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梓根先生是旅居香港的深圳人,九十年代退休以後,牵掛家乡的他,就投入到团结乡亲、回报桑梓的工作当中。在他和朋友的倡议之下,香港南头乡亲总会顺势成立,成为联络两地、沟通乡谊的重要平台。作为创会会长,为充分发挥互助、互爱、互惠的精神,坚定笃行爱国、爱港、爱乡的理念,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多年来,尽职尽责地做了诸多实事。
【郑梓根先生,现任香港南头乡亲总会创会永远会长、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会董、香港深圳社团总会创会名誉会长、世界东莞社团联合总会名誉会长、中国郑氏宗亲总会常务会董副会长、旅港郑氏宗亲总会会长、郑氏南莆长房向南同乡会会长、深圳市归侨侨眷福利基金会名誉会长、深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荣誉主席、深圳市海外联谊会理事、深圳南山区侨联会荣誉主席、深圳市南山区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深圳南头中学(海外)校友会名誉会长等多项职务。】
引言:心怀牵挂 反哺家乡
久负盛名的深圳,被誉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殊不知,她同样拥有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今年84岁的郑梓根先生,就出生在宝安的“历史之根”——南山区。至今,那遗存已久的南头古城,依旧昭示着这里难以抹消的过去。当年离开时,郑梓根先生20岁,对南头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归来时,他60多岁,对街头巷尾的辨认卻不再胸有成竹。是的,人事已非,一切莫不在变化之中。四十多年间,他通过克勤克俭的奋斗,令事业有成,而他记忆中的家乡,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之下,也褪去旧貌,展开新颜。
郑梓根先生是爱乡之人,面对如此巨变,自然心潮难平。为给家乡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刚好完成事业接力的他,在乡亲的推举和支持之下,和吴德鳌先生成为香港南头乡亲总会(今简称“南总”)的召集人,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1995年6月28日,该会前身“深圳市南山区(南头)乡亲总会”正式成立,自此,为国、为港、为乡的大幕徐徐拉开。
为国:关心救災 积极助学
在同胞需要之时,伸出温暖的援手,在祖国需要之时,付诸实际行动,这麽多年,香港南头乡亲总会,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关注慈善领域的热情,不曾消减。发生於1996年的云南地震,可以说就是该会付出的缘起。当时,虽建会不久,经济实力殊为有限,但以郑梓根先生为首的领导班组,还是第一时间发起“送暖到云南”的捐款活动,为災区送去240多个营房帐篷,为关怀受災同胞,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是以此为界限,郑梓根先生与南总乡亲的组织工作日益成熟,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对手足同胞的关爱,更加深厚。河北地震、华南和华中水災发生时,他们都曾慷慨捐款,积极赈災。2005年,大家更齐心成立“慈善救災基金”,以备在关键时刻,及时、有效地伸出援手。当年,四川大地震爆发以後,南总就曾携手其它爱心社团,共筹得130万港币,由郑梓根先生担当代表,交予中联办转赠災区,救济災民,重建家园。
都言“天災无情而人有情”,香港南头乡亲总会在特殊时刻的奋力疾呼和热心行动,无疑是这句话的最佳体现。救災以外,郑梓根先生和南总乡亲付诸努力的另一重点是“扶贫助学基金”。该基金同样成立於2005年,已以“南总希望学校”为扶持对象,做了大量工作。
南总希望学校位於贵州贫困山区的威宁县,正式成立於1998年,因由香港南头乡亲总会响应深圳市的“深黔携手扶贫帮困”时兴建,故以“南总”命名。郑梓根先生十分关心教育,对该校的关爱自不必提。据悉,在他的支持和领导之下,南头乡亲总会年年都会派出代表,拜访该校,派发教学设备、奖学金、助学金,到目前为止,共已投入近百万。
有了这一强力支撑,南总希望学校的设施日趋完善、面积不断扩大,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先後拔地而起,学生人数持续递增,从几百名发展到两千多名。可喜的是,近年,该校更由小学升级为初级中学,成为当地有名的重点学校,赢得各界讚誉。为表彰南总在该区所作的突出贡献,威宁县授予南总代表郑梓根先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荣誉证书,深圳市政府授予南总代表郑梓根先生“热爱儿童突出贡献奖”。
目前,郑梓根先生已退守创会会长一职,但是,在他的影响之下,香港南头乡亲总会仍在寻找新的助学目标。可谓爱心薪火相传,赤心承先启後。
为乡:团结同仁 两地联谊
郑梓根先生服务香港南头乡亲总会十多年,自创会开始,在不记名投票选举中,已连续四届脱颖而出,被大家推选为理事长,无论救災,抑或助学,他都是当仁不让的领导者、参与者、见证者。在他的带领下,关注国家、同胞是南总的重中之重,关怀故土、乡亲亦是南总的中心任务。在他担任香港南头总会一把手期间,“南总”对家乡的大力扶持就有目共睹,为众称道。正得益於此,一直以来,香港南头乡亲总会与家乡方面始终联繫密切,来往频繁,已建立起牢固而热络的情谊。仅1997年这一年,两地的交流就不下四次。
这一年,深圳南山区向南小学重建,郑梓根先生立即率“南总”乡亲捐资30万,为之解决资金之困,並新成立郑梓根奖教、奖学基金。这一年,深圳南山图书馆落成,郑梓根先生发动南总乡亲,积极购买图书,充实储藏;这一年,郑梓根先生率南总成员,参加“深圳市旧村重建工作研讨会”,维护乡亲权益,所提建议得到採纳。这一年,香港回归祖国,郑梓根先生南总与南山区共同举办多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一年,郑梓根先生68岁,家乡人,记住了他的名字。
69岁时,他又提出一个想法,载入南总“史册”,进入家乡“视野”。想法是这样的:由总会出资代乡亲垫付一笔按金存放於南山区医院,由总会和南山区区委统战部签发一张医疗卡给有关乡亲,让乡亲可在指定医院内获得“先治病後付款”的优待。显然,如此一来,既为回乡投资、探亲的乡亲,提供了健康保障,又可为家乡创造收益,促进家乡经济发展,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如他所愿,由於提议符合实情,得以获得通过,付诸实施,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第一个港澳同胞的医疗卡协议。
此外,在担任理事长期间,郑梓根先生所倡导、推进的有益之事不胜枚举,比如乡亲投资家乡、购买房产或修建祖居,曾率南总出面上访深圳市人大,表达乡亲诉求,提出合理建议;比如率领南总乡亲寻根问祖,加强两地乡亲的友谊,推进两地合作;比如组织回乡旅行,让在港乡亲认识家乡,了解家乡;比如响应家乡号召,参与家乡的扶贫助学、助残活动……
情繫家乡,回馈桑梓,不管过去,抑或现在,不论担当理事长,还是创会会长,郑梓根先生对家乡的牵掛都不会改变。
结语:继承美德 共建明天
随着时间的推进,香港南头乡亲总会在郑梓根先生和其他乡贤的努力下,影响力不断加强,规模队伍不断扩大,据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一个涵盖全港、深圳、美国、加拿大、荷兰、英国等海内外国家、地区的南山籍乡亲社团组织,如今,拥有50个自然村,共三百多名个人会员、5个村的同乡会和郑氏南蒲组五大房宗亲会,共数千名海内外会员。这期间,秉持着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南总”还加入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世界深东社团联会、香港深圳社团总会,一直在寻找机会,不断发挥爱国、爱港、爱乡的力量。
看着亲手创立的南总取得这样的发展,郑梓根先生的心里,想必是欣慰的。如今的他,已是八十多岁的前辈了,但依然担任着数十项社团职务,令人敬佩。但愿,这样甘於奉献、乐於付出的品质,能夠形成一种传统,被年轻一辈继承,如此,不管是社团,还是社会,应会更加和谐、美好!
【郑梓根先生,现任香港南头乡亲总会创会永远会长、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会董、香港深圳社团总会创会名誉会长、世界东莞社团联合总会名誉会长、中国郑氏宗亲总会常务会董副会长、旅港郑氏宗亲总会会长、郑氏南莆长房向南同乡会会长、深圳市归侨侨眷福利基金会名誉会长、深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荣誉主席、深圳市海外联谊会理事、深圳南山区侨联会荣誉主席、深圳市南山区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深圳南头中学(海外)校友会名誉会长等多项职务。】
引言:心怀牵挂 反哺家乡
久负盛名的深圳,被誉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殊不知,她同样拥有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今年84岁的郑梓根先生,就出生在宝安的“历史之根”——南山区。至今,那遗存已久的南头古城,依旧昭示着这里难以抹消的过去。当年离开时,郑梓根先生20岁,对南头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归来时,他60多岁,对街头巷尾的辨认卻不再胸有成竹。是的,人事已非,一切莫不在变化之中。四十多年间,他通过克勤克俭的奋斗,令事业有成,而他记忆中的家乡,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之下,也褪去旧貌,展开新颜。
郑梓根先生是爱乡之人,面对如此巨变,自然心潮难平。为给家乡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刚好完成事业接力的他,在乡亲的推举和支持之下,和吴德鳌先生成为香港南头乡亲总会(今简称“南总”)的召集人,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1995年6月28日,该会前身“深圳市南山区(南头)乡亲总会”正式成立,自此,为国、为港、为乡的大幕徐徐拉开。
为国:关心救災 积极助学
在同胞需要之时,伸出温暖的援手,在祖国需要之时,付诸实际行动,这麽多年,香港南头乡亲总会,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关注慈善领域的热情,不曾消减。发生於1996年的云南地震,可以说就是该会付出的缘起。当时,虽建会不久,经济实力殊为有限,但以郑梓根先生为首的领导班组,还是第一时间发起“送暖到云南”的捐款活动,为災区送去240多个营房帐篷,为关怀受災同胞,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是以此为界限,郑梓根先生与南总乡亲的组织工作日益成熟,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对手足同胞的关爱,更加深厚。河北地震、华南和华中水災发生时,他们都曾慷慨捐款,积极赈災。2005年,大家更齐心成立“慈善救災基金”,以备在关键时刻,及时、有效地伸出援手。当年,四川大地震爆发以後,南总就曾携手其它爱心社团,共筹得130万港币,由郑梓根先生担当代表,交予中联办转赠災区,救济災民,重建家园。
都言“天災无情而人有情”,香港南头乡亲总会在特殊时刻的奋力疾呼和热心行动,无疑是这句话的最佳体现。救災以外,郑梓根先生和南总乡亲付诸努力的另一重点是“扶贫助学基金”。该基金同样成立於2005年,已以“南总希望学校”为扶持对象,做了大量工作。
南总希望学校位於贵州贫困山区的威宁县,正式成立於1998年,因由香港南头乡亲总会响应深圳市的“深黔携手扶贫帮困”时兴建,故以“南总”命名。郑梓根先生十分关心教育,对该校的关爱自不必提。据悉,在他的支持和领导之下,南头乡亲总会年年都会派出代表,拜访该校,派发教学设备、奖学金、助学金,到目前为止,共已投入近百万。
有了这一强力支撑,南总希望学校的设施日趋完善、面积不断扩大,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先後拔地而起,学生人数持续递增,从几百名发展到两千多名。可喜的是,近年,该校更由小学升级为初级中学,成为当地有名的重点学校,赢得各界讚誉。为表彰南总在该区所作的突出贡献,威宁县授予南总代表郑梓根先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荣誉证书,深圳市政府授予南总代表郑梓根先生“热爱儿童突出贡献奖”。
目前,郑梓根先生已退守创会会长一职,但是,在他的影响之下,香港南头乡亲总会仍在寻找新的助学目标。可谓爱心薪火相传,赤心承先启後。
为乡:团结同仁 两地联谊
郑梓根先生服务香港南头乡亲总会十多年,自创会开始,在不记名投票选举中,已连续四届脱颖而出,被大家推选为理事长,无论救災,抑或助学,他都是当仁不让的领导者、参与者、见证者。在他的带领下,关注国家、同胞是南总的重中之重,关怀故土、乡亲亦是南总的中心任务。在他担任香港南头总会一把手期间,“南总”对家乡的大力扶持就有目共睹,为众称道。正得益於此,一直以来,香港南头乡亲总会与家乡方面始终联繫密切,来往频繁,已建立起牢固而热络的情谊。仅1997年这一年,两地的交流就不下四次。
这一年,深圳南山区向南小学重建,郑梓根先生立即率“南总”乡亲捐资30万,为之解决资金之困,並新成立郑梓根奖教、奖学基金。这一年,深圳南山图书馆落成,郑梓根先生发动南总乡亲,积极购买图书,充实储藏;这一年,郑梓根先生率南总成员,参加“深圳市旧村重建工作研讨会”,维护乡亲权益,所提建议得到採纳。这一年,香港回归祖国,郑梓根先生南总与南山区共同举办多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一年,郑梓根先生68岁,家乡人,记住了他的名字。
69岁时,他又提出一个想法,载入南总“史册”,进入家乡“视野”。想法是这样的:由总会出资代乡亲垫付一笔按金存放於南山区医院,由总会和南山区区委统战部签发一张医疗卡给有关乡亲,让乡亲可在指定医院内获得“先治病後付款”的优待。显然,如此一来,既为回乡投资、探亲的乡亲,提供了健康保障,又可为家乡创造收益,促进家乡经济发展,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如他所愿,由於提议符合实情,得以获得通过,付诸实施,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第一个港澳同胞的医疗卡协议。
此外,在担任理事长期间,郑梓根先生所倡导、推进的有益之事不胜枚举,比如乡亲投资家乡、购买房产或修建祖居,曾率南总出面上访深圳市人大,表达乡亲诉求,提出合理建议;比如率领南总乡亲寻根问祖,加强两地乡亲的友谊,推进两地合作;比如组织回乡旅行,让在港乡亲认识家乡,了解家乡;比如响应家乡号召,参与家乡的扶贫助学、助残活动……
情繫家乡,回馈桑梓,不管过去,抑或现在,不论担当理事长,还是创会会长,郑梓根先生对家乡的牵掛都不会改变。
结语:继承美德 共建明天
随着时间的推进,香港南头乡亲总会在郑梓根先生和其他乡贤的努力下,影响力不断加强,规模队伍不断扩大,据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一个涵盖全港、深圳、美国、加拿大、荷兰、英国等海内外国家、地区的南山籍乡亲社团组织,如今,拥有50个自然村,共三百多名个人会员、5个村的同乡会和郑氏南蒲组五大房宗亲会,共数千名海内外会员。这期间,秉持着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南总”还加入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世界深东社团联会、香港深圳社团总会,一直在寻找机会,不断发挥爱国、爱港、爱乡的力量。
看着亲手创立的南总取得这样的发展,郑梓根先生的心里,想必是欣慰的。如今的他,已是八十多岁的前辈了,但依然担任着数十项社团职务,令人敬佩。但愿,这样甘於奉献、乐於付出的品质,能夠形成一种传统,被年轻一辈继承,如此,不管是社团,还是社会,应会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