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场馆设计——以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为例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oqing1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中国大运河文化带谈起,论述了运河文化场馆设计的意义、作用及相关思考和建议.并以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为例,多方面阐述了运河文化场馆的设计特色,从整体环境布局,到虚实相间的建筑主体、四季诗园的室内布局、精良的室内外灯光照明和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均体现了运河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也造就了这座运河文化带上的城市地标性建筑.
其他文献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存在诸多不良行为,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欠佳.教师如何针对学生特点开展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值得探究的问题.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的最优形式.以职业院校电子专业课教学为例,对建构高效课堂的有效性策略,从落实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地位、项目引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互联网+职业教育”助力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模式改革、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几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究.
基于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需要全面准确了解和监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做到这一点,需要构建一套全面并具有代表性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以就业质量指数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和预警系统的重要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由4大维度、10项指标组成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了毕业生专业就业质量评价指数模型.
腐败的容忍度问题,在2012年是个全球性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对政府高官,监督更严厉,官员的一举一动,往往都会被“小题大做”。综观世界各国,对不少政要所涉腐败的惩处,更多指向了道德层面,  德国:  “好好先生”变“坏”——原总统伍尔夫  德国《图片报》率先披露武尔夫用优惠贷款购买私人住房,并与企业界人士存在的一系列密切交往和经济瓜葛。这不仅使得伍尔夫此前在德国公众心目中的好好先生的形象大打折扣,而且
期刊
在“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下,来华留学生人数呈现快速增长,来华留学生教育也成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部分。来华留学生教育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教育教学,以中国茶文化为切入点来增强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力,以茶文化驱动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提高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培养出“知华爱华友华”的留学生。
社区团购有其自身的运作模式,社区团购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建立自己的经营壁垒非常关键。从社区团购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生鲜农产品社区团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以期社区团购行业能健康发展,走得更远。
由于扩招生源的人员结构复杂、知识结构层次不齐,学习需求复杂多样,学习态度差异明显等现实困境,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为高质量优质教学带来挑战。从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校企”育人质量体系、建立动态质量检测机制、建设学分银行等举措有效保障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学,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进入到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重点抓手的实施阶段,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扬州时提出了以建成致富河、幸福河为核心内涵的“两河理论”,该理论体现了“以民为本”思想的根本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这将成为下阶段挖掘和展示大运河之美,推动大运河文化带高质量建设的根本遵循我们既要重视遗产与生态保护,也要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还要发挥立法和规划的引领作用,明确大运河沿岸社会公众的主体责任.
历史上,那个原属南粤香山县盛产蚝且水域如镜的港湾,被称为“濠镜澳”,加上南面的“十字门”水域,合称为“澳门”.从濠江到“天主圣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南欧天主教文化四百余年的影响不止呈现在眼前,还交融在整个文化生态之中.从以各个天主教堂为中心的“堂区”行政区划到以粤语音译的葡萄牙历史人物形成的地名;从特色美食猪扒包、马介休(Bacalhau)到本地特有的土生葡语,都有明显文化融合的痕迹.南粤和葡萄牙文化的交融、美食、以及发达的博彩业成为澳门的标签.1999年澳门回归后,社
期刊
坐落于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博物馆以运河文化融入景观设计,创新尝试以文旅融合促进运河遗产开发,以美育课程讲述运河历史,以艺术创作解读运河文化,充分发掘、利用大运河文物和文化资源,通过艺术开发推动运河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期给大运河沿线文化项目的 建设与运营提供有益参考.
宋代智宗大师整体设计并主持营建了大足宝顶山石窟道场.道场的设计有全局观,视像构思新颖.在空间布局上,园地制宜,与内容紧密结合;在内容安排上,逻辑清晰,与形式浑然融合;在表现形式上,多层组合,与意境高度统一.整个道场有一条从公共空间向私密空间,从视像艺术表达向个人内省转换的引线,直接显性的符号和间接隐性的联想相互作用,引导观者融入情境与氛围并唤起虔诚之心,叩问与荡涤内在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