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士人爱过节,各种节日名目繁多。我在日内瓦工作时,为了解民俗,曾观光过不少当地的节日;但最让我为之激动的,却莫过于日内瓦登城节了。
举行登城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12月。此时日内瓦已进入冬季,雨雪霏霏,天气总是阴沉沉的;但因为人们忙着过节,却到处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你若要问这登城节的由来,日内瓦人会告诉你这样一段历史。
那是在17世纪的时候,当时瑞士还没有统一,日内瓦是个独立但很弱小的共和国。它的强邻萨沃依公国(在法国境内), 不断向其骚扰侵犯,对它久怀鲸吞之心。1602年12月11日夜晚,萨沃依大公又派兵偷袭日内瓦城。一名巡夜的哨兵发现敌情,鸣枪发出警报。日内瓦人从睡梦中惊醒,拿起武器,登上城楼,投入了战斗。圣彼得大教堂和其它所有教堂一齐敲响了紧急动员的钟声。
日内瓦人同仇敌忾,殊死与敌人拼杀。战斗持续到深夜。妇女们煮好了洋葱汤,抬着面包筐,爬上城楼去给战士们送饭。其中有个叫罗优姆大妈的,看到几个敌兵攀越城头,急中生智,把一锅滚烫的洋葱汤劈头向他们浇去。敌人在惨叫声中滚下了城墙。
敌军久攻不下,伤亡惨重,最后不得不仓皇撤退。日内瓦人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这是一次决定日内瓦民族存亡的战役,因此为纪念这次战役的胜利,日内瓦人每年都要举行登城节。日内瓦加入瑞士联邦后,登城节也成了瑞士的一个节日。
登城节是在日内瓦老城中举行的,一连要庆祝三天。头一天举行纪念阵亡将士游行,这是节日的序幕。第二天举行化装游行,从下午开始一直继续到夜晚,那场面真是蔚为壮观,五彩缤纷,活生生地再现了当年日内瓦人慷慨赴敌的情景。这里有化装成古代各个阶层的日内瓦人。你看,这是当年的市长和夫人,衣着华贵,神色镇定;那些是参加守城的官兵,他们身披铠甲,头戴护盔(军官们的头盔上还插着艳丽的羽毛),手持火枪或长矛,或骑马,或步行,在雄壮的鼓乐声中一队队走过。你看,市民和农夫们也雄赳赳地走来了,他们手举木棒,或肩扛镰刀,纷纷奔向战斗的岗位。而那些游行队伍中的妇女们,则个个头戴白色风帽,身穿黑色长衫,化装成女英雄罗优姆大妈;连小姑娘们也都这样打扮,模样实在动人。游行队伍中还有身穿绣花衣敲着小鼓吹着短笛的孩子们;还有用箩筐驮着羊羔的毛驴和赶驴的牧人。形形色色浩浩荡荡的队伍,冒着纷飞的雨雪,在渐浓的夜色中,在火把的照耀下,沿着老城中用鹅卵石铺的曲折狭窄的街巷笑着,唱着,行进着。它是一支充满欢乐的队伍,却又带着历史的庄重。
我看着游行队伍从眼前走过,恍惚自己也跟随他们走进了历史。因为这里的一切是这样逼真,据说官兵们穿戴的盔甲,有许多就是当年的原物;因为这里的景物,这老城,这教堂,都是真实的背景,都原封不动还是四百年前的样子;因为这里的各种人物角色就是当年保卫日内瓦的英雄们的子孙。
登城节吸引了大批来观光的游客,老城中人流如潮,摩肩接踵。老城街头临时搭起许多摊位,是卖热红葡萄酒和当年罗优姆大妈做的那种洋葱汤的。我也凑上前去,买了碗洋葱汤喝。汤酸辣酸辣的,有点呛嗓子。旁边有个瑞士人也在喝汤,他问我:“汤好喝吗?”我回答:“Tres bien!”(法语“很好!”)我们俩笑着,举碗为日内瓦的胜利,一起把汤喝干了。
到了第三天,登城节活动进入高潮。晚上7点15分,所有游行队伍都汇集到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广场四周被围得水泄不通。在广场中央用木柴搭起了高高的篝火堆。忽见一名探马疾驰而来,在篝火堆前勒住马,展开一份羊皮纸,高声宣读:“敌军已被击溃,日内瓦打胜了!”此时火枪兵向天鸣枪,广场上的篝火熊熊燃烧起来,映红了夜空。人群爆发出一片欢呼声。随后在乐声中跳起了舞。站在教堂台阶上的合唱队也唱起了赞歌:
“崇高的主啊,命运的主,
你总是嘲弄那些卑劣之徒。
上帝把胜券紧紧握在手里,
我们向他奉献心中的感谢。”
我常听说瑞士人性格内向稳重,但他们此刻却纵情歌舞,热血沸腾,每个人都在尽力表现自己。我知道,瑞士虽然是个小国家,但它以自己的历史为骄傲,把独立看得比什么都珍贵。我站在人群中,望着烛天的篝火,听着激昂的歌声,深为眼前的情景所感动。
夜色渐深,空中又飘起了小雪。我离开广场走出很远后,仍能听到从老城那边传来的喧闹声。我回想这几天观光日内瓦登城节,仿佛在欣赏一出规模盛大的古装戏,又像是观摩了瑞士的一次国民教育课。我从一个节日看到了一个民族闪光的精神。
举行登城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12月。此时日内瓦已进入冬季,雨雪霏霏,天气总是阴沉沉的;但因为人们忙着过节,却到处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你若要问这登城节的由来,日内瓦人会告诉你这样一段历史。
那是在17世纪的时候,当时瑞士还没有统一,日内瓦是个独立但很弱小的共和国。它的强邻萨沃依公国(在法国境内), 不断向其骚扰侵犯,对它久怀鲸吞之心。1602年12月11日夜晚,萨沃依大公又派兵偷袭日内瓦城。一名巡夜的哨兵发现敌情,鸣枪发出警报。日内瓦人从睡梦中惊醒,拿起武器,登上城楼,投入了战斗。圣彼得大教堂和其它所有教堂一齐敲响了紧急动员的钟声。
日内瓦人同仇敌忾,殊死与敌人拼杀。战斗持续到深夜。妇女们煮好了洋葱汤,抬着面包筐,爬上城楼去给战士们送饭。其中有个叫罗优姆大妈的,看到几个敌兵攀越城头,急中生智,把一锅滚烫的洋葱汤劈头向他们浇去。敌人在惨叫声中滚下了城墙。
敌军久攻不下,伤亡惨重,最后不得不仓皇撤退。日内瓦人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这是一次决定日内瓦民族存亡的战役,因此为纪念这次战役的胜利,日内瓦人每年都要举行登城节。日内瓦加入瑞士联邦后,登城节也成了瑞士的一个节日。
登城节是在日内瓦老城中举行的,一连要庆祝三天。头一天举行纪念阵亡将士游行,这是节日的序幕。第二天举行化装游行,从下午开始一直继续到夜晚,那场面真是蔚为壮观,五彩缤纷,活生生地再现了当年日内瓦人慷慨赴敌的情景。这里有化装成古代各个阶层的日内瓦人。你看,这是当年的市长和夫人,衣着华贵,神色镇定;那些是参加守城的官兵,他们身披铠甲,头戴护盔(军官们的头盔上还插着艳丽的羽毛),手持火枪或长矛,或骑马,或步行,在雄壮的鼓乐声中一队队走过。你看,市民和农夫们也雄赳赳地走来了,他们手举木棒,或肩扛镰刀,纷纷奔向战斗的岗位。而那些游行队伍中的妇女们,则个个头戴白色风帽,身穿黑色长衫,化装成女英雄罗优姆大妈;连小姑娘们也都这样打扮,模样实在动人。游行队伍中还有身穿绣花衣敲着小鼓吹着短笛的孩子们;还有用箩筐驮着羊羔的毛驴和赶驴的牧人。形形色色浩浩荡荡的队伍,冒着纷飞的雨雪,在渐浓的夜色中,在火把的照耀下,沿着老城中用鹅卵石铺的曲折狭窄的街巷笑着,唱着,行进着。它是一支充满欢乐的队伍,却又带着历史的庄重。
我看着游行队伍从眼前走过,恍惚自己也跟随他们走进了历史。因为这里的一切是这样逼真,据说官兵们穿戴的盔甲,有许多就是当年的原物;因为这里的景物,这老城,这教堂,都是真实的背景,都原封不动还是四百年前的样子;因为这里的各种人物角色就是当年保卫日内瓦的英雄们的子孙。
登城节吸引了大批来观光的游客,老城中人流如潮,摩肩接踵。老城街头临时搭起许多摊位,是卖热红葡萄酒和当年罗优姆大妈做的那种洋葱汤的。我也凑上前去,买了碗洋葱汤喝。汤酸辣酸辣的,有点呛嗓子。旁边有个瑞士人也在喝汤,他问我:“汤好喝吗?”我回答:“Tres bien!”(法语“很好!”)我们俩笑着,举碗为日内瓦的胜利,一起把汤喝干了。
到了第三天,登城节活动进入高潮。晚上7点15分,所有游行队伍都汇集到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广场四周被围得水泄不通。在广场中央用木柴搭起了高高的篝火堆。忽见一名探马疾驰而来,在篝火堆前勒住马,展开一份羊皮纸,高声宣读:“敌军已被击溃,日内瓦打胜了!”此时火枪兵向天鸣枪,广场上的篝火熊熊燃烧起来,映红了夜空。人群爆发出一片欢呼声。随后在乐声中跳起了舞。站在教堂台阶上的合唱队也唱起了赞歌:
“崇高的主啊,命运的主,
你总是嘲弄那些卑劣之徒。
上帝把胜券紧紧握在手里,
我们向他奉献心中的感谢。”
我常听说瑞士人性格内向稳重,但他们此刻却纵情歌舞,热血沸腾,每个人都在尽力表现自己。我知道,瑞士虽然是个小国家,但它以自己的历史为骄傲,把独立看得比什么都珍贵。我站在人群中,望着烛天的篝火,听着激昂的歌声,深为眼前的情景所感动。
夜色渐深,空中又飘起了小雪。我离开广场走出很远后,仍能听到从老城那边传来的喧闹声。我回想这几天观光日内瓦登城节,仿佛在欣赏一出规模盛大的古装戏,又像是观摩了瑞士的一次国民教育课。我从一个节日看到了一个民族闪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