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简单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的使命是保护人们的公共生活,防止影响和威胁人们公共生活的现象发生。遵守社会公德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应尽的义务。学校以育人为根本目的就应当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德育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
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要不断探索和寻求教育的最佳途径。采取正面灌输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规范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措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正面灌输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首先必须使青少年学生弄清什么是社会公德,其内容、性质、范围如何,然后再弄清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怎样执行社会公德。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知道在遵守社会公德方面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教育上可以采取正面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做法。
首先大力加强对学生尤其是新生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常规》教育,并制订《一日常规》《宿舍文明公约》《班级卫生标准》《卫生区卫生标准》等一系列制度公约,因为这些“守则”“公约”中就包含着社会公德的各个方面,用这些“守则”“公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其实就是在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其次,通过社会公德系列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社会公德教育,强调遵守社会公德,做文明学生、文明公民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识。第三,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把社会公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政治课的内容,也从理论上让向学生懂得了遵守社会公德的必要性。
二、规范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德教育光靠正面说教,理论灌输是不够的,在学校里,教师的表率作用有着无形的教育功能,学校优美环境的营造也对学生起着无形的规范作用,这就要在规范教育的同时,结合环境教育。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在学生的眼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化身,也是眼前现实中的行动榜样。因此,我们大力加强教职工的师德教育,使全体教职工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素质,在上课、办公、社交以及日常生活等场合,言语文明,行为端正,热情关怀学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从而德高为范,对学生产生很好的示范性和强烈的感召力。
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仅靠学校教育这一主阵地是不够的,家庭、社会这些校外力量也不容忽视,因此,学校在社会公德教育上要努力调动社会力量开展教育活动。
一是调动家庭力量,以年级为单位,每学年家长学校都要举办1-2期的专题学习,通过家长学校促进家长家庭行为优化,以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学生,并通过建立“家庭——学校联系卡”制度,全面了解学生在家庭里的表现,如孝敬父母、珍惜劳动成果,参加家务劳动等方面的表现,促进学生社会公德的养成。
二是各界参与。我校通过建立“三结合”委员会,邀请“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同志参与学校管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做好社会公德教育。比如邀请离退休老同志作有关报告,请公检法系统同志作普法讲座,介绍不遵守社会公德的反面教训,从反面对学生敲响警钟等等。
总之,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德育的基础,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社会公德教育在学校德育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联通:715700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教育局教研室)
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要不断探索和寻求教育的最佳途径。采取正面灌输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规范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措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正面灌输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首先必须使青少年学生弄清什么是社会公德,其内容、性质、范围如何,然后再弄清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怎样执行社会公德。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知道在遵守社会公德方面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教育上可以采取正面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做法。
首先大力加强对学生尤其是新生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常规》教育,并制订《一日常规》《宿舍文明公约》《班级卫生标准》《卫生区卫生标准》等一系列制度公约,因为这些“守则”“公约”中就包含着社会公德的各个方面,用这些“守则”“公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其实就是在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其次,通过社会公德系列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社会公德教育,强调遵守社会公德,做文明学生、文明公民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识。第三,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把社会公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政治课的内容,也从理论上让向学生懂得了遵守社会公德的必要性。
二、规范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德教育光靠正面说教,理论灌输是不够的,在学校里,教师的表率作用有着无形的教育功能,学校优美环境的营造也对学生起着无形的规范作用,这就要在规范教育的同时,结合环境教育。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在学生的眼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化身,也是眼前现实中的行动榜样。因此,我们大力加强教职工的师德教育,使全体教职工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素质,在上课、办公、社交以及日常生活等场合,言语文明,行为端正,热情关怀学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从而德高为范,对学生产生很好的示范性和强烈的感召力。
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仅靠学校教育这一主阵地是不够的,家庭、社会这些校外力量也不容忽视,因此,学校在社会公德教育上要努力调动社会力量开展教育活动。
一是调动家庭力量,以年级为单位,每学年家长学校都要举办1-2期的专题学习,通过家长学校促进家长家庭行为优化,以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学生,并通过建立“家庭——学校联系卡”制度,全面了解学生在家庭里的表现,如孝敬父母、珍惜劳动成果,参加家务劳动等方面的表现,促进学生社会公德的养成。
二是各界参与。我校通过建立“三结合”委员会,邀请“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同志参与学校管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做好社会公德教育。比如邀请离退休老同志作有关报告,请公检法系统同志作普法讲座,介绍不遵守社会公德的反面教训,从反面对学生敲响警钟等等。
总之,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德育的基础,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社会公德教育在学校德育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联通:715700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