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解决一些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本文通过“师生冲突”和“学生自卑”这两个常见案例,从心理学视野分析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应对策略,希望给中学教师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中学、心理委员、制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总会遇到各种“令人烦恼”的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有经验的教师会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艺术化地帮助学生走出困惑,改正缺点,完善自我。一些缺乏经验的老师,可能缺少方法,束手无策。下面,筆者根据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几个案例,从心理学视野下分析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师生相融源自理解沟通
案例一:李某,一名初二年级的男生,走进心理咨询室,满脸怨怒。经过沟通了解到,他觉得自己最近比较倒霉,连续被老师冤枉。上周三物理作业不小心漏做一题,第二天被物理老师当堂批评,还被打电话告知家长。前天政治课上,以为老师要检查作业,就把练习册放在桌上,结果老师以为是课上写作业,又挨批。今天,班上有个同学过生日,好几个同学买了蛋糕为其庆生,结果老师得知后很不满,说他们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根源分析与应对策略:在学校生活中,这样的师生冲突时常发生,起因不是大事,但是处理不好,却会困扰当事人,影响生活和学习。那如何应对呢?一是要分析冲突产生的根源。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较强,不愿意被他人教导和干涉,想打破老师的控制,偶尔会有一些叛逆的言行。老师为了维护班级秩序,可能会采取批评惩罚手段,以保障教学进度。师生的价值观念、经验态度、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差异难免带来冲突。但是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冷静分析,理智面对。二是要深度沟通,化解隐性冲突。一些学生对教师的不满,虽没有表现出来,但是进行隐性的消极抵抗,这不利于身心健康。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表现,通过心理委员了解班级学生心理动态,寻找机会,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化解矛盾。三是控制情绪,避免现实冲突。师生若早期没有沟通好,可能演变成强烈的对抗,学生表现出过激行为。这时教师要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冷静,暂缓问题处理,尽量避免冲突升级,放学后再找学生到办公室冷静沟通。四是提升交往技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尽管师生的角色分工不同,但二者的奋斗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师生交往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增强与学生沟通交往的能力,如生日祝福、生病时的问候、考试失败时的鼓励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超越自卑,拥抱自信
案例二:陈某,一名初一年级女生,走进咨询室,情绪低落。经过沟通了解到,她这次期中考试又考砸了,感觉自己挺努力的,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因为长得胖,加上成绩不好,所以平时不敢主动和人说话,没有朋友,总是独来独往,连上课都不敢举手发言。其他同学个个都有特长,可自己什么也不会。那次在艺术节上看到同学们的表现后,自卑感更加强烈了。现在,对每一次考试都充满恐惧,对学习也逐渐失去了兴趣。
根源分析与应对策略:中学阶段,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开始渴望自我价值得到认可,如果得不到肯定或是有落差,自信心就会受挫。那么老师如何帮助学生应对呢?一是帮助学生调整自我认知。自卑的人往往对事件的解释存在不合理信念,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别人。老师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且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例如陈某,虽然学习成绩不佳,但是她认真努力,有一定的表现欲。老师可以给他分配一些班级事务,担任组长、劳动委员等,让她感受在集体的价值。二是加强训练指导。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是互相影响的,教师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行为来改变心理。老师可以把这些方法告诉学生,如微笑、挺胸抬头走路、当众发言、目光平视等。自信心的提升是一个过程,要有耐心,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三是心理补偿与升华。自卑其实是一种自觉不足,教师要积极利用,自卑感有时是驱使人变得更加优秀的正面力量,因为渴望超越会产生强大的奋斗动力,通过努力得到心理补偿与情感升华,取得进步与成功。四是帮助学生寻找社会支持。老师可以鼓励同学多与她交流,告诉家长给孩子情感支持,帮助该生分忧解愁,消除不良情绪。
在学校的心理辅导过程中,还有很多更复杂的案例,以上两个是学校生活中比较普遍存在的情况。很多中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表现出各种心理困惑,如学习压力、人际冲突、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困扰,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好益友,可以从心理学视野应对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助人自助,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心理委员、制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总会遇到各种“令人烦恼”的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有经验的教师会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艺术化地帮助学生走出困惑,改正缺点,完善自我。一些缺乏经验的老师,可能缺少方法,束手无策。下面,筆者根据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几个案例,从心理学视野下分析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师生相融源自理解沟通
案例一:李某,一名初二年级的男生,走进心理咨询室,满脸怨怒。经过沟通了解到,他觉得自己最近比较倒霉,连续被老师冤枉。上周三物理作业不小心漏做一题,第二天被物理老师当堂批评,还被打电话告知家长。前天政治课上,以为老师要检查作业,就把练习册放在桌上,结果老师以为是课上写作业,又挨批。今天,班上有个同学过生日,好几个同学买了蛋糕为其庆生,结果老师得知后很不满,说他们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根源分析与应对策略:在学校生活中,这样的师生冲突时常发生,起因不是大事,但是处理不好,却会困扰当事人,影响生活和学习。那如何应对呢?一是要分析冲突产生的根源。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较强,不愿意被他人教导和干涉,想打破老师的控制,偶尔会有一些叛逆的言行。老师为了维护班级秩序,可能会采取批评惩罚手段,以保障教学进度。师生的价值观念、经验态度、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差异难免带来冲突。但是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冷静分析,理智面对。二是要深度沟通,化解隐性冲突。一些学生对教师的不满,虽没有表现出来,但是进行隐性的消极抵抗,这不利于身心健康。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表现,通过心理委员了解班级学生心理动态,寻找机会,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化解矛盾。三是控制情绪,避免现实冲突。师生若早期没有沟通好,可能演变成强烈的对抗,学生表现出过激行为。这时教师要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冷静,暂缓问题处理,尽量避免冲突升级,放学后再找学生到办公室冷静沟通。四是提升交往技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尽管师生的角色分工不同,但二者的奋斗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师生交往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增强与学生沟通交往的能力,如生日祝福、生病时的问候、考试失败时的鼓励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超越自卑,拥抱自信
案例二:陈某,一名初一年级女生,走进咨询室,情绪低落。经过沟通了解到,她这次期中考试又考砸了,感觉自己挺努力的,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因为长得胖,加上成绩不好,所以平时不敢主动和人说话,没有朋友,总是独来独往,连上课都不敢举手发言。其他同学个个都有特长,可自己什么也不会。那次在艺术节上看到同学们的表现后,自卑感更加强烈了。现在,对每一次考试都充满恐惧,对学习也逐渐失去了兴趣。
根源分析与应对策略:中学阶段,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开始渴望自我价值得到认可,如果得不到肯定或是有落差,自信心就会受挫。那么老师如何帮助学生应对呢?一是帮助学生调整自我认知。自卑的人往往对事件的解释存在不合理信念,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别人。老师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且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例如陈某,虽然学习成绩不佳,但是她认真努力,有一定的表现欲。老师可以给他分配一些班级事务,担任组长、劳动委员等,让她感受在集体的价值。二是加强训练指导。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是互相影响的,教师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行为来改变心理。老师可以把这些方法告诉学生,如微笑、挺胸抬头走路、当众发言、目光平视等。自信心的提升是一个过程,要有耐心,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三是心理补偿与升华。自卑其实是一种自觉不足,教师要积极利用,自卑感有时是驱使人变得更加优秀的正面力量,因为渴望超越会产生强大的奋斗动力,通过努力得到心理补偿与情感升华,取得进步与成功。四是帮助学生寻找社会支持。老师可以鼓励同学多与她交流,告诉家长给孩子情感支持,帮助该生分忧解愁,消除不良情绪。
在学校的心理辅导过程中,还有很多更复杂的案例,以上两个是学校生活中比较普遍存在的情况。很多中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表现出各种心理困惑,如学习压力、人际冲突、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困扰,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好益友,可以从心理学视野应对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助人自助,帮助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