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与实施的背景下,国家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日益关注,并基于学生的发展现状,有了新的要求。中小学是学生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性阶段,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除了要传授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外,还应从他们的身体素质出发,重视体育教学的开展,以此强健学生的体魄,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但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发现,大部分教师依然保留传统教学思维,无法实现创新教育。故此,本文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所谓的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的发展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以及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现他们的个性化及全面发展[1]。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在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的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意识,在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积极影响下,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为全面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改变传统教学理念
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若想实现创新教育,需要教师改变禁锢的教学观念和落后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并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是将知识一股脑的传授给学生,限制他们在课堂中的自由,倘若此,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身和体育学科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要顺应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趋势,将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改变,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征为导向,运用新颖、独特的手段进行授课[2]。另外,不论是的小学生还是初中生,他们都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亲切关怀,唯有此,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创新教学。
二、合理搭配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助催剂。因此,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若想实现创新教育,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运用有效手段,合理搭配教学内容,借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说,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应根據他们贪玩的性格特点,将多种游戏活动融入到教学中,在短跑中设置“两人三足”游戏;在小篮球中设置小组竞赛游戏等,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主观意识,教师在创新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与教学内容进行密切联系,选择适当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有所获。比如,在教学中训练学生反应能力时,可以将“喊号追人”游戏引入其中;在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素质和协调配合及躲闪能力时,可将“拉网捕鱼”游戏引入其中;等等。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变得越来越多,学习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初中生,他们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没有空余时间进行课外活动或体育锻炼,对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影响。若想改变这一现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重视教学内容的创新,除了要做好基础知识和体育技能的传授外,还要适当的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建立兴趣小组[3]。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户外远足、户外排球、户外捉迷藏等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的影响下回归天性,放松自我,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传统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总是以一副高姿态对待学生,不是对他们严厉呵斥,就是心存私心,偏袒成绩优秀的学生。这一错误的教学思维不仅会伤害学生的心灵,还会造成许多严重影响,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做好角色转变,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一视同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他们的想法和爱好,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要用耐心讲解、引导代替批评、职责。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自身的不懈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发展体育素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一方面,能够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实现体育学科在教育事业中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教学理念及模式的创新,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兴趣,既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良好的锻炼,又能够发展他们的体育素养,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国明,黄进.浅谈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赢未来,2017,12 (06):167-167.
[2]王俊杰,李青山.浅谈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35 (14):255-256.
[3]崔强,陆建坤.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 (12):161-162,189.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所谓的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的发展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以及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现他们的个性化及全面发展[1]。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在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的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意识,在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积极影响下,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为全面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改变传统教学理念
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若想实现创新教育,需要教师改变禁锢的教学观念和落后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并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是将知识一股脑的传授给学生,限制他们在课堂中的自由,倘若此,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身和体育学科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要顺应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趋势,将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改变,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征为导向,运用新颖、独特的手段进行授课[2]。另外,不论是的小学生还是初中生,他们都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亲切关怀,唯有此,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创新教学。
二、合理搭配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助催剂。因此,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若想实现创新教育,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运用有效手段,合理搭配教学内容,借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说,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应根據他们贪玩的性格特点,将多种游戏活动融入到教学中,在短跑中设置“两人三足”游戏;在小篮球中设置小组竞赛游戏等,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主观意识,教师在创新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与教学内容进行密切联系,选择适当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有所获。比如,在教学中训练学生反应能力时,可以将“喊号追人”游戏引入其中;在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素质和协调配合及躲闪能力时,可将“拉网捕鱼”游戏引入其中;等等。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变得越来越多,学习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初中生,他们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没有空余时间进行课外活动或体育锻炼,对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影响。若想改变这一现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重视教学内容的创新,除了要做好基础知识和体育技能的传授外,还要适当的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建立兴趣小组[3]。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户外远足、户外排球、户外捉迷藏等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的影响下回归天性,放松自我,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传统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总是以一副高姿态对待学生,不是对他们严厉呵斥,就是心存私心,偏袒成绩优秀的学生。这一错误的教学思维不仅会伤害学生的心灵,还会造成许多严重影响,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做好角色转变,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一视同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他们的想法和爱好,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要用耐心讲解、引导代替批评、职责。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自身的不懈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发展体育素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一方面,能够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实现体育学科在教育事业中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教学理念及模式的创新,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兴趣,既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良好的锻炼,又能够发展他们的体育素养,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国明,黄进.浅谈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赢未来,2017,12 (06):167-167.
[2]王俊杰,李青山.浅谈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35 (14):255-256.
[3]崔强,陆建坤.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 (12):161-16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