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教学目标设定是否精准,直接关系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要实现精准设定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仔细阅读“单元导读”,思考单元的“目标是什么”“目标如何达成”“目标有何用”。其次是在整个单元中寻找分散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内容,读一读每一篇在落实目标上到底承载着何种任务,能达到什么样的微小目标。也就是说,大目标应该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分散到每篇课文的教学中执行。
《穷人》一课的单元教学目标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为此,本课在字词学习目标之外,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设定了四项教学目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第二项目标,第二课时主要完成第三、第四项目标。具体目标如下:(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联系小说三要素品读课文,感知小说的表达艺术;(3)研读文中“环境描写”“桑娜心理描写”的段落,感受人物品质及作者反映的社会现实,体味小说的表达特点;(4)学习借助“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语文教学要从以前教师讲读课文为主的课堂教学形态转变为以学生语文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形态。课文的教学要考虑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机会尝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读法或写法,将其运用到课外学习中,进而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学生需要学习的语言表达特点、读写规律等往往隐藏在课文中,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文本,从每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分析其组织结构、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词汇句式,以及可以采用的阅读策略等具体的语文学习要点,进而清清楚楚地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并逐渐掌握和迁移运用。
就《穷人》一课而言,学生可以学习作者如何把人物的矛盾、害怕、紧张、纠结的心理写具体。不是简单地用概括的语言描述,而是将人物的每一个念头写出来。学生还可以学习连续使用问号、省略号、感叹号以及语气助词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此外,课文在心理描写的同时,配合了对人物神态变化、语言、动作的描写,把一个人写活,把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呈现在读者面前。
教科书的课后练习提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要求“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明确提示本课的教学要关注描写心理活动的语言;二是《小练笔》要求“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对学习并迁移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手法提出了明确要求。联系到平时对学生习作的观察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习作在描写方面有所欠缺,对话、动作等细节描写较少,心理描写更是缺乏。笔者最终将《穷人》一课重点指导的学习内容定位为心理活动的描写。
在教学中,笔者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感知文中的心理描写句段,提炼和总结课文进行心理描写的方法。一开始,我提出的学习任务是“找出文中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将心理描写中读出的感受批注在关键句子的旁边”。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笔者引导他们重點关注课文第九自然段,感知体味桑娜纠结矛盾的心理活动。
首先,请学生读句子,说说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有什么特别之处,特别是标点符号与其他段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一个学生回答说:“省略号、问号、感叹号特别多。”另一个学生说:“‘不,嗯。’每一个字的分量都很重。”接着,结合标点符号和特殊的句式,笔者指导学生练习朗读,通过朗读表现人物矛盾、纠结的感觉,走进桑娜的内心。
之后,笔者请学生讨论从桑娜的心理描写中能感受到人物的什么特点。
一个学生说:“我读出了一个害怕又善良的桑娜。”另一个学生说:“我读出了一个体谅丈夫的桑娜。”还有一个学生说:“我读出了一个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桑娜。”
在指导学生理解、感悟课文人物形象之后,教师转而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里的描写手法,“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可以从这段话里借鉴到哪些关于心理描写的方法?”
有的学生说:“写矛盾心理可以多采用省略号、问号、感叹号。”有的学生说:“还可以用像‘嗯’一样的叹词。”有的学生说:“还要写出人物的神态或动作。”还有学生说:“把真实想法写出来。”
学生具体感知课文在心理描写方面的语言表达特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文中“间接”表现人物心理感受的段落及其写法。先让学生找出描写桑娜神态的句子,感悟课文如何通过人物的神态反映其内心世界。文中桑娜的神态随着心理的变化而变化。随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渔夫和桑娜的对话,揣摩文中描写的两次沉默所反映的桑娜和渔夫的心理活动,并试着说一说。以上的训练,从理解到提取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充分发挥了文本作为例子的功能,让学生学习心理活动描写的具体知识与策略,为下一步的小练笔做准备。
《穷人》一课的单元教学目标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为此,本课在字词学习目标之外,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设定了四项教学目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第二项目标,第二课时主要完成第三、第四项目标。具体目标如下:(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联系小说三要素品读课文,感知小说的表达艺术;(3)研读文中“环境描写”“桑娜心理描写”的段落,感受人物品质及作者反映的社会现实,体味小说的表达特点;(4)学习借助“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语文教学要从以前教师讲读课文为主的课堂教学形态转变为以学生语文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形态。课文的教学要考虑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机会尝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读法或写法,将其运用到课外学习中,进而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学生需要学习的语言表达特点、读写规律等往往隐藏在课文中,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文本,从每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分析其组织结构、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词汇句式,以及可以采用的阅读策略等具体的语文学习要点,进而清清楚楚地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并逐渐掌握和迁移运用。
就《穷人》一课而言,学生可以学习作者如何把人物的矛盾、害怕、紧张、纠结的心理写具体。不是简单地用概括的语言描述,而是将人物的每一个念头写出来。学生还可以学习连续使用问号、省略号、感叹号以及语气助词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此外,课文在心理描写的同时,配合了对人物神态变化、语言、动作的描写,把一个人写活,把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呈现在读者面前。
教科书的课后练习提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要求“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明确提示本课的教学要关注描写心理活动的语言;二是《小练笔》要求“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对学习并迁移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手法提出了明确要求。联系到平时对学生习作的观察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习作在描写方面有所欠缺,对话、动作等细节描写较少,心理描写更是缺乏。笔者最终将《穷人》一课重点指导的学习内容定位为心理活动的描写。
在教学中,笔者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感知文中的心理描写句段,提炼和总结课文进行心理描写的方法。一开始,我提出的学习任务是“找出文中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将心理描写中读出的感受批注在关键句子的旁边”。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笔者引导他们重點关注课文第九自然段,感知体味桑娜纠结矛盾的心理活动。
首先,请学生读句子,说说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有什么特别之处,特别是标点符号与其他段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一个学生回答说:“省略号、问号、感叹号特别多。”另一个学生说:“‘不,嗯。’每一个字的分量都很重。”接着,结合标点符号和特殊的句式,笔者指导学生练习朗读,通过朗读表现人物矛盾、纠结的感觉,走进桑娜的内心。
之后,笔者请学生讨论从桑娜的心理描写中能感受到人物的什么特点。
一个学生说:“我读出了一个害怕又善良的桑娜。”另一个学生说:“我读出了一个体谅丈夫的桑娜。”还有一个学生说:“我读出了一个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桑娜。”
在指导学生理解、感悟课文人物形象之后,教师转而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里的描写手法,“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可以从这段话里借鉴到哪些关于心理描写的方法?”
有的学生说:“写矛盾心理可以多采用省略号、问号、感叹号。”有的学生说:“还可以用像‘嗯’一样的叹词。”有的学生说:“还要写出人物的神态或动作。”还有学生说:“把真实想法写出来。”
学生具体感知课文在心理描写方面的语言表达特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文中“间接”表现人物心理感受的段落及其写法。先让学生找出描写桑娜神态的句子,感悟课文如何通过人物的神态反映其内心世界。文中桑娜的神态随着心理的变化而变化。随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渔夫和桑娜的对话,揣摩文中描写的两次沉默所反映的桑娜和渔夫的心理活动,并试着说一说。以上的训练,从理解到提取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充分发挥了文本作为例子的功能,让学生学习心理活动描写的具体知识与策略,为下一步的小练笔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