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抚州市中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中医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中医组给予中医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心理状态、肢体功能、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结果:干预后,两组行走不稳、肢体麻木、偏瘫、身体乏力积
【基金项目】
:
抚州市社会发展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抚科计字[2021]7号第84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抚州市中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中医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中医组给予中医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心理状态、肢体功能、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结果:干预后,两组行走不稳、肢体麻木、偏瘫、身体乏力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中医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中医组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中医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常规护理,中医康复护理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其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肢体功能、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整体恢复效果佳,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92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肢体活动功能,采用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BREF)评估并比较两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革,灵活就业成为我国越来越普遍的就业形式之一。灵活就业人员的数量日益增多,其社会保障问题也受到了关注。当前,仍有很多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亟待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养老保险体系中,让灵活就业人员未来的老年生活有所保障。基于此,文章从灵活就业人员的概念入手,探究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分析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将灵活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其恢复周期长,难度大,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重要影响。因此,恢复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已成为当前康复的重点和难点。脑-肢协同调控技术即以肢体为靶器官和以脑为靶器官的康复技术有机组合,是有效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和脑功能恢复的康复策略。该文将以脑-肢协同调控技术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对其理论和应用进行系统性阐述,进而为治疗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选择。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改善生活环境,园林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园林绿化中三角梅是比较常用的植物,属于藤本类的一种,色彩鲜艳,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南方城市,三角梅应用非常广泛,能为城市营造良好的形象。因此,为确保三角梅的生长良好,需采取科学的种植技术。该文首先对三角梅进行概述,其次分析三角梅的栽培技术,最后阐述三角梅在园林中的具体应用,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借鉴。
根据骨代谢机制综述骨质疏松中起关键调节作用的相关信号通路的组成、机制和研究进展。通过查阅近5年来与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机制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并综合分析。目前已发现多条信号通路参与了成骨细胞分化及骨形成的调节,本文主要对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Hedgehog-Gli通路、Notch通路、骨形态发育蛋白(BMP)通路、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
骨质疏松症是因年龄增长、雌激素下降和糖皮质激素用药等影响所致骨密度下降、骨微结构破坏和骨折风险增高的骨骼疾病。骨内细胞衰老和长期糖皮质激素用药等使成骨细胞功能下降、破骨细胞功能增强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机制。然而,对其具体机制研究仍然不足。越来越多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环状RNA在多种骨质疏松症类型中均有差异表达,并发现环状RNA能调节骨内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功能。一些环状RNA还可作为骨质
<正>"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作为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考点中的重点和热点内容,是考查学生科学思维素养和理解能力的良好载体,在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占据一定的考查比重。就知识内容而言,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机制分析又是该考点的核心内容。笔者在高三复习冲刺阶段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如果对该内容缺乏深
<正>《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教学要求为“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为回应这一要求,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在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二章“神经调节”第二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课本内容中呈现出图1,以期帮助学生理解该内容的含义。
<正>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观摩和记忆是高中生物课程"兴奋的产生、传导及传递"的常用教学方式,可是这种形式的教与学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不能独立分析并解决不同情境中兴奋的传导、传递问题。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笔者抓住"可视"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用"模仿→思考后构建肢体模型→综合运用"模式完成该内容的学习,将实验探究融入到肢体模型构建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被有效带入知识情境中,把抽象
以广州市桥梁绿化植物小叶紫花三角梅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种植12、14、16、18年的小叶紫花三角梅生长差异,为提升桥梁绿化精细化养护水平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小叶紫花三角梅花朵密度逐渐下降,叶片SPAD值则显著增加(P<0.05),至种植16年时SPAD值达到最大值;叶片全N、全K含量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种植16年时含量最高;叶片全P含量则逐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