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3月22日,长沙贺龙体育场,亚洲杯小组赛中国队主场迎战伊拉克队。在此之前,伊拉克队曾1∶0战胜印尼队,而中国队则1∶2负于沙特队。这场比赛中国队如果不能赢球,小组出线的希望将非常渺茫。上半场,中国队虽占有优势,但未能进球,只收获了多一人踢球的优势(上半场临近结束时,伊拉克队的阿里因累计两张黄牌被罚下)。下半场,倾盆大雨光临贺龙体育场,而且越下越大,场上也开始出现积水,中伊两队球员在场上频频摔倒,传地面球时也时常被雨水所阻断。好在中国队并没有放弃,在补时第2分钟,中国队利用一个角球的机会,由于大宝完成了最后的绝杀。
众所周知,足球是一项露天体育运动,它离不开气象环境的制约。影响足球比赛的主要天气有高温和降雨;其中,降雨对足球比赛的影响最常见,最直接,也最明显。总体来说,降雨对足球比赛双方都有不利影响。在1986年世界杯赛阿根廷对乌拉圭的四分之一决赛中,骤雨如注,双方技战术水平都得不到正常发挥,全场竟出现7张黄牌和64次罚任意球的奇观,而进球数只有一个,连当时如日中天的马拉多纳也显得无可奈何,对天长叹。
不过,气候多雨的国家和地区,其球员在雨中踢球的机会较多,体验雨中踢球窍门的机会也更多,自然而然地就更善于在雨中踢球。1983年11月上旬,中国队在曼谷参加第23届奥运会亚洲区小组赛,比赛是在大雨中进行,地处东南亚热带雨林的泰国队显然更善于水战,最后利用一个任意球的机会以1∶0获胜,中国队惨遭淘汰。无独有偶,1985年5月19日,中国队在北京参加第13届世界杯亚洲区小组赛最后一场比赛时,在雨中以1∶2败给了更善于踢“雨球”的香港队,痛失出线权。所以,在2013年3月22日的中伊之战中,如果对手换成擅长在大雨中踢球的印尼队,凭借中国队目前的技战术水平,想在积水严重的绿茵场上赢得比赛是非常困难的。
反过来,气候少雨、干旱的国家,因球员平时训练时遭遇雨天的概率较小,因而也就更不适宜雨中踢球。乌克兰队和沙特队的水平本来相差不大,但在2006年的世界杯小组赛上,乌克兰队借助着雨天,将几天前0∶4惨败于西班牙队的恼怒,原封不动地“转泄”到沙特队身上。事实上,乌克兰队也谈不上擅长踢“水球”,但沙特队在雨中更是无法发挥其当时亚洲一流的技战术水平,沙特队的大比分输球也就很难避免了。
雨中踢球也确实有一定的技巧可言,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雨天场地湿滑,进攻上宜多采用高空中长传和45°斜传,减少球的摩擦阻力,使球早入对方禁区,寻找机会射门得分。射门时,要多凌空击球,使球在空中进网,尤其要多发挥头球的作用。由于雨水中球的表面较滑,守门员接球时易脱手,所以进攻队员要有补射的准备。雨中比赛时的防守可采用区域防守,因为雨天不利于盘带,高空球较多,只要抢到球的落点,再大脚开出,就能达到瓦解对方的目的。在2013年3月22日的中伊之战的下半场,面对滂沱大雨对能见度的影响,面对很难地面带球、传球的积水场地,中国球员多采用起高球、用头球的方式,将球先空中送入或接近对方禁区,这种进攻的大方向应该是完全正确的。终于在补时第2分钟,中国队角球开入禁区,张琳飞身冲顶未能顶到,但却俯身将球带到门前,球在落地后由于雨水明显减速,既没出底线,防守队员也没够着,于大宝抓住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转身低射,球擦着地面积水,迅速进入球门!这一决定性的进球,很具有“雨中特色”。
正是因为雨中踢球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和规律,欧美许多名牌教练都特别关注并研究降水天气对足球比赛的影响。在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上,夺冠大热门阿根廷队,比赛前夕竟然在“人造”的雨水球场上练球。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时的阿根廷队主教练贝尔萨通过一些渠道得知,同尼日利亚队的首场比赛,老天很有可能会下雨。偏偏训练时赶不上雨天。为了适应雨中作战,贝尔萨只好派人在球场上浇水,从而造成了一种“雨水场地”的效果。没料球场排水功能很好,浇一次水还不行,只得再浇一次……虽然后来的“阿尼之战”并没下雨(日本的天气预报也有不准的时候),但阿根廷队的这种未雨绸缪的科学态度却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编辑 巧克力)
众所周知,足球是一项露天体育运动,它离不开气象环境的制约。影响足球比赛的主要天气有高温和降雨;其中,降雨对足球比赛的影响最常见,最直接,也最明显。总体来说,降雨对足球比赛双方都有不利影响。在1986年世界杯赛阿根廷对乌拉圭的四分之一决赛中,骤雨如注,双方技战术水平都得不到正常发挥,全场竟出现7张黄牌和64次罚任意球的奇观,而进球数只有一个,连当时如日中天的马拉多纳也显得无可奈何,对天长叹。
不过,气候多雨的国家和地区,其球员在雨中踢球的机会较多,体验雨中踢球窍门的机会也更多,自然而然地就更善于在雨中踢球。1983年11月上旬,中国队在曼谷参加第23届奥运会亚洲区小组赛,比赛是在大雨中进行,地处东南亚热带雨林的泰国队显然更善于水战,最后利用一个任意球的机会以1∶0获胜,中国队惨遭淘汰。无独有偶,1985年5月19日,中国队在北京参加第13届世界杯亚洲区小组赛最后一场比赛时,在雨中以1∶2败给了更善于踢“雨球”的香港队,痛失出线权。所以,在2013年3月22日的中伊之战中,如果对手换成擅长在大雨中踢球的印尼队,凭借中国队目前的技战术水平,想在积水严重的绿茵场上赢得比赛是非常困难的。
反过来,气候少雨、干旱的国家,因球员平时训练时遭遇雨天的概率较小,因而也就更不适宜雨中踢球。乌克兰队和沙特队的水平本来相差不大,但在2006年的世界杯小组赛上,乌克兰队借助着雨天,将几天前0∶4惨败于西班牙队的恼怒,原封不动地“转泄”到沙特队身上。事实上,乌克兰队也谈不上擅长踢“水球”,但沙特队在雨中更是无法发挥其当时亚洲一流的技战术水平,沙特队的大比分输球也就很难避免了。
雨中踢球也确实有一定的技巧可言,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雨天场地湿滑,进攻上宜多采用高空中长传和45°斜传,减少球的摩擦阻力,使球早入对方禁区,寻找机会射门得分。射门时,要多凌空击球,使球在空中进网,尤其要多发挥头球的作用。由于雨水中球的表面较滑,守门员接球时易脱手,所以进攻队员要有补射的准备。雨中比赛时的防守可采用区域防守,因为雨天不利于盘带,高空球较多,只要抢到球的落点,再大脚开出,就能达到瓦解对方的目的。在2013年3月22日的中伊之战的下半场,面对滂沱大雨对能见度的影响,面对很难地面带球、传球的积水场地,中国球员多采用起高球、用头球的方式,将球先空中送入或接近对方禁区,这种进攻的大方向应该是完全正确的。终于在补时第2分钟,中国队角球开入禁区,张琳飞身冲顶未能顶到,但却俯身将球带到门前,球在落地后由于雨水明显减速,既没出底线,防守队员也没够着,于大宝抓住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转身低射,球擦着地面积水,迅速进入球门!这一决定性的进球,很具有“雨中特色”。
正是因为雨中踢球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和规律,欧美许多名牌教练都特别关注并研究降水天气对足球比赛的影响。在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上,夺冠大热门阿根廷队,比赛前夕竟然在“人造”的雨水球场上练球。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时的阿根廷队主教练贝尔萨通过一些渠道得知,同尼日利亚队的首场比赛,老天很有可能会下雨。偏偏训练时赶不上雨天。为了适应雨中作战,贝尔萨只好派人在球场上浇水,从而造成了一种“雨水场地”的效果。没料球场排水功能很好,浇一次水还不行,只得再浇一次……虽然后来的“阿尼之战”并没下雨(日本的天气预报也有不准的时候),但阿根廷队的这种未雨绸缪的科学态度却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编辑 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