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由于权力资本、城乡分割、地方垄断、行业垄断以及灰色收入所造成的机会不平等,是导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基本原因。当前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收入差距過大问题。
关键词:居民收入 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 机会不平等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收入分配领域中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收入分配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效地调控收入分配差距,是直接关系能否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关系到能否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
一、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状况
国际上通行的衡量收入差距的一个数量化指标是基尼系数,它以家庭为单位。此系数介于0到1之间,数值越大表明社会成员之间相对收入差距越大。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为比较平均,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5之间为差距过大,0.5以上为差距悬殊,极易出现社会不稳定甚至动荡,一般说来基尼系数高低与国家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基尼系数越高,发展中国家基尼系数一般低于发达国家,基尼系数越高,发展中国家基尼系数一般低于发达国家。但我国城乡居民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5,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达0.35,均高于0.3左右的世界平均基尼系数标准,收入差距脱离经济发展水平表现畸高,与经济发达程度不相吻合。
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基本原因
由于权力资本、城乡分割、地方垄断、行业垄断以及灰色收入所造成的机会不平等,是造成分配秩序混乱,导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基本原因。平等有机会的平等与结果的平等两种,机会平等又称起点的平等,机会不平等为不正常收入、不合理收入、甚至腐败收入提供了来源,扩大和加剧了结果的不平等。
权力资本渗入收入分配领域
政府各级行政人员所拥有的权力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一定量的经济资源或‘经济租金’,这些权力有可能得到一定的‘定价’,从而变成‘资本’,若无强制性约束,那些掌握公共权力资源的人就有可能利用公有资源谋求一己之利,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改革所采取的模式是‘双轨’转换:即在改革的过程中公有与私有并存,计划与市场并存,双轨制的优点是能避免大的动荡,平稳转换,其缺点在于旧体制遗留的‘行政权力’因素严重干扰甚至直接限制市场作用,容易制造普遍的寻租行为,产生贪污和腐败。寻租就是对已有的财富寻求对自己最有利的分配,腐败过程中的寻租活动,就是利用权力创造收入,寻租,设租等各种形式的不公平竞争,权钱交易等各种形式的腐败和非法收入问题大量存在,且有泛化趋势,直接造成了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扩大。
二、城乡分割导致城乡收入不平等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束缚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步伐,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基础。这是因为第一产业的劳动生存率大大低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生存率,而城乡劳动生存率的差别,必然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产生差距,当前对‘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在就业、居住、教育以及享受财政补贴的各种社会福利和公共设施等方面所采取的‘城乡分割’政策,还有城乡获得信贷和投资的巨大差别等等,又直接造成了城乡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使这一差距进一步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在国民总产出和就业中的比重必将不断下降,这就要求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在中国,由于种种限制移民的政策,如户籍制度等,从1985年到1990年我国只有1.5%的农村人口转移出去。中国农民占有占用的成才资料少,就业不充分,生产环境和生产方式落后,限制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幅度,近年来农村人过地少的矛盾日益尖锐,相当于农村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剩余劳动力及其赡养人口需要转移到城市去,却长期滞留在农村。显然城乡分割、限制移民造成并加剧了城乡之间过大的收入差距。
三、地方垄断干预收入分配
由于区位环境、历史文化、基础条件、人口素质、生产力水平以及国家曾经实行的一些政策措施等因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地呈现出东、中、西部的阶梯式发展的格局。这种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造成居民收入的地区性差异、而地方垄断是指一些地方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为了本地利益,采取传统计划经济的做法,实行地区封锁,用行政手段阻碍一体化市场的形成,以保护本地资源和产品获得垄断高价,地方垄断及其相应的地方保护主义导致政府调节和市场机制双双失效,一方面,它保护了特定市场中的利益相关者和利益集团的非竞争性利益,使其因避免竞争、获取垄断利润、而提高收入水平。但是另一方面,它又保护了落后,使本地丧失发挥比较优势的机会,导致本地不能以优势产品带动经济发展,最终造成本地发展的相对滞后,拉大了本地与其他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
四、对策建议
收入差距过大和分配过于平均一样,都是分配不公的表现,都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方式的扭曲。过大的收入差距,必然挫伤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进而引起社会不稳定,同时也对经济增长形成许多负面影响,比如降低居民收入预期、影响消费增长等等。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一,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中西部经济的更快发展。中国目前的贫困人口,虽然分布在全国各地,但绝大部分集中于中、西北部与西南部,特别是中西部贫困状况显著,全国592个贫困县,90%集中在中西部。因此,消除贫富差距拉大,防止两极分化,首先必须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二、增加农业投入,减轻农民负担,全面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我国低收入人口中,农民占的比例相当大,因此,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全面提高农民的收入,是防止贫富差距过大的重要环节。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共同富裕可言。
参考文献
[1]赖德胜,收入分配的失范与规范[J],求是,2001.(12)
[2]周景彤,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有多大[N],经济日报,2001-08-30
关键词:居民收入 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 机会不平等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收入分配领域中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收入分配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效地调控收入分配差距,是直接关系能否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关系到能否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
一、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状况
国际上通行的衡量收入差距的一个数量化指标是基尼系数,它以家庭为单位。此系数介于0到1之间,数值越大表明社会成员之间相对收入差距越大。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为比较平均,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5之间为差距过大,0.5以上为差距悬殊,极易出现社会不稳定甚至动荡,一般说来基尼系数高低与国家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基尼系数越高,发展中国家基尼系数一般低于发达国家,基尼系数越高,发展中国家基尼系数一般低于发达国家。但我国城乡居民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5,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达0.35,均高于0.3左右的世界平均基尼系数标准,收入差距脱离经济发展水平表现畸高,与经济发达程度不相吻合。
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基本原因
由于权力资本、城乡分割、地方垄断、行业垄断以及灰色收入所造成的机会不平等,是造成分配秩序混乱,导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基本原因。平等有机会的平等与结果的平等两种,机会平等又称起点的平等,机会不平等为不正常收入、不合理收入、甚至腐败收入提供了来源,扩大和加剧了结果的不平等。
权力资本渗入收入分配领域
政府各级行政人员所拥有的权力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一定量的经济资源或‘经济租金’,这些权力有可能得到一定的‘定价’,从而变成‘资本’,若无强制性约束,那些掌握公共权力资源的人就有可能利用公有资源谋求一己之利,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改革所采取的模式是‘双轨’转换:即在改革的过程中公有与私有并存,计划与市场并存,双轨制的优点是能避免大的动荡,平稳转换,其缺点在于旧体制遗留的‘行政权力’因素严重干扰甚至直接限制市场作用,容易制造普遍的寻租行为,产生贪污和腐败。寻租就是对已有的财富寻求对自己最有利的分配,腐败过程中的寻租活动,就是利用权力创造收入,寻租,设租等各种形式的不公平竞争,权钱交易等各种形式的腐败和非法收入问题大量存在,且有泛化趋势,直接造成了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扩大。
二、城乡分割导致城乡收入不平等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束缚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步伐,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基础。这是因为第一产业的劳动生存率大大低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生存率,而城乡劳动生存率的差别,必然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产生差距,当前对‘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在就业、居住、教育以及享受财政补贴的各种社会福利和公共设施等方面所采取的‘城乡分割’政策,还有城乡获得信贷和投资的巨大差别等等,又直接造成了城乡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使这一差距进一步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在国民总产出和就业中的比重必将不断下降,这就要求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在中国,由于种种限制移民的政策,如户籍制度等,从1985年到1990年我国只有1.5%的农村人口转移出去。中国农民占有占用的成才资料少,就业不充分,生产环境和生产方式落后,限制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幅度,近年来农村人过地少的矛盾日益尖锐,相当于农村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剩余劳动力及其赡养人口需要转移到城市去,却长期滞留在农村。显然城乡分割、限制移民造成并加剧了城乡之间过大的收入差距。
三、地方垄断干预收入分配
由于区位环境、历史文化、基础条件、人口素质、生产力水平以及国家曾经实行的一些政策措施等因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地呈现出东、中、西部的阶梯式发展的格局。这种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造成居民收入的地区性差异、而地方垄断是指一些地方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为了本地利益,采取传统计划经济的做法,实行地区封锁,用行政手段阻碍一体化市场的形成,以保护本地资源和产品获得垄断高价,地方垄断及其相应的地方保护主义导致政府调节和市场机制双双失效,一方面,它保护了特定市场中的利益相关者和利益集团的非竞争性利益,使其因避免竞争、获取垄断利润、而提高收入水平。但是另一方面,它又保护了落后,使本地丧失发挥比较优势的机会,导致本地不能以优势产品带动经济发展,最终造成本地发展的相对滞后,拉大了本地与其他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
四、对策建议
收入差距过大和分配过于平均一样,都是分配不公的表现,都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方式的扭曲。过大的收入差距,必然挫伤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进而引起社会不稳定,同时也对经济增长形成许多负面影响,比如降低居民收入预期、影响消费增长等等。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一,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中西部经济的更快发展。中国目前的贫困人口,虽然分布在全国各地,但绝大部分集中于中、西北部与西南部,特别是中西部贫困状况显著,全国592个贫困县,90%集中在中西部。因此,消除贫富差距拉大,防止两极分化,首先必须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二、增加农业投入,减轻农民负担,全面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我国低收入人口中,农民占的比例相当大,因此,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全面提高农民的收入,是防止贫富差距过大的重要环节。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共同富裕可言。
参考文献
[1]赖德胜,收入分配的失范与规范[J],求是,2001.(12)
[2]周景彤,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有多大[N],经济日报,200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