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应该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地方,那里“书声琅琅”,有师生亲切的对话,有思维碰撞的火花。然而,通过调查结果及实践发现,很多学生并不认为自己是课堂的重要成员。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学生们的课堂主观能动性低,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需要教师着力去研究、解决。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 课堂 环境 需求
主观能动性是一个哲学概念,又称为“自觉能动性”,它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的教室,是教师给学生授课的地方,是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笔者带着这一词,开始网络搜索,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课堂应该是富有活力、和谐生动的,课堂是有关爱、有生命的地方。那么如何发挥孩子们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思考。
一、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三方面)
孩子的成长主要受三种环境影响,一是家庭环境,二是学校环境,三是社会环境。
(一)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大致包括家庭软环境、家庭硬环境、家庭内环境和家庭外环境四个方面,由于个体所处环境的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及人生态度。
【案例1】学生A和学生B:A从出生开始,父母就注重对他进行启蒙,父母每天都会抽时间陪他一起阅读,家里到处都是书籍,用他妈妈的话说就是:“他在家里随时随地都能捧一本书读读,可以就地坐着看书,也可以窝在沙发上看书。”而且妈妈会定期给他的书柜更换图书。A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学习,学习独立性很强,这离不开家庭环境的陶冶。然而在同一个班级的同学B跟同学A正好相反,B的父母是做水果生意的,每天起早贪黑,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B每天回家后书包一扔,就出去玩,玩到天黑才回家,回家后快速完成当天作业,字迹潦草,写完后也从不检查。第二天学校老师找他谈话,给他辅导作业,由于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他对知识的掌握总是一知半解。长期下来,B对学习没兴趣,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低。
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对其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父母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在孩子的成长中,多引导、陪伴孩子,让孩子拥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二)学校环境
1.校园环境
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习,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们,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潜在的育人功能;反之,教室光线差、通风不好、噪声多、垃圾遍地等,这些不良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教师的引导
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忽视了学生的激情?我们都知道缺少激情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却常常忘记学生其实跟我们一样,他们如果没有激情,只是迫于我们的训斥和劝说去学习的话,同样不会付出最大的努力。
【案例2】C教师:C是一名从教将近30年的数学教师,课堂上她循循善诱,语言亲切又不失课堂威严;她的课堂每一环节都在不停地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经历思考、探索的过程;课堂上她跟学生们亦师亦友,学生们课堂专注力高。课后她一丝不苟,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学生们有这样的好老师,他们的课堂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热情高涨。
有经验的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在课堂中,主导者是教师,主体则是学生,而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多边互动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越凸显,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就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事先创设好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和授课方式,把课堂主人的身份还给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跟学生亦师亦友,让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展现自己的个性。
(三)社会环境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里强调了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案例3】学生D:D同学所在的小区属于中高档小区,小区里同班同学有三四个。幼儿园发小也有三四个。这些孩子的家长们经常聚在一起分享育儿经验,孩子们也经常一起在小区进行户外活动。家长们还经常一起组织孩子们举办诗词大会、朗诵比赛等趣味性比赛,孩子们都积极参加。课堂上老师的提问,他们也互相讨论、辩论。积极、正能量的社会环境,促进了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社会环境对我们人的一生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达,网络新闻、电视新闻、报纸新闻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积极、正能量的社会环境能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学习内动力。
二、需求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为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需求(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学生的需求实现到何种程度,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就会被调动到何种程度,尤其是对最高层次的两个需求更是如此。比如说,学生可能在某个情境中问自己以下问题:
●层级一:这个情境让我感到舒服吗?
●层级二:这个情境让我感到安全吗?
●层级三:这个情境让我感到自己被他人接纳了吗?
●层级四:这个情境让我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吗?
●层级五:这个情境让我感到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实现了吗?
●层级六:这个情境让我感到自己是某个重要事情的一部分了吗?
学生只有对以上六个问题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们的学习热情才能被真正调动起来。
【案例4】學生E:E是二年级转学过来的学生,记得刚来学校时,她给人感觉胆小、内向,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声音小,从不举手参与课堂讨论,每次作业错得多,是一个非常自卑的小女孩。可能新的环境、新的同学和老师,让她没有安全感,这阶段的她无法对一、二层级的问题给出肯定的回答,她关注的是与生理、安全相关的需求,而不是课堂上发生了什么。后来班主任老师在课下多次找她聊天,课间组织她跟同伴一起做游戏,慢慢地她融进了班集体,课堂上她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认真听讲了。但是由于她之前学习基础差,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因此课堂专注力只能维持十几分钟,这阶段的她无法对三、四层级的问题给予肯定的回答,她也许能跟上学习进度,但可能无法做到全力以赴,学习仍然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主观能动性弱。后期语文、数学及其他各科老师在课堂上给她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课后对她单独进行辅导,她的各科成绩逐步提高,不断得到同伴和老师的肯定。这阶段的她学习热情高,能自主参与课堂思考及讨论,拥有一定的注意力,她知道自己是课堂的一部分。此时的她课堂主观能动性强。
知识本身是枯燥无味的,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师只有正确引导、知道孩子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让课堂变得灵动且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罗伯特·J.马扎诺,达雷尔·斯科特,蒂娜·H.布格伦,等.如何调动与激励学生·唤醒每个内在学习者[M].吴洋,林森,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
[2]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4.
责任编辑:黄大灿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 课堂 环境 需求
主观能动性是一个哲学概念,又称为“自觉能动性”,它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的教室,是教师给学生授课的地方,是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笔者带着这一词,开始网络搜索,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课堂应该是富有活力、和谐生动的,课堂是有关爱、有生命的地方。那么如何发挥孩子们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思考。
一、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三方面)
孩子的成长主要受三种环境影响,一是家庭环境,二是学校环境,三是社会环境。
(一)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大致包括家庭软环境、家庭硬环境、家庭内环境和家庭外环境四个方面,由于个体所处环境的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及人生态度。
【案例1】学生A和学生B:A从出生开始,父母就注重对他进行启蒙,父母每天都会抽时间陪他一起阅读,家里到处都是书籍,用他妈妈的话说就是:“他在家里随时随地都能捧一本书读读,可以就地坐着看书,也可以窝在沙发上看书。”而且妈妈会定期给他的书柜更换图书。A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学习,学习独立性很强,这离不开家庭环境的陶冶。然而在同一个班级的同学B跟同学A正好相反,B的父母是做水果生意的,每天起早贪黑,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B每天回家后书包一扔,就出去玩,玩到天黑才回家,回家后快速完成当天作业,字迹潦草,写完后也从不检查。第二天学校老师找他谈话,给他辅导作业,由于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他对知识的掌握总是一知半解。长期下来,B对学习没兴趣,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低。
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对其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父母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在孩子的成长中,多引导、陪伴孩子,让孩子拥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二)学校环境
1.校园环境
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习,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们,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潜在的育人功能;反之,教室光线差、通风不好、噪声多、垃圾遍地等,这些不良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教师的引导
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忽视了学生的激情?我们都知道缺少激情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却常常忘记学生其实跟我们一样,他们如果没有激情,只是迫于我们的训斥和劝说去学习的话,同样不会付出最大的努力。
【案例2】C教师:C是一名从教将近30年的数学教师,课堂上她循循善诱,语言亲切又不失课堂威严;她的课堂每一环节都在不停地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经历思考、探索的过程;课堂上她跟学生们亦师亦友,学生们课堂专注力高。课后她一丝不苟,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学生们有这样的好老师,他们的课堂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热情高涨。
有经验的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在课堂中,主导者是教师,主体则是学生,而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多边互动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越凸显,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就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事先创设好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和授课方式,把课堂主人的身份还给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跟学生亦师亦友,让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展现自己的个性。
(三)社会环境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里强调了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案例3】学生D:D同学所在的小区属于中高档小区,小区里同班同学有三四个。幼儿园发小也有三四个。这些孩子的家长们经常聚在一起分享育儿经验,孩子们也经常一起在小区进行户外活动。家长们还经常一起组织孩子们举办诗词大会、朗诵比赛等趣味性比赛,孩子们都积极参加。课堂上老师的提问,他们也互相讨论、辩论。积极、正能量的社会环境,促进了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社会环境对我们人的一生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达,网络新闻、电视新闻、报纸新闻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积极、正能量的社会环境能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学习内动力。
二、需求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为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需求(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学生的需求实现到何种程度,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就会被调动到何种程度,尤其是对最高层次的两个需求更是如此。比如说,学生可能在某个情境中问自己以下问题:
●层级一:这个情境让我感到舒服吗?
●层级二:这个情境让我感到安全吗?
●层级三:这个情境让我感到自己被他人接纳了吗?
●层级四:这个情境让我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吗?
●层级五:这个情境让我感到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实现了吗?
●层级六:这个情境让我感到自己是某个重要事情的一部分了吗?
学生只有对以上六个问题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们的学习热情才能被真正调动起来。
【案例4】學生E:E是二年级转学过来的学生,记得刚来学校时,她给人感觉胆小、内向,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声音小,从不举手参与课堂讨论,每次作业错得多,是一个非常自卑的小女孩。可能新的环境、新的同学和老师,让她没有安全感,这阶段的她无法对一、二层级的问题给出肯定的回答,她关注的是与生理、安全相关的需求,而不是课堂上发生了什么。后来班主任老师在课下多次找她聊天,课间组织她跟同伴一起做游戏,慢慢地她融进了班集体,课堂上她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认真听讲了。但是由于她之前学习基础差,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因此课堂专注力只能维持十几分钟,这阶段的她无法对三、四层级的问题给予肯定的回答,她也许能跟上学习进度,但可能无法做到全力以赴,学习仍然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主观能动性弱。后期语文、数学及其他各科老师在课堂上给她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课后对她单独进行辅导,她的各科成绩逐步提高,不断得到同伴和老师的肯定。这阶段的她学习热情高,能自主参与课堂思考及讨论,拥有一定的注意力,她知道自己是课堂的一部分。此时的她课堂主观能动性强。
知识本身是枯燥无味的,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师只有正确引导、知道孩子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让课堂变得灵动且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罗伯特·J.马扎诺,达雷尔·斯科特,蒂娜·H.布格伦,等.如何调动与激励学生·唤醒每个内在学习者[M].吴洋,林森,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
[2]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4.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