时代的良心,学生多阅读这些作品,不仅能让学生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且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有“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一条,并就指导学生读、写、听、说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细心聆听的习惯、有礼貌说话的习惯等。这不仅是以法的形式突出强调了“习惯”的重要性,向广大师生提出了明确的教与学的要求,而且明确了丰富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能力的努力方向,也就是说,要想真正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7.
[2]叶圣陶编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8.
[3]张晓梅,张英宏编著.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