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中的幽默教学,是教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广博的知识、开朗豁达的气质和宽广的胸怀,同时还要善于揣摩学生心理,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健康、积极的幽默素材,在课堂中抓住恰当时机,运用合理的幽默方式。本文着力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幽默的时机把握进行简单论述。
一、组织教学时使用
无论是导入还是过渡,幽默的运用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地引入正题。如有位老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一位当年支援中国建设的苏联专家,当时学了一点汉语,最近他重游中国。在街上逛了一圈后,他对陪同人员说:“在社会主义国家总有一个爱吹牛的通病。你看这满街都写着‘中国人民很行’、‘中国建设很行’、‘中国农业很行’。中国建设是很不错,但也没有必要满街写吧!”陪同人员顺着其指示方向望去,原来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对于外国人来说,这个“很”和“银”字的确很容易混淆,但对于我们来说,只要了解了字的结构和部首的含义,就绝不会错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字的构造方法……
二、激发兴趣时使用
比如在讲有关人物苏轼和佛印的时候,我穿插了一个小故事: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不禁相对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学生听了以后,顿时对这两个人物产生了兴趣,接下来对核舟上两人动作的分析就非常顺利了。
三、正音识字时使用
提醒学生注意字形读音时,可引用以下笑话: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有年春节为了炫耀,在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有个穷秀才看见了便悄悄在对联上加了一些笔画,改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第二天进士老爷打开大门一看,立即昏倒在门前。
四、分辨词义句式时使用
如为了让学生体会汉语言含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引用两个故事调节学生情绪:①一位外国人以敬佩的口气对一位中国人说:“你们中国人真是太勤奋了,每天早上在我经过的街道上,总可以看到路旁的许多招牌上写着‘早点’两个大字,提醒过路上班的人不要迟到。”②有位美国朋友访问了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语言文字方面。譬如‘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五、辅导写作时使用
如在训练外貌描写的时候,可插入一个幽默:“一个人投稿,在描写人物时这样写道:‘棕色的头发像巧克力,桃红色的脸上嵌着一对芝麻色的眼睛’,‘圆圆的鼻子,像个奶油小蛋糕’,‘樱桃小口’,‘鲜藕似的手臂’等等。半个月后,编辑部退稿了,并附有一张便笺:‘今后写作,请在吃完饭以后’。”
六、分析语境时使用
如在分析口头语和书面语时,最典型的幽默故事就是古时赵南星《笑赞》里的故事:有一个秀才去买柴,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但是听懂了“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者报了价。秀才看了看:“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者听不懂,担着柴就走,秀才气得嗷嗷直叫。
七、表演课本剧时使用
课本剧表演可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与文本世界更加亲密接触,使语文学习变得充满活力,富有灵气。排练时,为了逼真,可指导学生添加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使原始的形象、情节更为丰富,更具生活气息。试想一下,当把流行歌曲改变成:“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唉!这!人配衣服马配鞍,我皇帝不愁没衣穿,烦的是岁月不饶人,让我一脸老年斑,老年斑”,那是怎样的喜剧效果啊!课本剧表演中添加幽默,不仅能让学生产生生理感官上的快乐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八、课堂发生意外时使用
如教师在走上讲台时不慎摔倒,可边站起来边说:“同学们,我是为你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所倾倒啊!”有一回,我正在上课,教室里突然发出一声巨响,坐在后排的一名同学的椅子腿断了,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这时我一边走过去拉他,一边笑着说:“我知道现在中学生压力大,可总不会大到把椅子也给压烂吧?”全班哄堂大笑,这位同学也忘了疼痛,笑了。
九、批评学生时使用
对于课堂上的违纪事件,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或许有效,但学生最乐意接受的还是老师幽默式的批评。如有位语文老师在板书时听见有学生用笔敲打桌子,他头也没回:“嘿嘿,怎么写字还有人替我伴奏啊?”同学们笑了,敲击声停止了,“嗯,这就叫‘戛然而止’,感谢这位同学的演示。”这样处理既含蓄地批评了违纪的同学,还不失时机地教了一个成语。
(四川省平昌县土兴小学)
一、组织教学时使用
无论是导入还是过渡,幽默的运用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地引入正题。如有位老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一位当年支援中国建设的苏联专家,当时学了一点汉语,最近他重游中国。在街上逛了一圈后,他对陪同人员说:“在社会主义国家总有一个爱吹牛的通病。你看这满街都写着‘中国人民很行’、‘中国建设很行’、‘中国农业很行’。中国建设是很不错,但也没有必要满街写吧!”陪同人员顺着其指示方向望去,原来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对于外国人来说,这个“很”和“银”字的确很容易混淆,但对于我们来说,只要了解了字的结构和部首的含义,就绝不会错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字的构造方法……
二、激发兴趣时使用
比如在讲有关人物苏轼和佛印的时候,我穿插了一个小故事: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不禁相对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学生听了以后,顿时对这两个人物产生了兴趣,接下来对核舟上两人动作的分析就非常顺利了。
三、正音识字时使用
提醒学生注意字形读音时,可引用以下笑话: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有年春节为了炫耀,在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有个穷秀才看见了便悄悄在对联上加了一些笔画,改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第二天进士老爷打开大门一看,立即昏倒在门前。
四、分辨词义句式时使用
如为了让学生体会汉语言含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引用两个故事调节学生情绪:①一位外国人以敬佩的口气对一位中国人说:“你们中国人真是太勤奋了,每天早上在我经过的街道上,总可以看到路旁的许多招牌上写着‘早点’两个大字,提醒过路上班的人不要迟到。”②有位美国朋友访问了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语言文字方面。譬如‘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五、辅导写作时使用
如在训练外貌描写的时候,可插入一个幽默:“一个人投稿,在描写人物时这样写道:‘棕色的头发像巧克力,桃红色的脸上嵌着一对芝麻色的眼睛’,‘圆圆的鼻子,像个奶油小蛋糕’,‘樱桃小口’,‘鲜藕似的手臂’等等。半个月后,编辑部退稿了,并附有一张便笺:‘今后写作,请在吃完饭以后’。”
六、分析语境时使用
如在分析口头语和书面语时,最典型的幽默故事就是古时赵南星《笑赞》里的故事:有一个秀才去买柴,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但是听懂了“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者报了价。秀才看了看:“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者听不懂,担着柴就走,秀才气得嗷嗷直叫。
七、表演课本剧时使用
课本剧表演可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与文本世界更加亲密接触,使语文学习变得充满活力,富有灵气。排练时,为了逼真,可指导学生添加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使原始的形象、情节更为丰富,更具生活气息。试想一下,当把流行歌曲改变成:“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唉!这!人配衣服马配鞍,我皇帝不愁没衣穿,烦的是岁月不饶人,让我一脸老年斑,老年斑”,那是怎样的喜剧效果啊!课本剧表演中添加幽默,不仅能让学生产生生理感官上的快乐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八、课堂发生意外时使用
如教师在走上讲台时不慎摔倒,可边站起来边说:“同学们,我是为你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所倾倒啊!”有一回,我正在上课,教室里突然发出一声巨响,坐在后排的一名同学的椅子腿断了,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这时我一边走过去拉他,一边笑着说:“我知道现在中学生压力大,可总不会大到把椅子也给压烂吧?”全班哄堂大笑,这位同学也忘了疼痛,笑了。
九、批评学生时使用
对于课堂上的违纪事件,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或许有效,但学生最乐意接受的还是老师幽默式的批评。如有位语文老师在板书时听见有学生用笔敲打桌子,他头也没回:“嘿嘿,怎么写字还有人替我伴奏啊?”同学们笑了,敲击声停止了,“嗯,这就叫‘戛然而止’,感谢这位同学的演示。”这样处理既含蓄地批评了违纪的同学,还不失时机地教了一个成语。
(四川省平昌县土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