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学界的重要话题。文章通过以经济总量排名广东省第5名的教育强市中山市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山市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呈中度关联,中山市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关联度逐渐增强。建议坚持政府统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紧贴市场需求动态调整教学方向,深化校企合作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拓展办学内涵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灰色关联模型;职业教育;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协同关系。[1]一方面,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科学技术、人才资源支撑;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办学投入、教材元素、实训岗位等办学资源。但如何量化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深入研究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的相关功能,是教育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研究了教育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丹尼森等人研究了1929~1982年美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劳动、资本、单位投入产量、知识进展、资源配置和规模经济几个部分的贡献。但有关各教育层次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程度以及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较少,特别是具有区域特点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尚无具体的量化研究。为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的灰色关联数学模型[2],研究职业技术教育与区域产业变化的紧密联系情况。
  本文选取中山市职业教育与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为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承担的任务以及发展的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地方政府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方面提供了政策参考。
  二、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改革概况
  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牢固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中山”核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以抓转型、促发展、优布局、强交通、惠民生为重点的战略举措。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10.03亿元,同比增长8.4%,工业总产值5309.64亿元,增长20.4%;2011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总量增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2.6%,处在珠三角的第三位;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结构由61.9∶38.1转变为59.8∶40.2。[3]不断聚集的产业规模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提速为中山市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全市现有市属职业技术学院2所,省属职业学院中山校区1个,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6所[4],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6所,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近8万人。其中,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广东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中山中专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广东省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试点学校”。
  中山市通过以统一发展规划为先导,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打造南方重要职业教育基地为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导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整合社会资源、集约发展、合力推动的方式逐渐建立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导,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且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多层次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5]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紧随中山市产业结构调整而变,人才培养紧随市场需求而变。在“变”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变”中逐步彰显办学特色,在“变”中努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为中山市和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高技能型人才。为了进一步强化“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之间的衔接,中山市正积极搭建与中山市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市职教集团、对口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校区(基地)在招选企业的过程中,注重产业的上、中、下游衔接关系,致力形成完整“产业链”,根据“产业链”中不同层次、类别、职业技能要求形成“岗位链”,分别组织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学生实习实训,以此为平台,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链”,有效推动了技能型人才立交桥的构建。
  三、职业教育与中山经济协调发展的灰色理论模型构建
  (一)理论模型
  根据林勇[6]等人建立的相关数学模型进行修正。设自然序列X(t)、Y(t)分别为职业教育与中山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子集。
  (二)数据处理
  中山市职业教育与GDP增长关系模型的指标选取应与区域的经济特点、宏观政策、职业教育规模、生均拨款等相关,同时考虑用于描述职业教育与中山市经济增长的科学性和可推广性,选取如表1的相关指标,建立中山职业教育发展与中山市经济增长的评价指标体系。在选取中山市经济增长及转型升级的指标中,以经济类型占GDP的比重即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占产业体系中的比例为主要评价指标。
  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动态分析
  (一)职业教育与传统发展模式的贡献
  由图1可知,2004~2006年期间,中山市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关联度虽逐渐增强,但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值仍相对较弱。这与当时中山市的职业教育规模、产业结构有关,一方面,2004~2006年期间全市的职业教育年均在校生人数在5000人左右[表2的X5(2004)仅为95],对当时的中山市整体的经济贡献度较小,年技能培训人数在52149人,产业从业人员主要靠流动人口的技术技能输入获得;另一方面,2006年之前的中山产业结构还处于低端的来料加工以及处于产业结构低端的产品层次,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并没有上升到较为迫切的程度。随着产业结构转型、技工短缺①,中山也受到产业结构转型和外部劳动力市场短缺的影响,开始注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来代替普通务工人员。
  2006年,中山市政府提出了“超常规发展职业教育”,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且每年以30%的力度递增,使职业教育与GDP之间的关联度由2004年的弱关联(表3的0.204)变至2007年的中关联(0.387)。这个期间的关联度变化主要由市政府加大投入所致,特别是2007年,中山市由1所高职院校增加到2所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当年投入增加82%,关联度在2005年至2006年间发生显著变化。但由于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周期一般为3年,人才培养相对经济发展具有滞后性,2007~2008年间,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并未显著变化(0.402<0.65)。另外,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也逐渐扩大,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也能入读中职学校,极大地增加了中职学校在校生比例[X5(2007)为194],而职业院校为中山市企业提供的技能培训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而且这一时期,根據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要求,职业院校普遍按照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进行了办学改革,一是职业院校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二是专业设置按照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动态调整(这一点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更加明显);三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工学结合的方式,以岗位能力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些拉近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距离。同样,中山的职业教育也是如此,依托其本身的经济先发优势,在巨量增加职业教育投入的同时,也通过项目导向促进职业教育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但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具有外向型经济特点的中山GDP总量增长压力变大,二产、三产经济贡献率下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降低,因此,2008年职业教育与中山市经济关联度增速降低。显然,这一阶段中山市职业教育对经济贡献度增加是因为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规模增加以及人才培养依托本区域产业结构进行。   (二)职业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
  随着广东省提出转变发展方式,中山市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大量高科技、高技术含量企业落地中山,加大了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时,超常规发展职业教育的结果初步显现,职业院校不仅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而且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了对传统产业的高科技改造。显然,2009年后,职业教育与中山市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显著增加(0.452)。这一期间,职业教育内部也发生了变化,一是普遍开始进行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发展,较以往的校企合作侧重于专业层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同,这一轮改革期望通过治理层面的改革促进职业教育新一轮发展。二是普遍要求职业院校与当地企业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即“四个合作”来发展职业教育,以进一步拉近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关系。中山的职业院校面貌有了较大的变化,有些职业院校通过混合所有制、一体化策略吸引企业进驻学校的实训基地,企业生产岗位成为了学校实训教学岗位。而职业院校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为企业进行技术技能培训,以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的需求(2010年以后职业院校为中山市提供技能人才培训数达到年均10万人)。因此,从2009~2015年数据可以看出,职业院校与中山市产业转型升级之间实现了深度地融合,且这种融合程度正逐步加强。这种融合,正是职业教育依托自身优势,利用科技、人才、技术优势,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也参与到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中,为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技能培训,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同时,职业院校还关注到基层的社会治理,投入一定的资源为区域社区居民提供智力服务,这些都为职业院校强关联中山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通过中山职业教育与中山市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可以看出,中山市职业教育在2006年以前处于起步阶段;2006~2008年,中山市职业教育进行了自发调整,逐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2009年后,中山市职业教育与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适应性发展,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与中山市经济社会实现“双转移”“双升级”。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建立中山市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灰色关联模型,通过在财政投入、校生规模、专业吻合度、本地就业率这四类指标与区域经济发展建立的关联分析,计算了2004~2015年中山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程度,研究发现中山市政府的高财政投入刺激了职业院校快速发展,而随着中山市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功能越发凸显,加大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度。同时,产业经济通过与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研对接”等,向职业教育回馈社会资源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职业院校的专业与本地的产业吻合度高。如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结合本镇服装产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大批量的服装设计师助理,增加了沙溪镇500多家服装企业对沙溪理工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依赖程度。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古镇开设的灯饰设计专业,为有“世界灯都”之称的古镇灯饰企业培养灯饰设计专业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衔接。中山的数据和例证都充分表明,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二者是协调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对各地政府部门和职业院校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坚持政府统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中山的实践证明,政府10年来的高财政投入刺激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文件要求,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认真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突破解决职业教育资金投入的难题,平等对待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建立并完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千方百计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断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广泛宣传和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引导全社会提高职业教育意识,转变传统的教育观、职业观。
  二是紧贴市场需求动态调整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政府部门及时向社会发布本地区产业概况及发展趋势、产学研项目进展、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等,为职业院校调整专业设置、推进教学改革提供基础支撑。职业院校要加强前瞻性研究,及时根据产业结构、产业人员就业结构变化情况动态调整各产业所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比例,动态调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使职业院校的培养规模、培养速度、层次结构、专业分布等符合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劳动力的实际需求。
  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加强“订单式”人才培养,推行“招工即招生”“招生即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研讨课程开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协同创新研发平台、建立行业人才培养基地,企业选派教师授课等,使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需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四是拓展办学内涵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坚持开放、多元的办学方向,不断完善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面向区域发展的战略需求,面向行业企业,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应用开发、推广服务平台,开展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帮助解决行业企业关键技术问题。拓展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实训场所、专业师资等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探索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机制与途径,打造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注释:
  ①实际上在2005年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就已经出现技工荒、劳工荒等现象,只不过到2006年后才蔓延到中山。散见于2005~2007年的《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等媒体的报道。
  参考文献:
  [1]杨帆.山西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16:12-14.
  [2]劉思峰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236.
  [3]中山人大网.市人大常委会公报-2011年第2期公报[EB/OL].[2011-06-14].http://www.zsrd.gov.cn/article/view/cateid/203/id/2616.html.
  [4][5]刘传沛,陈昭庆.打造职业学校闪亮品牌搭建人才转移绿色通道关于中山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对话[J].广东教育(职教版),2009(6):6-8.
  [6]林勇.“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210-247.
  (责任编辑 钟嘉仪)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的典范,伯克利加州大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包括不同主体的权力分配及相应的决策、协调与评估机制。在具体实践当中,公立大学的内部治理往往是更具动态性和层次性的过程,涉及外部政治与社会环境、学校发展方向以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对伯克利内部治理的制度安排和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国公立大学治理的制度特点与现实问题。  关键词:大学治理;伯克利加州
期刊
摘要: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久远,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先驱和成功典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针对传统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偏重学术性、就业状况不佳等问题而创设的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学位项目。美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通过与外部关键利益相关者建立关联,以及采取建制化的策略契合社会需求,从而促使其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能够及时回应社会需求。而反观我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难以契合社会需求是其核心问题所在,
期刊
摘要:学生参与大学治理妥善地兼顾了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精英治理与民主参与、执行效率和决策质量之间的关系,构成美国大学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维度,是美国大学实现善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为了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参与权,多数美国一流大学章程都对学生参与大学治理进行了规定:作为重要成员加入决策管理机构、赋能学生自治组织以及适度限制投票权与参与治理的范围。以美国一流大学章程为考察中心,探究学生参与大学治理
期刊
摘 要:借助合理的网络教学平台和移动设备,构建知识共享网络,利用碎片时间开展移动式自主学习,可解决学生在通选课学习上面临的时间冲突问题。以“管理学”教学班为对象,对学生知识共享意愿和对象进行调查,采用SNA方法,研究学生知识共享网络结构及其与学习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教学班内存在一定规模的知识共享网络,但共享关系不够紧密;网络以若干学习能力强和善于交际的学生为核心,这些学生扮演不同的中間人角色,形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肇庆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为实例的认知偏差、贫困证明本身的实际切合程度、信用监督机制的缺失性、造假监管惩罚必要性、当前资助体系现状及存在的诚信问题等六个方面探讨了当前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策略。研究认为:加大资助政策宣传同时构建科学规范的贫困生认定程序并强化监管惩罚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资助、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是完善和发展高
期刊
摘 要:科研信息化(e-Science)时代的科研组织形式发生着巨大变革,基于网络的协同研究逐渐被科研管理者和研究者所认同。虚拟实验室、虚拟社区、虚拟研究团队等被广泛创建和应用,有效支撑起便捷的学术交流和知识、资源的共享,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科研效率的提升。研究型大学和其它研究机构在建设新型虚拟研究组织时遭遇了诸多新的挑战,上海高校E研究院(E-institute)、麻省理工学院的CSBI、美国纳米科
期刊
摘要:本文以“生理学系统声乐教法”为研究对象,提出“一对一”有声练习与“一对多”无声练习相结合的生理学系统声乐教学新模式,以期提升声乐教学质量,节约教师资源,改变目前存在的教学困境,填补我国生理学系统声乐教法空白。  关键词: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生理学系统声乐教法;声乐教学新模式  一、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声乐教学模式是在教學理念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框架和活动
期刊
市场营销是现代商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模块,其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增进学生对商品、流通、品牌营销、商业服务等知识与技能的了解与学习,帮助學生提高市场营销的专业理论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市场营销的实战演练,有效满足现代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用人需求。由万后芬、杜鹏、樊帅等人共同主编的《市场营销教程》(2019年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是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国家精品教材,它根据时下市场营销教学的现实需
期刊
摘 要:为全面把握日本当前博士生教育的发展状况,准确诊断其中存在的问题,日本文部科学省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开展了两次“日本博士人才追踪调查”。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博士生招生规模日趋减小,但在职博士生的比例稳步增长;博士生教育总评满意度较高,但不同专业领域也存在明显差异;博士生就业意向高度集中于学术领域,但实际满足情况不佳;博士生资助形式多元化,但受助博士生比例和资助额度仍较低。结合调查结果,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遗传算法建立了区域高等教育科技资源投入与产出绩效评价模型,并利用2005-2015年面板数据,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资源配置绩效进行了评价。同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各投入指标与绩效间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揭示。研究发现:尽管各个地区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绩效总体水平不高,但各个地区仍具有明显差异。同时,各科技资源投入要素在各个地区对科技资源配置绩效的表现不同。为此,各地区在资
期刊