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苏东坡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liveto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俊俏的美少年你爱吗?像贾宝玉,鬓若刀裁,眉如墨画。像潘安,所至之处掷果盈车。爱,爱的是一副好皮囊,总有倦怠的时候。苏东坡,他长得不好看。史载他面长,苏小妹讥之:“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至腮边。”可见,颜值堪忧,不帅。小小遗憾,可男人要帅做什么?
  我爱他才华横溢。
  东坡善诗词。也许你会说,宋人谁不会词?词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可唱的是什么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八俏佳人,纤腰一束,红牙小板启朱唇,一派靡靡之音。柳永晏殊李清照,写尽伤春悲秋的婉约词风,宋人不是临风洒泪,就是对月伤神。而苏轼,我仰慕的东坡,他是不同的!他胸有清风霁月、大好山河,笔下豪情万丈,开创新词风,他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亭台楼阁,他的情怀,不再拘泥于个人爱恨。“亂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他的胸襟才情让我倾倒。
  东坡善书画,铁划银钩、笔走龙蛇,无论行书楷书,他挥洒自如。他遍采晋唐五代之长,又自成一家,起笔如流水,落笔如云烟。书法宋四家,苏东坡是其中翘楚。宋朝是商业的里程碑,市民经济使风俗画大放异彩,譬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摹人间百态、物产繁华。但苏轼却别具匠心,他爱画竹石松木,主张神韵意趣,画外有情,这和元明清的文人画精神不谋而合,相当具有前瞻性。观书画而识人,苏东坡笔端流露的抱负雄心让我仰慕,这样的才子,怎能不惹人爱?
  一曲《江城子》,双泪落君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还有更动人的文字吗?这是苏东坡在悼念心爱的亡妻,字里行间流露的深情让人动容。
  回想那一年,东坡十九岁,王弗十六岁。竹马翩翩来,遥望青梅梢。“弗妹,弗妹”,东坡轻叩芳心,许下秦晋之好的盟约。王弗娇羞地低头应允,她是名门闺秀,进士之女,不仅貌美如花而且冰雪聪明,求亲的青年才俊怕是踏破门槛,但她只中意苏郎。彼时苏轼并无功名,长得也不出众。父母并不看好,王弗急了,“半年眉绿未曾开”,她深锁眉心,日益消瘦,终于过得父母关,早早嫁给意中人。
  多好的年龄啊,郎十九我十六,花季的蜜月美如醇酒。婚后十年,王弗与东坡情深意笃,她兰心蕙质,伴于苏郎侧,红袖添香。随着爱子迈儿出生,这幸福更如三月春风,和煦醉人。怎奈人事无常,红颜薄命,二十七岁的王弗玉殒香消,只留得东坡无尽的、刻骨的、断肠的相思。
  是的,苏轼后来又娶妻,王弗的堂妹王润之,又娶侍女王朝云。那便如何?并非枯守一生才算专情。润之朝云,也不能替代王弗的位置。芳魂已逝十年,他依然在想着她。这相思摧心摧肝,他正盛年,却说自己“尘满面,鬂如霜”。夜风入室,他想象着王弗在“小轩窗,正梳妆”,想为弗妹再描一次眉,想与弗妹再执一次手,想着想着,他痴痴地落下泪千行。王弗一生匆匆,能得东坡深爱一场,也应无憾。别说她,连千年后的我,也爱上了苏郎。
  嫁人便嫁苏东坡。他这一生,跌宕起伏,但独独有情调。君不见,江南春晓上苏堤,从南屏山至栖霞岭,杨柳依依,桃花灼灼。三潭映月,西湖倩影朦胧,长堤如梦如幻,东坡负手立于堤上,信口吟来“东风第六桥边柳,不见黄鹂见杜鹃”。百姓感激他捐资疏浚西湖,也受惠于他馈赠的人间美景。此时,春风乍起,六桥烟柳笼纱,我于堤上漫步,幻想与苏郎相逢。
  苏郎还爱美食,庖厨之所,士大夫不屑,但苏轼乐意下厨。你吃过杭州第一名菜“东坡肉”吗?上好的猪肉切成方块,文火慢煨,佐以美酒与多种鲜汤密料入味,色泽红艳诱人,肉酥汁浓味香,大口食之,乐而忘忧。配上煎得金黄的东坡豆腐,炖得白嫩的东坡鱼,再来一碟酥脆甜糯的东坡饼,跟着苏郎来一次舌尖盛宴,满足你的味蕾。
  我轻轻呼唤他的名字:“东坡。”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一  一望无际,漫山遍绿,成片的麦子随风舞动。  我的童年,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这充满回忆的麦田里度过的。每次放松时间,这块土地是我们必去的地方。我们一起嬉戏打闹,一起堆砌属于我们的“泥土世界”,我们赤脚在松软的泥土上面肆意奔跑,累了随地一趟,饿了树上的果子便成了我们的干粮。泥土已然成为我童年生活中的一部分。  尽管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但每次回到家乡,看见那一堆堆熟悉的泥土,身体里一股幼稚的劲儿
期刊
自打我记事起,每年清明节家里的上坟扫墓,除了大学四年,因路途遥远不能赶回,我基本上都要去的。  爷爷奶奶在世时,我们给爷爷的父母亲上坟。我家每年都要给老太公上坟,不像有些人家,故世的先人,由其直系后代轮流上坟,因此每年的清明祭供只能享受一次。  我爷爷有三兄弟,大伯公只有一个女儿,嫁往别的村子,不可能常给老太公上坟。二伯公死于日本人轰炸,先亡于其父母前,一个女儿出嫁后,与我们家断了来往,连二伯公的
期刊
海豹  大海,和长天亲密接触。滑翔机,在空中划出一道柔美的白色丝带。海风,吹拂着我的脸颊,奏出一曲浪漫的乐章。  被大海包围着的海中小岛,拥抱着成群的海豹。它们慵懒地躺在石滩上,沐浴着午间暖暖的阳光,悄悄地探着头,看飞驰的船只溅起白色的浪花。海风轻抚着它们光滑的头,和光滑的身躯。  耳畔是浪花拍打海滩的声响,眼中满是大大小小的海豹。海的世界,此刻,温暖而平静!  阡陌寻春  春,跃上花枝,纤柔的身
期刊
站在迷途山庄的高地上,随着文三书记前天引领的思路,又顺着令田先生眼前手指的方向,隔江相望,鹅公颈的形象全在眼前了。  那鹅头、鹅颈、鹅身、鹅尾,轮廓分明,仿佛一对翅膀收拢着,双脚潜入水中,鲜活地浮在辰河上,伴随着河水的流动。似乎鹅在水中游,水随鹅身流,水荡鹅身动,鹅游水不流。我久久痴望着鹅的头部,那陶醉在水中的鹅嘴却始终没有抽出水面。这是一只如此贪恋肥水的鹅啊!是啊,正因为有了这条肥水辰河,才养育
期刊
拉上窗帘,扣上房门,架起谱架,抱起琵琶,这把外公送给外孙女的敦煌琵琶,凝聚着原木的沉重分量和家庭中三代人对民乐的爱。  轻轻拨弦,声音或沉重浑厚,或轻细柔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情投意合间,一曲《春江花月夜》,徜徉在《瀏阳河》畔,看《寒鸭戏水》,和《采蘑菇的小姑娘》一起《彩云追月》,《欢乐的日子》,《马兰花开》,轻哼《马车夫舞曲》,他《大浪淘沙》,《
期刊
有好长一段时间了,我的梦中总会出现四十多年前当兵时军营后面的那座大山,或许是梦在不断地提醒我:不要忘记大山,不要忘记关于大山的那些岁月和往事!  是的,我不应该忘记大山,也永远不会忘记大山。因为那座大山是我军旅生涯中的第一站,因为我那青春的年龄在那个大山沟沟里整整增添了8岁。大山位于辽宁省本溪市的桥头镇,距离城区仅仅十几公里。大山不是一座孤立的山,它属于长白山的千山山脉,它的背后还有山,一座座绵延
期刊
这几日小区内,到处可见一些人捡拾杨树上掉下来的那种像毛毛虫的东西。在我们山东邹城老家那边都叫作谷食忙,也有叫做谷子忙的,总之各地都有各地的叫法。至于它的学名叫什么,我也无从知晓。  看到他们捡拾谷食忙的情景就又勾起我小时候在老家摘榆钱时的记忆。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本上学过刘绍棠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叫作《榆钱饭》。当时还在暗笑,这有什么好做的?我们每年基本上都能吃。放学后邀上几个小伙伴,想摘多
期刊
阳光灿烂,你无声地走进这片风景。  站在窗前,轻轻远眺,做个孩童时编织的梦,让所有的思绪定格成今春纷纷扬扬的羽翼。青春的短笛,无法掩饰守望的牵挂,就像冬日的诺言在期待中变得悠长悠长。  是谁还行走在水边,咀嚼一段苍白的文字?回家的旅途变得格外的脆弱,跳跃的心,始终在疼痛中接近一次邂逅。当春天的阳光再次渗透我的肌肤时,透过春天的黎明,走进那条重新开始的路。脑海中,远处的呼唤早已抵达我心灵的港湾,而伸
期刊
亲爱的,下午六点三刻钟的时候,你在干着什么事情呢?我正是开始吃晚饭的时候。  夜已临黑,可我屋里没亮灯。白天已经停了一天的电到现在还没来。短信上说六点来电,可现在过了三刻钟还是没见来电。乡下偶有停电,特别是冬季枯水期,电力不足,又临近春节,如果赶上电路维修,停电便不是一件值得奇怪的事。你在城里,这种情况怕是很少的。  今晚晚餐简单,一碗稀粥,蛋炒青椒,还有一小碟西洋菜。一个人就这么吃吧。夜以不可阻
期刊
爷爷捉鱼的方法很特别,那就是垒鱼窝。  夏天的早晨,天刚蒙蒙亮,爷爷就把睡眼蒙眬的我唤醒。我不停地揉着眼睛,一听说是捉鱼,立马睡意全消,屁颠屁颠地跟着出了门。  穿过一块一块不规则的农田,我们来到了小溪边。爷爷背着手,沿着溪边慢悠悠地踱着步,他目光如炬,不时地抬头观察,像在找寻宝藏。在一片河湾处,他停了下来,这里水流不是很急,溪水刚没膝盖,溪里布满了各种形状的大溪石。透过澄澈清冽的溪水,可以看到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