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学科,语文知识包含了中华数千年文化的精髓,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文言文是汉语文学中的基础语言,初中生可以通过学习文言文,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独特的魅力,增加文学素养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怀。本文结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创新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内容中蕴含的知识十分丰富,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与传承的主要方式,文言文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创新策略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一、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实现学以致用
文言文的语法和现代语文知识的语法并不相同,给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对未知的知识内容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通常情况下还会要求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背诵,学生面对困难的文言文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对文言文的学习也失去了兴趣,文言文中的语言在学生生活中不能经常被使用。因此,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经常会出现遗忘的问题。
(二)教学模式过于落后,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讲解通常会采用连串方式。所谓连串教学,就是指教师逐字逐句地进行文言文含义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在形式上较为单一,学生只能被动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文言文,无法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更没有机会对文言文进行独立的思考。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十分不利于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养成的。文言文的学习需要学生有高度的积极性,而课堂沉闷枯燥的环境使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没有动力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文言文教学模式的落后,是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三)学生思维的限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成绩看作鉴别学生能力的主要方式,因此会对考试过于重视,日常的教学也以更好地应对考点内容而进行,经常让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死记硬背去达到教学目标。学生的思维长时间得不到发展,会对文言文产生厌弃的态度。
二、解决文言文教学困境的方式
想要解决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改进。
(一)文言文朗读训练方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教育意义丰富的篇章,这类文言文的内容精细较短,例如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刘禹锡的《陋室铭》等,都是较有代表性的文言文,在内容上更加精悍,朗读起来也更加容易,加之结构较为统一,语句的结合有一定的规律性。想要将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得以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的朗读,实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比如教学《大道之行也》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较为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开始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对文言文进行简要朗读,大致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后,笔者才会对文言文的含义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为主动,也可以在文言文讲解中使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思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明白文言文的含义后,再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并且注重文中语句的情绪变化,“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学生发挥真实的情感将整篇课文顺利地读下来后,能够深切地体会到文言文的情境,体会古人眼中的太平盛世,是有效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教学方式。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积极性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因此,只有利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设计来完成,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例如《水调歌头》的教学,教师在课上播放王菲的《水调歌头》,学生在动听的音乐中体会“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情怀,并根据曲调唱出《水调歌头》的内容,更好地记忆文言文的内容。
(三)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1.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有关历史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按照一定的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学習。课堂是比较枯燥的,不同于现代科技教学的丰富多彩,文言文教学没有过多的形式,所以教师要依靠因材施教的发展理念,利用文言文灵活的语言和丰富的文化内容,转变教学课堂的学习意境。例如在进行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时,教师可以随机选取几个学生为同学们进行文言文的朗读,朗读的学生更加认真,听的学生用心体会文中意境,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加深了学生文言文的记忆。
2.利用典例乐趣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愚公移山》的内容,讲解愚公移山的过程和其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学生受到愚公精神的鼓舞,从而在学习上更加持之以恒。
3.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教师可以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思维,对学生文言文的学习过程重新进行定义,不再沿用传统模式下一篇课文贯穿满堂的方式,随时根据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情况增加一些全新的内容。由于文言文的表达形式不是依靠一个模型在传播,所以要利用多个文章共同学习,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课上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能够对文言文内容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初中文言文教学发挥出更深的教育意义,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最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建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体会谈[J].现代阅读,2016(7).
[2]韩芳芳.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开心素质教育,2016(11).
[3]顾晓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创新[J].新课程·中学,2015(21).
(编辑:郭恒)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创新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内容中蕴含的知识十分丰富,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与传承的主要方式,文言文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创新策略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一、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实现学以致用
文言文的语法和现代语文知识的语法并不相同,给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对未知的知识内容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通常情况下还会要求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背诵,学生面对困难的文言文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对文言文的学习也失去了兴趣,文言文中的语言在学生生活中不能经常被使用。因此,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经常会出现遗忘的问题。
(二)教学模式过于落后,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讲解通常会采用连串方式。所谓连串教学,就是指教师逐字逐句地进行文言文含义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在形式上较为单一,学生只能被动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文言文,无法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更没有机会对文言文进行独立的思考。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十分不利于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养成的。文言文的学习需要学生有高度的积极性,而课堂沉闷枯燥的环境使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没有动力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文言文教学模式的落后,是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三)学生思维的限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成绩看作鉴别学生能力的主要方式,因此会对考试过于重视,日常的教学也以更好地应对考点内容而进行,经常让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死记硬背去达到教学目标。学生的思维长时间得不到发展,会对文言文产生厌弃的态度。
二、解决文言文教学困境的方式
想要解决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改进。
(一)文言文朗读训练方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教育意义丰富的篇章,这类文言文的内容精细较短,例如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刘禹锡的《陋室铭》等,都是较有代表性的文言文,在内容上更加精悍,朗读起来也更加容易,加之结构较为统一,语句的结合有一定的规律性。想要将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得以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的朗读,实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比如教学《大道之行也》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较为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开始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对文言文进行简要朗读,大致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后,笔者才会对文言文的含义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为主动,也可以在文言文讲解中使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思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明白文言文的含义后,再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并且注重文中语句的情绪变化,“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学生发挥真实的情感将整篇课文顺利地读下来后,能够深切地体会到文言文的情境,体会古人眼中的太平盛世,是有效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教学方式。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积极性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因此,只有利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设计来完成,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例如《水调歌头》的教学,教师在课上播放王菲的《水调歌头》,学生在动听的音乐中体会“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情怀,并根据曲调唱出《水调歌头》的内容,更好地记忆文言文的内容。
(三)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1.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有关历史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按照一定的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学習。课堂是比较枯燥的,不同于现代科技教学的丰富多彩,文言文教学没有过多的形式,所以教师要依靠因材施教的发展理念,利用文言文灵活的语言和丰富的文化内容,转变教学课堂的学习意境。例如在进行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时,教师可以随机选取几个学生为同学们进行文言文的朗读,朗读的学生更加认真,听的学生用心体会文中意境,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加深了学生文言文的记忆。
2.利用典例乐趣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愚公移山》的内容,讲解愚公移山的过程和其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学生受到愚公精神的鼓舞,从而在学习上更加持之以恒。
3.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教师可以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思维,对学生文言文的学习过程重新进行定义,不再沿用传统模式下一篇课文贯穿满堂的方式,随时根据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情况增加一些全新的内容。由于文言文的表达形式不是依靠一个模型在传播,所以要利用多个文章共同学习,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课上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能够对文言文内容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初中文言文教学发挥出更深的教育意义,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最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建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体会谈[J].现代阅读,2016(7).
[2]韩芳芳.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开心素质教育,2016(11).
[3]顾晓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创新[J].新课程·中学,2015(21).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