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现在依然滋润我们的心田。因为它是具有永恒的价值,它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而长存于天地之间。经典是蕴涵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历史上知识分子所公认经典,而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传不衰的莫过于经、史、子、集。不能否认,时至今日,它们中仍然蕴涵着大量的伦理道德、礼仪风俗、人文历史等古代文化,对于现在仍然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
在小学阶段就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尤其是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终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道德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我校秉承这一育人理念,经过三年经典诵读的持续实践,我校学生家长和老师们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少教师讲,诵读前校园中不讲文明、不讲奉献、不懂孝顺、自私、任性等不良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而自从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之后,校园变得文明和谐了,同学们变得谦让、文明、尊重师长了。大部分家长反映:如今孩子们懂事了,懂得为父母端茶倒水;主动帮忙搞家务了;对师长的礼貌也多了。
二、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比如我校三年级孩子一个学期可以学会《千字文》,即认识近1000个汉字,在我校诵读国学经典两年,即可自然轻松认识3000多汉字,相当于达到小学六年级的识字水平。
三、国学经典诵读,促进了学校、家庭的和谐。
经典诵读,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与参与,他们和孩子一起诵读,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这种自然的交流中,家长与孩子不仅是学习的交流,更多地是心灵的交流。这种跨越台阶的沟通,是构建学习型家庭的良好开端。记得一位家长曾经说过:“我们也要和儿女们一起诵读经典,不然该如何在儿女们面前立足,怎么样去教育他们呢?通过和他们一起诵读经典,既可以提高自己,又可以打开孩子们的心灵之窗,何乐而不为。”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四、教学相长,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国学经典教学中,免不了与学生一起谈古论今、激扬文字,要想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教师的身体力行是不行的。共同诵读经典是一个品味人生,修身养性的美妙时刻。“其身正,不令而行”,学生看到老师如此乐学,怎能不提起诵读兴趣呢?
国学的魅力感染着校园里的每一位师生,他们沉浸其中感受着国学带来的精神盛宴。那么,面对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教师又该如何有效的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呢?
一、按儿童的不同年龄、认知特点提供诵读作品。
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记忆特点是无意识记忆,效率依赖于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和情境性。我们可以选择《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来诵读。《弟子规 》具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些内容,短小、有趣,有生活的情境联想,还能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师要耐心细致地为学生解说他们所诵读内容的意思。
教师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解说所背诵的内容,并检查学生背诵以及理解的情况。教学形式可多种多样,教师讲解、学生自读、讲故事等,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国学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如何正确理解所学的内容,国学经典都是古文,有许多生僻字和多音字,这些字词的音义掌握清楚,既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系列(“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国学经典中传统文化美德资源进行德行教育。如在低年级以《三字经》、《弟子规》为蓝本, 结合低年级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创编了一些以古典文化为内容游戏活动,将学习与生活与课间活动联系起来。
四、开展“我们的节日”中华传统节日教育系列活动。
我国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关于这些节日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有很多为我们耳熟能详,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教育学生从善的经典范例。如清明祭祖,中秋回家探望家人,重阳慰问老人等告诉我们孝的要义。在学生唱、说、舞、奏的过程中自觉领会,达成教育。
五、重视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的学科渗透。
数学学科中渗透传统数学思想元素;音乐课堂上欣赏民族经典乐章;美术课堂上民间工艺的欣赏与制作,欣赏赏心悦目的唐装等;体育课堂上渗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让孩子零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悠远流长。
六、家庭国学教育活动。
在家庭开展“同读国学经典,建设儒香家庭”活动,学校每周发一条国学短信,推荐国学经典家庭读本,举办“亲子诵读经典”和写同题“读经感悟”等活动。
国学教育中的经典诵读是有必要的,但是要重实质,而不能重形式;要把握好一个“度”字,千万不能走火入魔,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能够三言两语用白话就说清楚的东西,偏偏不说,非得“之乎也者”一番,这是形而上学的态度,而绝不是科学的态度。
国学教育中的中国古代经典诵读是有必要的,但是少年儿童的成长需要多元营养。在进行国学教育的过程中,要反对厚此薄彼、顾此失彼。仅仅就阅读而言,光读国学名篇名著,不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高士奇的儿童科幻科普作品,那也是远远不够的!
在小学阶段就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尤其是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终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道德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我校秉承这一育人理念,经过三年经典诵读的持续实践,我校学生家长和老师们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少教师讲,诵读前校园中不讲文明、不讲奉献、不懂孝顺、自私、任性等不良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而自从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之后,校园变得文明和谐了,同学们变得谦让、文明、尊重师长了。大部分家长反映:如今孩子们懂事了,懂得为父母端茶倒水;主动帮忙搞家务了;对师长的礼貌也多了。
二、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比如我校三年级孩子一个学期可以学会《千字文》,即认识近1000个汉字,在我校诵读国学经典两年,即可自然轻松认识3000多汉字,相当于达到小学六年级的识字水平。
三、国学经典诵读,促进了学校、家庭的和谐。
经典诵读,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与参与,他们和孩子一起诵读,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这种自然的交流中,家长与孩子不仅是学习的交流,更多地是心灵的交流。这种跨越台阶的沟通,是构建学习型家庭的良好开端。记得一位家长曾经说过:“我们也要和儿女们一起诵读经典,不然该如何在儿女们面前立足,怎么样去教育他们呢?通过和他们一起诵读经典,既可以提高自己,又可以打开孩子们的心灵之窗,何乐而不为。”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四、教学相长,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国学经典教学中,免不了与学生一起谈古论今、激扬文字,要想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教师的身体力行是不行的。共同诵读经典是一个品味人生,修身养性的美妙时刻。“其身正,不令而行”,学生看到老师如此乐学,怎能不提起诵读兴趣呢?
国学的魅力感染着校园里的每一位师生,他们沉浸其中感受着国学带来的精神盛宴。那么,面对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教师又该如何有效的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呢?
一、按儿童的不同年龄、认知特点提供诵读作品。
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记忆特点是无意识记忆,效率依赖于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和情境性。我们可以选择《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来诵读。《弟子规 》具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些内容,短小、有趣,有生活的情境联想,还能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师要耐心细致地为学生解说他们所诵读内容的意思。
教师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解说所背诵的内容,并检查学生背诵以及理解的情况。教学形式可多种多样,教师讲解、学生自读、讲故事等,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国学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如何正确理解所学的内容,国学经典都是古文,有许多生僻字和多音字,这些字词的音义掌握清楚,既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系列(“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国学经典中传统文化美德资源进行德行教育。如在低年级以《三字经》、《弟子规》为蓝本, 结合低年级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创编了一些以古典文化为内容游戏活动,将学习与生活与课间活动联系起来。
四、开展“我们的节日”中华传统节日教育系列活动。
我国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关于这些节日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有很多为我们耳熟能详,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教育学生从善的经典范例。如清明祭祖,中秋回家探望家人,重阳慰问老人等告诉我们孝的要义。在学生唱、说、舞、奏的过程中自觉领会,达成教育。
五、重视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的学科渗透。
数学学科中渗透传统数学思想元素;音乐课堂上欣赏民族经典乐章;美术课堂上民间工艺的欣赏与制作,欣赏赏心悦目的唐装等;体育课堂上渗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让孩子零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悠远流长。
六、家庭国学教育活动。
在家庭开展“同读国学经典,建设儒香家庭”活动,学校每周发一条国学短信,推荐国学经典家庭读本,举办“亲子诵读经典”和写同题“读经感悟”等活动。
国学教育中的经典诵读是有必要的,但是要重实质,而不能重形式;要把握好一个“度”字,千万不能走火入魔,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能够三言两语用白话就说清楚的东西,偏偏不说,非得“之乎也者”一番,这是形而上学的态度,而绝不是科学的态度。
国学教育中的中国古代经典诵读是有必要的,但是少年儿童的成长需要多元营养。在进行国学教育的过程中,要反对厚此薄彼、顾此失彼。仅仅就阅读而言,光读国学名篇名著,不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高士奇的儿童科幻科普作品,那也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