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像高铁一样奔跑……

来源 :十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pip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子:一位伟人的夙愿


  1978年10月26日,世界上第一条高铁——日本新干線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旅客: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74岁的邓小平同志。
  作为应日本政府邀请前来进行访问的中国领导人,尽管为期8天的访问日程排得很满,但他还是特地提出来要乘坐新干线高铁列车由东京前往京都。毋庸讳言,看看高铁,体验高铁,是心中正在勾画中国改革开放宏伟蓝图的邓小平的一个美好愿望。
  透过岁月的帷幔,我们仿佛看到,神态自若的邓小平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望着金色秋阳下匆匆闪过的群山、湖泊、村庄、田野,以及车厢显示屏上210公里的时速,内心定然涌动美好而新奇的感觉。
  同行的记者适时微笑着向邓小平问道:“据了解,您是第一次乘坐高铁列车,您有什么感觉?”
  “像风一样快!有催人跑的意思……”随即又像是自语般地说,“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30年之后,中国高铁横空出世。之后迅速地后来者居上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人们回过头来,寻觅中国高铁真正意义的源头,恰恰正是这位老人深有感触地说出的:“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是啊,遥想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夜,百废待兴的中国多么需要健步奔跑啊!
  今天,在迎来改革开放40年的日子里,我们可以自豪地告慰小平同志的殷殷期盼:仅仅10年时间,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已经在神州版图上形成“四纵四横”的鸿篇巨制;仅仅10年时间,中国高铁已达2.5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经过不懈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砥砺奋进,中国高铁事业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巨大成就,总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高铁的安全可靠性和运输效率世界领先。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当今中国,高铁已成为了脍炙人口的热词和引领时代前进的代名词。“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正如2018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中所说的那样,以高速铁路为代表蓬勃发展的中国铁路,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助推器。中国交通格局、经济版图、生活方式、时空观念,正在因铁路发展而发生巨变!

铁路标准:请打上“中国标签”


  时势造就英雄。机遇总会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们。随着中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一大批铁路科技、管理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几十名专业领军人物、数百名专业带头人脱颖而出,他们顺应时代大潮,应运而生,乘势而为,各领风骚,成为国家铁路事业的栋梁之材。
  在成千上万名铁路专业技术骨干会聚成的“人才森林”中,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中国铁路总公司一位普通的铁路科技工作者——周诗广身上。
  成功者的背后,总伴随着与众不同的成长轨迹。早在1991年,上大学时在西南交大图书馆看到日本新干线资料的周诗广,怦然心动,悄然把主修外语由英语改为日语,立志今后到日本学习高铁技术,然后回国投身中国高铁事业。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铁路中专起步的他,于2007年初带着近10年日本求学、工作的丰富经验和6大箱宝贵技术资料回国工作,11年来投身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成绩卓著,成为铁路标准领域的领军人物。
  作为原铁道部引进的第一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他注重中国铁路与国外铁路技术相融合,在技术标准自主创新领域取得了开创性业绩,为提高我国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水平以及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发挥了领路作用。
  论坛上的学者风采
  2017年5月27日,中国铁道学会在北京举办中国市域铁路发展论坛暨《市域铁路设计规范》发布仪式。正式发布了我国铁道行业第一部团体标准——《市域铁路设计规范》。一如他英俊潇洒的外表,周诗广所做的工作报告思路严谨、挥洒自如而又充满激情,赢得了满堂喝彩。
  坐在听众席上的来自法国、日本及国内市域铁路研究领域的9名专家,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同军,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卢春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工程院院士何华武,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建设部主任安国栋,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工程师赵国堂,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福海等铁路系统的领导和技术权威,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等单位负责同志,纷纷向他投来嘉许的目光。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填补我国铁路标准空白的《市域铁路设计规范》出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公众号、中国铁路总公司宣传部“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进行重点宣传,《人民铁道》报和人民铁道网进行了重点报道,很多人由此记住了周诗广这个名字……
  标准的含金量
  周诗广成功的关键词是“铁路标准”。
  说到“标准”,人们自然会想到邓小平同志的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这里,“标准”是与“真理”比肩的。而科学技术界的标准,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具备“真理”的分量。
  什么是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的最佳解决方案。从技术与市场的角度看,技术标准是最高意义上的“抽象生产力”。在国际市场化的大国科技博弈角逐中,科技标准堪称“技术的宪法”“合法化的话语权”。标准是东方人的“尚方宝剑”,是西方人的“技术圣经”。确立标准,掌握对标准的话语权,一直是行业、企业做大做强的不变信条。事实上,正是由于英特尔确立了中央处理器(CPU)标准、微软把持了操作系统的标准、苹果主导了手机应用标准,这些国际巨头才能牢牢掌握本行业国际市场竞争和价值分配的话语权。而作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标准认证是消除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美国商务部的研究表明,标准和合格评定影响了80%的世界贸易。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这是普通百姓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标准,是技术领域竞争的制高点。标准,更是先进技术走向市场的通行证。“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建设一样,多年以来,中国铁路一直在努力打造有中国特色的铁路技术标准体系。   2017年6月26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被命名为“复兴号”。“复兴号”于当日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借此,有了“中国标准”的动车组,以“复兴号”闪亮的名字,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窥一斑而知全豹,正是“中国标准”体系的确立,才真正让中国高铁在世界上有了合法的权威性。
  动车组车辆标准只是高铁标准的一部分,高铁标准只是铁路标准的一部分。铁路标准是一个不断变化与优化的一个庞大体系。特别是中国高铁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以后,迫切需要建立适应市场需求和“走出去”的技术标准体系。
  而周诗广和他的团队,则是当今铁路技术标准领域的一面旗帜。
  博士归来:“家书”抵万金
  那一年,北京是暖冬,一场春雪来得晚了一些。
  那一夜,翻来覆去睡不着,在北京玉渊潭公园旁的八一湖小马路上,周诗广开始了回国后第一次长跑。凛冽中,他想起在日本大阪大学校园附近的万国博览公园长跑的情景。在求学和生活的路上,他像一台开足马力的小火车,一直在向前奔跑。
  就这样,他“跑”回了家,回到了祖国。
  雪花擦净的夜空下,树木肃立如人,头顶上是又大又圆的月亮和多起来的星星。北京西站的汽笛声间或飘入耳际,八一湖的湖面上传来冰裂的声音。周诗广边跑边做着深呼吸和扩胸运动。他已经在寒冷中嗅到了春天的气息……他发动机一样的胸腔中翻滚着阵阵暖流与能量。在熟悉的土地上开始了人生一次崭新的马拉松。周诗广,这位年轻的海归博士,奔跑着,思考着,憧憬着……
  这一年,他37岁。
  三封动情的“家书”
  妻子胡建英由妥协到支持,是周诗广的三封“家书”打动了她。
  在给时任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的信里,他这样写道:
  我是西南交通大学1990级铁道工程毕业生,硕士毕业后赴日留学,在大阪大学取得土木工程学博士学位,而后供职于JR西日本的设计部门至今,现在东海道新干线和山阳新干线的枢纽站——新大阪工作。在海外铁路企业积累了6年的工作经验后,对于按照自己拟订的人生规划一帆风顺地走到今天的我而言,面临回国发展抑或继续在国外工作的选择。这次回国欣闻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出台,我认为到了自己回国发挥专业特长的时候了……
  时任铁道部总工程师的何华武,是周诗广尊敬的领导和师长。在2006年周诗广的北京之行中,周六加班的何总接见了他。一方是求贤若渴,一方是归心似箭。对于伯乐和千里马来说,双方都有些激动。何总开门见山:中国铁路即将进入高铁时代,急需大量优秀人才,在加快培养一大批国内技术人才的同时,也在积极审慎地引进在日、法、德等高铁技术发达国家的海外优秀留学人才。诗广,你是人才啊,欢迎你回来!我会和领导建议,一定给你安排施展才能的岗位!回到日本后,他寄给何总一封万言书,详细汇报了在日本的学习、工作情况,详述了对日本铁路技术现状的认识,提出了对目前中国铁路建设的看法与建议……殷殷的赤子之情,跃然纸上:
  迄今为止,我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为此,我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地工作和学习,以不愧祖国的培养和伯乐对我的期望。从当初决定留学尚未踏上日本这片土地开始,我就没有久滞不归的念头。我的亲人都在国内,当带着孩子回家,我年迈的父母无法跟孙子对话,爷孙只无助地互相看着,那时我心里真不是滋味。作为中国人,亲情和友情是人生重要的支柱,我不愿割断孩子们的这根精神脐带……
  他在给时任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院长郑健的信中说:
  感谢您对我回国工作的支持和鼓励。西南交大110周年校庆回国,在成都的4天里我有幸观摩了何华武总工程师带领的成绵乐城际铁路现场调研,聆听了何总所做的《快速发展的中国高速铁路》的学术报告,所有这些都使我对国内高速铁路建设的概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从事14年铁道工程的学习研究和6年日本铁道的设计工作,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内心深处更倾向于回国后在铁道行业拓展自己,为铁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封“家书”,其情也殷。绝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选择。身在东瀛的周诗广一直在关注着国内铁路发展。特别是他注意到,2004年4月,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就发展高速铁路和机车装备问题提出一个重大指导方针:“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周诗广敏感地意识到,在“中国铁路”这个世界最大的棋盘上,一场需要深谋远虑、大智大勇的大国博弈开始了……
  依依惜别总关情
  2006年12月25日,一家四口在日本过完了最后一个圣诞节。那是怎样的一个不眠之夜啊!花簇、圣诞树、烛光、礼物,都掩饰不住妻子忐忑的心情。她收拾整理着大大小小的物品。衣柜空了,书柜空了,走进孩子们的房间,看到丈夫正在一张张揭下墙上的照片,她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两个孩子的照片啊,满墙都是,四岁的儿子周千里和两岁的女儿周千晶憨态各异的模样。爱好摄影的诗广,不管多忙,每周都给宝宝拍照,儿子会走了,女儿长牙了,记录小家伙们的成长足迹。雪白的墙上是满满的甜蜜、满满的幸福。
  房前屋后樱花与红叶掩映的住宅小区,安静又舒适。九载奋斗,已身为西日本(JR)铁路设计咨询公司土木设计部次长兼副总工程师的周诗广,以不菲的年薪让一家人在大阪享受着幸福惬意的生活……工作,锻炼,听音乐,读书,诗广喜欢大江健三郎的苍凉悲悯,建英喜欢村上春树的细腻温婉……面对这一切,妻子怎么能说舍就舍、说放就放呢?的确,对于诗广带一家人回国,她是矛盾和困惑的。7年前,为了照料诗广的生活,她停薪留职来日本陪读。婚后3年,儿子和女儿相继出生。为了支持诗广的事业,她甘愿做全职家庭主妇。对这个家她付出了那么多,眼看着日子苦尽甘来,怎能轻易舍弃呢?
  但她知道周诗广的心思,拦不住他的。“我来日本学习高铁技术,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回国大干一场。”这是他不变的初心,她懂得。   当他带领着他的同事——西日本(JR)铁路设计咨询公司的工程师们从中国考察回来时,诗广两眼闪烁着光芒。他激动地告诉她:国内到处充满活力,尤其高铁事业,发展太快了!那天晚上,言语不多的诗广一直跟她说到很晚很晚,特别是提到承蒙西南交通大学领导王顺洪的邀请,作为海外杰出校友回母校,聆听了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的报告,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接见了他,特地讲到伯乐们对他的欣赏和期待……
  子夜未央。诗广说:“建英啊,我觉得咱到了该回去的时候了……”
  善解人意的妻子懂他的心。就像当年,他在大阪大学读博士,生活艰苦,学业上压力大,鸿雁传书的爱情是对他巨大的精神安慰。在读博的第二年,他飞回祖国,向她求婚。没有婚纱,没有婚礼,只有两本结婚证。她放弃了国企的工作,跟随他漂洋过海。之后,在他所有的业绩和鲜花掌声的背后,都有她默默的付出。胡建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他们彼此深爱。
  满墙的照片被取下来,墙面空了,心也空空落落的。那深浅不一的印痕,如一块块记忆的补丁,拼贴着往事的地图。苦辣酸甜涌上心头,她坐在空空的床上,怅然若失……
  许多人不理解,周诗广是不是在日本混不下去了?日本同事对他不友好了?事实恰恰相反。JR西日本公司是日本国铁民营化后本州的三大铁路集团公司之一,企业跻身全球500强。该公司所运营的时速300公里的山阳新干线更是当时全日本新干线网络中最快的区段。在既团结协作又崇尚强者的典型日本企业文化氛围里,周诗广作为集团公司唯一一名外国人,从一名普通的工程师4年之内快速升迁至管理要职。公司高层对技术能力强、认真敬业的他信赖有加。社长曾笑谈:周君与公司管理层职员的区别只有国籍。当时800万日元的年薪,就日本大企业35岁左右的年轻人而言,亦属凤毛麟角。这也是公司对他这个中国人特有的勤勉,中日合璧处理问题的工作能力与专业水准的认可和褒奖。他在6年的工作时间特别是后3年里,完成了15亿日元的设计任务量,如JR奈良站立体交叉高架桥设计、北陆新干线福井站高架桥设计等,而且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8篇,这些成果在日本铁路界都是相当罕见的,为此,当时的日本《交通新闻》对他进行了专访报道。
  入学考试与会议纪要
  在日本兩次炼狱般的经历,是周诗广终生难忘的历练。
  刚到日本时,大阪大学导师告诉他,按照规定,博士预科生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考查、考试,才能取得博士入学资格。一个月后,要对他进行硕士论文研究答辩考查;两个月后,他要接受博士入学五门笔试;最后还有一场全系教授的集中面试。天哪,这意味着什么?作为博士预科生的他,任何一次考试不过关,就得打道回府。因为首笔奖学金仅支付到博士入学考试、签证也与此同步。而折戟回国就会错过毕业季,连应届生的就业机会都没有了。
  只有背水一战!
  翻译150多页的论文,不会日文输入法,怎么办?他借来一台电脑,买了一箱方便面,开始昼夜奋战。论文翻译完成了,入学考试通过了,面试也通过了。周诗广越战越勇!特别是面试时,面对全系8名教授3个小时的苛刻提问,他镇定自若,对答如流。
  两个月的艰辛,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周诗广体会到了自立与自强的重要性。在圣诞节前夜,终于如愿以偿。
  第二次背水一战,是刚到公司报到不久,公司次长让他跟着去参加一个技术圆桌会议。一个半小时的会议,会议发言中五花八门的口音、方言和专业缩略语,听得他似懂非懂,一头雾水。会议结束后,次长让他写个会议纪要。这可真难住了他……第二天上班,领导要看,结果他没拿出来。次长的脸色马上变了,然后尴尬一笑,表情复杂的脸上仿佛写着:博士竟然写不出一个会议纪要?!这让他无地自容。那天开始,夜里12点前他没离开过公司。买了本厚厚的铁路词典,抄啊、记啊、背啊。明天是什么会议,他事先做好功课,把能用到的专用名词都查一遍、写一遍。这还不够,通过各种渠道努力学习大阪方言,乘车、购物、游玩、看电视,有意地去听、去问、去说。在日本,夜里零点之后,路上的红绿灯就变成了闪烁的黄灯。此后一年,他每天晚上回家,都没见到过红绿灯。渐渐地,他写的会议纪要成了公司的范本。
  后来作为资深“知日派”的周诗广对笔者说,其实从改革开放直到今天,无论工业技术还是企业管理,日本都是中国“身边的老师”,必须要扑下身子,努力把日本铁路技术和管理的“真经”学到手,知彼之长,为我所用。
  归来的选择
  回国效力的大方向定了,回了国,还要面临多种选择。
  诗广跟建英商量,如果回国,去哪里工作好呢?的确,多家单位向他伸出橄榄枝。比如日企在中国工程领域大显身手,他可以轻松出任日本铁路相关部门驻华设计施工监理机构的负责人、大型商社在中国分支机构的交通技术主管,这些部门的收入和待遇都相当可观。或者是供职于国内大型交通企业、加盟知名的铁路建设公司,也能在一展身手的同时得到不菲的薪酬。当然,他的母校——西南交通大学的领导第一时间诚恳邀请他回到母校工作,作为学术带头人领衔铁路学术研究……说实话,出国留学的1997年,铁道部中层职员的月薪还不到他奖学金月额的1/10,金钱对周诗广的诱惑并不大,但他还真想到大学执教,特别是对于他熟悉的成都,美丽的风景、宜人的环境以及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妻子也是很向往的。
  然而,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北京,愿意遵从铁道部的安排,在中国铁路的最高平台上,为祖国铁路发展效力。
  当他向公司提出辞职申请后,他的博士生导师松井保教授对他表示支持和尊重。教授握着他的手,动情而担心地说,周君啊,你已经完全融入日本了,回到中国工作恐怕短期难以适应,要有耐性哟!公司社长河内清先生在送别宴上致辞道:“小周,你决心回国,我们挽留不住你,那好吧,请把这里当成你的第二个家,公司的大门随时向你敞开着,你什么时候愿意再回来,我们都随时欢迎你!”
  临行前,日本同事为他开了5场欢送会。拥抱、不舍、祝愿,依依惜别……   日本虽有优厚的待遇,但祖国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让他心动不已。尽管他知道,国内外生活工作条件有很大的差异,但好马不吃回头草,长期的海外生涯,使周诗广在完成最初的惊羡,转而学习、对比反思,再到回国欲有所为这一认知蜕变之后,逐渐对回国工作的选择变得理性、客观而积极。
  阳台间的琴声
  一首《思乡曲》从阳台间传出。纯净如泉的音色,天籁般沁人心脾,直抵天涯赤子心。胡建英知道,还是那把口琴,是她当年花了80块钱,送给他的第一份珍贵的礼物。话语有时候是多余的。倾诉和疗伤最好的方法是音乐。
  当年的胡建英怀揣着它,如同揣了一头小鹿,从合肥到成都不远千里送口琴。在合肥铁路工程学校,她是低他两届的小师妹,仰慕他、暗恋他。听说周诗广要开音乐会,虽然在念中专时他就师从名家学习口琴,当时由他在西南交大组织主办的四川省大学生口琴音乐专场演奏会,也是在校园里开先河的。那天,他就是用这只口琴吹奏了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那是定情之物呀,没有海誓山盟,从此以后这把口琴跟定了他。他带着它,走过山山水水,走过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建英知道,他高兴时吹《在希望的田野上》,忧伤时吹《思乡曲》。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是啊,那里有他们至亲至近的人,那里的一切,是魂牵梦绕的,是难以割舍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还需要诗广再解释吗?不需要了,琴声代表了一切,此时此刻建英依偎在这个体格健硕的男人怀里,听着他强有力的心跳,任由泪水哗哗地流。
  “我们回家吧!”
  “明天,我们启程——”

像高铁一样奔跑:台前幕后的故事


  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待遇和环境,离开了如鱼得水的工作平台和他朝夕相处、亲如兄弟的同事、伙伴,他带着一家人,漂洋过海,回到祖国。在他带回的二十几箱家当中,其中铁路技术资料占了整整六大箱。
  站在轮船甲板上,西太平洋的海风吹拂着周诗广浓黑的头发和英俊的脸庞。此刻,一种久违的诗情在心中涌动。一腔热血为报国,海天遥遥望故乡。他想起了当年的先辈詹天佑、茅以升……
  高鐵时代风云起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科学技术发展更是一日千里,根本不给人以喘息和歇脚的机会。21世纪初,世界高速铁路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有6763公里的高速铁路出现在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速度快、安全可靠、运载量大、节能环保的高速铁路正将世界铁路从“夕阳产业”牵引到“朝阳产业”,全球铁路的新变革正蓄势以待。中国如果不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决心和行动迎头赶上,那么,不仅无法满足中国经济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需要,更是对国家重大战略机遇的错失。
  周诗广归来之际,中国铁路刚刚历史性地迈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他清晰地记得这一天,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迎来了第六次大提速,有超过6000公里的既有铁路干线,实施了时速200公里以上的提速。中国向高铁时代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是一个雨后春晨,八一湖畔青翠欲滴,桃花红了梨花白,到处是春的气息。晨练中奔跑的周诗广仿佛望见朝阳中飞驰的列车正行驶在修远的铁道线上。周诗广在奔跑,中国高铁在奔跑,他与祖国一起奔跑。
  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2009年12月26日,武广客专开通;2010年12月30日,海南东环铁路开通;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2012年12月1日,哈大客专开通;2013年7月1日,宁杭杭甬客专开通;2014年12月26日,兰新高铁及贵广、南广高铁开通;2015年12月26日,成渝高铁开通; 2016年12月28日,沪昆、南昆高铁开通;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开通……
  一位作家曾写道:短短10年,中国高铁横空出世,一鸣惊人。大地山川上飞奔的高速列车,像追云赶月的神行使者,一次次创造着世界铁路的纪录,一次次刷新着中国大地的版图,实现了世纪伟人邓小平当年乘坐日本新干线时的感慨:“像风一样快,我们很需要跑”的民族夙愿。
  高铁带来的强劲冲击波改变着中国的交通格局,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延伸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催生出一个全新的高铁时代。当中国速度、火车提速、动车组、和谐号、复兴号等成了社会生活的流行语,人们对高铁已经从认知到接受,高铁进而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有了高铁,越来越多的人,无论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正在变得更加丰富。
  可以自豪地说,站在区域看高铁,它是发展地区经济,缩小城乡差别的火车头;站在全国看高铁,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火车头;站在世界看高铁,它是引领中国经济创造世界奇迹的火车头。
  如果说一滴露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那么从周诗广的不凡经历中,我们会从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身上,了解中国高铁的“成如容易却艰辛”。
  “水土不服”的洋博士
  坦率地说,回国之初,他并不适应国内的工作生活环境。
  自己是铁路设计专家,而组织却安排他到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标准所工作,具体说,是研究制定铁路技术标准。从日本铁路技术标准的使用者,变为中国铁路技术标准的制定者,跨度之大,让他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更感觉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说实话,当时他并不太理解领导和组织的深远意图。以围棋理论而言,富有长远眼光的铁路高层,并没有把周诗广安排到他擅长的铁路工程勘察设计主战场上冲锋陷阵,而是让富有高学历基础和不凡学术水平特别是经过国外技术历练的他,以“潜水”的状态去开拓更重要的领域——领衔研究和打造适应高铁新时代的铁路技术标准体系。而世界高铁领域的技术竞争和博弈,是一个看不见硝烟的站场,该方面重要工作在刚刚起步的“潜水期”,铁路高层的战略布局也需要“潜水”,不便宣传,也不能对员工坦言相告。一句话,是让他像“蛟龙号”一样,潜入“标准”的深海去孕育珍珠。   然而,周诗广并不能一头扎进“事业的真空”中去搞他的标准研究,他要面对很多“水土不服”的症候乃至境遇的落差。
  回国之初,方方面面条条框框的限制,让一家人的户口迟迟难以解决。儿子上幼儿园,遇到不小的困难;女儿生病,没有医保,要支付自费医疗。因为正式工作关系没有落实,一个月只能先拿到5000元左右的“借支工资”,面对在日本工作时1/10左右的收入,原来过惯了小康生活的一家人难以适应,妻子再也不敢逛大商场买新衣服了。在北京翠微路40多平方米毗邻嘈杂市场的租住房中,妻子时常和他说,日本宽敞明亮、幽静舒适的公寓好似在梦中。想想回国第一天,逼仄的租住房里堆上20多个大箱子,就难找下脚之地了……天黑下来,孩子喊饿,但他和妻子都无心吃饭。躲到阳台上的诗广,悄悄摸出了口琴……
  还是那首《思乡曲》。他乡盼归乡,归乡更彷徨。妻子悄悄搂紧了他,泪水打湿了心爱的男人坚实的背脊……
  刚到新单位,依然保持“日式工作法”的周诗广很快感到了不适应。面对每天一身西装,激情四射又严肃,踌躇满志又严谨的周诗广,有人感到了一种难以言传的不习惯。同事半真半假地嘲笑他:“周博士,您这西装革履的,是不是天天有外事活动啊?”甚至有人私下议论,这个洋博士到底有没有两把刷子?怎么没提拔没重用進机关而派到标准所来了呢?
  诗广虽然是个直性子,一腔热血回国干事业,但他还有艺术细胞,音体美样样精通,有“精神洁癖”又相当敏感,任何苦累都能扛,就是受不了误解与嘲讽。
  周诗广更大的困惑在于,一线的设计专家干幕后的技术标准,仿佛是把他雪藏般地束之高阁了。单位和家里,各种议论也不绝于耳。先前干技术如鱼得水,设计一条线路、设计一座车站、设计一座桥梁,亲眼看着它们成长起来,开通了,使用了,剪彩了,特别有成就感,心里非常自豪。可眼下,干标准,国外标准,国内标准,国内标准又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纷繁复杂,枯燥迷离,看不见摸不着,剪不断理还乱。
  桩桩件件的事实,风言风语的议论,影响着他的心情。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力不从心,内心深处浮现出一种冷静下来的低落。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满怀激情的选择了……
  闪着泪光的父亲
  知子莫若父。恰在这时,远在湖南老家的父亲给他打来电话,父子俩聊了整整一个半小时。
  父亲问他,领导安排你做什么工作?他说,编制铁路标准。父亲说,没有你那个标准,火车一样跑得快呀,这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吗?他解释,您买酱油、买盐,都有标签和一堆数据,这些就是食品标准。这样您买了才放心啊。建铁路也是一样,设计鉴定部门根据什么审查呀?工程管理部门根据什么检查呀?业主根据什么验收啊?就是根据这个标准。所以说,铁路标准如同“铁路技术宪法”一样重要……曾经当过小学校长的父亲听懂了。兴奋地说,我儿管着这么大的事情,这可是领导信任你呀,儿子,你肯定行!间或地沉默,诗广知道父亲动情了……是的,诗广在说通父亲的同时也说通了自己。
  他举着电话,沉默良久。还是父亲打破了沉默:“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国内国外待遇肯定差距不小,工作习惯也不一样,你和大家都得有个熟悉了解的过程,你说是吧?人活着,重要的是想做事,能做事,钱、职务都不是最重要的。人要知足,人要感恩。”
  周诗广已经潸然泪下,父亲却已破涕为笑:“诗广啊,既然回来了,既来之,则安之。即便组织上安排你打扫卫生,你也要把地扫干净……想不通,你就想想你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想想就明白了……”
  放下父亲的电话,他换上运动衣,索性跑到园博园。诗广边跑边想着父亲的话:这些年,自己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第一次坐火车,是到合肥铁路工程学校读书。16岁的少年,全国首批初中招录的中专生,第一次离家远行。从村里到镇里到县城再到长沙坐火车到合肥。绿皮火车很挤很慢,一路咣当着,他一路都是兴奋。到学校一切安顿好了,送他上学的父亲要回去了。站台上,他突然感到了莫名的不安和无助,与车厢里的父亲隔着一层玻璃,他哭了,也第一次看见父亲的眼泪。当火车开动的那一刻,他在心底涌起一个信念:一定要学有所成,一定要让父亲为我自豪……
  看透他心思的领导、同事们也给了他不少暖心的劝慰。“诗广啊,国内和国外情况有差异,你要有耐性,先稳下来再说。慢慢来,你刚回国,得有个适应的过程……”伯乐何华武语重心长地劝慰他“莫为浮云遮望眼”。
  被伯乐们一路呵护
  诗广经常想,自己一步一步是怎样走过来的……感恩的暖流,时常涌现在心底的河床。
  1990年中专毕业,品学兼优的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了首届保送生的资格,进入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本科深造。大学二年级,潜意识之中他做出一个决定,把外语科目由英语改成日语。因为日本有世界上第一条高铁和先进的铁路建设管理技术。在那个时候,不安分的大二学生周诗广,就把目光瞄上了世界高铁。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他开始思考中国铁路的前景在何方,自己未来的路怎么走,高铁仿佛有一种魔力在牢牢地吸引着他。他中断了自己达到专业水平的口琴演奏,放弃了如痴如醉的合唱指挥,甚至婉拒了大学里爱慕者的芳心暗许,把主要的精力聚焦到学业和对世界铁路趋势的关注与研究上。研究生毕业时,别的同学都选择就业,他只认定一个念头:出国深造。他在给学校领导提交的留学申请书中这样写道:我将牢记西南交大母校对学生7年的培育之恩,将此感念投入到更加艰苦努力的学习中去,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发愤图强,学好本领,争取早日学成归国,为祖国的高速铁路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这份申请书下面的指导教授一栏里,蔡英教授写下这样的批语:周诗广同学日语非常好,能有机会,宜支持。赴日学习可掌握日本先进的高速技术,对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土木工程学院王顺洪书记批示:同意周诗广同学自费留学,希望早日学成回国,报效祖国。
  喜欢晚上在校园操场夜跑的周诗广,总是习惯一边跑,一边在舒筋展臂中仰望星空,那璀璨的星光多像站台上的灯盏!他渴望着踏上人生的站台,跑向诗意的远方。那明亮的星光,多像照亮他前行之路的灯盏!多像那么多关心、呵护他的目光。   周诗广是幸运的,他知道自己走到今天,离不开伯乐们的一路呵护。他感恩常德市教委主任,在他未被报考学校录取的情况下,及时为他选择了合肥铁路工程学校;他感恩合肥铁路工程学校,让他获得首届保送大学深造的两个名额之一;他感恩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李祖功书记、铁道工程系王顺洪书记的斡旋与推荐,让他能够获得中专学校支持继续研究生深造;他感恩西南交大外籍日本教师德永好实女士,每天中午都挤出时间为他辅导口语15分钟,一年的口语训练,让他的日语托福考试顺利通过;他感恩日本大阪府国际交流财团,第一次给海外留学生提供奖学金,作为全球9名合格者之一的他,是当时唯一的中国籍博士奖学金获得者;他感恩大阪大学工学部松井保教授,对待第一位中国大陆学生的严厉与慈爱,在让他三年按时完成学业的同时帮助推荐就业,获得了宝贵的日本铁路公司的工作阅历;他感恩西日本铁路设计咨询公司的星野钟雄、河内清两任社长,长山喜则部长及中川秀晴次长,是他们的委以重任和悉心指导,才使他在6年之内由一名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快速成长为一名能干的日本铁路工程师;他更感恩中国铁路,感恩原铁道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感恩卢春房、何华武,感恩人事部门和经规院的领导同志,亲自出面斡旋做工作,把一家人的户口落到北京;他感恩那些从不理解到鼎力支持他,亲如兄弟的單位同事和工作伙伴,是他们让自己这位“洋博士”沉下心来,放下身段接通了地气……
  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每当周诗广到玉渊潭或园博园长跑,穿过玉渊潭公园身边姹紫嫣红的樱花树,望着园博园穿园而过的京广高铁疾驰而过的动车组,诗广都会从心里默念着这些令他一生感恩的名字,领导,老师,朋友,我从心里感谢你们……
  雪花飘飞时,柳丝泛绿时,樱花烂漫时,银杏泛黄时……周诗广像动车组一样不知疲倦地奔跑,和前进的中国铁路、和前进的时代一起奔跑!
  标准所的“拼命三郎”
  2007年,回国之初的周诗广来到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担任副所长,在这里开启了人生的另一番新天地。高铁时代的“中国标准”就是在这里诞生,在这里起步和飞翔的。
  回国后,周诗广接到的第一个大任务,就是在《客运专线设计暂行规定》的基础之上主持编制《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被委以重任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经历和视野:他知道发达国家的铁路标准是什么,他懂得中国铁路呼唤怎样的中国标准。
  以《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为代表的综合性铁路技术标准,整合了铁路20多个专业的设计要点,专业接口多、集成度高、系统设计强,是我国铁路技术标准体系的显著特点和重要特色。因此,担纲此类项目工作量大、协调难度高且要求综合能力强。周诗广披挂上阵,率队冲锋。
  国家铁路局工程监督管理司司长米隆(时任铁道部建设司分管技术标准工作副司长)在不同场合表示:周诗广的回归对以《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为代表的我国铁路工程建设标准水平的进步和提升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他倡导的路段设计速度、高铁安全防护标准、结构物基于极限状态法的性能设计等全新理念纳入规章,都曾引起业界的重视与关注。
  中国铁路在迅速发展,然而,凡是标准都是相对滞后的。科研在前,总结在后,才有标准。中国高铁在起步期间,标准建设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
  从绿皮车到“和谐号”,是质的飞跃,然而标准不一,技术各异,难以兼容等“瓶颈”和“包袱”还客观存在。中国铁路要实现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铁路要“走出去”,必须有过硬的“中国标准”。
  多少个工作日和节假日啊,周诗广和他的同事们经常论证、讨论到深夜。经规院标准所,有几盏灯总是亮到很晚很晚,和子夜的星光汇合。
  当回国后甩开膀子工作的时候,诗广逐渐找到了感觉。在日本虽然是技术专家,但总觉得只是一颗优秀的螺丝钉,回国之后可以充分发挥优势与特长,自己带领团队设计组装一台优秀的机器。只有回到祖国,才能自主地把自己的技术理念转化为现实。
  从2013年开始,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启动了“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被极寒、雾霾、柳絮、风沙“淬炼”出的“中国标准”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如今,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日益增强,由中国提出和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18年5月,中国已有189项标准提案纳入国际标准化组织,特别是在高铁、核电、通信、汽车等领域,中国在国际标准上正在实现从落后到随跑的进步。
  “得标准者得天下。”而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输出“中国标准”一直都被视为最高追求。
  作为中国铁路标准团队中的一员大将,很多重要标准的制定和出台,都凝聚着周诗广这位操盘手的智慧与汗水。
  人们发现,“海归博士”接地气了。早就解下了领带,脱下了西装。只是脚上的皮鞋没有换,这双英国制造的手工皮鞋,用了上百道工序,使得鞋子轻盈合脚,即使在炎热、寒冷、潮湿的天气下,都能保持良好的舒适度。这就是标准的质量。“当鞋子合适的时候,脚被忘却了。”这正是“鞋子哲学”的精髓。周诗广知道,唯有鞋子与脚达成相互鼓励般的舒适与默契时,脚步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这是鞋的“黄金价值”,也是鞋的美学顶点。
  这双英伦风格的皮鞋,诗广穿了10多年。凡是重要的学术活动和重要会议,他都要穿上这双皮鞋。10年间,他像一位优秀的鞋匠,一针一线地,严谨而一丝不苟地,像打磨艺术品一样打造着属于中国铁路的标准。10年间,铁路转企改制,深化改革,发展迅速。伴随着铁路改革发展的铿锵脚步,周诗广更是十年如一日,主持参与的一系列铁路标准出台运用,成为跻身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专家,公认的铁路技术标准领域的旗手。

树立团标标准:改革催生弄潮儿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日新者必日退。”“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习近平用典中的多个“金句”成为周诗广的座右铭。党的十八大以后,在国家深化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之下,周诗广从一名铁路系统政府标准管理机构的权威专家华丽转身,有幸成为铁路团体标准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吹响团体标准“集结号”
  长期以来,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均由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与欧美日发达国家的标准化工作体制难以对接。随着时代的发展,既有的标准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需求,推动标准化改革迫在眉睫。此时,与国际接轨的团体标准应运而生。借此,由市场主体来主导标准、由市场机制来优胜劣汰成为了标准的“主旋律”。
  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吹响了我国标准化改革的号角。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和组织全力推动方案落实。
  2015年6月,铁道行业唯一的全国性科技社团——中国铁道学会,开始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开展团体标准研制工作。铁道学会秘书长马福海犯难了:学会秘书处既无标准机构又缺技术专才,如何是好?铁路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卢春房和铁道学会秘书长马福海敏锐地意识到,团体标准未来将成为铁道学会服务行业和会员的全新载体,有铁路总公司党组重视和主要领导鼓励支持,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创造条件也要上!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知人善任的学会领导关键时刻中军帐点将了。
  2015年9月9日,马福海秘书长在学会办公室第一次接待了周诗广。半小时的谈话既是推介更是面试。双方一见如故,推心置腹,交谈结束后未待周诗广走出铁路总公司大门,马秘书长就“火速”发来了长长的信息。一方是求贤若渴,一方是知遇之恩。周诗广怦然心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为铁路发展共同奋斗的默契与机缘呢?
  2015年10月,铁路总公司发文同意组建中国铁道学会标准化委员会和标准与认证部。周诗广终于可以在全新的平台施展拳脚了。
  标准是这样炼成的
  铁路是公认的绿色交通工具。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城市群、卫星城雨后春笋般崛起,承担以大城市通勤客流和卫星城到大城市中心购物、旅游、休闲为主的短途旅客运输的市域铁路,开始进入政府和交通部门的议事日程。与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不同,市域铁路的技术标准体系却是一片空白。
  挑战往往是最好的机遇,而机遇属于勇者。《市域铁路设计规范》团体标准攻坚战拉开帷幕。
  国家规定的团体标准试点工作周期短、任务重,还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周诗广亲自操刀,来不及等待人事调动,2016年2月便启动了研制工作。通过在铁路系统13家单位进行遴选,组建了180人的编制团队,还邀请了路内外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内的近百名知名专家参与各阶段的审查工作。
  让我们看看“周诗广们”是如何运筹帷幄、调兵遣将的?这部团体标准是如何浮出水面的?
  2016年2月,铁道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编制工作启动研讨会,组织可行性论证;2016年3月到4月,组织编制团队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前期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2016年5月,申请立项铁路总公司的《市域铁路设计规范》科研重点课题,主持开展市域铁路标准关键技术研究工作;2016年8月,周诗广带领20多人的编制骨干团队现场调研,考察了成都、广州、深圳、温州、上海等地6个代表性项目;2016年9月和2017年1月,两次邀请日本及法国多名铁路专家来华与编制组开展技术交流,借鉴学习国外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2016年10月,编制团队共收集意见630条,在此基础上完善形成了征求意见稿;2016年7月、12月,周诗广先后4次在北京、武汉主持召开编制會、统稿会,落实审查意见等;2016年5月、10月、12月,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市域铁路设计规范》大纲、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3个阶段的专家审查会;2017年4月,《市域铁路设计规范》历经铁路总公司相关业务部门会签和排版印刷后,正式面世。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华成,2007年就与周诗广一同在铁路标准化战线工作,在重大综合性设计规范制定工作中协同作战,作为主编单位的技术管理负责人和一专多能的资深专家,他感慨地说:“周博士在这本《市域铁路设计规范》上下的功夫堪称规范研制的经典案例。课题研究对规范编制的技术支撑,国外先进理念与国内市场需求的借鉴分析,标准用户需求与编制组技术方案的良性互动,路外城轨与路内国铁审查专家意见的均衡协调,编制组内部专业接口间的碰撞与斡旋……在这本规范的编制过程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一般人真干不了这活儿!”
  担任这本规范项目总体工作的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设备处总工程师邱绍峰,是铁道行业标准化领域中坚力量的代表性人物,他曾“抱怨”道:“一年之内平均每个月都有一个大活动,编写《高速铁路设计规范》都没这么累过。不过周博士的压力是最大的,因为他需要带领庞大的编制组协同工作并控制编制进度,梳理解决不同编制阶段的各种问题,统一编制思路并对重大技术方案决策,当然还得为规范最终的成稿质量把关负责。”
  这是一部从里到外、从形式到内容都实现了诸多创新的标准。
  自此,中国铁路推出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三位一体”的客运专线铁路技术标准体系,为铁路事业全面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这部团体标准的推出,周诗广的一头浓发也大半灰白。用自己解嘲的话说,是在“新”和“快”的工作模式中提前“成熟”了。周诗广带领着团队,用心血树立了一个标杆——这就是铁路团体标准的标准。
  首部团体标准一炮打响
  只要方向正确,再远的路总能不断接近。
  2017年4月,周诗广领衔编写的《市域铁路设计规范》正式面世。一个月后,中国铁道学会主办“中国市域铁路发展论坛暨《市域铁路设计规范》发布仪式”圆满成功。在当晚的自助餐厅里,外国专家以橙汁代酒,向周诗广和他的团队表示祝贺,祝贺中国铁道行业第一部团体标准的诞生。
  酒杯中漾动的橙汁,像画家笔下生动的油彩,荡漾着金秋的颜色。的确,这是百余名成员的研制团队,仅仅历时1年完成的杰作。这是团队的胜利,体现了铁路系统深厚的科研底蕴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半军事化特点。周诗广反复强调:一部重大标准的推出绝不会仅是某个个体的功劳,政府标准如此,市场属性的团体标准更是如此。   ——离不开13家编制单位前期开展的大量课题研究和必要的工程实践;离不开各编制单位派出精兵强将,协同作战。
  ——离不开主管领导的委以重任。杰出的领导始于无为而治。马福海秘书长对周诗广的工作放手管理且有求必应,更难能可贵的是勇于承担风险带来的责任。好领导可遇而不可求,构成了周诗广努力工作的原动力。
  ——离不开铁路总公司的鼎力支持。时任铁路总公司副总工程师赵国堂兼任铁道学会标准化委员会主任,亲自主持规范的所有审查工作和研讨发布会,对规范定位、技术经济性等关键问题做出明确指示和要求。
  难能可贵的是,周诗广新工作岗位伯乐们对国际标准化形势、国家标准化改革战略和学会团体标准的发展目标都有脉络清晰的理解和认识。
  《市域铁路设计规范》面世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基础〔2017〕1173号),《市域铁路设计规范》的及时面世为国家市域铁路建设的顶层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技术支撑。
  周诗广知道,未来3年,铁路新线投产将不断增加,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一张内连外通、通江达海的庞大铁路网将更加完善,北京至大部分省会城市2~8小时通达,相邻大中城市1~4小时快速联系,主要城市群内0.5~2小时便捷通勤。一批设施设备配备完善、现代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将亮丽呈现,铁路与其他运输一体衔接将更加高效。想到饱含自己和团队成员智慧和汗水的《市域铁路设计规范》能为完善国家铁路网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的内心颇感欣慰与自豪。
  一个与八百个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有着学历阶梯一级不落和国内外丰富铁路工程技术经验的周诗广并没有满足取得的成绩。提高铁路标准的权威性,让标准落地推动铁路技术进步,让好标准焕发出新的生产力,才是自己真正的使命。
  推动标准落地,必须建立符合市场需求、覆盖面广、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管理团队。而最大的难题是缺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机遇与挑战,周诗广没有丝毫的沾沾自喜,面对攀登与前进中的困境,也常有“拔剑四顾天地窄,长啸一声山月高”的郁闷与孤独。
  遇到解不开的问题,他就去跑步。
  玉渊潭的樱花都开了,2000多棵樱花树,粉粉白白的花朵一夜绽开。这真是花的海洋啊,就连妻子都惊叹,比日本的樱花还集中,还壮观。在大阪,他也是经常绕着万博公园跑步锻炼。那时候压力大,身体乏、心也累,只有跑步才能让自己放松下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体制内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善于借用外部力量。习惯于一边长跑一边做扩胸运动的周诗广,不断拓展着思路、胸襟与气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一个好汉三个帮,心比天大的周诗广,在首部标准一炮打响之后,便开始琢磨要网罗路内外甚至国内外的顶尖人才,打造“铁路团体标准”的“聚义厅”。周诗广天生就是一名指挥家,在大学,他担任大学生合唱指挥,得过学校第一名。在这里,他的指挥天才发挥得淋漓尽致。没有助手,没有秘书,每天晚上趴在因颈椎病而架高的电脑前,像“辽宁舰”舰长和“复兴号”司机一样的周诗广,双眼放光,手指翻飞,荧屏闪亮。看似“孤独”的他,身后已经悄然带起了一支庞大而精锐的专家队伍。
  打造一流的标准,必须有一流的团队。在领导鼎力支持下,有着国际视野的他,参考ISO、IEC等国外标准化组织的管理模式,根據行业特色,建立起跟国际接轨的学术机构,设立14个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遴选、确定委员。委员们大都是来自铁道行业的勘察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维护、装备制造和科研院校的专家,还部分纳入了路外活跃的顶级专家甚至外企知名专家。仅仅一年多时间,周诗广奇迹般地组建了一支近800人的标准化专家团队。面对笔者,周诗广不无自豪地说,在世界铁路标准领域,中国铁道学会的标准化团队堪称一支让人艳羡的劲旅。
  在网罗天下英才的同时,他敢为人先地组织研发出一套网上实时办公系统,实现了标准立项、编制、审查、报批全过程电子化和网络化管理,创新性地解决了14个标准化专委会协同、高效开展标准化工作的运行机制问题。
  这是一支分散、高效的研究团队,大家以科学、严谨的敬业精神和对事业的热爱紧紧“绑定”在一起。

标准的生命力:协调与联动


  对技术标准的认识,周诗广有自己的理解。标准化是科研与生产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科研成果一旦纳入相应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生产也因为标准化所确立的准则得以提高效率和品质,因此标准化工作绝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加强与上下游的联动。就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而言,上游的课题研究是立标之本,下游的工程建设则是标准的试金石。
  我国铁路地质路基界的领军人物铁二院李海光、铁三院彭泽仁和铁四院顾湘生多次在专家审查会上表达过这样的共识:设计院提拔处副总工程师以上技术负责人必须要考核其课题研究和标准化工作业绩。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印证了设计生产、标准编制和课题研究的均衡发展对塑造一个优秀设计负责人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以标准化工作为主业的技术负责人,周诗广一直庆幸自己拥有硕博研究生期间的6年大学科研经历和日本铁路6年的一线工程设计经验,并且在标准化主战场工作的同时一直在强化科研与生产的上下游联动,这应该算是周诗广在铁路技术标准领域取得不俗业绩的坚实基础和经验诀窍。
  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谱写、指挥以铁路加筋土为主旋律的标准科研建设交响曲的吧。
  让“加筋土”技术登上舞台
  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就开始研究路基结构的周诗广发现,我国高速铁路线下结构桥隧比例可能存在偏高的倾向。我国高铁桥隧比例远高于欧洲高铁而接近国土呈狭长带状、寸土寸金的日本新干线。特别是近年来,他多方调研分析,了解到桥隧比例偏高背后的原因与路基占地面积较桥隧大、建设初期沉降难于控制等岩土结构固有特性诸因素有关。通俗地说,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线下基础工程遇到困难时,我们过多地依赖钢筋水泥,对土工材料的研究和运用不够,该领域存在较大作为空间。   铁路线路在通过城市、车站及风景区时适宜采用路基支挡结构,加筋土挡墙作为轻型支挡结构是我国路基工程未来重点的发展领域,他把路基结构重生的希望聚焦到了土工合成材料身上。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是一种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料的柔性岩土工程材料,在国际上被称为继木材、水泥、钢材三大主要建材之后的“第四大建筑材料”。
  是啊,作为技术标准的制定者,迫切希望更多的好标准、新标准落地生花。
  经过周密筹备,2010年12月,周诗广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首届铁路加筋土技术研讨会,各路“大侠”京华论剑,加之周诗广所做的具有说服力的研讨总结报告,促使铁路设计部门对推广应用加筋土技术取得了共识。
  周诗广一方面分别和各大设计院科技负责人联系,请求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另一方面他请求原铁道部科技司支持,相继以部级重点课题的形式,专题立项开展研究。几年间,铁路加筋土科研团队发表大量科研论文的同时,先后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众多知识产权。
  标准落地结硕果
  水深则所载者重,土厚则所植者香。科技创新是交通强国的重要支撑。中国铁路人正瞄准世界铁路科技前沿,进行着最具挑战性的生动实践。
  在全面了解铁路加筋土领域存在的各类问题、行业内分头立项开展研究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就轮到他所主管的技术标准板块登场了。蓄势待发的周诗广在产品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方面双管齐下,系统彻底地解决了建设各方对铁路加筋土的标准需求。
  他随即主动请缨,向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了标准立项申请,利用自身兼任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副理事长的便利条件,组建了以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杨广庆为代表的铁路土工合成材料创新团队,亲自担任主编,2014年至2016年,整合路内外的技术力量编制了1套9册的铁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系列标准,填补了我国铁路技术标准空白,也让加筋土技术有了“准生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014年周诗广开始与铁路设计院、设计审查和工程管理部门充分对接沟通,推动新型加筋土挡墙在高等级铁路建设项目中试点应用。
  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加筋土挡墙变形不可控、耐久性不可靠等问题在不少人心中印象深刻,一时积重难返,这让周诗广主导的加筋土推广行动一波三折,甚至屡屡碰壁。
  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者事竟成。用数据和成功案例说话,以客观真诚的学术态度扩大支持面。在设计院和铁总机关相关部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首个采用新标准和新结构的加筋土挡墙终于落户Ⅰ级正线铁路,周诗广和他的团队成员欢呼雀跃。八年磨一剑,激动人心的一天终于到来了。2018年5月19日,周诗广策划组织的第二届铁路加筋土技术研讨会在四川西昌隆重召开。
  这是一次标准接地气的精彩展现!这一铁路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成功案例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后,一直默默支持周诗广的伯乐——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学会理事长卢春房向他表示祝贺。以标准为主线推动铁道行业技术进步,已然初显成效。
  诗意的多彩生活
  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家主席习近平陪同下乘坐京津城际高铁时所说:“坐火车有一种浪漫的感觉……”周诗广依然喜欢生活和工作中的浪漫与诗意。人们通常认为,高强度、高密度的枯燥工作,很容易令人失去对周围事物的敏感。而周诗广不是,他始终保有一份好奇,一份纯真的心,他还是那个快乐的文艺青年。和中国高铁一样,有着自己心中诗意的远方。
  他依然喜欢自驾旅游、喜欢马拉松、喜欢网球、喜欢音乐、喜欢摄影,其实这些爱好正体现了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勇于挑战、满怀激情、永葆天真赤诚。
  对于每周工作近百个小时的周诗广来说,我们看不出他有多累,他的爱好一样儿没落下,他的才华一点儿没浪费,他是个停不下来的人,因为他乐在其中,爱工作,更爱生活。
  2016年,他开着越野车,带着父亲和孩子,去西藏旅游,70岁的父亲知足地笑了;2017年,他带着妻子儿女,回日本探望导师,80岁的松井教授欣慰地笑了;2018年,他放低身段与此前逆反的儿子成为“好哥们”,打算为正在学习巴扬手风琴的儿女开一个小型音乐会……我们可以想象,这一双儿女未来肯定会感恩父亲对他们的培养。如今,两个孩子都10多岁了,可能继承了父亲的基因,都喜欢音乐和运动。
  周诗广依然保持着他的激情与浪漫。
  周诗广更保持着他的冷静、平和、谦逊。他一再表示,在成千上万的铁路科技大军中,他只是普通一兵,他和团队成员取得的些许成绩,应该归功于新时代的好机遇,应该归功于铁路改革发展的宽广舞台。屡次采访的推辞以及话题屡屡向别人转移,增加了我们的写作难度。而恰恰从这些方面,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信服、尊敬的青年科技人才的情操与胸怀。

尾声:标准的美学与远方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2018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做重要讲话。“我们着力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对铁路行业的高度肯定和殷切期待,鼓舞着成千上万的“周诗广们”。“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团队。”周诗广和团队成员一遍一遍学习和品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内涵,也更加感到肩上有千钧重担。
  “新时代,新期待,新机遇,新作为。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看到了党和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看到了党和人民对科技人才的殷切期待,更看到人才施展作为的历史机遇和宽广舞台……”周诗广在共产党员“两学一做”学习笔记中这样写道。   当今中国,喜看大江南北,一条条高速铁路正在神州大地延伸……
  到2020年,中国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随着“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的建立,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和地区将会享受到高铁带来的诸多红利。高铁将培育壮大经济新业态,促进沿线区域交流合作和资源优化配置,加速产业梯度转移,带动制造业和整体经济转型升级,极大地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周诗广的人生马拉松依然在路上。
  科学技术的最高境界接近哲学与宗教。对高铁事业,对所从事的铁路标准工作有着佛教徒一般虔诚的周诗广,把知识汲取的触须延伸到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各个方面。他要求自己要站在更高的文化层面上施展作为。他相信,世界上任何新生事物,都必定孕育出一种崭新的精神和文化。铺展在神州大地上的高速铁路,辐射和挥发出的文化内涵,必定会以神奇的力量进入社会机体和公众精神细胞的微小缝隙。科技的进步一定会带来观念的更新与文化的自觉。铁路标准,必须有更多人文、文化乃至艺术营养的汲取。要通过铁路标准,体现出更多由内而外的“高铁美学”。
  中国铁路发展没有终点,只是不断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
  而周诗广除了灰白的头发,依然是阳光帅气的资深青年。有人问他:当官了没有?提级了没有?挣大钱了吧?都暂时还没有。依然是学者般纯粹的周诗广,依然是激情四射、快乐奔忙的周诗广。
  是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驱动中国铁路高质量地发展。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崭新画卷: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信、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铁路技术集成融合,铁路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技术水平全面提升,铁路综合技术创新领跑世界。中国铁路将更加安全高效、更加绿色环保、更加便捷舒适。
  让周诗广倍感欣慰的是,铁路总公司党组和铁路各级组织一直以来对技术人才高度重视,不断为人才施展作为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最近,在鐵路总公司组织开展的“百千万人才”评选中,周诗广当选为铁路总公司专业带头人。有了一个更宽广的平台,能为中国铁路发展贡献更多的聪明才智。这才是周诗广——一名普通铁路科技工作者的价值追求。
  现在,周诗广依然每天像一台“标准的机器”高效运转,他对自己的要求是,不仅要做中国铁路标准的专家,还要放眼世界,把目光始终瞄准拥有铁路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发达国家。他还有很多的梦想:建设一支铁路技术标准的“梦之队”,为中国铁路保驾护航、为中国铁路标准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这就是周诗广的人生之诗和迷人的远方……
其他文献
夏夜最繁盛的时候,有朋友从远地来,喝完酒坐车回去,借着微醺,聊起年轻时那些激烈和惆怅,车里几人,间或大笑、争论和感叹。窗外树影幢幢,即闪而过,不知谁幽幽地叹了一声,“我们回不去了”,无尽的沉寂中,谁也没再说一句话。  “我们回不去了”这句话,出自张爱玲《半生缘》。十八年后,分别半生的曼桢和世钧再次相遇,“世钧,我们回不去了”,这句话从曼桢口里说出,分外凄婉和无奈,也让多少读者为之哀怨、纠结。多年以
夏季即将结束   阅读间隙,她偶然抬头   那些湿漉漉的光芒震撼了她   左边地面的南一环,闪耀的   车流和灯火交织。北面   流动的灯河,巨大的暗影   来自破旧低矮的多层住宅   它们填充了城市的黑暗空白   白天路上奔波不息的人们,此刻   陷入黑暗睡眠,他们绵延的梦里   下着倾盆大雨,夏天的雨水   持续不止,从睡梦里漫溢出来   (几点明灭的柱灯是闪电)   午夜的雨水,让黑暗更凝滞
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陕甘交界处。全县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村,总人口34.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69万人,总耕地面积87.87万亩。境内海拔930~1460m,年平均日照2274小时,年平均气温10.4℃,年均降水555毫米,无霜期174天。2012年全县果品面积达到37.4万亩,年产果品32.06万t,蔬菜种植面积14.23万亩,年产蔬菜19.05万t;牛、猪饲养量和年未存
蕾切爾·薇兹在一次采访中说,欧格斯从不谈论角色的动机,这对你的工作有什么影响?例如,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是两个画面的重叠。你需要理解这种叠加背后的隐喻吗?  瑞恩:啊,这是个有趣的问题。欧格斯是个不太会透露自己想法的导演。我不知道他是否了解自己,但是他的判断更多的是基于他的直觉。坦率地说,我们从未讨论过(最后的画面叠加),这是欧格斯跟他的剪辑(欧格斯·马夫罗萨里迪斯)提出的想法。《宠儿》的布景、广角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石家庄市桥西区的拉丁舞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具体以石家庄初艺舞蹈培训机构为例,进而分析其学员、师资、运营、授课内容等情况。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促进该地区相关艺术类培训机构的发展,可以为相关培训机构的经营管理者提供指导意见,也可以为拉丁舞老师提供课堂经验。  关键词:石家庄市桥西区 初艺舞蹈培训中心 拉丁舞 开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52
他出生时已堆积了万古愁,如果还纠结着老祖宗多尔衮的墓园,还怨念曾经的西郊美园林,那就不是顺应时势的金寄水了。一、金寄水  金寄水先生应该对失去西郊燕园毫无印象,燕园是后来的叫法,如今也是北京大学校园的一个别称。当年它还属于金寄水先生所在家族的时候叫“墨尔根园”,这是满语,“睿亲王园”,实际上它就是清朝廷赐予世袭罔替睿亲王家族的西郊别墅。  1919年睿亲王家族失去墨尔根园时,金先生才四岁,我很怀疑
三川坝观鹭  流水过处,岸边的柳枝  水草和残荷,都成了俗物  唯有静立的白鹭  以出世之美挽回了颓势  它双目寂淡,光芒收归于内心  身体一动不动,翅膀交给了灵魂  流水中有几个女子  弯腰清洗着莲根  也顺势打捞水中锋利的刀子  她们偶尔抬起头来,看见白鹭  一阵慌乱,又迅速弯下腰去  仿佛看见了肉身成道的  某个邻居。我在流水之上的木桥  闲坐,无端地浪费着时光  不在乎流水的道场经声四起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我们选择重新上路。到了这样的深秋季节,现在我们终于明白,说出的其实永远都比内心浅薄得多。  从这期杂志开始,我们从内容的设置到版式的编排,都有了较大改变。我们诚惶诚恐。希望这样的改变,能够得到读者朋友的理解与喜欢。  其实一本杂志就和一个人一样,都在经历生命的成长。风霜雪雨,花开草长。我们经历了少年时的激越奔放,现在我们更懂得了冷静和耐心,我们越来越深信岁月的力量。  比起
特效化妆团队最多的时候有大概70多个好莱坞的团队成员,《斯巴达300勇士》、《我是传奇》、《猿人袭地球》的Shaun Smith(肖恩·史密斯)此次担任电影特效化妆总监。同时中方也有大概一百多个特效化妆工作人员全程参与。  “孙悟空是个十分抢眼的角色,很多人都对他该长成什么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意见都不集中。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一个野性狂野的孙悟空,我们一开始就是往这个方向的。孙悟空是由甄子丹
受疫情影响,从春节前开始内地影院歇业了近半年的时间。开始复工复产后,由于没有重量级的新片上映,一度让人以为电影市场短期内很难恢复往日繁荣。  结果8月21日上映的《八佰》扭转局面,并以最终超过31亿的票房宣告行业复苏。接下来《夺冠》、《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姜子牙》、《急先锋》等电影纷至沓来,并且在上座率依然有一定限制的情况下,国庆档总票房达到近40亿元,虽然不如去年,但也拿到了影史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