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强调人是发展的真正主体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强调,人是发展的真正主体。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从三方面体现出来:第一,人的需要是发展的源动力。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人的需要的激发下不断探索新事物、开拓新资源,从而推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总动力。第二,人是发展的主体力量。马克思历史观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是推动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只有依靠人,依靠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才可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第三,满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发展的终极目标。人是发展的目的和价值取向,在社会发展中要以人的需要的满足、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发展完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终极目标。以人为本的发展,意味着必须以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发展的终极目的,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使人们的自身价值获得更为适宜的实现空间,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提升优化,使人们的能力得到发展提高。维护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主体”地位,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尺度。
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求以人类的发展作为发展的着眼点
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人类在主客二元的思维模式下,将人类认定为主体,自然界和资源认定为客体,在人的能动性的飞扬下,对大自然和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环境危机,如全球气温升高导致海平面上升,许多海滨国家将被淹没,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植被破坏导致泥石流、滑坡泛滥,极端气候频发,气候灾害激增,沙尘暴、土地荒漠化加剧等等。在人类肆无忌惮地改造环境时,环境也以人类的生存和延续为报复的手段,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迫在眉睫。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观遇到了挑战。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摒弃了传统发展观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立足点,要求人类彻底转变思维方式,从传统的“人是人自然的主人”,可以随意支配自然、征服自然,转变为“人是大自然的成员”,实现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相处,不再以人类眼前的利益为代价牺牲人类长久的生存和延续,把人与自然、社会发展与生态发展融合在一起,树立新型的生态理念,实现人类的永续发展。
三、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的超越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上对发展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和深化的过程,第一阶段,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经济增长发展理论阶段。经济增长发展理论认为,发展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就是经济增长问题,将“增长”与“发展”两个概念等同起来。经济增长发展理论认为应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作为评判发展的首要标准,把经济增长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的社会综合发展理论。由于经济增长发展理论在战后各国实践中暴露出了严重的缺陷,引起人们的广泛批评和反思,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指出;“发展不纯粹是一个经济现象。从最终意义上说,发展不仅仅包括人民生活的物质和经济方面,还包括其他更广泛的方面。因此,应该把发展看为包括整个经济和社会体制的重组和重整在内的多维过程。”强调发展是整个社会的变革,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综合协调的过程。这两种发展观都注重物的发展,而缺乏对人的尊重、关注和理解。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把发展的理念和发展的整体框架由过去的注重“物”的增长转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是经济社会发展向人本主义的回归,是对传统发展观的超越。
四、以人为本对传统重民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
在中国传统政治实践中,有着十分浓厚的重民思想。早在商周时期,周公就提出了“天命靡常”、“敬德保民”的思想。前秦时期,《尚书》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更是强调“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以舟喻君,以水喻民,提出了“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的经典言论,老子提出“爱民治国”的政治主张。然而,中国古代的重民思想实质上是一种“驭民”、“治民”之术,是作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手段而提出来的。如老子就曾指出,最高的君主南面之术就是“常使民无知无欲”,这与现代民主精神完全相背。毛泽东曾深刻指出,剥削阶级讲爱民同爱牛差不多,为的是用牛耕田,从牛身上挤奶。以人为本强调的是“权为民所授,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即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这赋予了传统民本思想以全新的内涵。
在实践中,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本主义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本主义表现为以人类为中心,强调万物只是为了人而存在。以人为本则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和历史的创造者,强调尊重、关心、理解具体的、现实的人,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发展人力资本,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以人为本也是对人本主义的扬弃和超越。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强调人是发展的真正主体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强调,人是发展的真正主体。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从三方面体现出来:第一,人的需要是发展的源动力。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人的需要的激发下不断探索新事物、开拓新资源,从而推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总动力。第二,人是发展的主体力量。马克思历史观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是推动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只有依靠人,依靠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才可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第三,满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发展的终极目标。人是发展的目的和价值取向,在社会发展中要以人的需要的满足、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发展完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终极目标。以人为本的发展,意味着必须以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发展的终极目的,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使人们的自身价值获得更为适宜的实现空间,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提升优化,使人们的能力得到发展提高。维护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主体”地位,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尺度。
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求以人类的发展作为发展的着眼点
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人类在主客二元的思维模式下,将人类认定为主体,自然界和资源认定为客体,在人的能动性的飞扬下,对大自然和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环境危机,如全球气温升高导致海平面上升,许多海滨国家将被淹没,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植被破坏导致泥石流、滑坡泛滥,极端气候频发,气候灾害激增,沙尘暴、土地荒漠化加剧等等。在人类肆无忌惮地改造环境时,环境也以人类的生存和延续为报复的手段,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迫在眉睫。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观遇到了挑战。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摒弃了传统发展观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立足点,要求人类彻底转变思维方式,从传统的“人是人自然的主人”,可以随意支配自然、征服自然,转变为“人是大自然的成员”,实现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相处,不再以人类眼前的利益为代价牺牲人类长久的生存和延续,把人与自然、社会发展与生态发展融合在一起,树立新型的生态理念,实现人类的永续发展。
三、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的超越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上对发展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和深化的过程,第一阶段,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经济增长发展理论阶段。经济增长发展理论认为,发展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就是经济增长问题,将“增长”与“发展”两个概念等同起来。经济增长发展理论认为应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作为评判发展的首要标准,把经济增长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的社会综合发展理论。由于经济增长发展理论在战后各国实践中暴露出了严重的缺陷,引起人们的广泛批评和反思,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指出;“发展不纯粹是一个经济现象。从最终意义上说,发展不仅仅包括人民生活的物质和经济方面,还包括其他更广泛的方面。因此,应该把发展看为包括整个经济和社会体制的重组和重整在内的多维过程。”强调发展是整个社会的变革,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综合协调的过程。这两种发展观都注重物的发展,而缺乏对人的尊重、关注和理解。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把发展的理念和发展的整体框架由过去的注重“物”的增长转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是经济社会发展向人本主义的回归,是对传统发展观的超越。
四、以人为本对传统重民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
在中国传统政治实践中,有着十分浓厚的重民思想。早在商周时期,周公就提出了“天命靡常”、“敬德保民”的思想。前秦时期,《尚书》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更是强调“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以舟喻君,以水喻民,提出了“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的经典言论,老子提出“爱民治国”的政治主张。然而,中国古代的重民思想实质上是一种“驭民”、“治民”之术,是作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手段而提出来的。如老子就曾指出,最高的君主南面之术就是“常使民无知无欲”,这与现代民主精神完全相背。毛泽东曾深刻指出,剥削阶级讲爱民同爱牛差不多,为的是用牛耕田,从牛身上挤奶。以人为本强调的是“权为民所授,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即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这赋予了传统民本思想以全新的内涵。
在实践中,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本主义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本主义表现为以人类为中心,强调万物只是为了人而存在。以人为本则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和历史的创造者,强调尊重、关心、理解具体的、现实的人,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发展人力资本,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以人为本也是对人本主义的扬弃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