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国外热带地区地震海啸救援工作的体会

来源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feng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底,印度洋沿岸发生了一场灾难性的地震和海啸。我院应上级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派出了一支精明强干的救援队赶赴斯里兰卡。救援队在历时17天的救援活动中克服困难,救治灾民近3000人次,受到了受灾国政府的高度评价。在此次组织救援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①有效的组织协调是准备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②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任务的保证;③细致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是保证救援工作的基础;④充分的物质准备是完成任务的必备条件;⑤畅通的通讯有利于及时了解情况,寻找对策。 At the end of 2004, a catastrophic earthquake and tsunami occurred along the coast of the Indian Ocean. Our college should send a savvy rescue team to Sri Lanka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in response to a request from a superior. The rescue team overcame the difficulties during the 17 days of rescue activities and treated nearly 3,000 victims. It was highly valued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affected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organizing the rescue, we realized that: 1 effective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is the key to the smooth preparation of the work; 2 stro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to ensure the completion of the task; 3 careful training and technical support is to ensure the rescue work Foundation; 4 Full material preparation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completion of tasks; 5 smooth communication is conducive to timely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 and find solutions.
其他文献
油气运移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在构造活动期,构造应力是油气运聚的主要驱动力.构造应力引起的沉积岩石变形导致构造应力场呈非均一性的分布,形成若干个能量汇聚或耗散
以Vensim 为工具,建立了稻田田间及中等尺度水量转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漳河灌区团林试区实测资料检验,证实了模型的适用性及其精度.将模型用于田间及中等尺度回归水的模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高层建筑层出不穷,有效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课题,深基坑施工也成为土木建设中极为重要的工程技术.本文从施工的角度简述了
结合压电陶瓷驱动器和T型金属摩擦阻尼器的特点,提出了T型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及其三种阻尼力模型.其次,设计并制作了最大阻尼力450 N、阻尼力可调倍数2.5~3倍的T型压电变摩擦阻
环境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水为大气降水成因.根据降水补给的年代及混合程度可将地下热水分为主要由现代大气降水补给的混合型地下热水;由现代大气降水和古代降水补
介绍了顶板近水平大直径长钻孔瓦斯抽放的试验情况,论证了长钻孔抽放瓦斯的可行性,认为采用"以孔代巷"抽放瓦斯这一新技术是合理的,并总结出了合理的钻进工艺参数.
利用1997-2004年5~8月的NOAA-AVHRR和EOS-MODIS卫星资料、周遍气象台站气象数据、人工增雨雪等相关资料,对河西内陆河流域上游的祁连山区积雪、冰川的光谱特征进行了判识,并分
论述在软土地区全逆作施工中应用的可行基础上,对于一桩多桩两种逆作施工竖向承载体系,论证了高承载力的桩基的应用可以加快上部结构施工:总结了全逆作施工中的关键施工技术,
粤北石土岭铀矿床碱交代作用十分发育,矿区范围内围岩蚀变强烈,主要发育有白云母化、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蚀变类型。它们多呈面状展布,与铀成矿关系十分密切。本
利用500 hPa北半球格点资料,参照历史平均东亚大槽位置,定义了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I500).分析发现,近50年东亚冬季风强度有减弱趋势,特别是1987年以来冬季风明显减弱.根据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