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强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由于地理知识的抽象性,初中生往往认为地理非常枯燥难懂,长此以往,逐渐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力,课堂气氛沉闷,达不到教学目标。本文通过对教学实例的分析,探索研究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 培养兴趣 高效课堂 初中地理 教学策略
引言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另一个主体,其主动性和参与性对课堂效果的强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感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强化。因此,强化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首要一步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初中地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其所占的课时数和资源有限,因此要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利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
一、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导入是学生对于本节课程的第一印象,这往往决定学生能否迅速投入课堂学习。因此,设计巧妙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好奇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教师应当注意课堂导言的艺术性和新颖性,努力抓住课本知识中学生最感兴趣、知识最欠缺的部分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成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地域特点导入新课
在地域的讲解当中,往往比较注重不同地域在地理上的独特性,教师可以利用每个地域的“之最”特征引入新课。例如在讲述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一章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中国最长的河是什么河?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在哪个省份?在教学《中国地理差异》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中国最大的盆地是什么?在教学《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时可以用“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引出日本,用“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引出有关中东的知识。这种用区域显著特征和称谓引出地域的新课导入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牢记地域的显著特征,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利用地域的风土人情导入新课
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风土人情,这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现所讲地域的景观和民俗文化。例如教师讲《东南亚》时,可以向学生播放展现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美丽风景的视频,让学生跟随镜头沿着我国西南部的河流顺流而下,身临其境地领略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下有别于自己生活地区的景观。学生被视频中展现的美丽风景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对东南亚产生强烈的兴趣,迫切希望从细节上了解这个地区,自然而然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接下来的课程中,课堂效果良好。
二、具体表现抽象知识
很多地理知识十分抽象,学生根据简图和文字很难完全理解,成绩得不到提高,因此会逐渐失去地理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或者简单的小实验,将抽象的地理理论知识以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另外,这些小现象和小实验往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季风成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想象:在夏天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游泳,当你赤着脚站在沙滩上和海水里时,分别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容易地回答出“沙滩上烫,海水凉”。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且试图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解答。然后教师向学生解答:因为地面和水的比热容不同,他们对太阳热能的吸收速度也就不同。地面比热容大,吸收得快,因此,地面很烫;而海水的比热容小,吸收得慢,因此在太阳下同样的时间,海水的温度却要低。我国东临太平洋,大陆的热能高,海洋的热能低,因此海洋上空的气流流向陆地,形成了夏季风。教师通过生活经验的引用,使学生形象地理解夏季风成因的难点,从而轻松学会夏季风的成因。通过具体现象表现抽象理论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知识点用简单有趣的现象表现出来,使课堂更轻松有趣,增强学生的思维力,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发现现象、探索现象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很多地理结论的产生以十分抽象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简单的现象和实验已经不能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这时就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呈现生动、形象的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想象中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海陆变迁》一章时,教师可利用动画片段展现大陆漂移的过程。在教学《降水和降水分布》时,教师可利用动画完整地演示出大气移动、遇冷降雨的过程。动画演示的过程十分细致、完整,并且动画形象生动有趣,学生会对此十分感兴趣,在观看过程中积极思考,利用理论知识解释动画中呈现的现象,课堂效果良好。
结语
兴趣是人在心理上对事物的趋向,学生只有对知识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动机,学习过程才是愉悦的、积极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不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地理学习成为一种需求、一种快乐。这样的地理课堂才是健康的、有效的。地理教师应当适时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强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柴钦清.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4):116-116.
[2]马宪力.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实践探索[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B),2014(5):248-248.DOI:10.3969/j.issn.1007-4309.2014.05.254.
[3]王秀环.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培养[J].信息教研周刊,2011(2):44.
[4]李传才.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8):254.
关键词: 培养兴趣 高效课堂 初中地理 教学策略
引言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另一个主体,其主动性和参与性对课堂效果的强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感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强化。因此,强化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首要一步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初中地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其所占的课时数和资源有限,因此要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利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
一、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导入是学生对于本节课程的第一印象,这往往决定学生能否迅速投入课堂学习。因此,设计巧妙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好奇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教师应当注意课堂导言的艺术性和新颖性,努力抓住课本知识中学生最感兴趣、知识最欠缺的部分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成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地域特点导入新课
在地域的讲解当中,往往比较注重不同地域在地理上的独特性,教师可以利用每个地域的“之最”特征引入新课。例如在讲述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一章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中国最长的河是什么河?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在哪个省份?在教学《中国地理差异》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中国最大的盆地是什么?在教学《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时可以用“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引出日本,用“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引出有关中东的知识。这种用区域显著特征和称谓引出地域的新课导入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牢记地域的显著特征,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利用地域的风土人情导入新课
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风土人情,这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现所讲地域的景观和民俗文化。例如教师讲《东南亚》时,可以向学生播放展现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美丽风景的视频,让学生跟随镜头沿着我国西南部的河流顺流而下,身临其境地领略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下有别于自己生活地区的景观。学生被视频中展现的美丽风景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对东南亚产生强烈的兴趣,迫切希望从细节上了解这个地区,自然而然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接下来的课程中,课堂效果良好。
二、具体表现抽象知识
很多地理知识十分抽象,学生根据简图和文字很难完全理解,成绩得不到提高,因此会逐渐失去地理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或者简单的小实验,将抽象的地理理论知识以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另外,这些小现象和小实验往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季风成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想象:在夏天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游泳,当你赤着脚站在沙滩上和海水里时,分别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容易地回答出“沙滩上烫,海水凉”。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且试图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解答。然后教师向学生解答:因为地面和水的比热容不同,他们对太阳热能的吸收速度也就不同。地面比热容大,吸收得快,因此,地面很烫;而海水的比热容小,吸收得慢,因此在太阳下同样的时间,海水的温度却要低。我国东临太平洋,大陆的热能高,海洋的热能低,因此海洋上空的气流流向陆地,形成了夏季风。教师通过生活经验的引用,使学生形象地理解夏季风成因的难点,从而轻松学会夏季风的成因。通过具体现象表现抽象理论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知识点用简单有趣的现象表现出来,使课堂更轻松有趣,增强学生的思维力,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发现现象、探索现象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很多地理结论的产生以十分抽象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简单的现象和实验已经不能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这时就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呈现生动、形象的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想象中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海陆变迁》一章时,教师可利用动画片段展现大陆漂移的过程。在教学《降水和降水分布》时,教师可利用动画完整地演示出大气移动、遇冷降雨的过程。动画演示的过程十分细致、完整,并且动画形象生动有趣,学生会对此十分感兴趣,在观看过程中积极思考,利用理论知识解释动画中呈现的现象,课堂效果良好。
结语
兴趣是人在心理上对事物的趋向,学生只有对知识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动机,学习过程才是愉悦的、积极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不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地理学习成为一种需求、一种快乐。这样的地理课堂才是健康的、有效的。地理教师应当适时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强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柴钦清.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4):116-116.
[2]马宪力.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实践探索[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B),2014(5):248-248.DOI:10.3969/j.issn.1007-4309.2014.05.254.
[3]王秀环.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培养[J].信息教研周刊,2011(2):44.
[4]李传才.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