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实验教学方式、开展探究合作教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进行课外探究活动等方式,可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学得高效。
一、运用形象手段导入,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学生在初三阶段才开始学习化学,之前没有相关基础,对化学学习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存在畏难情绪,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为整个教学活动奠定积极的情感基础。在化学教学中,我注重运用一些形象的语言或是手段进行新课导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碳酸钙分解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氢氧化钙与水反应”前,引入了古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然后告诉学生:“古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中每一句话都代表了一种化学变化并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今天的课就从这首诗讲起。”从而生动有趣地拉开了教学的序幕。再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内容时,我首先没有开展新课教学,而是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神舟七号”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时发生一段小插曲:仪表器提示“轨道舱火灾”。事后中央电视台在采访中证实,这是一桩误报,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都非常好奇,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我通过这样形象的手段导入新课教学,激发了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为化学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式,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化学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将深奥的化学概念、原理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直观、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成效。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灵活开展实验,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实验教学的改进。
1.将一些演示实验转化为操作实验。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观众的地位,感知效果不够强烈,如果将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的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获得的感知体会就会非常深刻,教学成效也会更加明显。例如学生在学习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方法前,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我在上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提问学生: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使用哪些仪器?在学生回答这一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展开探究:给同学们提供了以下几种仪器:A.试管;B.带铁夹的铁架台;C.酒精灯;D.长颈漏斗;E.分液漏斗;F.单孔胶塞;G.双孔胶塞;H.导管,那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怎样的发生装置呢?下面同学们分组讨论,如果我们想用最简单的装置制二氧化碳,应选择哪些仪器呢?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回答。)
师:(展示ABFH组成的装置图。)
师:我们还可以用哪些仪器来代替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呢?
生:烧瓶、锥形瓶、广口瓶等。
师:如果我们想随时添加液体应如何改进呢?
生:(自由回答。)
师:(展示ABDGH组成的装置图。)
师:如果我们想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又如何改进呢?
生:(自由回答。)
师:(展示ABEGH组成的装置图。)
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分液漏斗呢?
生:注射器。
这样,学生由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探究出了多套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发生装置。这样的活动,大大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学有乐趣,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使之终身受益。
2.就地取材进行教学实验。化学教学中许多实验可以在生活中使用常见的物品进行类似实验,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有效开展替代实验,巩固教学成效。例如制作高温防风酒精灯罩,将易拉罐上下底去掉,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截取适当的高度,再在底部截取倒U型凹槽(有利于通风),把它罩在燃着的酒精灯火焰上。这样制作的酒精灯罩取材方便,结实耐用,既可以防风,又可以提高火焰的温度,可以用于弯制玻璃管,也可以用于煅烧石灰石,代替使用不便的酒精喷灯。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学生通过制作和实验,既能品尝成功的快乐,又能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技意识,为进一步学好化学奠定了基础。
三、开展探究合作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依靠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获得学习成果,完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探究合作教学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强化学生的协作精神,我将学生按照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各占一定比例的原则,在班级建立起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目标,将一些物质的性质及变化的验证工作采取探究思考题的形式启迪学生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借助于集体的力量来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教学“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的内容时,在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提出影响因素后,我要求学生分小组来探究物质的溶解性受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拓宽思路讨论实验方案。借助于学习小组这样的良好学习载体,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大幅提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提高教学成效。
四、实施分层差异教学,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因为学习基础与自身智力因素等方面的不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学生存在的学习能力差异,教师如果不能够采取有效手段加以融合,这种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大,最终会导致处于班级后列的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成为能力和态度两个方面的后进生,不利于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注重兼顾各个层面学生的发展差异,对学生采取差异性要求,尽量为班级各个发展层面的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都能够在自身能力发展范围之内得到充分发展与全面进步。为了体现学生的差异性,我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后进生只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原理,以及进行简单的运用或运算,而优秀生则要求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开展具有一定深度的拓展研究。如在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教学中,我要求后进生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运算,要求优秀生能够进行复杂的分析处理与运算,教学内容相同,要求难度不同。在课堂提问上我也区别对待,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尽量让优秀生回答,并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题型让后进生回答,增强他们的成功感知体验,将他们有效吸纳到教学活动之中。除此之外,我在练习和考核中也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差别,适当降低练习题难度要求,对后进生进行单独考核,营造一种“努力就会成功”的氛围,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进行课外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要想取得明显成效,只靠课堂教学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充分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我在化学教学中,主要依托兴趣小组活动来延伸课堂教学环节,巩固教学成效,如学生在学习二氧化碳的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动物(包括人)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要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燃料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要消耗二氧化碳。上述这些因素会不会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针对这一问题,我鼓励学生在活动课中进行探究。通过这一探究活动,学生学会了测量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提高了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独立的、具有开放性的创新方法,大大提高了实验技能和技巧,深化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秀红主编.化学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组编.2003.
[2]化学新课程标准.
一、运用形象手段导入,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学生在初三阶段才开始学习化学,之前没有相关基础,对化学学习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存在畏难情绪,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为整个教学活动奠定积极的情感基础。在化学教学中,我注重运用一些形象的语言或是手段进行新课导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碳酸钙分解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氢氧化钙与水反应”前,引入了古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然后告诉学生:“古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中每一句话都代表了一种化学变化并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今天的课就从这首诗讲起。”从而生动有趣地拉开了教学的序幕。再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内容时,我首先没有开展新课教学,而是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神舟七号”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时发生一段小插曲:仪表器提示“轨道舱火灾”。事后中央电视台在采访中证实,这是一桩误报,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都非常好奇,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我通过这样形象的手段导入新课教学,激发了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为化学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式,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化学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将深奥的化学概念、原理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直观、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成效。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灵活开展实验,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实验教学的改进。
1.将一些演示实验转化为操作实验。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观众的地位,感知效果不够强烈,如果将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的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获得的感知体会就会非常深刻,教学成效也会更加明显。例如学生在学习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方法前,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我在上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提问学生: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使用哪些仪器?在学生回答这一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展开探究:给同学们提供了以下几种仪器:A.试管;B.带铁夹的铁架台;C.酒精灯;D.长颈漏斗;E.分液漏斗;F.单孔胶塞;G.双孔胶塞;H.导管,那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怎样的发生装置呢?下面同学们分组讨论,如果我们想用最简单的装置制二氧化碳,应选择哪些仪器呢?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回答。)
师:(展示ABFH组成的装置图。)
师:我们还可以用哪些仪器来代替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呢?
生:烧瓶、锥形瓶、广口瓶等。
师:如果我们想随时添加液体应如何改进呢?
生:(自由回答。)
师:(展示ABDGH组成的装置图。)
师:如果我们想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又如何改进呢?
生:(自由回答。)
师:(展示ABEGH组成的装置图。)
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分液漏斗呢?
生:注射器。
这样,学生由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探究出了多套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发生装置。这样的活动,大大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学有乐趣,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使之终身受益。
2.就地取材进行教学实验。化学教学中许多实验可以在生活中使用常见的物品进行类似实验,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有效开展替代实验,巩固教学成效。例如制作高温防风酒精灯罩,将易拉罐上下底去掉,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截取适当的高度,再在底部截取倒U型凹槽(有利于通风),把它罩在燃着的酒精灯火焰上。这样制作的酒精灯罩取材方便,结实耐用,既可以防风,又可以提高火焰的温度,可以用于弯制玻璃管,也可以用于煅烧石灰石,代替使用不便的酒精喷灯。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学生通过制作和实验,既能品尝成功的快乐,又能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技意识,为进一步学好化学奠定了基础。
三、开展探究合作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依靠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获得学习成果,完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探究合作教学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强化学生的协作精神,我将学生按照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各占一定比例的原则,在班级建立起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目标,将一些物质的性质及变化的验证工作采取探究思考题的形式启迪学生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借助于集体的力量来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教学“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的内容时,在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提出影响因素后,我要求学生分小组来探究物质的溶解性受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拓宽思路讨论实验方案。借助于学习小组这样的良好学习载体,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大幅提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提高教学成效。
四、实施分层差异教学,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因为学习基础与自身智力因素等方面的不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学生存在的学习能力差异,教师如果不能够采取有效手段加以融合,这种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大,最终会导致处于班级后列的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成为能力和态度两个方面的后进生,不利于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注重兼顾各个层面学生的发展差异,对学生采取差异性要求,尽量为班级各个发展层面的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都能够在自身能力发展范围之内得到充分发展与全面进步。为了体现学生的差异性,我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后进生只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原理,以及进行简单的运用或运算,而优秀生则要求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开展具有一定深度的拓展研究。如在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教学中,我要求后进生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运算,要求优秀生能够进行复杂的分析处理与运算,教学内容相同,要求难度不同。在课堂提问上我也区别对待,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尽量让优秀生回答,并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题型让后进生回答,增强他们的成功感知体验,将他们有效吸纳到教学活动之中。除此之外,我在练习和考核中也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差别,适当降低练习题难度要求,对后进生进行单独考核,营造一种“努力就会成功”的氛围,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进行课外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要想取得明显成效,只靠课堂教学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充分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我在化学教学中,主要依托兴趣小组活动来延伸课堂教学环节,巩固教学成效,如学生在学习二氧化碳的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动物(包括人)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要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燃料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要消耗二氧化碳。上述这些因素会不会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针对这一问题,我鼓励学生在活动课中进行探究。通过这一探究活动,学生学会了测量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提高了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独立的、具有开放性的创新方法,大大提高了实验技能和技巧,深化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秀红主编.化学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组编.2003.
[2]化学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