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千古品茶结一经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21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朋】peng象形字    朋为象形,串连而成。同道为朋,情义相通。    【释文】  第一,“朋为象形,串连而成。”  朋,是象形字,朋的甲骨文像两串贝(或玉)串chuan连在一起的形象,贝是古代的货币,因此,有“宝贝”之说。朋是贝(或玉)的数量称谓,在古代“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朋不仅是货币,也是装饰品,郭沫若认为“朋”是古人的“项链”。小篆的字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文解字》中没有“朋”
期刊
有了手机和网络这些即时通讯工具以后,邮局的原始功能日渐式微,路边邮箱在发达的大城市难觅踪影,寄信人在往狭窄的投寄口里投的时候,发现邮箱已满这样的事更成为传说。空荡荡的信筒和意兴阑珊的邮递员的脸上写的是落寞寂寥。  不再写信的现代人  这才多少年啊,书信就成为了过去。谁还记得上次用信纸用笔给某个人写信是什么时候吗?写完挑选好邮票贴好,走去邮局寄又是什么时候呢?  可是,只发短信、写电子邮件的后来人,
期刊
家境和养生  家境就是家庭的情况。高官达贵、富贾巨商与普通百姓的家境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家境好,工作一天累了,晚上到歌厅潇洒地唱歌、喝酒,心情很愉快,抒情抒怀:有的人就不行,他们回家以后还得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倒垃圾,非常辛苦:有的人晚上回家往沙发上一坐,听女儿弹钢琴、妻子唱歌或者女儿拉提琴、儿子伴奏,保姆做饭,逍遥自在。这就是家境养生,是以经济为基础的。  家境和谐,指母恩子爱,父爱子尊。晚上回
期刊
人生烦恼无数。  古人说,把心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而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而且层出不穷。  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  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
期刊
我们喜欢庄子的真,喜欢其高妙奇瑰,恣肆汪洋。喜欢其性情率真、胸襟博大。大如鲲鹏展翅击水三千里,搏风而上九重霄,遨游于碧海长空,不恋滚滚红尘;小如蝴蝶款款而飞,悠游自在,心之所适,行之所安。  先秦文学中,《庄子》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哲学论著。不读《庄子》,你就无法知晓中国哲学的起源和发展,你也无法理解历史上的中国人何以如此乐天知命、何以如此豁达大度、何以如此高远超脱,何以如此平等谦让、明哲保身。  世
期刊
作协主席铁凝在接受《人民日报》的采访,谈到国人的文化自信时,有一个观点——“文化需要相互凝视”。  我觉得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我们需要文化的凝视。文化的凝视,实际上这是体现了文化的根本作用,于生命的作用,于精神的作用,于情感的作用,于心灵的作用,于灵魂的作用。什么是文化的凝视?是我们通过文化,去了解,去渴望,去诉求,去表达;是我们通过文化,去打动人,去温暖人,去抵达人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心灵的询
期刊
晚清、民国以来的百年中国,是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走向解体和重建的过程。一百年来一直隐含着、存在着两个真实的问题,一个是我们怎样重新诠释自己文化传统的价值?二是民族文化的重新认同问题。至今这些问题仍然存在,因为从清末到民初到“五四”,长时期唯西方是听,只知有西,不知有东。中国自己固有的文化传统严重流失,流失到自己不能辨认自己的地步。  香港中文大学的前校长金耀基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年代“不想看”,
期刊
所谓的和合学,是指研究在自然、社会、人际、人自身心灵及不同文明中存在的和合现象,并以和合的义理为依归,以及既涵摄又超越冲突、融合的学问。  和合是人文世界和社会世界的普遍现象,故被和合学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因为人文世界和社会世界都蕴涵着“融突”,和合是无数自性关系、本质关系、变化关系、过程关系、艺术关系的整合的结构方式。譬如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人世间万事万物依循天道的变化,各自获得
期刊
国学是庄严的,国学大师们的思想是深沉的。国学从古代走来,先贤圣哲们留传下来的话语如同火炬,在某个不一定的时刻点亮后世之人的心。  春秋战国时代,是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的时代,大师辈出。就在其中,有一个人,他的特立独行传达出一种超脱的幽默。这个人就是庄子。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高堂之上。此龟者,宁其
期刊
俗人虑温饱,义士忧天下。“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天下可忧之事,莫过于亡国事大,最忧亡国大事者,当为亡国之君。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后主李煜无疑是个善解风情的言情大家。可叹后主词赋情性有余而治国才智不足,肉袒受俘,封“违命侯”于汴京,郁郁然,凄凄凉,于四十二岁七夕生日,死于宋太宗的一盏毒酒。英年即早逝,生日亦忌日,或许,正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情商,成就了李后主最后的悲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