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采用整理护理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90例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45例,分别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结果:整体护理组的患儿退热、止吐、止泻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两组患儿的家长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相比,整体护理组要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将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可以改善护患关系,并取得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关键词】 整体护理 小儿 轮状病毒 肠炎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在春秋季节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约占小儿腹泻的40%~60%,有研究发现在非发达国家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者仍有很高的死亡率[1,3]。轮状病毒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和呼吸道传播,且交叉感染性较强[3]。近年来有研究证实,整体护理应用于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的护理中,可以缩短病程,巩固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整体护理模式的效果,笔者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45例采用整体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孩55例,女孩35例;平均年龄为12个月。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发热、呕吐等,大便轮状病毒抗体检测阳性。将9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整体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的构成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本试验在所有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1.2 护理方法
90例患儿均给予利巴韦林、喜炎平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抗感染治疗,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对症处理。对于常规护理组:对患儿及其家属给予常规护理。对于整体护理组,要做到以患儿为中心,护理工作要全方位、全过程、有针对性。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缓解家属的焦虑、烦躁情绪,向家长介绍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本病的治疗方法、预后以及预防护理方面的知识,使家长更加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新入院患儿要隔离安置病室以预防交叉感染,病房内空气定时消毒,患儿用过的物品如奶嘴、汤匙等需彻底消毒,其衣被每日用紫外线灯消毒处理。保证患儿休息、避免过劳,监测患儿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详细记录其大小便、呕吐物的次数、量、性质和时间等信息;给予饮食护理,患儿应少食多餐,严重恶心呕吐的患儿可暂时禁食,呕吐轻的可进食流质食物。在患儿腹泻期间,护士及家人要为其经常换尿布,清洗肛门和会阴部,避免患儿出现皮肤感染。护理人员要尽可能地多关心、亲近患儿,用温馨的言语和孩子喜欢的动作、手势、表情等与患儿拉近距离,以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使患儿感到信任和安全。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并比较两个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记录好患儿的退热、止吐、止泻时间和住院的天数。
1.3.2 采用本院护理中心的满意度调查表,在患儿出院时对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时采用t检验;若不满足,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采用双侧检验。
2 结果
从表1可以得知整体护理组患儿的退热、止吐、止泻和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2可以得知,整体护理组家长的满意率高达97.78%,而常规护理组患儿家长满意率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护理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天)
注:与常规护理组相比,*P<0.05
表2 两护理组的患儿家属对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例,%)
注:与常规护理组相比,a为P<0.01
3 讨论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常见儿科疾病之一,患儿起病初期常有发热、腹泻、呕吐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情严重者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是肝、肾等多脏器功能的损害,所以对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早期识别、尽早防治是治疗本病的重点。由于本病尚无特效药物,只能给予抗病毒、退热、预防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及时为患儿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所以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腸炎的治疗进程中,护理干预发挥着重要作用[4],本研究中,给予整体护理的患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晓燕,田春,杨山,等.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测定的临床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0):30.
[2] 张绮翎.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惊厥28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14):89.
[3] 李绍锦,李上森.医院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371.
[4] 周晓华.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1):90-91.
【关键词】 整体护理 小儿 轮状病毒 肠炎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在春秋季节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约占小儿腹泻的40%~60%,有研究发现在非发达国家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者仍有很高的死亡率[1,3]。轮状病毒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和呼吸道传播,且交叉感染性较强[3]。近年来有研究证实,整体护理应用于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的护理中,可以缩短病程,巩固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整体护理模式的效果,笔者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45例采用整体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孩55例,女孩35例;平均年龄为12个月。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发热、呕吐等,大便轮状病毒抗体检测阳性。将9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整体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的构成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本试验在所有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1.2 护理方法
90例患儿均给予利巴韦林、喜炎平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抗感染治疗,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对症处理。对于常规护理组:对患儿及其家属给予常规护理。对于整体护理组,要做到以患儿为中心,护理工作要全方位、全过程、有针对性。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缓解家属的焦虑、烦躁情绪,向家长介绍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本病的治疗方法、预后以及预防护理方面的知识,使家长更加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新入院患儿要隔离安置病室以预防交叉感染,病房内空气定时消毒,患儿用过的物品如奶嘴、汤匙等需彻底消毒,其衣被每日用紫外线灯消毒处理。保证患儿休息、避免过劳,监测患儿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详细记录其大小便、呕吐物的次数、量、性质和时间等信息;给予饮食护理,患儿应少食多餐,严重恶心呕吐的患儿可暂时禁食,呕吐轻的可进食流质食物。在患儿腹泻期间,护士及家人要为其经常换尿布,清洗肛门和会阴部,避免患儿出现皮肤感染。护理人员要尽可能地多关心、亲近患儿,用温馨的言语和孩子喜欢的动作、手势、表情等与患儿拉近距离,以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使患儿感到信任和安全。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并比较两个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记录好患儿的退热、止吐、止泻时间和住院的天数。
1.3.2 采用本院护理中心的满意度调查表,在患儿出院时对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时采用t检验;若不满足,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采用双侧检验。
2 结果
从表1可以得知整体护理组患儿的退热、止吐、止泻和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2可以得知,整体护理组家长的满意率高达97.78%,而常规护理组患儿家长满意率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护理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天)
注:与常规护理组相比,*P<0.05
表2 两护理组的患儿家属对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例,%)
注:与常规护理组相比,a为P<0.01
3 讨论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常见儿科疾病之一,患儿起病初期常有发热、腹泻、呕吐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情严重者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是肝、肾等多脏器功能的损害,所以对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早期识别、尽早防治是治疗本病的重点。由于本病尚无特效药物,只能给予抗病毒、退热、预防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及时为患儿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所以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腸炎的治疗进程中,护理干预发挥着重要作用[4],本研究中,给予整体护理的患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晓燕,田春,杨山,等.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测定的临床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0):30.
[2] 张绮翎.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惊厥28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14):89.
[3] 李绍锦,李上森.医院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371.
[4] 周晓华.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