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了手机和网络这些即时通讯工具以后,邮局的原始功能日渐式微,路边邮箱在发达的大城市难觅踪影,寄信人在往狭窄的投寄口里投的时候,发现邮箱已满这样的事更成为传说。空荡荡的信筒和意兴阑珊的邮递员的脸上写的是落寞寂寥。
不再写信的现代人
这才多少年啊,书信就成为了过去。谁还记得上次用信纸用笔给某个人写信是什么时候吗?写完挑选好邮票贴好,走去邮局寄又是什么时候呢?
可是,只发短信、写电子邮件的后来人,能了解信的纯手工流程所具有的美感和写信人千回百转的小心思吗?要知道,用什么信封、哪种信纸、小小的邮票都可能寄托着寄信人内心的小九九,是走了多少路,比较了多少家小店才找到的可心之物,希望收信的人不仅读到了信里的深情,还有信外的诚意和用心,更别说写信人绝对个性化的手写体,不管什么样的字体,龙飞凤舞也好,细腻娟秀也好,甚至蚁爬蛇行也好,字体都是除了相貌和指纹以外无可替代的那个人的一部分,因人而异,因笔不同,因心情而变。在无法亲见熟悉容颜的情况下,见其字如见其人,也算是安慰。觉民烈士的“意映卿卿如晤”几字,写信、读信两个时刻天人永隔、刹那成永恒,让当时那个收信人痛得如同昏迷,让今天的我们潸然泪下,让歌者替那个收信人写了无法投递的信:“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一个名字”?可是在标准化、格式化的今天,你认为,用遍电脑里哪种字体,是宋体、楷体GB2312、方正舒体、还是华文新魏能让亲爱的意映卿卿如晤呢?
信中自有深意
从收藏的角度,书信也更有质感。一沓沓,一捆捆,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实在。对恋爱中的人来说,那一封封的信就是情感的史记,他们在写信的同时,也做着自己爱情的太史公,多年后修成正果再来翻阅发黄变脆的信,看到当初的慌乱、迟疑与心动也会会心一笑吧,如果有心把两人的两地书放在一起对照阅读,其中的对答与呼应、自说白话、甚至鸡同鸭讲回过头来看都是别有一番甜蜜和温馨,如果文才斐然如鲁迅前辈,出本两地书也是文坛佳话啊。即便夭折的爱情、未遂的恋爱,总有些书信因为有自己的情感和记忆在,搬了多少次家都舍不得丢掉的,哪怕都已经有了幸福的归宿,也还会悄悄把它们收到箱奁中,放在某个秘密的地方,甚至和那些压箱底的嫁妆一起带到新家,在某个时候拿出来回味一下曾经的沧海,想想曾经有过的那个人和当时的自己。还有那些写了撕,撕了写,写好了却未曾寄出的信,当年未寄现在更是事过境迁不会动念寄出,何况收信人都像断了线的风筝早就不知所踪,却还始终留着,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处理。最后,是不是就是:“我的遗物里有没有寄出的信,你的生命里有没有等到的人”?
而在绝情时刻收回寄出的情书,不管是把它们撕了还是付之一炬,都是很具仪式感的分手行为,令人陡生挥剑斩情丝的气概。既然情都没了,还留着这些信件干什么呢?没有剑,就姑且以信当剑吧。这原本是属于我的东西,我有生杀予夺的权利!而且收回这一行为绝对是为精神层面的断绝提供了物质形式上的保证,做到真正的毁尸灭迹。“我收回了写了一夜的情书,我收回了我的爱”,这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小姑娘能想出的对负心人的最好的惩罚吧。可是搁在今天,短信、邮件发出去了,收回?咋收回呢?这一堆二进制的虚无缥缈的代码,删了,那也得对方删啊!就算删了,也还有硬盘呢,万一前男友没有把硬盘格式化,再恢复了或者送出去修了,都会有死灰复燃、沉渣泛起、另起风波的危险!而且,请比较一下:撕了,烧了,删了,这三个词哪个说出去听上去更有力度、质感和画面感,更恶狠狠呢?
如果是多年以后下决心把书信当做过去的象征烧掉以示告别,又会怎样呢?《那个下午我在旧居烧信》里,达明一派幽幽地唱:“从头重认束束书信,从头重认着你字,从层层叠叠箱子里,从从来没细认面前,即倒的故居”,这样一边读一边烧,对烧信人心中的旧爱来说,真不知道是埋葬的意味多,还是纪念的意味多。何况“听往日声音,如水一般日子淌过,如风的呼吸记忆于我面对旧时,看岁月燃烧”,就像黛玉葬花。说的人呢说葬的是花,可葬的人呢心里想的是自己。
最后一缕青烟在余烬上也消散了,如果有灵魂,那些已成灰儿的信们是不是也会在心中默默呼唤:嗳,那些失落的,被风凭吊的,魂兮归来!
编辑 赵国瑞
不再写信的现代人
这才多少年啊,书信就成为了过去。谁还记得上次用信纸用笔给某个人写信是什么时候吗?写完挑选好邮票贴好,走去邮局寄又是什么时候呢?
可是,只发短信、写电子邮件的后来人,能了解信的纯手工流程所具有的美感和写信人千回百转的小心思吗?要知道,用什么信封、哪种信纸、小小的邮票都可能寄托着寄信人内心的小九九,是走了多少路,比较了多少家小店才找到的可心之物,希望收信的人不仅读到了信里的深情,还有信外的诚意和用心,更别说写信人绝对个性化的手写体,不管什么样的字体,龙飞凤舞也好,细腻娟秀也好,甚至蚁爬蛇行也好,字体都是除了相貌和指纹以外无可替代的那个人的一部分,因人而异,因笔不同,因心情而变。在无法亲见熟悉容颜的情况下,见其字如见其人,也算是安慰。觉民烈士的“意映卿卿如晤”几字,写信、读信两个时刻天人永隔、刹那成永恒,让当时那个收信人痛得如同昏迷,让今天的我们潸然泪下,让歌者替那个收信人写了无法投递的信:“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一个名字”?可是在标准化、格式化的今天,你认为,用遍电脑里哪种字体,是宋体、楷体GB2312、方正舒体、还是华文新魏能让亲爱的意映卿卿如晤呢?
信中自有深意
从收藏的角度,书信也更有质感。一沓沓,一捆捆,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实在。对恋爱中的人来说,那一封封的信就是情感的史记,他们在写信的同时,也做着自己爱情的太史公,多年后修成正果再来翻阅发黄变脆的信,看到当初的慌乱、迟疑与心动也会会心一笑吧,如果有心把两人的两地书放在一起对照阅读,其中的对答与呼应、自说白话、甚至鸡同鸭讲回过头来看都是别有一番甜蜜和温馨,如果文才斐然如鲁迅前辈,出本两地书也是文坛佳话啊。即便夭折的爱情、未遂的恋爱,总有些书信因为有自己的情感和记忆在,搬了多少次家都舍不得丢掉的,哪怕都已经有了幸福的归宿,也还会悄悄把它们收到箱奁中,放在某个秘密的地方,甚至和那些压箱底的嫁妆一起带到新家,在某个时候拿出来回味一下曾经的沧海,想想曾经有过的那个人和当时的自己。还有那些写了撕,撕了写,写好了却未曾寄出的信,当年未寄现在更是事过境迁不会动念寄出,何况收信人都像断了线的风筝早就不知所踪,却还始终留着,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处理。最后,是不是就是:“我的遗物里有没有寄出的信,你的生命里有没有等到的人”?
而在绝情时刻收回寄出的情书,不管是把它们撕了还是付之一炬,都是很具仪式感的分手行为,令人陡生挥剑斩情丝的气概。既然情都没了,还留着这些信件干什么呢?没有剑,就姑且以信当剑吧。这原本是属于我的东西,我有生杀予夺的权利!而且收回这一行为绝对是为精神层面的断绝提供了物质形式上的保证,做到真正的毁尸灭迹。“我收回了写了一夜的情书,我收回了我的爱”,这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小姑娘能想出的对负心人的最好的惩罚吧。可是搁在今天,短信、邮件发出去了,收回?咋收回呢?这一堆二进制的虚无缥缈的代码,删了,那也得对方删啊!就算删了,也还有硬盘呢,万一前男友没有把硬盘格式化,再恢复了或者送出去修了,都会有死灰复燃、沉渣泛起、另起风波的危险!而且,请比较一下:撕了,烧了,删了,这三个词哪个说出去听上去更有力度、质感和画面感,更恶狠狠呢?
如果是多年以后下决心把书信当做过去的象征烧掉以示告别,又会怎样呢?《那个下午我在旧居烧信》里,达明一派幽幽地唱:“从头重认束束书信,从头重认着你字,从层层叠叠箱子里,从从来没细认面前,即倒的故居”,这样一边读一边烧,对烧信人心中的旧爱来说,真不知道是埋葬的意味多,还是纪念的意味多。何况“听往日声音,如水一般日子淌过,如风的呼吸记忆于我面对旧时,看岁月燃烧”,就像黛玉葬花。说的人呢说葬的是花,可葬的人呢心里想的是自己。
最后一缕青烟在余烬上也消散了,如果有灵魂,那些已成灰儿的信们是不是也会在心中默默呼唤:嗳,那些失落的,被风凭吊的,魂兮归来!
编辑 赵国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