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髙耗低效的问题。教学中学校围着分数转,教师围着课本转,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所造就的单一化、模式化、尖子化的人才显然不符合21世纪对人才个性化、多样化、全民化的需求。为了找到一条使学生独立自主、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校科研室的指导下,遵从科学的原则,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了“扩大阅读提高识字量”的实践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入研究提出了以“课外阅读”为前提,“提高识字量”为核心,“独立阅读”为目标的实践探索。
一、“扩大阅读 提高识字量”的理论依据
人类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主要靠阅读。对于儿童来说丰富多彩的书籍、报刊、网络资源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金光大道。汉子是读书作文的基础,阅读的前提是识字。识字太慢太少直接影响着阅读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制约着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快速大量识字是学生独立自主、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把大量阅读课外书作为实践的重点,让低年级学生能认识1800个常用汉字,能轻松地读书、看报。这样能行得通吗?经过探索,答案是肯定的。
1.低年级学生处于识字的关键期。根据人类不同生命过程的不同生理特点,科学家已充分证明儿童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学龄儿童默记汉字的能力,一年级最强,年级越高逐渐降低。
2.汉子结构的形象化和兒童思维形象化和谐统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形象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人与儿童的认知规律不同,儿童的认知如同照相,儿童记忆的特点是直观的反映事物的图像。汉字是由图形演变而来,是由线条组成的音、形、义相互联系的象形文字,儿童识记汉子,是把汉子当作完整的图形来记忆,能充分发挥儿童形象记忆的优势。
3.课外阅读以认读为主,确保了儿童大量识字。根据一二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形象思维能力强,书写机理不完善,而记忆力强的特点,课外阅读不重理解重阅读,不重书写重记忆,要求学生每天花一定量的时间借助汉语拼音诵读课外书,对书中词语的理解主要通过大量的反复的阅读、诵读,在语言环境中逐步掌握。
二、“扩大阅读 提高识字量”操作策略
(一)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直接推动孩子们去探究新知识,发展新能力。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的支配,抓住学生的这个特征,运用现代教育媒体,通过动态画面引起学生兴趣,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中心,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学习。有时,我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简洁的文字中阅读。这种阅读使学生的视觉、听觉都充分调动了起来,妙趣横生的卡通人物常常令学生开怀大笑,这时引导学生从更新颖有趣的课外书去寻找这种欢乐,学生便一头扎入书的海洋之中,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
(二)多方位尝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1.成立班级图书角。如果仅靠每位学生有限的几本课外书的阅读,阅读量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根据班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实际需求,在班级中设立班级图书角,图书角的书由班级中每位学生各自的课外书融合而成。在这种交流式的阅读中学生的阅读书目多了,阅读的范围增加了,巩固了对常用汉字的认识。
2.诵读古诗文。在建立班级图书角的同时,我们学校采用了我国传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的诵读,利用早读二十分钟反复诵读。这些韵文相类似的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古诗,每天语文课前吟上一首古诗也是一种享受。这种只诵读而不作其他要求的阅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乐得朗朗上口的诵读声中提高了识字量。
3.开展活动。低年级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阅读的热情,提高识字量。
4.课内尝试。在多渠道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的同时,语文课堂也是我们实践的基地。低年级学生刚进入学习阶段每篇课文中的带读字相对来说比较多。抓住课本,通过对课本中带读字的认读巩固常用汉字,提高识字量。
(三)拓宽课外渠道提高识字量
在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时,我们也在积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渠道扩大阅读提高识字量。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影视节目丰富多彩,对孩子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充分利用这诱惑力引导学生收看合适的电视节目,像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大风车”、等都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这类栏目中出现的常用汉字不管有多难都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在观看节目中愉快地学习汉字,掌握当然牢固。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它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多留意周围的谚语、歇后语及精妙的广告词、精练的标语。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认读生活的语言,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识字量。
三、“扩大阅读 提高识字量”实践的初步成效
(一)为尽早阅读提供了可能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大量阅读拼音读物,在课外书的阅读中提高了识字量,现在我发现我们学生的文章语句通顺、用词正确。
(二)增强了对课文的感悟
感悟,感知而领悟。在读中领悟,就是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由于学生大量阅读了课外书,感悟语言材料积累多了,领悟就在其中。领悟是潜移默化的,这种潜移默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表现特别突出。
(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在一定条件下经常完成某种行为的需要,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意志的努力,也不需要他人的监督和控制。小学生习惯养成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过程。在实践中,学生坚持每日阅读课外书,开展相关的读书活动,在学生中形成一种争相阅读课外书籍的氛围,学生家长欣喜地告诉我:孩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成为生活中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
总之,素质教育要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是关键,它贯穿与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是其它各种能力训练的前提和基础,它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辛的过程,还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
一、“扩大阅读 提高识字量”的理论依据
人类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主要靠阅读。对于儿童来说丰富多彩的书籍、报刊、网络资源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金光大道。汉子是读书作文的基础,阅读的前提是识字。识字太慢太少直接影响着阅读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制约着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快速大量识字是学生独立自主、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把大量阅读课外书作为实践的重点,让低年级学生能认识1800个常用汉字,能轻松地读书、看报。这样能行得通吗?经过探索,答案是肯定的。
1.低年级学生处于识字的关键期。根据人类不同生命过程的不同生理特点,科学家已充分证明儿童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学龄儿童默记汉字的能力,一年级最强,年级越高逐渐降低。
2.汉子结构的形象化和兒童思维形象化和谐统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形象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人与儿童的认知规律不同,儿童的认知如同照相,儿童记忆的特点是直观的反映事物的图像。汉字是由图形演变而来,是由线条组成的音、形、义相互联系的象形文字,儿童识记汉子,是把汉子当作完整的图形来记忆,能充分发挥儿童形象记忆的优势。
3.课外阅读以认读为主,确保了儿童大量识字。根据一二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形象思维能力强,书写机理不完善,而记忆力强的特点,课外阅读不重理解重阅读,不重书写重记忆,要求学生每天花一定量的时间借助汉语拼音诵读课外书,对书中词语的理解主要通过大量的反复的阅读、诵读,在语言环境中逐步掌握。
二、“扩大阅读 提高识字量”操作策略
(一)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直接推动孩子们去探究新知识,发展新能力。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的支配,抓住学生的这个特征,运用现代教育媒体,通过动态画面引起学生兴趣,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中心,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学习。有时,我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简洁的文字中阅读。这种阅读使学生的视觉、听觉都充分调动了起来,妙趣横生的卡通人物常常令学生开怀大笑,这时引导学生从更新颖有趣的课外书去寻找这种欢乐,学生便一头扎入书的海洋之中,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
(二)多方位尝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1.成立班级图书角。如果仅靠每位学生有限的几本课外书的阅读,阅读量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根据班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实际需求,在班级中设立班级图书角,图书角的书由班级中每位学生各自的课外书融合而成。在这种交流式的阅读中学生的阅读书目多了,阅读的范围增加了,巩固了对常用汉字的认识。
2.诵读古诗文。在建立班级图书角的同时,我们学校采用了我国传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的诵读,利用早读二十分钟反复诵读。这些韵文相类似的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古诗,每天语文课前吟上一首古诗也是一种享受。这种只诵读而不作其他要求的阅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乐得朗朗上口的诵读声中提高了识字量。
3.开展活动。低年级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阅读的热情,提高识字量。
4.课内尝试。在多渠道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的同时,语文课堂也是我们实践的基地。低年级学生刚进入学习阶段每篇课文中的带读字相对来说比较多。抓住课本,通过对课本中带读字的认读巩固常用汉字,提高识字量。
(三)拓宽课外渠道提高识字量
在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时,我们也在积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渠道扩大阅读提高识字量。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影视节目丰富多彩,对孩子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充分利用这诱惑力引导学生收看合适的电视节目,像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大风车”、等都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这类栏目中出现的常用汉字不管有多难都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在观看节目中愉快地学习汉字,掌握当然牢固。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它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多留意周围的谚语、歇后语及精妙的广告词、精练的标语。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认读生活的语言,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识字量。
三、“扩大阅读 提高识字量”实践的初步成效
(一)为尽早阅读提供了可能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大量阅读拼音读物,在课外书的阅读中提高了识字量,现在我发现我们学生的文章语句通顺、用词正确。
(二)增强了对课文的感悟
感悟,感知而领悟。在读中领悟,就是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由于学生大量阅读了课外书,感悟语言材料积累多了,领悟就在其中。领悟是潜移默化的,这种潜移默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表现特别突出。
(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在一定条件下经常完成某种行为的需要,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意志的努力,也不需要他人的监督和控制。小学生习惯养成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过程。在实践中,学生坚持每日阅读课外书,开展相关的读书活动,在学生中形成一种争相阅读课外书籍的氛围,学生家长欣喜地告诉我:孩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成为生活中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
总之,素质教育要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是关键,它贯穿与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是其它各种能力训练的前提和基础,它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辛的过程,还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