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国家的新力量主体,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国家应该高度重视。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形势,以及由此带来的行业结构变动、就业形势变化、市场人才需求,都对当代大学生形成了强大的思想认识冲击。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一定程度地减少社会现状对其学生思维的冲击,必须在高校教育阶段就为其打好思想基础。在高校进行“双创”教育,实现“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实现全面发展,是现代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鉴于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的现状,本文从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的理论方面进行论述分析,以求提出具体的育人策略,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教育的现实水平,来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双创”教育;协同育人
前言:
在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有效手段。将创业、创新的观念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创新教育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学习和社会现实的脱节。
一、“双创”教育、思政教育和协同育人的一般概念
在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阶段,思政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将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民生策略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对政治形势、社会发展形成准确的认知,同时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文明教育培养,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然而人的思想本身便具有复杂多变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具有艰巨性。
“双创”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即“创业”和“创新”。这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政方针相适应,同时,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创业带动就业也成为了一个良好的选择。创新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这要求学生必须有创新思维和较高的实践能力。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重观察,善于思考问题,同时也要主动去解决问题。而创业相对于创新来说,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它不仅要求学生对社会需求有充分的了解,更对其开创精神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而协同育人从概念上来说较为简单。它要求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但基于其对学校和社会的高要求,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二、实现“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意义
面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其发展的“高、精、尖”化对人才的需求也要求有质的提高。因此,在高校教育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成为了教育的必由之路。其具体意义如下:
2.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学校学一套,社会另一套”是以前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脱节的真实写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对社会现实缺乏必要的了解,导致其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后,会形成认知的混乱。大学生的“书生气”似乎成为了长期被社会诟病的问题,“书呆子”“死读书”更是成为了“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的旗手。因此,在大学教育阶段,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对大学生進行思政教育,使其对社会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对其进行“双创”教育,使其在思想上得到提高,对走向社会有充足的准备,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促进教育机制的创新发展
大学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已经显而易见,教育学界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然而,如何将高校教育对学生的培养和社会需求有效对接,一直都是一个难题。而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将国家的大政方针教授给学生,增加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社会的热情和努力拼搏的精神面貌,似乎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途径。而根据不同行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以及某些行业的自然缺失,鼓励学生投入其中,实现自身价值,也为这一教育机制的完善增加了可行性。
2.3较好的应对就业新形势
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长期趋于稳定,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且目前青年比重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目前我国每年有将近800万大学毕业生,除去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的一小部分学生外,仍有将近680万毕业生要面对就业问题。而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可以使其提前对我国的就业现状有充分的了解,同时鼓励一部分学生进行创业,再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一种很好的创造就业新途径。
三、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可行方法
3.1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课堂教育有机结合
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大部分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为辅。要实现思政教育和“双创”理念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将创新、创业理念和我国的行业发展现状相融合,并对其进行合理化分析,进而从思想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定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社会经历,增加学生社会体验,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为步入社会、融入社会做准备。
3.2校内弘扬“双创”理念,自觉树立“双创”观念
“双创”理念是应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新形势而生的。在大学教育阶段,学校可以组织定期的创新、创业知识讲座,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观念。同时,学校还可以支持在校生主动创业,对有能力的部分学生的创业活动给予指导性的帮助和一些信息资源方面的共享。这样,在学校的大力弘扬和部分学生的实践引导下,“双创”观念会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指导学生前进的一杆旗帜。
3.3改革学生考核机制,融入新的时代元素
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的考核分为“三·七”两部分,即30%的实践活动成绩加上70%的理论考试成绩。这样的考核机制具有合理性,它较为充分地考虑了大学生群体即将步入社会这一特殊性。对考核机制加以改革,适当加大创新、创业活动的加分权重,对已经投入创业实践的在校生予以奖励,也可以有效提升“双创”理念的普遍认可度。同时,学校也可以和企业进行内部合作,通过企业工作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分考核,同时要保证学生的薪酬,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结语:
思政教育是指导大学生前进方向的旗帜,而“双创”教育是帮助学生应对社会的现实需求。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发展、进步,是我国高校教育的必由之路。不断的探索改革才能有不断的进步,而我们正在一步步坚实前行。
参考文献:
[1] 李阔.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J].时代教育,2017,(3):66-67.
[2] 周文蓉.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J].科教文汇,2016,(31):15-16.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双创”教育;协同育人
前言:
在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有效手段。将创业、创新的观念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创新教育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学习和社会现实的脱节。
一、“双创”教育、思政教育和协同育人的一般概念
在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阶段,思政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将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民生策略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对政治形势、社会发展形成准确的认知,同时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文明教育培养,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然而人的思想本身便具有复杂多变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具有艰巨性。
“双创”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即“创业”和“创新”。这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政方针相适应,同时,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创业带动就业也成为了一个良好的选择。创新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这要求学生必须有创新思维和较高的实践能力。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重观察,善于思考问题,同时也要主动去解决问题。而创业相对于创新来说,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它不仅要求学生对社会需求有充分的了解,更对其开创精神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而协同育人从概念上来说较为简单。它要求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但基于其对学校和社会的高要求,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二、实现“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意义
面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其发展的“高、精、尖”化对人才的需求也要求有质的提高。因此,在高校教育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成为了教育的必由之路。其具体意义如下:
2.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学校学一套,社会另一套”是以前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脱节的真实写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对社会现实缺乏必要的了解,导致其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后,会形成认知的混乱。大学生的“书生气”似乎成为了长期被社会诟病的问题,“书呆子”“死读书”更是成为了“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的旗手。因此,在大学教育阶段,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对大学生進行思政教育,使其对社会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对其进行“双创”教育,使其在思想上得到提高,对走向社会有充足的准备,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促进教育机制的创新发展
大学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已经显而易见,教育学界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然而,如何将高校教育对学生的培养和社会需求有效对接,一直都是一个难题。而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将国家的大政方针教授给学生,增加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社会的热情和努力拼搏的精神面貌,似乎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途径。而根据不同行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以及某些行业的自然缺失,鼓励学生投入其中,实现自身价值,也为这一教育机制的完善增加了可行性。
2.3较好的应对就业新形势
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长期趋于稳定,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且目前青年比重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目前我国每年有将近800万大学毕业生,除去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的一小部分学生外,仍有将近680万毕业生要面对就业问题。而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可以使其提前对我国的就业现状有充分的了解,同时鼓励一部分学生进行创业,再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一种很好的创造就业新途径。
三、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可行方法
3.1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课堂教育有机结合
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大部分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为辅。要实现思政教育和“双创”理念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将创新、创业理念和我国的行业发展现状相融合,并对其进行合理化分析,进而从思想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定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社会经历,增加学生社会体验,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为步入社会、融入社会做准备。
3.2校内弘扬“双创”理念,自觉树立“双创”观念
“双创”理念是应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新形势而生的。在大学教育阶段,学校可以组织定期的创新、创业知识讲座,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观念。同时,学校还可以支持在校生主动创业,对有能力的部分学生的创业活动给予指导性的帮助和一些信息资源方面的共享。这样,在学校的大力弘扬和部分学生的实践引导下,“双创”观念会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指导学生前进的一杆旗帜。
3.3改革学生考核机制,融入新的时代元素
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的考核分为“三·七”两部分,即30%的实践活动成绩加上70%的理论考试成绩。这样的考核机制具有合理性,它较为充分地考虑了大学生群体即将步入社会这一特殊性。对考核机制加以改革,适当加大创新、创业活动的加分权重,对已经投入创业实践的在校生予以奖励,也可以有效提升“双创”理念的普遍认可度。同时,学校也可以和企业进行内部合作,通过企业工作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分考核,同时要保证学生的薪酬,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结语:
思政教育是指导大学生前进方向的旗帜,而“双创”教育是帮助学生应对社会的现实需求。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发展、进步,是我国高校教育的必由之路。不断的探索改革才能有不断的进步,而我们正在一步步坚实前行。
参考文献:
[1] 李阔.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J].时代教育,2017,(3):66-67.
[2] 周文蓉.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J].科教文汇,2016,(3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