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女性:撑起历史的半壁天空(下)

来源 :祝你幸福·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c2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修智,山东广饶人,曾任山东省委副书记,省政协副主席。从政之余,着作颇丰,主要有长篇小说《涸波》,电视连续剧《抉择》,理论文集《学而时习之》、《行成于思》、《谈古道今》、《文苑耕耘》、《齐鲁文化与山东人》等。
  
  四、艰苦奋斗型
  
  (一)第一届全国人大女代表——李田英。李田英,1922年出生于黑龙江三棵树一个贫苦渔民家庭,从小父母就带她在关东一带逃荒要饭,8岁来到山东沾化、广饶等地讨饭度日,17岁那年嫁到广饶丁庄乡三柳村。
  “进了东北皂(广饶县三柳村一带),要挨风沙暴,吃的是草种,喝的是牛马尿(水质差)。”这是1945年李田英家乡的顺口溜。这一年,她送丈夫参军后,便挑头组建起我省第一个农业合作社,并担任社长。她带头扶犁拉耙,摇耧播种。为试种抗盐碱的作物,她拖着怀孕7个多月的身子徒步赶往40公里外的寿光拉地瓜秧苗,连续两昼夜的来回奔波,累得她栽倒在路上。
  1954年,李田英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在此次会上提出了“初级社要向高级社发展”的建议,并在全省率先建起了高级农业社。几年后,在第三届全国人代会上,她又提出了“引黄治理盐碱地“等多条建议,受到高度评价。经过多年不懈地治盐治碱,全县建成粮棉基地66万亩,昔日白花花的盐碱滩终于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
  1961年农历二月初二,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向三柳村袭来,狂奔的海浪咆哮着向大坝撞击。大坝一旦决口,一万多亩麦田就会被海水淹没。李田英带领大伙加固堤坝,她与300多名干部群众纵身跳入海浪中,手挽手肩并肩筑成一道人墙阻击海浪冲击大堤。他们连续奋战25个小时,终于加固好堤坝,凶猛的海潮渐渐平息了。人们把李田英架上岸,她一下子晕了过去。
  (二)为毛泽东点燃香烟的知识青年女明星——徐建春。1957年5月,第三届全国团代会在北京召开。毛主席来到团代表中间,和他们亲切交谈。谈话间,主席掏出一支香烟,其中有个穿花格布褂的女青年,见到桌上有一盒火柴,就上前为毛泽东点燃了香烟。主席笑了,大家都笑了,她就是徐建春。这个温馨的瞬间被《中国青年报》记者拍下来,成为一张流传久远的照片。
  徐建春,山东掖县过西区后吕村一名农家女。1951年于后吕村完小毕业后,本来可以继续升学读书,但因家庭困难,缺乏劳动力,母亲不允许她升学,她只好回乡参加劳动。当时村里正在组织互助组,她和村里四户人家组成一个组,由她担任组长,时年仅17岁。后来,她曾考取了公安学校,但在互助组的挽留下,她毅然放弃了这个机会,安心农村,没有动摇。
  当地妇女没有下田耕地的习惯,徐建春带头向老农学习,掌握了耕、耧、锄等生产技术。麦收时劳动力不够,她发动妇女下地生产,并把老年妇女组织起来成立农忙托儿所。她带领组员学习书报上的丰产知识,对互助组实行民主管理、分工负责,将互助组搞得井井有条,自愿入组的人越来越多。她的事迹很快引起当地党和政府的重视。
  1952年10月,在她回乡不到两年的时候,《山东青年》以《前年她是个女学生,现在成了模范的互助组组长——模范团员徐建春访问记》为题,介绍了她回乡和担任互助组组长的经过。她在青年团山东省第一届代表大会上受到奖励,成为团省委候补委员,还参加了北京国庆节的观礼。第二年,又参加第三届志愿军慰问团到朝鲜访问。
  当国家动员家在农村的中小学毕业生回乡务农的宣传达到高潮的时候,徐建春作为响应这一号召的生动范例,被推向了全国。1954年3月12日,《人民日报》转载山东《大众日报》的文章《徐建春——农村知识青年的好榜样》,从此在全国掀起了向徐建春学习的热潮。
  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起,徐建春担任过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中共山东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重要职务。
  
  五、深明大义型
  
  (一)“红嫂”——明德英。1941年,日军对沂蒙山区进行疯狂大扫荡。在战地医院里,有一位小伤员,不顾伤痛,又哭又闹要求重返前线。医护人员劝导他,他说:“我要不立即回到杀敌的战场,就对不起用奶水把我救活的那位山东大嫂。”原来,在一次掩护大部队撤退的狙击战中,这位小战士英勇杀敌受了重伤,昏死在山坡的农田里。附近村庄的一位大嫂下地时发现了他。因他失血过多,生命垂危,急需喂水。可是光秃秃的山坡上滴水不见,到远处取水没有工具,回村取水又怕被敌人发现,耽搁时间长了伤员有生命危险。正在哺乳期的这位大嫂急中生智,便用奶水救活了这位伤员。
  这位大嫂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作家刘知侠。他按捺不住创作激情,很快就写了一篇小说,取名《红嫂》。谁知这篇《红嫂》引起了更大的轰动。1964年,《红嫂》被淄博市吕剧团改编成吕剧,接着又被山东京剧团移植为现代京剧,改名为《红云岗》。青年京剧演员张春秋扮演主人公红嫂,非常成功,受到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由小说,到吕剧,再到京剧,“红嫂”唱红了全国。其中那段核心唱段“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更是脍炙人口,被千百万人传唱。
  有几十位看过《红嫂》小说或者戏曲的老战士,他们有的当过八路军、新四军,有的当过解放军,都以为故事中那位伤员就是自己,因为自己也有被山东大嫂用奶水救活的经历。于是,纷纷回到沂蒙山区找“红嫂”,结果找出了四十几位。最早的一位是抗日战争时期沂水县的。刘知侠写的那一位叫明德英,是沂南县马牧池乡新立村人。被她救活的那位小战士叫庄新民。新中国成立后,庄新民在上海市公安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在“红嫂”去世的时候,因为年迈而行动不便的庄新民让自己的两个儿子赶来为老人送终。此后每年的清明节,庄新民的儿子都会专程从上海赶到沂蒙山区“红嫂”的坟前祭祀。
  (二)“好军嫂”——韩素云。韩素云,山东省汶上县南旺镇十里闸东村人。她的丈夫倪效武,是一位优秀的边防军人,曾15次受到上级嘉奖,先后被评为班长标兵、排长标兵、优秀教员、优秀党员、先进基层干部并荣立二等功。
  韩素云深明礼义,恪守妇道。为了支持在广西南宁军分区服役的丈夫献身国防事业,结婚后她一人挑起9口之家的生产、生活重担,既要照料多病的祖母、公婆,又要照顾双目几乎失明的小叔和上学的双胞胎小姑,还耕种着12亩责任田。由于长期过度的劳累,她患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这种当时的不治之症,但她仍不愿影响丈夫的工作,向丈夫隐瞒着真情,直到病重住院。韩素云的事迹被媒体宣传后,在山东乃至全国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人,几乎全都亲切接见了她。她先后被评 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爱国拥军模范”。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好军嫂”。1984年被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模范军属”称号。1995年1月被授予山东省首届“关心国防建设新闻人物”称号。1995年3月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优秀军人妻子”荣誉称号和二级英模奖章,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
  (三)“好军嫂”——王惠萍。王惠萍,潍坊市坊子区眉村镇人。1994年6月,与现役军人辛锡禄结婚。她热爱部队,无私奉献,甘作丈夫的“贤内助”,鼓励支持丈夫学习进步。她因临产住院,没有告诉备考硕士研究生的丈夫。她患了肺癌,也没有影响丈夫参加博士研究生考试。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辞掉一家公司销售部主任的职务,毅然随军当家属、搞家务。她自强自立,奋发向上,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大专、大本学业的学习。
  当王惠萍因重病住进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时,癌细胞已在全身扩散。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家人要打电话让辛锡禄火速回来,王惠萍坚决阻止。家里人很不理解,王惠萍说:只要锡禄这辈子能有大出息,我在九泉也瞑目。2001年10月21日,王惠萍带着未了的夙愿,匆匆走完了33岁的人生历程。
  2002年6月18日,中共济南军区党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区官兵、职工、军属,向新时期好军嫂王惠萍学习。
  
  六、理想信念型
  
  “八十年代新雷锋”、“当代保尔”——张海迪。张海迪,1955年9月出生干济南,哲学硕士。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11月13日,当选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2001年,张海迪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世纪女性”。
  张海迪5岁时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聊城农村。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在文坛上辛勤耕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在社会上特别是青少年中引起强烈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从此,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以“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为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奉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同志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以上这六种类型,是山东妇女的优秀代表。历数这些优秀妇女的典型事迹,每一个山东人甚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之而骄傲。
  齐鲁文化的深刻影响,再加上革命战争的洗礼与考验,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文明的提升与武装,使得数千万山东妇女更加英姿勃勃、流光溢彩。你看那些活跃在齐鲁大地各条战线的女劳模、女先进、女能人,那些“三八”红旗手和“巾帼功臣”:你看那些用汗水和智慧创造奇迹、改变齐鲁面貌的女园丁、女白衣天使、女科技工作者、女企业家、女艺术家;你看那些默默无闻劳动在齐鲁大地的女农民、女工人、女战士:还有那些遍布城乡各个角落的“阳光大嫂”、“服务大嫂”,她们是多么壮观的一个群体。在她们身上,体现着浩浩荡荡齐鲁文化承载的传统美德,洋溢着战争年代养成的革命精神,闪耀着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时代风采。
  她们是一代又一代山东人的自豪,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骄傲!
  编辑/孙 玮
其他文献
探究式学习是教师在预定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巧妙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和艺术性地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自然地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是
高中时期是每个学生学习生涯中课业负担最重的一个时期.一方面是几大学科不同知识均需要尽数吸收,另一方面是近在眼前的来自升学的压力.于是,“时间紧,任务重”就成了高中生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也紧跟节奏,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引进校园课堂,越来越多的科目通过信息化教学,利用多媒体让课堂变得生动活跃,特别是数学课堂,通过信息技术,让
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是带领其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此,本文就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