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韧性视阈下的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及其逻辑解析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ficaln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层治理的体制困境考验着基层党政组织韧性。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正是基层党政组织以强化自身韧性为目标,不断回应体制困境的探索性实践。这一过程可划分为两种前后相继的环节:其一,认知环节,即从"科层制的内外张力"诊断体制困境,从"权责不等的体制惯性"理解问题形成的机理,从"简约与高效的统一"阐释改革原则;其二,行动环节,即以治权重构实现组织系统的内部优化,以协同治理实现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型构,以服务优先实现组织目标的重新设定。以此为参照,可将乡镇管理体制改革逻辑归纳为政治与行政均衡逻辑、权责匹配逻辑、政社协同逻辑。遵循以上逻辑,应在基层治理的结构调适、功能转型、动员激励、资源整合等方面继续着力,构建简约高效的乡镇管理体制。
其他文献
"五四"运动之后,"共产主义"视域中的"民众"经历了从"合群"到"到民间去"的语义嬗变过程。"民众"由此而成为了一个被赋予特殊"阶级"特性,并指向"工农"这一现实群体的政治话语。从话语机制来看,革命知识分子通过发明"民众"这一权力话语,以期实现把工人、农民转化成为革命主力军的目的。这种民众话语的生成,也为上世纪30、40年代把"工农"视为革命主体力量的"大众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调。同时,从20世纪的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形来看,革命知识分子所发明的以"工农"为主体的"民众"话语,为中国革命主体力量的伟大实践提供
社会事实的清晰化是国家治理的前提,其实质是以信息为中心的国家计算过程.现代国家持续推进社会事实的清晰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家计算逻辑.可以从计算、算法和算力三个维度
近年来兴起的城市社区公共财政政策,已然成为多地城市社区资金保障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面对相似的政策背景,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社区两委,表现出的政策执行力却千差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