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德育量化考核是对学生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一种约束和养成教育过程,科学的考核指标能引导学生自觉地培养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提高道德水准,使学生有具体明确的德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德育量化考核 思考
在学校德育体系中,德育考核作为实现德育目标的保证手段具有重要作用。高职学生的德育考核涉及受教育者的政治态度、思想素养、理论水平、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而且受教育者的认识与行为、内在思想与外部表现可能会不一致,因此,德育考核工作难度较大,比较复杂,德育量化考核更是一个难点。目前,高校对德育量化考核采取的做法差异很大。在实行德育考核的过程中,量化考核的适用性,考核指标设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考核办法的可操作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学生德育量化考核,最初是在进行德智体综合测评时使用的。有的学校在奖学金与助学金评定制度时,引用了量化的方法。即按照《学生守则》的内容,设计一种多项目的德育评分,每学期或每学年评分一次,作为评定奖、助学金和三好学生的依据。另外,一些学校还将德育考核量化方法运用于对学生的管理和考试。
尽管德育量化考核在实际操作上还很难令人满意,但它的作用已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从德育量化到实际的功能上看,它具有客观评价作用、目标定向作用、激励作用、反馈作用和效能作用。
客观评价作用。德育量化考核将学生应当遵守的思想道德规范分解成多项指标,按一学期或一学年评分,能比较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这种方法可以增加考核的透明度,减少人际关系因素的影响,也弱化单凭个人印象定性评价带来的主观随意性。
目标定向作用。德育量化考核一方面通过德育考核的指标体系引导学生自觉地培养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提高道德水准,另一方面通过设立量化指标,强化德育工作。因为智育、体育都有具体的衡量标准,有考核的“硬指标”,而德育如果仅有“软指标”,容易产生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实行德育量化考核可以使学生有具体明确的德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激励作用。实行德育量化考核,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的内在因素。目前学校施行德育评分已经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德育分已作为评定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依据。按照心理学的“期望理论”,激发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学生积极性被调动的程度与各种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有关。学生对目标价值越重视,估计能实现的概率就越高,激发的力量也就越大。学生对得到较高德育分的期望,会激励他们在政治思想上不断追求进步和加强道德修养。
反馈作用。量化考核反映了学生思想品德各个方面的情况,教育者可以通过及时反馈,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于系部的党、团组织来说,可以通过分析各个班级的总体考核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找出薄弱环节,以进一步开展工作。
效能作用。实行德育量化考核,可以促进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考评的具体化,一方面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学生违反《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光靠思想教育往往得不到预期效果,而量化考核能达到“硬约束”的效果。这样就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权威。量化考核的实行要求做好学生平时表现的记载工作,掌握学生各方面表现情况思想动态,并按德育考核的规程办事。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管理的大量基础工作。
实行德育量化考核一个突出问题是可操作性问题。首先,反映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大体上设多少项指标为宜?怎样设计才较为合理便于操作?其次,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应如何评分,才能真实反映每个学生的思想品质状况?怎样测评才能保证考核结果的可靠性?实质上要解决的是考核内容的全面性与操作上的简便性的矛盾。考核指标的抽象性与操作方法的具体性矛盾。如果考核指标设计过细,在具体测评中工作量大、费时费力,感觉很不简便。目前,一些学校的德育量化考核上是抽象的。测评者对抽象的指标容易产生客观理解上的差异。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信念、意志品质等是观念形态的无形物,虽然它必然外化为各种行为表现,但大量具体的行为和表现是难以罗列全面的。这确实给德育量化考核指标的设计带来了困难,因此,我们可以跳出指标的设计多与少、细与粗问题的范围,思考寻求别的途径解决德育量化考核的操作性问题。
要制定德育量化考核的方案,除了要充分理解德育量化考核的效用以外,还要明确实行德育量化考核的一些主要原则。
以考核行为为主的原则。学生的德育品质以德育品质认知、德育品质情感、德育品质信念、德育品质意志和德育品质行为为主。因为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德育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受教育者内部知知行的矛盾,主要是言行不一,理论脱离实际。知知行这一对矛盾的主要是行。也就是说,行为是受教育者德育品质优良与否的决定因素”。我们评价一个人的德育品质不能光凭他知道多少德育规范,而应看他是怎么做的。所以在实行德育量化考核时,应当以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列出一些不需要测评就可以直接评分的项目作为考核内容之一。
客观公正原则。德育考核要求全面地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量化考核在方法的运用上也必须体现这个要求。因此,制定考核办法时应当尽可能采用平时记载的资料,减少主观印象的因素。采用设计抽象指标进行测评的方法必须控制可能产生的误差,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测评,增加可信度。
可操作性原则。任何一种德育量化考核方案都必须做到具体明确简便具有可操作性。由于德育考核涉及个人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行为的各个方面,而且考核对象又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因此,量化考核就显得非常复杂。有的方法看起来比较完备,但做起来不易掌握,非常烦琐,也就难以坚持实行下去。只有简便、实用的量化考核方法才可行。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德育量化考核 思考
在学校德育体系中,德育考核作为实现德育目标的保证手段具有重要作用。高职学生的德育考核涉及受教育者的政治态度、思想素养、理论水平、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而且受教育者的认识与行为、内在思想与外部表现可能会不一致,因此,德育考核工作难度较大,比较复杂,德育量化考核更是一个难点。目前,高校对德育量化考核采取的做法差异很大。在实行德育考核的过程中,量化考核的适用性,考核指标设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考核办法的可操作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学生德育量化考核,最初是在进行德智体综合测评时使用的。有的学校在奖学金与助学金评定制度时,引用了量化的方法。即按照《学生守则》的内容,设计一种多项目的德育评分,每学期或每学年评分一次,作为评定奖、助学金和三好学生的依据。另外,一些学校还将德育考核量化方法运用于对学生的管理和考试。
尽管德育量化考核在实际操作上还很难令人满意,但它的作用已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从德育量化到实际的功能上看,它具有客观评价作用、目标定向作用、激励作用、反馈作用和效能作用。
客观评价作用。德育量化考核将学生应当遵守的思想道德规范分解成多项指标,按一学期或一学年评分,能比较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这种方法可以增加考核的透明度,减少人际关系因素的影响,也弱化单凭个人印象定性评价带来的主观随意性。
目标定向作用。德育量化考核一方面通过德育考核的指标体系引导学生自觉地培养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提高道德水准,另一方面通过设立量化指标,强化德育工作。因为智育、体育都有具体的衡量标准,有考核的“硬指标”,而德育如果仅有“软指标”,容易产生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实行德育量化考核可以使学生有具体明确的德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激励作用。实行德育量化考核,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的内在因素。目前学校施行德育评分已经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德育分已作为评定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依据。按照心理学的“期望理论”,激发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学生积极性被调动的程度与各种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有关。学生对目标价值越重视,估计能实现的概率就越高,激发的力量也就越大。学生对得到较高德育分的期望,会激励他们在政治思想上不断追求进步和加强道德修养。
反馈作用。量化考核反映了学生思想品德各个方面的情况,教育者可以通过及时反馈,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于系部的党、团组织来说,可以通过分析各个班级的总体考核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找出薄弱环节,以进一步开展工作。
效能作用。实行德育量化考核,可以促进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考评的具体化,一方面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学生违反《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光靠思想教育往往得不到预期效果,而量化考核能达到“硬约束”的效果。这样就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权威。量化考核的实行要求做好学生平时表现的记载工作,掌握学生各方面表现情况思想动态,并按德育考核的规程办事。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管理的大量基础工作。
实行德育量化考核一个突出问题是可操作性问题。首先,反映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大体上设多少项指标为宜?怎样设计才较为合理便于操作?其次,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应如何评分,才能真实反映每个学生的思想品质状况?怎样测评才能保证考核结果的可靠性?实质上要解决的是考核内容的全面性与操作上的简便性的矛盾。考核指标的抽象性与操作方法的具体性矛盾。如果考核指标设计过细,在具体测评中工作量大、费时费力,感觉很不简便。目前,一些学校的德育量化考核上是抽象的。测评者对抽象的指标容易产生客观理解上的差异。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信念、意志品质等是观念形态的无形物,虽然它必然外化为各种行为表现,但大量具体的行为和表现是难以罗列全面的。这确实给德育量化考核指标的设计带来了困难,因此,我们可以跳出指标的设计多与少、细与粗问题的范围,思考寻求别的途径解决德育量化考核的操作性问题。
要制定德育量化考核的方案,除了要充分理解德育量化考核的效用以外,还要明确实行德育量化考核的一些主要原则。
以考核行为为主的原则。学生的德育品质以德育品质认知、德育品质情感、德育品质信念、德育品质意志和德育品质行为为主。因为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德育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受教育者内部知知行的矛盾,主要是言行不一,理论脱离实际。知知行这一对矛盾的主要是行。也就是说,行为是受教育者德育品质优良与否的决定因素”。我们评价一个人的德育品质不能光凭他知道多少德育规范,而应看他是怎么做的。所以在实行德育量化考核时,应当以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列出一些不需要测评就可以直接评分的项目作为考核内容之一。
客观公正原则。德育考核要求全面地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量化考核在方法的运用上也必须体现这个要求。因此,制定考核办法时应当尽可能采用平时记载的资料,减少主观印象的因素。采用设计抽象指标进行测评的方法必须控制可能产生的误差,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测评,增加可信度。
可操作性原则。任何一种德育量化考核方案都必须做到具体明确简便具有可操作性。由于德育考核涉及个人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行为的各个方面,而且考核对象又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因此,量化考核就显得非常复杂。有的方法看起来比较完备,但做起来不易掌握,非常烦琐,也就难以坚持实行下去。只有简便、实用的量化考核方法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