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利用电商拓展销售渠道以及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团山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扶贫攻坚之路。
正在果园里采摘成熟苹果的李文启夫妇心情大好,干劲十足,一会儿功夫,眼前的小车已经装满,这些苹果将被运到附近的集市、景区销售,还会有慕名前来的游客采摘,“最远的来自成都,把汽车的整个后备箱都装满了我们的苹果。”李文启笑着说。除了这个小果园,夫妇俩还在荒山上承包了十几亩田地种植不同品种的果树,每年在果树上的收益达到六七万元。
“党的扶贫政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十年前我们只能种麦子和玉米,一亩田地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和现在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如今,在河北省易县西山北乡团山村,和李文启夫妇一样靠种植果树摆脱贫困的村民不在少数,几乎家家都有自己的果树,品种主要是苹果、桃、柿子、杏等,近几年还开始种植樱桃,新建了樱桃大棚,以股份合作制经济方式发展大棚种植项目,使得贫困村民的收入实现了明显增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很多振兴农村、促进农民增收的好政策。这几年的扶贫政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正的实惠,我们搞养殖、种植的劲头更大了!”参加完村党支部举办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会议后,团山村村民赵满祥激动地对记者说。
团山村位于易县西南,是龙门水库的移民后靠村,全村110户,365人。2014年团山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贫困人口277人。村民收入主要来自林果种植业和外出务工。生产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老化、山村闭塞导致缺少先进的生产理念、技术支持,贫困之下,团山村却在这几年通过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利用电商拓展销售渠道、加上驻村帮扶工作队在基础设施建设、种植技术培训上的支持,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扶贫攻坚之路。2017年,团山村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6000元左右,剩余的10户贫困户要实现拟脱贫,这是今年团山村的主要任务。
特色林果业+农产品深加工
2003年担任团山村党支部书记一职到现在,团山村的变化让李洪感慨颇多。那时的团山村以大农业为主,果树仅有100多棵,剩下的便是一片片荒山。2006年,国家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出台实施,每人600元后扶资金。这600元怎么用?团山村党支部在当时达成共识:600元直补资金和上级移民办支持款项全部用于荒山开发,向荒山要效益,要发展。在易县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打井、修路,开荒造地工作顺利开展,一棵棵果树在团山村的荒山上扎根生长,果品产量与质量日益提高,昔日的荒山如今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也成为了团山村民脱贫致富的“靠山”。
在团山村,林果种植业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除此之外,农产品加工也成为很多村民增收的新途径。
村民李金海退休后,开始搞起了农产品深加工,主要做红薯干。外表光滑,卖相好的红薯会直接销售,而长的不够“好看”的红薯则被留下来,进一步加工成美味的红薯干。在李金海家里,有一个小屋子专门用来制作红薯干,切成小长条的红薯整齐地摆放在烧热的土炕上,从红薯条变成红薯干只需要24小时。
“我家的红薯干一年可以卖一万斤左右。”李金海对记者说,利用农产品深加工增加收入,全家每年农业总收入在5万元以上。
像李金海一样从事农产品加工的村民很多,他们在种植果树的基础上,又打开了一条新的增收途径,除了红薯加工以外,还可以对苹果进行加工,做成苹果干,依托紧邻景区的优势,这些加工食品得到了游客的喜爱,销量大增。
电商服务站拓宽销售渠道
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易县立足实际,瞄准症结,确定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战略,其中,“互联网+”成为这场扶贫攻坚战中的一大亮点。
在易县的每个村子里,都设有一家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团山村也不例外,村民何小松是这家服务站的负责人,对其进行日常的管理运营。2015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何小松回乡创业,在这之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村里的年轻人基本都在外地打工,但我希望自己眼界宽阔后,能够回到家乡为扶贫事业贡献一点力量,让村子的林果业发展更好,这样比在外打工强!”何小松语气坚定地说。
这家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目前拥有一个网店、一个微店以及一个微信群,全部由何小松负责运营。这里可以帮助村民“代卖”各种产品,前提是有特色、易存储、易运输,比如团山村特有的苹果、红薯干等。借助旅游优势,很多人会通过网店来购买,这为村民又拓宽了一个销售渠道。
另外,这里还具有“服务”村民的功能,“村里的人想买什么东西,我可以从淘宝、京东给他们代购。平时我还会帮村里的老人查电话费、兑换手机积分等,电子商务服务站,主要功能就是服务。”何小松对记者说。
在这个80后青年看来,互联网在农村还是新鲜事物,认可度并不高,虽然通过电商服务收入不多,但工作还得继续去做,“未来计划在附近景区里开一个特产店,集结易县各个村子的特产,向各地的游客推广。”
驻村帮扶工作队加速脱贫进程
在全国各地的扶贫攻坚战中,驻村帮扶工作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团山村党支部书记李洪以及团山村民在采访中反复提及,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到来无疑是个福音,加速了村庄脱贫的进程。
2016年2月,河北省子牙河河务管理处进驻团山村,谋划了产业帮扶、基础设施改造、开村办企业、打井抗旱、光伏发电等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其中,让村民受益最大的便是水利和道路的修复。
总工程师李锁庄告诉记者,团山村的饮用水管道建成二十多年,已多处出现跑冒滴漏,冬季有断水的危险,为此驻村工作队对全村的饮用水供水管网进行重建,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此外,驻村工作队对村内路面进行了硬化,总硬化面积13000多平方米,如今在团山村,到处可见平整的水泥路,甚至连通往山上果园的路都是如此,方便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出行。
驻村工作队还经常开展外出参观和业务培训,组织专家到村内开展果树种植技术培训,使村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原来村里种的苹果质量比较差,后来这几年通过果品技术培训和参观学习,果品质量提高了,道路也修好了,引来不少游客开车过来采摘,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团山村小学老师隰秀丽对记者说,她家种的苹果全部依靠采摘活动进行销售,今年在采摘上的收益达到兩万元左右。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团山村村党支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行动,采取多种形式及时传达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确保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村党支部书记李洪介绍说,村里先后召开会议组织学习十九大精神,村子覆盖了无线网络,党员们可以利用手机在线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内容,并在微信群中互相交流。
“十九大报告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开展精准扶贫指明了方向!”对于团山村来说,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他们正在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正在果园里采摘成熟苹果的李文启夫妇心情大好,干劲十足,一会儿功夫,眼前的小车已经装满,这些苹果将被运到附近的集市、景区销售,还会有慕名前来的游客采摘,“最远的来自成都,把汽车的整个后备箱都装满了我们的苹果。”李文启笑着说。除了这个小果园,夫妇俩还在荒山上承包了十几亩田地种植不同品种的果树,每年在果树上的收益达到六七万元。
“党的扶贫政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十年前我们只能种麦子和玉米,一亩田地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和现在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如今,在河北省易县西山北乡团山村,和李文启夫妇一样靠种植果树摆脱贫困的村民不在少数,几乎家家都有自己的果树,品种主要是苹果、桃、柿子、杏等,近几年还开始种植樱桃,新建了樱桃大棚,以股份合作制经济方式发展大棚种植项目,使得贫困村民的收入实现了明显增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很多振兴农村、促进农民增收的好政策。这几年的扶贫政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正的实惠,我们搞养殖、种植的劲头更大了!”参加完村党支部举办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会议后,团山村村民赵满祥激动地对记者说。
团山村位于易县西南,是龙门水库的移民后靠村,全村110户,365人。2014年团山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贫困人口277人。村民收入主要来自林果种植业和外出务工。生产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老化、山村闭塞导致缺少先进的生产理念、技术支持,贫困之下,团山村却在这几年通过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利用电商拓展销售渠道、加上驻村帮扶工作队在基础设施建设、种植技术培训上的支持,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扶贫攻坚之路。2017年,团山村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6000元左右,剩余的10户贫困户要实现拟脱贫,这是今年团山村的主要任务。
特色林果业+农产品深加工
2003年担任团山村党支部书记一职到现在,团山村的变化让李洪感慨颇多。那时的团山村以大农业为主,果树仅有100多棵,剩下的便是一片片荒山。2006年,国家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出台实施,每人600元后扶资金。这600元怎么用?团山村党支部在当时达成共识:600元直补资金和上级移民办支持款项全部用于荒山开发,向荒山要效益,要发展。在易县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打井、修路,开荒造地工作顺利开展,一棵棵果树在团山村的荒山上扎根生长,果品产量与质量日益提高,昔日的荒山如今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也成为了团山村民脱贫致富的“靠山”。
在团山村,林果种植业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除此之外,农产品加工也成为很多村民增收的新途径。
村民李金海退休后,开始搞起了农产品深加工,主要做红薯干。外表光滑,卖相好的红薯会直接销售,而长的不够“好看”的红薯则被留下来,进一步加工成美味的红薯干。在李金海家里,有一个小屋子专门用来制作红薯干,切成小长条的红薯整齐地摆放在烧热的土炕上,从红薯条变成红薯干只需要24小时。
“我家的红薯干一年可以卖一万斤左右。”李金海对记者说,利用农产品深加工增加收入,全家每年农业总收入在5万元以上。
像李金海一样从事农产品加工的村民很多,他们在种植果树的基础上,又打开了一条新的增收途径,除了红薯加工以外,还可以对苹果进行加工,做成苹果干,依托紧邻景区的优势,这些加工食品得到了游客的喜爱,销量大增。
电商服务站拓宽销售渠道
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易县立足实际,瞄准症结,确定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战略,其中,“互联网+”成为这场扶贫攻坚战中的一大亮点。
在易县的每个村子里,都设有一家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团山村也不例外,村民何小松是这家服务站的负责人,对其进行日常的管理运营。2015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何小松回乡创业,在这之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村里的年轻人基本都在外地打工,但我希望自己眼界宽阔后,能够回到家乡为扶贫事业贡献一点力量,让村子的林果业发展更好,这样比在外打工强!”何小松语气坚定地说。
这家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目前拥有一个网店、一个微店以及一个微信群,全部由何小松负责运营。这里可以帮助村民“代卖”各种产品,前提是有特色、易存储、易运输,比如团山村特有的苹果、红薯干等。借助旅游优势,很多人会通过网店来购买,这为村民又拓宽了一个销售渠道。
另外,这里还具有“服务”村民的功能,“村里的人想买什么东西,我可以从淘宝、京东给他们代购。平时我还会帮村里的老人查电话费、兑换手机积分等,电子商务服务站,主要功能就是服务。”何小松对记者说。
在这个80后青年看来,互联网在农村还是新鲜事物,认可度并不高,虽然通过电商服务收入不多,但工作还得继续去做,“未来计划在附近景区里开一个特产店,集结易县各个村子的特产,向各地的游客推广。”
驻村帮扶工作队加速脱贫进程
在全国各地的扶贫攻坚战中,驻村帮扶工作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团山村党支部书记李洪以及团山村民在采访中反复提及,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到来无疑是个福音,加速了村庄脱贫的进程。
2016年2月,河北省子牙河河务管理处进驻团山村,谋划了产业帮扶、基础设施改造、开村办企业、打井抗旱、光伏发电等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其中,让村民受益最大的便是水利和道路的修复。
总工程师李锁庄告诉记者,团山村的饮用水管道建成二十多年,已多处出现跑冒滴漏,冬季有断水的危险,为此驻村工作队对全村的饮用水供水管网进行重建,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此外,驻村工作队对村内路面进行了硬化,总硬化面积13000多平方米,如今在团山村,到处可见平整的水泥路,甚至连通往山上果园的路都是如此,方便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出行。
驻村工作队还经常开展外出参观和业务培训,组织专家到村内开展果树种植技术培训,使村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原来村里种的苹果质量比较差,后来这几年通过果品技术培训和参观学习,果品质量提高了,道路也修好了,引来不少游客开车过来采摘,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团山村小学老师隰秀丽对记者说,她家种的苹果全部依靠采摘活动进行销售,今年在采摘上的收益达到兩万元左右。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团山村村党支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行动,采取多种形式及时传达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确保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村党支部书记李洪介绍说,村里先后召开会议组织学习十九大精神,村子覆盖了无线网络,党员们可以利用手机在线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内容,并在微信群中互相交流。
“十九大报告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开展精准扶贫指明了方向!”对于团山村来说,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他们正在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