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大量涌现,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笔者作为一线教师,积极投身新课改的教学实践,并对课改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转变教师观念,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意味着一种平等观念的树立,一种合作意识的培养;意味着教师要放下“至高无上”的尊严,承认自己也有知识盲区,虚心向学生学习;意味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这种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十个字:平等、理解、宽容、爱心、共勉。教师实施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激励和帮助学生成人、成材、成功。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是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知识储存的容器,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习毫无乐趣可言。新课程改革就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为此,笔者认为关键如下: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人的积极性行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有了需要才能树立动机,有了动机才能确立目标。一个人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此来推动自己的学习行为时,这种学习行为才可迸发而成一种有利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英语是世界上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全世界70%以上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的或用英语书写地址的;在全世界的广播节目中,60%是用英语进行的;绝大部分的国际会议是用英语作为第一通用语言;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科技资料是用英语发表的……
(二)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实践证明,学生如果经常体验失败,会导致志向水平的下降,最终将引起退缩反应,以致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和激励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有了成就感,就有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对知识的吸收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所知道交给学生。”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英语教学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造,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精选、综合和分析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过程中积极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是忽略了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而是更加促进、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
三、学以致用,让语言活起来
学习英语犹如学习游泳,必须浸泡到水中去。在懂得漂浮的技巧后,宜投身到江河海洋中去经风浪,以锻炼出更好的水性。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运用语言创造条件,为此,笔者尝试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巧用作业评语与课堂用语。教师使用课堂用语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理解和表达能力,对于知识点和书面表达的掌握程度则要通过作业来练习和检验。教师多使用作业评语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能力。课堂用语转瞬即逝,而作业评语却能长久保存。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逐一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所面对的是每一位学生的作业,便于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可以说,评语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师生对话的一种方式。
学生阅读作业评语是对语言的实际运用。因为教师在评语中所使用的语言是有实际内容的,即对某个学生及其作业的具体情况所进行的分析或评价,所以很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或效仿。作业评语所使用的语言应该与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当。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学的单词、短语、句型、时态、语态、语气或篇章结构等,也可以用即将接触的语言。这不仅可以评价作业,而且能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语言 。
(二)设计活动,创设表现空间。课堂上的双边和多边活动,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那些知识运用灵活、反应比较快、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特别“露脸”。课文的改编表演、课外活动中的短剧小品,让那些学习成绩虽不出类拔萃,但具有表演才能的学生获得了“最佳演员”的桂冠。那些有绘画才能的,在把课文改编成连环画的作业中大显身手,在帮助老师把课文变成投影片中,也淋漓尽致的表演了一番,在大大小小的各类竞赛中,那些表现出众者体验到了站到领奖台上的激动。这样学得的语言便活了起来,学生不再是应付考试的机器。
总之,课堂教学,效率的追求无止境,探索方法的脚步也永远不会停止。
一、转变教师观念,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意味着一种平等观念的树立,一种合作意识的培养;意味着教师要放下“至高无上”的尊严,承认自己也有知识盲区,虚心向学生学习;意味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这种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十个字:平等、理解、宽容、爱心、共勉。教师实施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激励和帮助学生成人、成材、成功。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是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知识储存的容器,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习毫无乐趣可言。新课程改革就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为此,笔者认为关键如下: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人的积极性行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有了需要才能树立动机,有了动机才能确立目标。一个人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此来推动自己的学习行为时,这种学习行为才可迸发而成一种有利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英语是世界上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全世界70%以上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的或用英语书写地址的;在全世界的广播节目中,60%是用英语进行的;绝大部分的国际会议是用英语作为第一通用语言;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科技资料是用英语发表的……
(二)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实践证明,学生如果经常体验失败,会导致志向水平的下降,最终将引起退缩反应,以致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和激励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有了成就感,就有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对知识的吸收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所知道交给学生。”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英语教学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造,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精选、综合和分析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过程中积极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是忽略了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而是更加促进、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
三、学以致用,让语言活起来
学习英语犹如学习游泳,必须浸泡到水中去。在懂得漂浮的技巧后,宜投身到江河海洋中去经风浪,以锻炼出更好的水性。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运用语言创造条件,为此,笔者尝试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巧用作业评语与课堂用语。教师使用课堂用语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理解和表达能力,对于知识点和书面表达的掌握程度则要通过作业来练习和检验。教师多使用作业评语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能力。课堂用语转瞬即逝,而作业评语却能长久保存。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逐一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所面对的是每一位学生的作业,便于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可以说,评语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师生对话的一种方式。
学生阅读作业评语是对语言的实际运用。因为教师在评语中所使用的语言是有实际内容的,即对某个学生及其作业的具体情况所进行的分析或评价,所以很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或效仿。作业评语所使用的语言应该与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当。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学的单词、短语、句型、时态、语态、语气或篇章结构等,也可以用即将接触的语言。这不仅可以评价作业,而且能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语言 。
(二)设计活动,创设表现空间。课堂上的双边和多边活动,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那些知识运用灵活、反应比较快、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特别“露脸”。课文的改编表演、课外活动中的短剧小品,让那些学习成绩虽不出类拔萃,但具有表演才能的学生获得了“最佳演员”的桂冠。那些有绘画才能的,在把课文改编成连环画的作业中大显身手,在帮助老师把课文变成投影片中,也淋漓尽致的表演了一番,在大大小小的各类竞赛中,那些表现出众者体验到了站到领奖台上的激动。这样学得的语言便活了起来,学生不再是应付考试的机器。
总之,课堂教学,效率的追求无止境,探索方法的脚步也永远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