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学视域下的德育教学是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两课教学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一脉相承的。教育学视域下的德育教学正朝着多元化、交叉型、高度分化与综合的趋势迅速发展。但怎样彰显新时期教育学视域下德育教学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对此本文作了探索。
关键词:教育学;高校;德育教学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德育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两课”教学和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处于同一背景。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德育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特征。德育教育工作是建立和完善新时代道德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方法,是革新和开发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当今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德育教育的时代性、时效性、科学性作为所有德育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德育教学的基本现状
在大学生眼中,德育课程是可有可无的一种课程。如果学生基于这种态度来学习,就会导致老师在讲台上讲,而学生则没有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老师讲授德育课程只是一直在给学生灌溉知识的概念,而并没有注意学生的需求,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我国的德育理论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从事德育教育和德育的研究人员进行了艰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德育教育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很多教师仍然在运用单一教学方法,课程缺乏多样性,不能与时代紧密结合等等。
二、增强教育学视域下德育教学时效性的对策选择
(一)加强学科建设,丰富教学内容
借鉴其他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特征不断补充和完善新内容。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德育教育是包含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逻辑、文化、美学和管理的复杂学科。中西方研究者都从多种角度展开了关于德育教育的多方面讨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利用德育的研究成果,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珍爱父母、珍爱他人、珍惜生命的良好习惯。同时,考虑到时代发展的基本特征、知识产权、技术道德、道德环境、经济伦理、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终身学习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与德育内容应该及时整合到德育教学内容中去。
(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拓展教学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捍卫诚实守信、勤俭节俭、尊重老师、惩恶扬善等做人标准,并且传统文化强调“道德”的培养,强调“道德”的地位和作用,提倡“谦恭礼让”和“严己宽人”的哲学。在这种情况下,“厚德载物”是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原则,也是现代大学生应具有的道德发展和生活的标准。孔子倡导:“仁者,爱人。”的人生价值观。学生应该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增强诚实、善良和正义的道德观,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这可以形成一种宽容和尊重他人并注重和谐的道德发展状态。强调国家的自尊和信心、民族和社会的利益,促进集体利益的形成和对无私奉献价值观念的形成。
(三)提高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1.自然分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自然分化,并指导学生学习和解决学习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方法着重于两个环节:一是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主要由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可设置多个环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上课前发送到老师的邮箱。老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让个人采取个人解决疑问,共性的全班释疑。其次是练习。老师在作业中可实行零批改。老师把学生批阅作业的权利交给学生自己,目的是让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并做出理解。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提高了教育效率,也提高了教育质量。
2.情景模拟
通过模拟可以解决教育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特定问题,从而获得解决策略和技能。协调学生前后矛盾,应对紧急情况、课堂纪律等。在发生事件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选择两种最佳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进行更广泛的头脑风暴,其次,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是教师必须使用成熟的现代教育方法。基于传统教育方法如黑板、粉笔、墙壁图等基础上,积极运用数字广播、手机短信、微信、微博、数字胶卷等新的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功能,让学生理解和推理,并提高学生对德育课程的理解。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并改善教育目标,从而增加思维和意识,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在培养和改善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道德情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德育课是一门极为复杂的综合性学科,这不仅是严格的科学,而且需要一種活泼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可以通过大量的知识来辅助完成。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教师的素质,进行持续讨论研究,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德育教育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雅萍.教育学视域下高校德育教学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4(08):154-155.
[2]黎泽宇.中职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九卷).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30-37.
[3]王小松.思想教育课教学中德育首位的实现——也谈思想教育课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J].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2):101-103.
作者简介:王小蕾(1999-),女,江苏泰州人,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教育学
关键词:教育学;高校;德育教学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德育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两课”教学和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处于同一背景。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德育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特征。德育教育工作是建立和完善新时代道德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方法,是革新和开发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当今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德育教育的时代性、时效性、科学性作为所有德育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德育教学的基本现状
在大学生眼中,德育课程是可有可无的一种课程。如果学生基于这种态度来学习,就会导致老师在讲台上讲,而学生则没有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老师讲授德育课程只是一直在给学生灌溉知识的概念,而并没有注意学生的需求,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我国的德育理论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从事德育教育和德育的研究人员进行了艰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德育教育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很多教师仍然在运用单一教学方法,课程缺乏多样性,不能与时代紧密结合等等。
二、增强教育学视域下德育教学时效性的对策选择
(一)加强学科建设,丰富教学内容
借鉴其他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特征不断补充和完善新内容。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德育教育是包含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逻辑、文化、美学和管理的复杂学科。中西方研究者都从多种角度展开了关于德育教育的多方面讨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利用德育的研究成果,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珍爱父母、珍爱他人、珍惜生命的良好习惯。同时,考虑到时代发展的基本特征、知识产权、技术道德、道德环境、经济伦理、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终身学习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与德育内容应该及时整合到德育教学内容中去。
(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拓展教学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捍卫诚实守信、勤俭节俭、尊重老师、惩恶扬善等做人标准,并且传统文化强调“道德”的培养,强调“道德”的地位和作用,提倡“谦恭礼让”和“严己宽人”的哲学。在这种情况下,“厚德载物”是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原则,也是现代大学生应具有的道德发展和生活的标准。孔子倡导:“仁者,爱人。”的人生价值观。学生应该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增强诚实、善良和正义的道德观,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这可以形成一种宽容和尊重他人并注重和谐的道德发展状态。强调国家的自尊和信心、民族和社会的利益,促进集体利益的形成和对无私奉献价值观念的形成。
(三)提高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1.自然分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自然分化,并指导学生学习和解决学习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方法着重于两个环节:一是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主要由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可设置多个环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上课前发送到老师的邮箱。老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让个人采取个人解决疑问,共性的全班释疑。其次是练习。老师在作业中可实行零批改。老师把学生批阅作业的权利交给学生自己,目的是让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并做出理解。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提高了教育效率,也提高了教育质量。
2.情景模拟
通过模拟可以解决教育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特定问题,从而获得解决策略和技能。协调学生前后矛盾,应对紧急情况、课堂纪律等。在发生事件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选择两种最佳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进行更广泛的头脑风暴,其次,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是教师必须使用成熟的现代教育方法。基于传统教育方法如黑板、粉笔、墙壁图等基础上,积极运用数字广播、手机短信、微信、微博、数字胶卷等新的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功能,让学生理解和推理,并提高学生对德育课程的理解。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并改善教育目标,从而增加思维和意识,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在培养和改善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道德情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德育课是一门极为复杂的综合性学科,这不仅是严格的科学,而且需要一種活泼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可以通过大量的知识来辅助完成。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教师的素质,进行持续讨论研究,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德育教育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雅萍.教育学视域下高校德育教学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4(08):154-155.
[2]黎泽宇.中职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九卷).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30-37.
[3]王小松.思想教育课教学中德育首位的实现——也谈思想教育课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J].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2):101-103.
作者简介:王小蕾(1999-),女,江苏泰州人,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