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Presentation在外语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本文通过描述Presentation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探索了Presentation对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及全面发展的作用,并对该教学实践活动做了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Presentation 理工科 大学英语
1 Presentation的概念及应用
Presentation这一术语源于拉丁文,意思是“一种说明或呈现形式,包括事实、材料或信息的呈现”,有“展示”“公共陈述”“口头陈述”等多种译法。最初用于商务活动中,现在成为社会重要的交际形式,广泛用于科研论述、商务项目企划展示、新产品介绍推广等。Presentation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是指在课堂上由学生借助有声语言、肢体语言和其他工具讲解某种话题或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包含三个环节:准备(Prepare)、操练(Practice)和呈现(Present),简称The 3P,实施的具体程序是:接受话题——准备——课堂陈述——反馈——结束。
2 Presentation理论依据
2.1 任务型语言教学
程晓堂指出,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强调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学习活动以表达意义为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和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Presentation在教学上的运用基本满足任务型语言教学。学生在收到教师布置的任务或是自己根据兴趣导向确定话题后,通过杂志、报纸、网络及其他各种媒体搜集、分析、归纳、整理信息,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最终使口头表达与书面资料、多媒体相结合,达到学生创造性使用语言的目的。
2.2 合作学习原则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一般由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组成。每名成员对小组任务的完成都承担责任而且组员之间共享正相互依赖。Presentation这一教学活动基本体现了合作学习原则,Presentation的准备过程涉及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合作,这些合作能有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并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3 Presentation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
理工科学生学习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时存在以下普遍问题:兴趣不浓,缺乏较强的学习英语动力;学习英语定性不强,学习情绪、态度起伏较大;多为被动学习,缺乏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尽管理工科学生在学习大学英语中,存在以上不足,但他们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在英语的学习上喜欢练习听说多于读写。基于以上理工大学学生的学情,笔者尝试将Presentation应用到理工科学生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探索Presentation对理工科学生学习英语及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笔者所教授的课程是大学英语综合(三),教材为《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2/3》,教授对象为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2011级建筑艺术及工学系中的一个混合班,他们分别来自建筑、城市规划、测绘工程、给排水工程等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共44人。开学初,笔者将44位学生按就近原则(由于是混合班,就近原则能方便学生联系)分成10小组,每组3~5人不等,并指定一名组员为小组长。以组为单位,笔者要求每组都要做一次Presentation,每位组员的成绩取决于小组成绩,该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Presentation的话题都与课本所学内容相关,或是讲解背景知识,或讲解重点单词短语,或讲解单元部分练习,等等。教师至少提前一周布置Presentation主题,以便学生有足够时间做准备。组员需在组长的组织与监督下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受硬件设施所限,我校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教室没有多媒体设备,故笔者要求学生在准备时不必做PPT课件但必须有文本并在课堂陈述时带上。小组有10~15分钟的时间陈述,其成绩评定标准由书面材料和课堂陈述两部分组成。陈述完毕后师生现场共同点评,接着教师有针对性地以电子邮件方式一对一评价。
4 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笔者首次尝试将Presentation运用到理工科大学英语课堂,发现该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主要遇到以下两个问题。另外,笔者通过不停地观察、总结、再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第一,学生完成任务拖拉,组员间相互依赖,缺乏主动性,团队合作不强。对策:教师主动跟踪学生进度,适当提供帮助,鼓励其完成任务。例如,笔者教学实践中发现,第一组收到任务(重点生词讲解)后组员反应普遍比较消极。笔者电话跟踪小组准备情况时,发现该小组中四位组员还没有明确分工,个别组员甚至以没有电脑为借口推脱。就此,笔者迅速召集该组组员集合。交谈中,笔者指出团队合作在完成本次任务中的重要性。同时,笔者提供了生词讲解所需的资料来源(英语学习网址如“有道”、“爱词霸”,教材辅助资料书等)及生词讲解的思路与方案(前缀或后缀;近义词或反义词等)供参考,并要求小组会后要明确资料搜集、整理、课堂呈现的负责人,而后各司其职于课堂陈述的前两天将书面材料及人员分工情况汇报给老师。
第二,学生对Presentation缺乏正确完整的认识,在实施过程中难以到达Presentation的目的。对策:教师详细点评学生的Presentation,逐渐让其认识到Presentation的内涵、实现方法等。例如,笔者发现,有了第一组的经验,第二组接受Presentation任务后(An introduction to Franklin),其准备的积极性有所增强,但团队协作力度有待增强。该组在课堂陈述这一环节,前三位每人讲解富兰克林成就的一方面,分别涉及政治生涯、科学发明、文学创作,基本脱稿陈述完毕,到最后一位组员总结并提出自己观点时,该同学表示因未能及时查收书面材料的终稿而不明确自己具体任务(实际上组长已经通过邮件方式发出)。在笔者的提示与鼓励下,该同学简单收尾结束本次任务。此外,该组的Presentation还反映出一个问题,他们虽然用心准备,但在课堂陈述时,能基本听懂的学生只占少数。因此,本次Presentation从交际目的来看,还不算成功。为此,在现场评价中笔者让学生明确,Presentation首先是交际的一种方式,并引导大家共同探讨如何通过Presentation在锻炼自身同时又能更有效实现交际目的。讨论结果如下:(1)尽量用简单的语言陈述;(2)重点难点部分,英文讲解之后再中文讲解一遍;(3)改善语音面貌;(4)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板书等辅助教学。 5 总结与反思
将Presentation运用到理工科大学英语课堂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践,笔者在不断地观察、改进基础上,得到以下总结与反思。
首先,课堂陈述前,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准备过程进行跟踪、监督、指导。笔者所任教的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自主性,他们从前没有做过Presentation活动,所以接到任务后如果没有教师的跟踪监督指导,学生会感到受挫,也达不到Presentation活动本应有的效果。因此,要在理工科大学英语课堂实施Presentation,教师要充分发挥其监督和指导作用。
其次,课堂陈述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做出恰当得体的评价。一方面要及时肯定学生闪亮的一面,增强其自信心。另一方面,对学生不足之处委婉引导,指出其今后可改进的方向。笔者除了现场点评,还增加一个场外邮件点评环节。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以一对一邮件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既避免伤害学生自尊心,又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并加强了师生情感交流。
再者,笔者发现,基于以上两点,学生的Presentation从第三、四组开始,不论是从准备积极性、合作精神还是交际目的来看都有了明显进步,他们的表现越来越规范、生动、难忘。当然,本次教学实践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分组时,忽略了组员的水平、个性等优势互补。由于笔者初次接这个班级,对学生了解不够,本次Presentation的实践研究在分组时忽视了这一点。今后若能在分组时花更多心血,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及水平,合作性学习的优势将在Presentation活动将得到更明显的体现。此外,本次Presentation活动主题皆为笔者所定,如能让学生根据兴趣导向自由选择主题,其表现或许会更加突出。
6 结束语
通过将Presentation应用于理工科大学英语课堂一个学期的实践,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和监督,主动帮助和鼓励学生,Presentation可以在理工科大学英语课堂中展开得有声有色,并增添英语课堂乐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与自主性,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加强师生情感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Quentin Brand.愈忙愈要学英文简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陈蓓.Presentation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化,2011(11)227
[4]庾鲜海,王月会.合作学习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3(3)63-65
关键词:Presentation 理工科 大学英语
1 Presentation的概念及应用
Presentation这一术语源于拉丁文,意思是“一种说明或呈现形式,包括事实、材料或信息的呈现”,有“展示”“公共陈述”“口头陈述”等多种译法。最初用于商务活动中,现在成为社会重要的交际形式,广泛用于科研论述、商务项目企划展示、新产品介绍推广等。Presentation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是指在课堂上由学生借助有声语言、肢体语言和其他工具讲解某种话题或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包含三个环节:准备(Prepare)、操练(Practice)和呈现(Present),简称The 3P,实施的具体程序是:接受话题——准备——课堂陈述——反馈——结束。
2 Presentation理论依据
2.1 任务型语言教学
程晓堂指出,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强调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学习活动以表达意义为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和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Presentation在教学上的运用基本满足任务型语言教学。学生在收到教师布置的任务或是自己根据兴趣导向确定话题后,通过杂志、报纸、网络及其他各种媒体搜集、分析、归纳、整理信息,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最终使口头表达与书面资料、多媒体相结合,达到学生创造性使用语言的目的。
2.2 合作学习原则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一般由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组成。每名成员对小组任务的完成都承担责任而且组员之间共享正相互依赖。Presentation这一教学活动基本体现了合作学习原则,Presentation的准备过程涉及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合作,这些合作能有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并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3 Presentation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
理工科学生学习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时存在以下普遍问题:兴趣不浓,缺乏较强的学习英语动力;学习英语定性不强,学习情绪、态度起伏较大;多为被动学习,缺乏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尽管理工科学生在学习大学英语中,存在以上不足,但他们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在英语的学习上喜欢练习听说多于读写。基于以上理工大学学生的学情,笔者尝试将Presentation应用到理工科学生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探索Presentation对理工科学生学习英语及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笔者所教授的课程是大学英语综合(三),教材为《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2/3》,教授对象为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2011级建筑艺术及工学系中的一个混合班,他们分别来自建筑、城市规划、测绘工程、给排水工程等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共44人。开学初,笔者将44位学生按就近原则(由于是混合班,就近原则能方便学生联系)分成10小组,每组3~5人不等,并指定一名组员为小组长。以组为单位,笔者要求每组都要做一次Presentation,每位组员的成绩取决于小组成绩,该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Presentation的话题都与课本所学内容相关,或是讲解背景知识,或讲解重点单词短语,或讲解单元部分练习,等等。教师至少提前一周布置Presentation主题,以便学生有足够时间做准备。组员需在组长的组织与监督下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受硬件设施所限,我校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教室没有多媒体设备,故笔者要求学生在准备时不必做PPT课件但必须有文本并在课堂陈述时带上。小组有10~15分钟的时间陈述,其成绩评定标准由书面材料和课堂陈述两部分组成。陈述完毕后师生现场共同点评,接着教师有针对性地以电子邮件方式一对一评价。
4 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笔者首次尝试将Presentation运用到理工科大学英语课堂,发现该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主要遇到以下两个问题。另外,笔者通过不停地观察、总结、再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第一,学生完成任务拖拉,组员间相互依赖,缺乏主动性,团队合作不强。对策:教师主动跟踪学生进度,适当提供帮助,鼓励其完成任务。例如,笔者教学实践中发现,第一组收到任务(重点生词讲解)后组员反应普遍比较消极。笔者电话跟踪小组准备情况时,发现该小组中四位组员还没有明确分工,个别组员甚至以没有电脑为借口推脱。就此,笔者迅速召集该组组员集合。交谈中,笔者指出团队合作在完成本次任务中的重要性。同时,笔者提供了生词讲解所需的资料来源(英语学习网址如“有道”、“爱词霸”,教材辅助资料书等)及生词讲解的思路与方案(前缀或后缀;近义词或反义词等)供参考,并要求小组会后要明确资料搜集、整理、课堂呈现的负责人,而后各司其职于课堂陈述的前两天将书面材料及人员分工情况汇报给老师。
第二,学生对Presentation缺乏正确完整的认识,在实施过程中难以到达Presentation的目的。对策:教师详细点评学生的Presentation,逐渐让其认识到Presentation的内涵、实现方法等。例如,笔者发现,有了第一组的经验,第二组接受Presentation任务后(An introduction to Franklin),其准备的积极性有所增强,但团队协作力度有待增强。该组在课堂陈述这一环节,前三位每人讲解富兰克林成就的一方面,分别涉及政治生涯、科学发明、文学创作,基本脱稿陈述完毕,到最后一位组员总结并提出自己观点时,该同学表示因未能及时查收书面材料的终稿而不明确自己具体任务(实际上组长已经通过邮件方式发出)。在笔者的提示与鼓励下,该同学简单收尾结束本次任务。此外,该组的Presentation还反映出一个问题,他们虽然用心准备,但在课堂陈述时,能基本听懂的学生只占少数。因此,本次Presentation从交际目的来看,还不算成功。为此,在现场评价中笔者让学生明确,Presentation首先是交际的一种方式,并引导大家共同探讨如何通过Presentation在锻炼自身同时又能更有效实现交际目的。讨论结果如下:(1)尽量用简单的语言陈述;(2)重点难点部分,英文讲解之后再中文讲解一遍;(3)改善语音面貌;(4)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板书等辅助教学。 5 总结与反思
将Presentation运用到理工科大学英语课堂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践,笔者在不断地观察、改进基础上,得到以下总结与反思。
首先,课堂陈述前,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准备过程进行跟踪、监督、指导。笔者所任教的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自主性,他们从前没有做过Presentation活动,所以接到任务后如果没有教师的跟踪监督指导,学生会感到受挫,也达不到Presentation活动本应有的效果。因此,要在理工科大学英语课堂实施Presentation,教师要充分发挥其监督和指导作用。
其次,课堂陈述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做出恰当得体的评价。一方面要及时肯定学生闪亮的一面,增强其自信心。另一方面,对学生不足之处委婉引导,指出其今后可改进的方向。笔者除了现场点评,还增加一个场外邮件点评环节。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以一对一邮件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既避免伤害学生自尊心,又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并加强了师生情感交流。
再者,笔者发现,基于以上两点,学生的Presentation从第三、四组开始,不论是从准备积极性、合作精神还是交际目的来看都有了明显进步,他们的表现越来越规范、生动、难忘。当然,本次教学实践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分组时,忽略了组员的水平、个性等优势互补。由于笔者初次接这个班级,对学生了解不够,本次Presentation的实践研究在分组时忽视了这一点。今后若能在分组时花更多心血,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及水平,合作性学习的优势将在Presentation活动将得到更明显的体现。此外,本次Presentation活动主题皆为笔者所定,如能让学生根据兴趣导向自由选择主题,其表现或许会更加突出。
6 结束语
通过将Presentation应用于理工科大学英语课堂一个学期的实践,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和监督,主动帮助和鼓励学生,Presentation可以在理工科大学英语课堂中展开得有声有色,并增添英语课堂乐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与自主性,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加强师生情感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Quentin Brand.愈忙愈要学英文简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陈蓓.Presentation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化,2011(11)227
[4]庾鲜海,王月会.合作学习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3(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